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夏我们对省人民医院肠道病及儿科门诊腹泻散发患者共595冽(>15岁者483例,<15岁者112例)进行了病原学调查及药敏试验,兹报道如下。595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检出病原菌阳性208例,阳性率为34.96%,其中以志贺氏菌属感染为最多见,计201例,占病例数的33.78%;沙门氏菌属3例,占0.50%;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2例,占0.34%,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及不凝集弧菌各1例,各为0.17%。此外,随机检查上述患者中的100例,发现空肠弯曲菌感染6例,阳性率为6%。此次分离出的3株沙门氏菌,分别为鼠伤寒、纽波特和伦敦沙门氏菌各1株。有2例女性患者为宋内氏痢疾杆菌与空肠弯曲菌混合感染。空肠弯曲菌和EIEC、ETEC的检出,提示在感染性腹泻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引起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这些菌株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各菌属的耐药模式,提高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92份大便分别接种5种培养基,菌株鉴定用法国API-20NE、API-20E系统及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检出肠道致病菌511株,其中16个标本有两种菌,检出率为26.2%(495/1892).志贺菌、气单胞菌、弧菌、沙门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邻单胞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所占比例依次为42.5%、30.5%、8.8%、7.0%、5.1%、3.7%、2.3%.肠道致病菌的产酶率为9.0%(46/511).不同菌属有不同的耐药模式,但最频繁的耐药模式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结论 2a型福氏志贺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的优势菌.多数肠道致病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3.
周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02-103
目的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12月间的腹泻患者423例,采取培养法以及RT-PCR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检验,对两种检测方式的疾病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养法及RT-PCR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疾病检出均有积极意义,且采取RT-PCR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检验使得疾病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时,采取RT-PCR,使得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友兰 《天津医药》1999,27(10):628-629
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幼儿发病严重。目前对致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类较为复杂,已报道的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凝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ggEC)。笔者对我院1995年6月至10月肠道门诊204例急性腹泻中发现的36例ETEC患者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为本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204例,男105例、女99例,全部病例均为腹泻3次以上,且1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初诊患者。全部做了肠道菌分离,和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  相似文献   

5.
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流行及耐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泻性大肠杆菌(DEC)是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它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以及近来发现的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S)[1].DEC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2],近年来其在成人腹泻病人中的检出率有所增加,并成为部分地区致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常用药物出现了较高的耐药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检验腹泻粪便中耶尔森菌感染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取50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单位接收的腹泻患者,均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分别采用RT-PCR法和培养法对样本中耶尔森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RT-PCR法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率较培养法显著要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RTPCR检测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效果更好,以便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氏森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性腹泻及其合并症的流行状况、宿主分布情况、流行菌株的型别和毒力特征.方法:采集动物和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以及鼠疫自然疫源地野生鼠盲肠内容物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增菌培养,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样本分离出5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猪的带菌率最高,总的阳性率9.4%,其余样本未分离到菌株.所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以O:3、O:5、O:8、O:9为主,其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血清型以O:3为主,O:9次之,O:5、O:8为不致病或弱致病性菌株.对临床分离的56株菌进行ail、YstA、virF、YadA和YstB 5种毒力基因检测,其中0:3、0:9血清型菌株前4种毒力基因均为阳性.结论:本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流行以0:3血清型为主,猪为主要宿主.其中O:3、O:9血清型携带4种毒力基因,为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schcrichia Coli简称EIEC)是引起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十余年来研究认为EIEC具有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发育繁殖从而引起痢疾样腹泻。为探讨EIEC在我省流行情况,我们将214例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1084株艾希氏大肠杆菌进行了EIEC的检测,经系统鉴定,共检出5株EIEC,在我省为首次发现,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被检菌株:1984年4月——1985年3月从某学院采集214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1084株艾希氏大肠杆菌。2.标准菌株:EIEC标准株(44825-2)购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普通大肠杆菌本所分离之菌株。3.诊断血清;EIEC诊断血清购自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SPEC、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分型血清系兰州生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983年7月~1984年6月两所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467例病人中155例检出病菌,占33.19%。包括志贺氏菌感染(10.49%)及空肠弯曲菌(6.85%)、大肠杆菌(6.85%)、沙门氏菌(2.78%)、不凝集弧菌(1.28%)、副溶血弧菌(0.21%)和耶氏菌(0.21%)感染。其中耶氏菌和 EIEC 在天津地区系首次发现。急性细菌性腹泻年龄分布广泛,不同年龄组问存在某些差异;全年各季均有发生,总检出率和不同病原菌检出率也存在某些不同;临床表现同中有异,但特征性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师珍  沈宗林 《天津医药》1991,19(5):301-303
近年来,引起急性腹泻主要细菌病原谱及病原构成也在发生变化,空肠弯曲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简称 Ah)及类志贺毗邻单胞菌(Plesiomones shigelloides)所致感染性腹泻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新的弧菌如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拟态弧菌(Vibriomimicus)等引起的急性腹泻屡有报道。我们于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夏、秋,我们抽查了南平市医院门诊和住院小儿腹泻病例的致病性大肠菌的分布情况,检出肠侵袭型大肠菌(EIEC)3株,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取医院门诊和住院小儿新鲜粪便,加甘油盐水保护液送本站实验室供检。接到标本后,立即以 SS 及麦康凯平板直接划线分离,注意检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都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现有报告指出,成人的腹泻也可由轮状病毒引起。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526名病员,年龄均超过15岁。病员在72小时内每24小时最少排便3次,并伴有腹痛、呕吐、发热或虚脱。在每个病员入院对和3周后,各收集粪便和血清标本一次。通过测血浆比重来判断病人脱水程度。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粪便标本,检查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嗜水气杆菌、类痢疾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河流弧菌(V. fluraidis)。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4年7~10月收集了肠道门诊385人份腹泻标本进行了致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其中检查出致腹泻病原菌99株,阳性检出率为25.7%。99株致病菌中志贺氏菌为主,有83株,占83.8%;其次为空肠弯曲菌7株(7.1%),侵袭性大肠杆菌4株(4.0%);致病性大肠杆菌3株(3%);不凝集孤菌、沙门氏茵各1株(各1%)。志贺氏菌属中又以B 群占绝对优势(61.4%,51/83);其次为A 群(28.9%,24/83);其中以志贺氏Ⅰ型为多见(87.5%,21/24);D 群为7.2%(6/83);分离到2株C 群,分别为5型及9型。对分离出的51株B 群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其中以3a  相似文献   

14.
引起人类腹泻的致病菌涉及到3个菌科,60多个菌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①志贺氏菌属;②沙门氏菌属某些种、型;③大肠填希氏菌属某些种,型;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⑤邻单胞菌;⑥气单胞菌属某些种,型;⑦霍乱及其他致泻弧菌;⑧空肠、结肠及其他弯曲菌,此外,还有一些食物中毒条件性致病菌等,也必须同时予以检出。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是新近确认的感染性腹泻重要病原菌之一,临床表现酷似菌痢。国内1984年自北京一次食物中毒首次分离到本菌后,已相继从痢疾样腹泻病例中检出,但未见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报道。1991年6月,我们自一例临床初诊为中毒性痢疾患者粪便,分离出1株EIEC O_(28.c)血清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夏季我们从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人粪中检出两株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经鉴定确定为 EIECO_(124)K_(72)和 O_(144)病人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便伴发热,粪便镜检见脓细胞(?),红细胞十,尚见吞噬细胞。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菌落在 SS及麦康克培养基上为无色、微浊、2mm 左右,且为绝对优势菌。鉴定依据如下:1.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7.
耶氏菌小肠结肠炎(Yersiniosis)是一种新被引起注意的肠道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Yersinica enterocolitica下称耶氏菌)。此病1970年前仅在欧洲与北美有较多报导,非洲也报过少数病例,近年来,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毒力基因,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与鉴定DEC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 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800份粪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对检测到毒力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DEC的归类,并对扩增结果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80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DEC 46株(5.8%),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最多22株,其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15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7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2株,无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结论 建立同时检测多个粪便标本的多重P C R方法,可敏感、快速地检测DEC。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9月对我市560例急性腹泻惠为54.64%(305/560),共检出29种407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2.68%(407/560)。男士患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无显性差异。560例腹泻患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对分离的65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分型.福氏菌群占首位为78.46%(51/65),其中2a又为福氏中的主要务血清型,为76.47%(39/51).另径动物实验证实,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毒力。除志贺菌外,该两种菌和气单胞菌巳成为我市目前的主要腹泻病原菌,应引起重视。同时发现混合点感染86例,占28.17%(86/305)。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冰箱病",指的就是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泻或是肠胃疾病,称为"冰箱胃炎"、"冰箱肠炎"等。夏天,大家都想吃点凉的食物,这样很容易出现"冰箱病"。电冰箱的温度适合耶尔森氏菌大量繁殖很多人认为,冰箱的低温能把所有的病菌冻死,但事实上,耶尔森氏菌恰好相反,这种菌不但不怕低温寒冷,而且在4℃左右大量繁殖,这恰好是冰箱冷藏的温度范围(0~6℃)。耶尔森氏菌属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3种,最常见的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这种细菌会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