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胆囊结石及胆囊癌与ABO血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癌的发病机会与ABO血型分布有无关联。方法 分析600例胆囊结石和57例胆囊癌病人的ABO血型分布情况,并与2363例自然人群的血型分布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胆囊结石病人的ABO血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胆囊多发性结石较多发生于A血型病人(P<0.05);与对照组相比,A型血者患胆囊癌的机会明显增加(P<0.05)。结论 胆囊癌的发病机会与A血型有明显关联,而胆囊结石的发病机会与ABO血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528例胆囊结石和63例胆囊癌病人的ABO血型分布情况,并与600名健康献血员的血型分布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病人A血型占32.0%,B血型占24.5%,O血型占35.7%,AB血型占8.5%,与对照组引相比无显著尤其则胆囊多发性结石较多发生于A血型病人;胆囊癌病人A血型占41.3%,B血占27.0%,O血型占23.8%,AB血型占7.9%,与对照组相比A型血患胆囊癌的机会明显增加。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消化道出血与ABO血型分布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抽取10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将患者的血型分布情况与健康者的血型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患者中,B型血患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占有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血患者以及AB型血患者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占有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血患者的分布与正常者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与ABO血型分布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B型血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与胆囊癌的侵袭和转移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2(MMP-2)在胆囊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2例胆囊癌,1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和MMP-2的表达。结果 (1)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64.3%,72/42)明显高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0%,0/10)(P<0.005);CD44v6表达强度与胆囊癌的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低分化与中,高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囊癌中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CD44v6阳性的胆囊癌病人预后较差。(2)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率(61.9%)明显高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10%,P<0.005);MMP-2的表达与胆囊癌细胞的分化,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其阳性率增高;93)CD44v6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05)。结论 CD44v6,MMP-2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转移及预后有关,在胆囊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利于评估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24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2例慢性胆囊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Bcl-2和PCNA染色,检测Bcl-2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 (1)慢性胆囊炎与原发性胆囊癌组织 Bcl-2表达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胆囊炎组织中100%存在Bcl-2表达,其表达主要分布于胆囊基底腺细胞,而表面分化成熟的腺上皮细胞均无Bcl-2表达,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45.8%存在Bcl-2表达,其表达不仅分布于癌组织腺样结构的基底层细胞,也分布于其表面分化较好的癌变的腺上皮细胞。在胆囊癌组织中,高分化和组织学分级I级的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组织学分级Ⅲ级者(P<0.05)。(2)原发性胆囊癌PCNA计数值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在胆囊癌组织中,低分化和组织学分级Ⅲ级的PCNA计数值明显高于高分化和组织学分级Ⅰ级者(P<0.05)。结论 细胞凋亡抑制与细胞异常增殖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Bcl-2蛋白和PCNA表达可部分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研究组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每个月随访1次,调查服药依从性等情况。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测评,对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研究组在干预3、6、9、12个月时BPRS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干预6、12个月时研究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SDSS评分在12个月时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巩固住院疗效,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延缓社会功能衰退,且远期康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与糖脂代谢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998年1-4月25例胆囊结石患者和25例自愿者,并应用性别和年龄进行了个体配对(1:1),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并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以及全脂全套指标,采血后研究对象立即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再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结果 结石组与对照组的BMI和W/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空腹血糖、HbA1C及2小时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2、P>0.1)。结石组中糖代谢异常10例,占40%(7例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低),对照组糖代谢异常4例(1例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石组空腹及2小时胰岛素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P<0.05),结石组空腹C肽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中高胰岛素血症14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血脂各项指标(TG、TC、HDL-C、LDL-C、V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Rb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胆囊癌进行p16和Rb蛋白的定位观察。结果:p16和Rb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3%和71.4%,显著低于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P<0.05),Rb表达与胆囊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浸润,转移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而p16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p16和Rb基因蛋白表达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结论:p16和Rb基因蛋白丢失是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分子事件,与细胞周期G1-S期的负反馈调节环路中断关系密切,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胆囊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细菌代谢产物在胆囊结石成石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菌在胆固醇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50例胆囊结现人和15例对照组胆囊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内毒素(ET),超氧化的歧化酶(SOD)和糖蛋白含量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胆囊结石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上述指标结石组细菌培养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0.01),β-G,ET及SOD均与糖蛋白有相关性,尤以SOD明显(P<0.001)。ET与β-G(pH6.8)和SOD之间呈相关关系(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SOD与ET糖蛋白的影响最大。结论 细胞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β-G,ET,SOD等)影响糖蛋白的分泌,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胆囊结石致胆囊癌变的机理。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53例胆囊结石和9例胆囊癌伴结石病人血清及胆法中TNF,sTNF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胆囊结石及胆囊癌病人血清TN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胆囊粘膜病变的加重而增高,在胆囊粘膜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胆囊癌3组中,TNF逐级升高,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胆囊粘膜病变的加重而增高,在胆囊粘膜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胆囊癌3组中,TNF逐级升高,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NF,sTNFR参与了胆囊结石致癌的发病过程,且与胆囊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病人线粒体高变区测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胆囊结石病人和正常对照个体线粒体DNA第一高变区(HVS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胆囊结石病的可能易感因素。方法对上海地区96个来自不同家系的胆囊结石病人和204例正常对照个体进行线粒体DNA第一高变区序列检测,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对比,寻找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据此进行线粒体单倍型类群划分。比较单倍群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估算各种单倍群人群胆囊结石病相对发病风险。结果B单倍群、B4和B4b1亚群在胆囊结石病组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囊结石病组和正常对照组B单倍群的比值比(OR)为2.005;B4亚群OR值为2.200;B4b1亚群OR值为3.9331,P均〈0.05。结论线粒体DNA B4b1单倍型亚群是胆囊结石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SpO2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提高吸入氧浓度法(A法)、过度通气法(B法)、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氧浓度结合法(C法)及常规法用于8例ARDS病人吸痰前后,并对增加氧供前后的SpO2、吸痰后SpO2恢复时间及达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各方法每例每天取值1次,各法每例均取值7例。结果:(1)常规吸痰后SpO2下降0.15-0.25(平均0.19),5-15min(平均9.98min)方可恢复。(2)与各自对应的基础值比较,三种不同氧供法均能使吸痰前、后的SpO2显著提高(P<0.01、P<0.001),其中C法优于A、B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法与B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吸痰后SpO2下降幅度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法,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3)与各自吸痰前基础值相比,C法吸痰后SpO2稳定值显著提高(P<0.001),而A法、B法及常规法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吸痰可致低氧血症发生,而A、B、C三种氧供法均能有效预防ARDS病人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其中C法效果最佳,A法与B法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3.
4种肿瘤相关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腺瘤及50例胆囊癌组织的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粘液抗原(CA50)、钙粘附蛋白E(E-C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EA及CA5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组和胆囊炎组(P<0.05),而E-CD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伴有转移的胆囊癌E-CD表达更低。胆囊癌的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胆囊炎组和腺瘤组(P<0.01)。CEA及PCAN过度表达者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E-CD过度表达者3年生存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CEA、CA50以及PCNA检测可能有助于胆囊腺瘤恶变和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且CEA、PCNA和E-CD检测可作为胆囊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囊癌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Ki-67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urvivin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胆囊癌、21例胆囊腺瘤和13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31%(32/49)和77.55%(38/49),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分别为0%和9.52%,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细胞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和转移无关(P〉0.05)。而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呈明显关联(K=0.509,P〈0.01)。结论Survivin和Ki-67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的重要指标,但Survivin表达可能与胆囊癌预后无关。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与ABO血型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遗传学方面对该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4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型与对照组1793例健康人群的血型进行对比,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ABO血型抗原与术前TPSA值及术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型分布为A>O>B>A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抗原与前列腺癌具有相关性(P <0.05,RR=1.344),与术前TPSA值及术后Gleason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与ABO血型抗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抗原是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前列腺癌的风险预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近期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 从1993年1月-1998年1月随机选择本院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的320例为观察对象及非手术治疗的3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临床观察。结果 手术组的胆囊容积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近期胆囊结石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对胆囊结石形成有较大影响,同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肾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 34例梗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前给予一般治疗(梗黄组)和精氨酸治疗(治疗组),连续治疗7d,观察手术前后血ET(内毒素)及Ccr(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并与20例无黄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1)入院时梗黄组与治疗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比较,差别无显意义(P>0.05),但上述两组ET均显高于对照组(P<0.01),Ccr显低于对照组(P<0.01);(2)梗黄组术后第1天血ET较术前升高(P<0.05),Ccr更趋下降(P<0.05),7d后随血ET水平下降,Ccr逐渐升高,第14天ET和Ccr两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负相关(P<0.05);(3)治疗组用药后血ET水平下降,术后保护较低水平,而Cor用药后升高,第7天ET,Ccr两项指标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术前使用精氨酸可显降低梗黄病人内毒素血症,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凝血和纤溶状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凝血纤溶状态与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和降解的关系来探讨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胆固醇结石(简称胆石)患者胆囊胆汁20份和非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15份,测定胆汁中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抗原和部分凝血纤溶因子抗原和活性水平。结果:胆囊结石组建者胆汁中D-二聚本抗原高于非胆囊结石组(P<0.01),抗凝血酶Ⅲ抗原高于非胆囊结石组(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非胆石组(P<0.05),胆石组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之比与非胆石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胆石组纤溶酶活性较非胆石组增高(P<0.05),纤溶酶活性与凝血活性指标之比明显低于非胆石组(P<0.05),两组间纤溶酶原激活性抑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胆固醇患者胆囊胆汁中的凝血和行 性均高于非胆石组,但纤溶活性增高的程度与凝血活性比则明显减低,从而使交联纤维蛋白折生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导致成石组胆囊胆汁中交联纤维蛋白积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状态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静吸复合全麻(A组)和高位硬膜外阻滞(B)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和术后1天、3天及5天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补体受体Ⅰ活性(CR-I)和MDA水平。结果 A组麻醉后、术中、术后1天及3天RBC-C3bRR、RBC-CaR及PEER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B组仅在术中及术后1天明显下降(P<0.05)。两组在各同一时点相比,A组麻醉后较B组低(P<0.05)。RFIR和MDA在A组麻醉后、术中、术后1天及3天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或P<0.01),B组也在术中及术后1天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两组病人术后5天CR-Ⅰ和MDA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 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静吸复合全麻影响大于高位硬膜外阻滞,并且与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血浆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64例重度AOP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流灌流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和达阿托品化的时间缩短,血清胆碱脂酶(ChE)恢复活力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阿托品用量较对照组减少1/3(P<0.05);观察组痊愈27例,自动出院5例,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度AOPP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HP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