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2.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水谷之腐熟和运化。临床表现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其病机以脾胃功能失常为本,故临床治疗本证当以调理脾胃功能为大法。  相似文献   

3.
"纳化"即受纳与运化的概括,是脾胃功能的重要部分,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脾为运化、升清、排泄之枢,胃主受纳以降为顺,纳、化相连,脾胃合一,纳化失常是脾胃的主要病机,纳化失常可致津液不足与津液停聚之水饮、湿证和痰浊,纳化失常亦可致气血亏虚与气滞血瘀的气血病,故调理脾胃纳化可治冠心病、糖尿病、眩晕、水肿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中若脾阳不足,或脾阴不充,或水湿困脾,致脾气运化失职,脾胃升降失调,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湿转输失职,必将诸疾蜂起,百病丛生。故调  相似文献   

5.
《内经》云:“脾胃者,仓禀之富,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并位于中焦。其间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运相辅,共司水谷运化、气血生化之职能。治脾胃病之方剂配伍,不仅要从辨证立法用药,而对脾胃的纳运、升降、操湿、阴阳等方面对立统一的功能特性,亦要有所斟酌,否此,则疗效不佳。观古今治脾胃之有效方剂,皆得益于此。下简要述之,冀希对同道有助。其一,方剂用药贵乎灵运。胃主受盛、腐熟水谷,通降之性;脾司运化.有转输水谷之精微的职能,升发清气与泄降糟粕皆系于脾胃。常云:脾运为…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内科常见病,以胃脘部疼痛、胀满、嘈杂,暖气反酸等为主症,其病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肝与脾是木土同源,机体水谷的运化,精微的吸收转输必赖肝的疏泄功能协同完成。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正常,脾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皆生”,故调理脾胃,为治疗疾病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贫血是现代医学病名 ,一般说与中医的血虚有一定关系 ,但血虚是证 ,不是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无感染征象 )则属于中医虚劳范畴 ,有感染征象则属中医温热、血证范畴 ,病情迅速 ,表现凶险者 ,则属于急劳髓枯 ;一般的营养不良性贫血 ,多属中医的黄肿范畴 ;钩虫病所致的贫血则又属虫积范畴。1 病因病机食物摄入不足 ,营养缺乏 ;或妇女妊娠及婴幼儿需要增多 ,摄入匮乏 ;饮食单一 ,或偏嗜 ,水谷精微不足 ,气血生化乏源而贫血。饮食无度 ,暴饮暴食 ,或劳倦思虑过度 ,或肝胆之疾横犯脾胃 ,或素体脾胃不足 ,脾胃受纳运化功能不足 ,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  相似文献   

8.
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瞩目的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脾虚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因此,对脾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本文将总结前人的经验,对脾虚证的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及临床治疗作一系统综述。1脾虚证的理论研究1.1脾主运化方面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目前,对脾主运化的研究仍集…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病、肝胆病一般均有脘腹胀满之症 ,并且多较顽固 ,难于消除。现仅就其脘腹胀满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治谈谈个人的体会。1 病因病机笔者认为 ,腹胀病位在胃 ,其发病与脾、肝、胆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 ,二者同居中焦。脾主运化 ,输布水谷精微 ,升清降浊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谓之“气机升降之枢 ,气血生化之源”。肝胆主人身之疏泄 ,为气机之总司。肝气条达 ,则气机通畅、升降适度。肝木与脾土相依相连 ,共同发挥着疏理气机升降 ,协调气血运化的生理功能。正因为如此 ,脾胃与肝胆健则同健 ,损则俱损。脾胃升降失常 …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肿瘤化疗消化道副反应临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化疗消化道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腔溃疡、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化疗效果及耐受性。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水湿运化,为水谷精微气血化生之源,人体所有脏腑组织抵御化疗药物的损害,都有赖于脾胃气血的  相似文献   

11.
苏学林  汤井源  朱清毅 《中医学报》2020,35(8):1616-1619
补土伏火法意指培补中焦脾胃能使邪火得伏。脾肾阳虚、虚阳浮越是肾癌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机体脾阳不足,推动无力,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失常,形成有形之"积",故见局部肿块,可通过补益脾阳的虚损,收敛浮越于外的阳气,使脾阳充盛,则有形邪积缓慢消磨;气血运行不畅,湿浊、痰饮、血瘀等病理产物郁而化热,加之虚阳外越,虚阳偏盛,故见全身性发热,采用补土伏火法补益中焦脾胃以助阳运,使郁滞得行、虚火得伏而热自除;脾之阳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肢体失于滋养,故见疲乏,以补益脾胃为治疗要点,扶助一身正气,则疲乏自消;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故见汗出异常,可补益脾土、交通水火、调和阴阳而止汗。  相似文献   

12.
3.4 顾护脾胃、是《伤寒论》治肝的整体性 肝藏血、主疏泄,关乎一身之气机;脾主运化,生气血,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运无力,则气血化生乏源,使肝失所藏,而阴不制阳,变生气郁化火诸证。故肝之疏泄,必赖阴血之濡养,才能舒展其用。而脾之运化,必须  相似文献   

13.
脾胃居中,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根据其病机采用调理脾胃气机升降,通腑降浊,使有毒物质得以排泄,血中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脾胃居中,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根据其病机采用调理脾胃气机升降,通腑降浊,使有毒物质得以排泄,血中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衰,生化无源,产生虚证、寒证;邪实壅于中焦,正邪相争,则为实证、热证;正气已虚,然邪仍恋战,则发展为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不力则致痰阻气逆证.仲景在治疗外感病过程中运用五法治疗脾胃病:温补脾胃、苦寒直折、寓清于补、攻补兼施、降逆化痰,有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成功截断病程,促进痊愈.《伤寒论》对脾胃病的治法,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还包括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祖国医学对于胃脘痛,历代医集中都有记载,《灵枢》“胃胀者,胃脘痛,妨于食,大便难”。《内经》“胃病者,胃膜胀,胃心痛也”。《类证治裁》“脾胃皆属土,而脏腑分焉。胃主纳,脾主运,胃喜凉,脾喜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在治疗胃脘痛上,是按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皆贵在健运通调。脾胃健旺,气血旺盛,则五脏六腑皆安。倘脾胃受损,气血失调,则百病乃变化而生。临症者,除着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可归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在常规通用的从肝论治之外,亦不可忽视从脾胃论治抑郁症的思路。脾胃主受纳运化,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抑郁症病机与脾胃虚弱、脾胃湿困所致的脾失健运,以及与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失养;水液代谢异常,聚湿凝痰;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气滞血瘀,浊邪上扰,虚、痰、瘀、滞相兼,发为抑郁。从脾胃论治抑郁症需以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为要,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枢机重建,情志条畅。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脾胃疾病的治疗总则分为补脾法和运脾法两大类,从临床角度来看,关键在于运脾,因此,运脾治法在儿科脾胃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脾主运化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实际上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习惯上称为“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也就是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功能才能旺盛;反之,脾不健运,上述功能失职,则会出现腹胀、纳差、便溏等脾胃病的发生。而小儿时期生理上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加之小儿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阶段,所…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阐述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规律。“脾”作为五脏之一,在五脏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由于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故脾、胃常和称。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胃的生理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的这“四主”维持着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同时也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可见脾胃的作用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20.
女子以血为本,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血来源于脾胃。因此,脾胃与女子月经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调理脾胃在月经病的治疗中尤其重要。本文就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调理脾胃在治疗月经病方面的应用,略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脾胃共居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分工合作,化生气血,内灌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女子的经水是血所化生,而血的生成、统摄和运行,有赖于气的生化和调节。因此,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的动力,而气血的化生均源于脾胃。脾又统血,脾气健旺则统摄有力,血循常道,维持正常的月经。所以古人曰:“妇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