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成人静脉给消炎痛可使脑血流下降40%~50%。早产儿静脉给消炎痛亦可使脑血流速率(CBFV)降低,但均无前瞻对照性双盲试验。方法凡下列情况用消炎痛以关闭临床明显的动脉导管未闭者,作为本组试验及对照病例:(1)曾用消炎痛的首次负荷剂量;(2)经脐或经皮置动脉导管;(3)连续监测动脉内血压和经皮测定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婴儿经静脉注入消炎痛0.2mg/kg(溶于0.3ml 盐水液中),对照组则注0.3ml 盐水作为安慰剂,30分钟后则互换注射药。用阵控脉冲多普勒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 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 2 0例患儿 ,以消炎痛每次 0 1~ 0 3mg/kg鼻饲给药 ,每 12小时一次 ,共用 3次为一疗程。结果 :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 16例 ,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 ,3例未闭合。 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 ,给药时间早 ,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sPDA组及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asPDA)组,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超声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同日龄血清NT-proBNP水平,ROC曲线确定血清NT-proBNP水平预测sPD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6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sPDA组13例,asPDA组56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管径、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856、0.713,均 PPCI:0.892~1.000,PCI:0.848~1.000,P结论 NT-proBNP可能是动脉导管分流量的量化指标;生后3 d 及5 d血清NT-proBNP水平的检测均有助于早期预测sPDA。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消炎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20例患儿。以消炎痛每次0.1~0.3mg/kg鼻饲给药,每12小时一次。共用3次为一疗程。结果: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16例。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3例未闭合。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给药时间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Sharpe氏首先提出应用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理作用来关闭动脉导管。有两篇文章报告用消炎痛治疗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0例中49例获得成功。本组应用消炎痛治疗11例动脉导管未闭伴有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中仅2例的导管得以永久性关闭;另2例导管用药24后小时内暂时性关闭,在48~72小时后,左向右的分流又复发了;其余7例患儿的杂音持续存在,4例曾进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维生素E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儿血清维生素 E(以下简称 E)浓度。测得59例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硬肿症、溶血症及早产等新生儿血值为2~3μg/ml,普遍低于4~5μg/ml 婴儿血 E 指标。以单剂量20mg/kg 口服给药,测得新生儿 Et1/2(e)为32小时明显长于成人的7~12小时,t1/2(a)为12小时,表明口服后需一定时间在体内进行分布。我们推荐适宜的给药方案为:每72小时口服20mg/kg,可使峰浓度为2.0~2.5μg/ml,谷浓度大于0.5μ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疗程和常规疗程(短疗程)消炎痛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设计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体重≥1250g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随机分为短疗程组(对照组)[0.2mg/(kg.次),确诊后即刻、12、36h各用1次]和长疗程组(试验组)[0.15mg/(kg.次),确诊后即刻、12、36、48h各用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评估临床症状和心脏彩超改变,主要观察指标为动脉导管的关闭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一个疗程消炎痛治疗后试验组动脉导管关闭率高于对照组(75.0%比64.3%,RR1.17,95%CI0.823~1.654),少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比32.0%,RR0.22,95%CI0.053~0.938)。两组患儿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在消炎痛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80ng/L比295ng/L,P〈0.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疗程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疗效与短疗程相当,且降低了少尿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在应用消炎痛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静脉注射消炎痛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少尿、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减少。近年来,静脉注射布洛芬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治疗不会减少脑血流灌注,也不会影响胃肠道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伊朗目前尚无消炎痛和布洛芬的静脉制剂供应。该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的口服制剂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胎龄小于34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一组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次0.2 mg/kg,24 h给药 1 次,共3次。另一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共 3 次,间隔时间为24 h,首剂为 10 mg/kg,随后两次各 5 mg/kg。用药后观察导管闭合率、副作用、并发症及临床过程。结果:用药后布洛芬组18例患儿动脉导管都闭合(100%),而消炎痛组18例中有15例患儿动脉导管闭合(83.3%)(P>0.05)。两组疗效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消炎痛组发生了3例(16.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则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成活率均为 94%(17/18)。消炎痛组1例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和口服消炎痛治疗一样有效,而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较口服消炎痛治疗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399-403]  相似文献   

9.
--051077口服美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龚长富…∥小儿急救医学.-204,11(5).-317~319将32例早产儿PDA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给予口服美林治疗,B组18例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美林16例PDA闭合,消炎痛组10例闭合,美林组PDA闭合率明显高于消炎痛组。口服美林治疗早产儿PDA不仅疗效优于消炎痛,而且副作用少,安全系数高。表2参10(张春妍)051078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评估意义/李怀远…∥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0).-678~679051079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蒋国平…∥浙江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关闭早产儿未闭的动脉导管,采用的药量为0.2mg/kg/次,每8小时一次,经鼻管给药,每例平均总量为0.48mg/kg。7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中,5例关闭,导管关闭率为71.5%。主要的并发症为暂时性肾功能障碍,2例有暂时性少尿,1例有暂时性尿素氮增高。作者认为本文所采用的消炎痛剂量是有效、安全的。同时还讨论了消炎痛应用的指征、反指征、作用及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疗程和常规疗程(短疗程)消炎痛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设计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体重≥1250g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随机分为短疗程组(对照组)[0.2mg/(kg9·次),确诊后即刻、12、36 h各用1次]和长疗程组(试验组)[0.15 mg/(kg·次),确诊后即刻、12、36、48 h各用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评估临床症状和心脏彩超改变,主要观察指标为动脉导管的关闭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一个疗程消炎痛治疗后试验组动脉导管关闭率高于对照组(75.O%比64.3%,RR1.17,95%CI0.823-1.654),少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比32.0%,RR0.22,95%CI0.053-0.938).两组患儿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仅在消炎痛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80ng/L比295ng/L,P<0.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疗程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疗效与短疗程相当,且降低了少尿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在应用消炎痛后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一、乙琥胺(Ethosuximide,Suxinut-in,Zarontin,Zarondan) 在临床上用以治疗失神小发作及局性灶性癫痫。对此药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很不够。成人于投药后3小时内即可达到最高血浆浓度,表观分布容积为0.72L/kg。动物中,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对此药的代谢情况并不清楚,但大部分羟化衍生物可于尿中排出。在人类的半衰期估计为30~60小时。其有效的血浆浓度在40~100μg/ml之间。  相似文献   

13.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2例出生1~3天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增高(r=0.99,P<0.01),而IgG、IgM差异无显著意义,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ⅣIG)的指征.另外选同期患儿30例,参考相似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ⅣIG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ⅣIG组按每日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首次用后2~3天,重复一次,连用2次.ⅣIG组治疗一周后IgG均值从8.3g/L升到13.6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为6.7g/L提示早产儿重症感染时用Ⅳ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四、其他抗生素 1、氯霉素:近年来发现氯霉素的推荐剂量用于新生儿后,其半衰期及血浓度可差别极大。尤其是在一周内的早产儿,给14~25mg/kg后,其血浓度为11~36μg/ml,半衰期短至10小时,长达48小时以上。故目前国外均主张有监测氯霉素血清浓度的条件时,才能用于新生儿,以免积蓄中毒,因  相似文献   

15.
8720330 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1例/李必华∥医师进修杂志。—1986,(8)。—37 新生1天男婴,出生12小时后出现呼吸急促,口周青紫,对症治疗后好转。7天后出现呼吸急促,左锁骨下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心间搏动强,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1例新生儿严重急性胃肠道出血,静注呋喃硝胺获得成功。健康初产妇孕30周,分娩一女婴,体重1700g。生下时,除用钠洛酮外,曾用气管内插管辅助换气,进行短时期复苏抢救。肌注维生素K。婴儿出现了呼吸窘迫、虚脱,5小时后伴全身抽搐,需再插管和辅助换气。尽管大量给氧,吸氧浓度上升到0.95,但仍缺氧。诊断为持续性胎儿性循环。注射苄唑啉,首剂2 mg/kg,随后每小时输注2 mg/kg,初期获得良好疗效。12小时后转到地区新生儿急救室。胸部X片见重度透明膜病,尽管给氧0.95,输注苄唑啉和多巴胺,5μg/kg/分,但婴儿继续有分流,PaO_2仅为5.33kPa。40小时时,出现与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相一致的响亮杂音。9小时内给消炎痛0.2mg/kg,共给3次,每12小时静注1次。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37年应用茶硷治疗支气管哮喘以来,茶硷一直被用于哮喘发作的预防及治疗。近年来,由于茶硷血浓度测定方法的改进,有关其血浓度及临床效果的对应关系的报告较多。由于茶硷的清除率有个体差异,特别是其清除率因年龄而异,Zaske报告1~9岁与5~19岁的茶硷清除率较成人为高。一般认为茶硷的有效血浓度为10~20μg/ml,此浓度与中毒量颇为接近,因此在维持血浓度以保持其疗效时必须根据年龄、个体而酌量用之。本文就以维持血浓度10~20μg/ml的水平,就氨茶硷的静注量及后续维持量进行研究。被研究的对象系71例哮喘患儿,此71例在1981年2月至10月间共发作102次,发作时均给予氨茶硷静注,对重症患儿有的给予补液、β受体兴奋剂、吸氧、纠正酸中毒及皮质激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消炎痛关闭新生儿(足月儿及早产儿)动肪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对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新生儿PDA 90例,其中72例(足月儿33例,早产儿3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另18例未用消炎痛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消炎痛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早产儿关闭率(92.37%)高于足月儿(78.78%),并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比42.8%);足月儿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消炎痛治疗组中有21例合并其他先心病,结果单纯PDA导管关闭率(94.12%)明显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的PDA组(61.9%)。早产儿动脉导管的自闭率低于足月儿。结论:口服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效果优于足月儿,单纯PDA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者,足月儿在治疗原发病后PDA自闭的可能性大,早产儿自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全肠外营养(TPN)的67例新生儿中,45例日龄<1周,疗程10.3±3.5天。TPN治疗方案;新生儿每天液体量100ml~120ml/kg、糖169~20g/kg、氨基酸2.5g~3g/kg、脂肪乳2.5g~3g/kg,早产儿依次为120ml~150ml/kg,10g~14g/kg、2g~2.5g/kg、2g~2.5g/kg,两组氯化钠均为2mmol  相似文献   

20.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末闭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消炎痛关闭新生儿(足月儿及早产儿)动肪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对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新生儿PDA90例,其中72例(足月儿33例,早产儿3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另18例未用消炎痛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消炎痛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早产儿关闭率(92.37%)高于足月儿(78.78%),并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比42.8%);足月儿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消炎痛治疗组中有21例合并其他先心病,结果单纯PDA导管关闭率(94.12%)明显高于合井其他先心病的PDA组(61.9%)。早产儿动脉导管的自闭率低于足月儿。结论:口服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效果优于足月儿,单纯PDA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者,足月儿在治疗原发病后PDA自闭的可能性大,早产儿自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