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眼压症与角膜厚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角膜厚度在高眼压症眼压测量中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34例(68眼)高眼压症患者(眼压≥21mmHg,≤35mmHg,正常视野,正常视神经乳头,无角膜水肿等病变)均为复旦大学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患者.年龄6~65岁(19.70±13.52),平均20岁,男性18例,女性20例.由专人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由专人应用Sonoscan  相似文献   

2.
近视伴高眼压症的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中高眼压症的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及非接触眼压计对 14例 2 8眼近视伴高眼压症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眼压进行测定 ,并采用SPSS 10 .0作统计分析。结果 :14例 2 8眼的眼压范围为 2 0~ 2 9mmHg,平均 (2 3.88± 2 .2 6 )mmHg ;中央角膜厚度为 5 33~ 6 70 μm ,平均 (5 86 .5 0± 31.91) μm ;屈光度为 - 0 .75~ - 3.5 0D ,平均 - (1.5 0± 0 .6 9)D。应用SPSS(10 .0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眼压与厚度经回归分析 ,直线方程式为 :Y(中央角膜厚度 ) =4 4 5 .15 1+5 .92 0X(眼压 ) ;眼压与屈光度的相关系数r =0 .35 5 ,P >0 .0 5。结论 :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成正相关 ,与屈光度无相关性。近视眼中高眼压症的眼压升高与中央角膜厚度增加有关 ,提示近视眼伴高眼压症患者的真实眼压可能是正常的 ,只是由于中央角膜厚度的增加而使眼压的测量值升高。检测中央角膜厚度有助于更正确地估计实际的眼压值。  相似文献   

3.
高眼压症认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及相应检测技术的提高,对高眼压症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中央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高眼压症患者角膜厚度的变化以及角膜厚度在预测高眼压症转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62例(107只眼)的CCT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8只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2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0例(19只眼)、高眼压症6例(12只眼)及正常人16例(32只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CCT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48.44±30.46)μm、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22.70±50.39)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6.32±22.85) μm、高眼压症(585.67±21.22) μm、正常人(536.38±26.53)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61,P<0.01).两两比较显示:高眼压症与原发性青光眼组及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青光眼各组及正常人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正常人及原发性青光眼相比,高眼压症CCT较厚;原发性青光眼CCT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T与原发性青光眼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中央角膜偏厚的高眼压症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测中央角膜厚度在高眼压症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用非接触眼压计检测的高眼压症患者做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大于及等于575μm的患者60例(120只眼)纳入本研究,不予降眼压治疗,追踪观察眼压、视乳头、视野变化。结果随访36~76个月,平均48个月。其中1例1只眼出现视野改变,发生率为0.83%(1/120)。结论角膜厚度是判断高眼压症是否发展为青光眼的最有力的预测因素.常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对高眼压症患者的合理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中央角膜偏厚且眼压低于28mmHg的高眼压症患者不需要抗青光眼治疗,仅需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6.
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及与眼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受一些因素影响,其中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对眼压测量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CCT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对眼压正常眼和高眼压眼进行CCT测量,了解其与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的眼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角膜厚度与高眼压症及青光眼的眼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L  Suzuki Y  Araie M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6):438-441
目的 探讨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的角膜厚度差异,分析角膜厚度与眼压间的关系,以及角膜厚度的测定对各型青光眼的诊断意见。方法 用超声波角膜测厚仪检测73例(73只眼)高眼压症、79例(79只眼)正常人的中央角膜厚度,并将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每只青光眼治疗前的最高眼压(Goldmann),包括24h眼压曲线,用Ehler法通过中央角膜厚度对眼压进行校正。结  相似文献   

8.
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读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读数的关系。方法 对44例88眼屈光角膜手术前的患者,分别用压平眼压计和超声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中央厚度和眼压的测量,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组角膜中央厚度≥580μm,眼压为21.50~27.00mmHg(23.70mmHg±1.36mmHg)(1kPa=7.5mmHg),屈光度-2.00~-12.00D。Ⅱ组角膜中央厚度<520μm,眼压为11.00~20.00mmHg(15.66mmHg±1.71mmHg),屈光度-1.25~-11.25D。Ⅰ组眼压高于Ⅱ组(P<0.001)。结论 角膜厚度与眼压有明显的相关性,即角膜厚度增加眼压相应增高,当眼压读数高于正常时,应考虑到是角膜中央厚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眼压症(OHT)患者蓝/黄视野检查(BYP)的情况及其与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关系。方法对31例常规白/白视野检查(WWP)和视乳头检查正常的OHT患者进行BYP检查和CCT测量。采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进行BYP检查,应用DGH550型角膜厚度测量仪进行CCT测量。所有患者随机选择一眼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BYP视野异常组和正常组的眼压和CCT的差异,分析眼压和CCT间的关系。结果31例OHT患者中,BYP显示视野正常21例,异常10例。视野异常组和正常组的眼压分别为(24.30±1.89)mmHg和(25.48±2.48)mmHg,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1.32,P=0.1963)。BYP视野异常组的CCT为(557.80±16.41)μm,正常组为(576.00±20.98)μm,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P=0.0226)。眼压与CCT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BYP视野异常组的CCT较正常组的薄。如果将BYP和CCT的检测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将对OHT患者发展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作出更有价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角膜中央厚度对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内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44例(88眼)临床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31例(6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52例(104眼)与高眼压症患者屈光状态相近的正常人的角膜中央厚度及眼内压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值与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①高眼压症组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585.6±35.7μm明显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1±38.7μm)(P<0.01)及正常对照组(535.5±29.4μm)(P<0.01),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将高眼压症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内压测量值进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可见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内压测量值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6(P<0.01).角膜中央厚度每增加50μm可使眼内压测量值升高约2mmHg.结论①高眼压症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大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高眼压症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内压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高眼压症患者是由于角膜中央厚度高于正常范围而造成眼内压测量值的升高.②角膜中央厚度值可作为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提示临床工作中,可将角膜中央厚度检测作为排除青光眼的常规检查手段.③当角膜中央厚度在520±50μm的范围内,眼压读数相对准确,如果角膜中央厚度超过570μm,眼压读数相应增高,这可能是高眼压症患者眼压测量值高于正常范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眼压症患者与正常人角膜厚度的差异 ,分析角膜厚度与眼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 3组人的中央角膜厚度 :(1组 )用 Schiotz眼压计测得之高眼压者 35例 (70只眼 ) ;(2组 )用非接触眼压计测得之高眼压者 30例 (6 0只眼 ) ;(3组 )正常人 4 7例 (94只眼 ) ,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 Schiotz眼压计的高眼压组中央角膜厚度为 5 5 1.71± 2 .85μm(范围 4 90~ 6 38) ;用非接触眼压计的高眼压组中央角膜厚度为 5 6 0 .0 2± 3.4 2μm (范围 4 86~ 6 4 0 ) ;正常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 5 2 5 .6 5± 2 .2 4μm (范围 4 12~ 6 2 0 ) ;(1组 )与 (3组 )比较 (t=2 .5 80 ,P <0 .0 1) ;(2组 )与 (3)比较 (t=2 .5 78,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眼压症者 ,中央角膜厚度高于正常人 ,提示其眼压高可能与角膜厚度偏高有关 ,这类患者有可能减轻青光眼的发展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24 h眼压测量来深入分析对比高眼压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52例(104眼)及POAG尚未接受降眼压治疗的患者38例(76眼)。入院后行24 h眼压检查,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早9时起每隔2 h测量眼压1次,至次日7时结束。分析2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及时间点,谷值眼压及时间点,昼夜眼压波动及双眼眼压压差值及其分布情况,比较2组眼压波动的异同点。结果 104眼高眼压症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8.73±1.71)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峰值眼压为(22.36±2.40) mmHg,平均谷值眼压为(15.63±2.09) mmHg,平均昼夜眼压波动为(6.72±2.24) mmHg。76眼POAG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0.65±2.53) mmHg,平均峰值眼压为(25.78±2.81) mmHg,平均谷值眼压为(17.45±2.54) mmHg,平均昼夜眼压波动为(8.34±2.37) mmHg。2组的峰值及谷值眼压值分布最多的时间点均为凌晨3时及夜晚21时,大部分患者的峰值眼压时间点在门诊时间之外。高眼压症组中昼夜眼压波动位于5~8 mmHg的占比最大,为54.81%(57/104),POAG组中昼夜眼压波动>8 mmHg的占比最大,为53.95%(41/76)。高眼压症组中,16例患者经24 h眼压检查后监测到眼压波动异常,占比为30.77%(16/52);POAG组中经24 h眼压检查后有29例患者可以监测到眼压波动异常,占比为76.32%(29/38)。结论 24 h眼压监测中,POAG患者较高眼压症患者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昼夜眼压波动及双眼压差均有增加。对于24 h眼压发现眼压波动较大的高眼压症患者应在后续加强密切随访,而对于POAG患者24 h眼压监测可在治疗前提供眼压的基线水平,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及评估依据,因此建议将24 h眼压作为高眼压症及POAG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曲率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74例148眼门诊青少年患者的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测量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曲率,其中37例74眼为高眼压组,37例74眼为正常眼压组。结果 CCT在高眼压组为(588.63土30.58)μm,对照组为(558.40土27.60)μm,2组均与眼压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显著。CCT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角膜曲率与高眼压组和正常对照组NCT测量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CT与青少年NCT测量值呈正相关,中央角膜厚度值越大,眼压越偏高。2组间CCT差异不明显,表明CCT并不是影响眼压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评估24h眼压测量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的意义,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于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共86例(86只眼)入选本研究,应用非接触眼压计自清晨8:00开始至第二天清晨8:00,每两小时测量一次,共12次;采用A型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对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测定.结果 所有86只眼的24h眼压测量值中,29只眼(33.7%)在正常范围内且昼夜眼压波动小于5 mm Hg,而57只眼(66.3%)出现异常.所有患者昼夜眼压曲线中眼压低谷值为(13.78±1.39) mm Hg眼压高峰值为(18.52±1.81) mm Hg,分别出现于18:00~20:00和夜间2:00.根据24 h最高眼压是否高于21 mm Hg分为高眼压组和低眼压组,两组年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24 h眼压测量应作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能提高夜间眼压高峰及昼夜波动过大的检出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沈伟  丁洁 《眼科新进展》2002,22(5):341-342
目的 探讨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与眼压 ( 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近视眼患者 6 59例 12 6 4眼的CCT及 IO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 CCT为自变量 X,IOP为应变量 Y,可得直线回归方程 Y =- 2 .36 33+0 .0 34 7X ( P <0 .0 1) ,若根据 CCT将本组病例分为 4组 ,CCT 值分别为 4 86 .18μm ± 12 .10 μm、 52 7.6 9μm ±13.0 4 μm、56 8.87μm± 13.11μm、6 12 .2 5μm± 11.0 7μm,则 4组 IOP分别为 14 .34 m m Hg± 2 .4 8mm Hg ( 1k Pa =7.5mm Hg )、 15.96 m m Hg± 2 .70 m m Hg、 17.4 5m m Hg±2 .39mm Hg、18.4 8mm Hg± 2 .4 1m m Hg,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1)。若以屈光度分 4组 ,其值分别为 2 .2 6 D±0 .14 D、4 .53D± 0 .87D、 7.2 9D± 0 .91D、12 .75D± 3.53D,则4组 IOP分别为 16 .4 5mm Hg± 2 .4 8m m Hg、16 .52 m m Hg±2 .75mm Hg、 16 .57mm Hg± 2 .83m m Hg、 16 .80 mm Hg±2 .6 6 mm Hg,无组间差异 ( P>0 .0 5)。结论 近视眼 IOP随CCT增加而增高并成正相关 ,与近视屈光度无关。CCT为影响 IOP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 ,检查 CCT有助于更正确地估计 IOP,可以作为鉴别某些临床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眼压症患者32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眼压症的致病因素、随访指标、病情变化等。方法:对32例高眼压症患者进行2~10(平均5)a的随访,随访包括对眼压、视野、视盘及视神经纤维层等方面的检查。结果:随访过程中29例患者眼压无明显变化,眼压呈下降趋势2例,眼压增高1例,视野出现改变5例。结论:高眼压症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应密切随访观察,如出现可疑青光眼改变,应积极进行抗青光眼治疗。  相似文献   

18.
角膜厚度对眼压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角膜厚度(CCT)对眼压(IOP)测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吸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测288例眼科患者500眼之CCT及IO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OP随CCT增加而增高并成正相关(CCT每增加27μm,IOP将随之增加1mmHg)而与屈光度无关,CCT与患者年龄成负相关。结论:CCT为影响IOP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查CCT有助于更正确的估计IOP,可以作为鉴别某些临床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高眼压症患者的临床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磊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6):523-525
目的 探讨高眼压症的致病因素、随访指标、治疗等。方法 对22例高眼压症患者进行3年~10年(平均4年)的随访。随访包括眼压、视乳头杯/盘、视野等方面。并对其中2例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例进行药物治疗。结果 22例患者随访过程中眼底无变化,其中2例眼压呈下降趋势,2例视野出现可疑青光眼改变,并且伴有高危因素,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论 高眼压症患者的致病因素与年龄、屈光、内分泌系统疾病、视乳头慢性缺血、心血管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