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婷  王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56-2258
目的研究抑郁对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治疗、年龄≥60岁的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2例。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标准分为冠心病伴抑郁患者124例,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4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脂、血糖及IL-1β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伴抑郁组IL-1β水平高于冠心病不伴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问卷积分与IL-1β呈正相关(r=0.3013,P<0.01)。IL-1β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547,P<0.01)。结论抑郁情绪使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1β增高,提示抑郁通过免疫炎症因子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是冠心病预后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抑郁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12月住院治疗年龄≥50岁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标准分组,即冠心病伴抑郁患者62例,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脂、血糖及IL-1β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伴抑郁组IL-1β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不伴抑郁组(P0.05)。SDS问卷积分与IL-1β呈正相关(r=0.30,P0.01)。同时按轻、中、重程度与IL-1β相关分析也呈正相关(r=0.35,P0.05)。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与IL-1β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与血清IL-1β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互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健康对照者20名。所有试验对象当天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氟伐他汀40mg治疗组(26例)和80mg治疗组(25例),30d时再次采血5ml,测定IL-6、IL-10和MMP-1浓度。结果治疗前AMI、UAP组IL-6和MMP-1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IL-6和MMP-1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80mg组下降更甚(P〈0.01)。血清IL-6水平与血清MMP-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47,P〈0.01)。IL-10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L-6、MMP-1在ACS患者中血清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斑块不稳定相关,从而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发展为临床上的ACS;IL-10在冠心病患者血清水平中无明显变化;IL-6、MMP-1和IL-10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IL-6、MMP-1的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效用与药物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凡  熊学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04-2605
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除了具有传统的降血压、抑制心肌及血管增厚作用之外,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其抗AS作用可能与抑制某些炎症反应有关。本文观察贝那普利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文献报道[1]炎症因子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推测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8(IL-8)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2002年3月~2003年2月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我科住院的43例冠心病患者冠脉局部血中IL-8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分析二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冠心病组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96±1.80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冠脉病变50%以上。另选24例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6.
对4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各20例)进行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及血脂水平测定,发现冠心病患者sIL-2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免疫复合物、IgG亦升高、IgM有降低趋势。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确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对阐明冠心病免疫学发病机理、利用免疫调节药物防治冠心病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全世界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炎症通路的激活和失调参与了冠心病从最初斑块的发生、发展到最终斑块破裂的不同阶段。白介素-1β是一个经典的炎症细胞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白介素-1β参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现就白介素-1β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白介素 18(IL 18)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3年 6月至2 0 0 4年 1月入选本院心脏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88例 ,其中冠心病患者 70例 ,非冠心病者 18例 ,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及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IL 18,放射免疫平衡竞争法检测白介素 6 (IL 6 )。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P <0 .0 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血清IL 18,6在AMI组和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L 6水平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 ;相关性分析显示IL 18,6与射血分数 (EF)均呈显著负相关 (IL 6 ,r=- 0 .70 7,P <0 .0 1;IL 18,r =- 0 .717,P <0 .0 1) ,IL 18与IL 6呈显著正相关 (r=- 0 .92 0 ,P <0 .0 1)。结论 IL 18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状态 ,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临床生化指标 ,推测其与IL 6、EF可同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徐海丽  赵连友 《心脏杂志》2000,12(5):401-403
白介素 - 1(IL- 1)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物质 ,现已证实 ,IL- 1参与了高血压、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 IL- 1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可能的免疫学变化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了20例心肌梗死、20例心绞痛及20例对照者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及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sIL-2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C、IgG水平亦升高,但IgM降低。结论:研究结果揭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确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对阐明冠心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利用免疫调节药物防治冠心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众多研究已发现,其血清浓度在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冠心病(CHD)患者中明显升高。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OSAHS患者IL6、CRP水平升高,推测IL6、CRP和冠心病及OSAHS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1IL6与CRP IL6是近10余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多种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PAI- 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活性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32例冠心病患者PAI - 1、tPA活性。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PAI-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后发现 :①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5 ) ;②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1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tPA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及冠心病亚组的纤溶活性减低主要与PAI - 1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增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观察OSAHS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OSAHS及其合并CHD发生发展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ICU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护理期间应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12月在本院ICU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绞痛控制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控制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护理期间应用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具有关键性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了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可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应用ELISA测定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8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白介素-8(IL-8)的来源,分子特性以及在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加以综述,认为IL-8有望成为AMI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是涉及多种炎症因子的炎性反应性疾病,抗炎症因子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新思路,中医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可降低多种冠心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现综述中医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炎症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配体(CXC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健康人群和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CXCL12和TNF-α在冠心病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健康人群27例和冠心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CXCL12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CL1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人群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XCL12和TNF-α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2和TNF-α表达显著上调,且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CXCL12和TNF-α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病情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IL-6、IL-8及TNF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40例冠脉重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163.41±64.18)pg/ml、(0.41±0.11)ng/ml、(2.54±0.63)ng/ral,41例冠脉轻中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97.05±27.29)pg/ml、(0.34±0.16)ng/ml、(1.86±0.33)ng/ml,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冠脉狭窄越明显,炎症因子IL-6、IL-8及TNF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明显高于冠心病心绞痛窦性心律组。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