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在CT导向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术;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而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 d、1周、2周及1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临床常见疼痛性疾病,治疗HZ常首选口服镇痛药、维生素、外用药收敛涂剂和干扰素等。我科近来采用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block,PVB)技术,对3例HZ性疼痛病人早期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A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Z)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疱疹皮损区域确定相应的椎旁间隙,采用得宝松7mg,维生素B1222mg,加生理盐水配成0.2%利多卡因混合液,依皮损区域的大小分别进行1-2个椎旁间隙的阻滞,每个椎旁间隙注射混合液8mL,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12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2例,有效1例,优良率91.6%。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止痛迅速,效果确切,在AHZ和PHZ的治疗中有其特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31例疼痛患者施行椎旁神经阻滞滞疗法,观察其效果。结果:椎旁神经阻滞疗法对于颈椎病,腰肌劳损,落枕,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肯定,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并发症。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病人,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蒋李平  邹聪  何云武 《吉林医学》2021,(9):2092-2095
目的:回顾性研究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旨在为优化临床镇痛技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查阅2017年8月~2019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住院资料.共选入125例患者的住院资料,其中椎旁神经阻滞组(52例)、竖脊肌平面阻滞组(48例)、对照组(25例).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6例,皮损分布区在T2~8。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口服加巴喷丁等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睡眠质量,用结合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1、2、3及4周VAS和QS均要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经4周治疗,患者VAS均从治疗前〉8分降至〈5分,有效率100%;VAS降至0~3分者32例,显效率占88.89%。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振山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3):104-104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虽然可因年龄不同而发病率也有所差异.但儿童罕见。国内外学者大多数报道中.病例均为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好发病。然而.近年来我们也陆续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现病例。近年来.我院疼痛门诊的麻醉科医师已较多涉入临床镇痛治疗,尤其是部分难治性疱疹疼痛,往往由专科医师转入麻醉科疼痛门诊治疗。现将我院疼痛门诊医生从事此方面工作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6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普瑞巴林)22例、B组(单纯椎旁神经阻滞)22例、C组(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22例.在治疗后1、3、6、9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综合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按照给药方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但起效缓慢、药物用量大,不良反应多;B组起效快,但起始对疼痛和睡眠的改善还欠缺;C组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优于A和B组(P<0.05);3组都有少量的不良反应,其中C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安全可靠,其疗效比单纯口服普林巴林或椎旁神经阻滞优越,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莫井延 《广西医学》1998,20(4):660-661
椎旁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治疗急性腰扭伤广西区人民医院麻醉科莫井延急性腰扭伤多为青壮年或体力劳动者常见的疾病,多因持重物时动作不协调,肌肉负荷过重引起,致使肌肉撕裂,偶可产生筋膜破裂、肌疝、韧带、关节囊等损伤。急性期治疗不当,易形成慢性腰肌韧带劳损(1)...  相似文献   

11.
急性腰扭伤是部队常见的训练伤之一,随着训练内容、方式、强度的变化,发病率亦在逐渐增加。此病常在剧烈的、超强度的训练时由于动作不协调、肌肉负荷过重引起。我院与某部卫生队于2003年4月--2007年4月以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霉素椎旁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在影象引导下,采用椎旁阻滞技术,对照组给予1%利多卡因、甲强龙。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0.5%阿霉素。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14、30天视觉模拟(VAS)评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在第1天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个时段皆有差异(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半年后实验组只有3例复发。结论:阿霉素椎旁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37例躯干带状疱疹采用椎旁神经封闭的治疗方法。本法具有止痛迅速、持久,明显缩短病程的特点治愈率达100%。较常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5.
椎旁阻滞是将药物注射到椎旁间隙,达到阻滞相应脊神经根的作用,可适用于颈,胸和腰不同部位的多种疼痛治疗,本文就椎旁阻滞的适应证、合并症作一论证.  相似文献   

16.
杨颖  刘慧 《西部医学》2010,22(4):709-710
目的比较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椎旁组(P组)和硬膜外组(E组),每组30例,年龄25~80岁,分别、分次行椎旁阻滞及硬膜外阻滞治疗,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组与E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后遗神经痛发生率P组与E组治疗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发生率P组少于E组。结论椎旁阻滞与硬膜外神经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晓琛  魏真 《中外医疗》2011,30(32):28+30-28,3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4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年龄62~78岁,男26例,女20例,随机分成2组,1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头面部用1%利多卡因5~8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段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复合弥可保0.5mg12mL,每个节段注射2~4mL;药物治疗为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另外一组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VAS评分,每周1次,随访12周,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结果除单用药物治疗组3例无效外,所有患者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由治疗前7.8±1.2,降低到治疗4周后2.4±0.8,单用药物组由治疗前7.6±0.9,降低到治疗4周后4.6±1.1。统计显效,有效,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复合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单用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要采用复合疗法,以期达到完善的镇痛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T0)及治疗1周后(T1)、2周后(T2)、3周后(T3)、4周后(T4)、8周后(T8)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普瑞巴林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T1、T2、T3、T4、T8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为(5.20±0.82)分、(3.90±0.77)分、(3.58±0.76)分、(2.62±0.69)分、(1.98±0.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03±1.07)、(4.95±0.81)分、(4.03±0.83)分、(3.05±0.76)分、(2.55±0.50)分(均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治疗组的PSQ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7.5%(31/40),优于对照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可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联合不同配方药物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1例,联合应用不同配方药物递进式椎旁阻滞,从配方①开始,观察椎旁阻滞后1周时VAS评分,当VAS值降低超过30%时下周继续相同配方,否则递进至配方②或③,最长治疗观察期5周.VAS评分<3视为缓解.应用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在规定观察期限内获得缓解39例,未缓解2例.18例仅用配方①获得缓解,3例应用配方②缓解;递进至配方②的16例患者获得缓解,递进至配方③的4例中2例缓解,2例未缓解.缓解平均时间95%可信区间为(15.21,21.15)d.对缓解效果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首次VAS评分及病程是影响缓解率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首次VA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01).结论 递进式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及皮内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病程及首次VA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皮损区用0.2%布比卡因、泼尼松龙、弥可保浸润,同时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椎旁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两组VAS和SQS评分均明显下降(JD〈0.01),观察组治疗后VAS和SQ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但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均优于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