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彧  童书鹏 《山东医药》2003,43(16):27-27
白血病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并发症 ,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极为少见。目前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 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APL虽然取得较高的缓解率 ,但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增多倾向。1 999~ 2 0 0 1年 ,我院收治 5 5例 APL患者 ,其中 5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5 5例患者均符合 APL的诊断标准[1] ,男 31例 ,女 2 4例 ;年龄 1 7~ 62岁。其中 5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5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贫血 4例 ,出血 3…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AML发生CNS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AML患者并发CNSL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AML并发CNSL的发生率为21.2%,多集中发生在AML完全缓解(CR)后6~12个月,发生率达77.4%。其中行规则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者CNSL发生率为11.5%,预防性治疗不完善者CNSL发生率为3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AML-M3型中20%可并发CNSL,其中85.7%于缓解期发生,经鞘内注射治疗后,83.3%达完全缓解。AML-M3中应用联合化疗并发CNSL的10.7%,未用或不规范联合化疗者并发CNSL的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进行规则化疗的同时,必须行正规的CNSL预防性治疗,而CR后为防治CNSL的重要时机。鞘内注射加头颅放疗是治疗CNS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新华  谢红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1):788-788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来,该病已由一凶险、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转变为一预后最好的急性白血病(AL)类型之一。目前以ATRA联合砷剂及化疗,其治愈率可达70%~75%[1]。但APL确诊过晚时,疗效明显变差。现将我院近5年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由于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常引发致命性出血,早期死亡率极高,尤其见于AP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血以不同形式发生于不同部位。研究〔1〕对APL患者接受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伊达比星治疗期间发生致命性出血部位的统计发现,颅内出血是出血性死亡最主要原因,并且致命性出血通常发生在诱导治疗的早期。APL患者并发出血,与APL病期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及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癌灵一号[主要成分是砒石,含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恶性血液病获得一定疗效。,从此开始了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历程。为了更好的了解AS2O3治疗APL的机制及方法现对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至1999年8月,我们采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1~65岁,平均36岁。患者均符合APL的诊断标准。其中初治38例,复...  相似文献   

7.
徐健  蔡浩彦 《山东医药》2000,40(6):43-4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因起病急、病情凶险、易出血 ,伴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传统化疗效果差 ,其早期病死率极高。自 80年代中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应用于临床治疗 APL后 ,其缓解率明显提高 ,病死率降低 ,尤其是近年来砷制剂的应用 ,更使APL患者的生存率增加。 APL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缓解1.1 ATRA 为目前治疗 APL的首选药物。其优点为缓解率高 ,不抑制骨髓 ,副反应少 ,使用方便。现已证实 ,ATRA可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 ,使大多数患者异常的染色体 t(15,17)核型消失 ,PML - RARα融合基因分化。AT…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用全反式维甲酸(RA)或并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OM)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0例,其完全缓解率(CR)为70%.单用RA15例,CR66.7%,CR 时间为56±17.1天;并用小剂量HOM 5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达CR 时间为55.3±19.2天.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5~9日第4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 在美国召开,与会代表2万多人,我国有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王振义院士(the first speaker from Asia to serve as the Ham-Wasserman Lecturer)在大会上作了"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by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的专题发言,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该次年会中有关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治疗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8岁。主因右腋下淋巴结转移癌6年,皮下淤斑1d于2010年1月26日入院。该患者2004年1月发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约2cm×2cm,质韧,活动性好,无压痛。伴胸闷、气促,活动时加重,遂就诊于我院,行右腋下淋巴结切除术,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高白细胞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初治时白细胞不高的APL患者的ATRA诱导治疗过程.比较高白细胞血症的预防性用药组(44例,白细胞数≤10×109/L时加用化疗药物)和治疗性用药组(55例,白细胞数>10×109/L时加用化疗药物)的临床特点.结果:预防组在白细胞峰值、高白细胞持续时间、白细胞升高倍数上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而血液制品输注量,院内感染、多部位出血事件及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ATRA诱导治疗APL过程中,尽早联用化疗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白细胞峰值,缩短高白细胞持续时间,同时不增加血液制品输注量、院内感染及多部位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3周入院。体检:体温38.5℃,咽痛贫血貌,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略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4×109/L,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80×109/L,入院后骨穿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当日予亚砷酸(哈尔滨伊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g,1次/d,并给予抗炎治疗,用药6d后出现左侧胸痛,改变体位时疼痛加重,深呼吸时疼痛无改变。体检:左侧第6肋压痛(+),呼吸音正常,无胸膜摩擦音。血常规:白细胞13.3×109/L,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70×109/L,当…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的睾丸浸润又称为睾丸白血病(简称TL),我院从1988年3月~1995年4月在收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中发现合并TL者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2岁。于2001年2月曾因发现腹部包块,于外院经剖腹探查及腹腔肿块活检确诊为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先后在外院及本院接受以CHOP为主的方案化疗10次,末次化疗时间为2003年3月。2004年2月3日晚患者因畏寒、发热入院。体检:T:39.6℃,急性病容,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右胫前红肿,触痛,皮温高,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扁桃体工度肿大,胸骨无压痛,心率:11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哕音,腹部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15.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凋亡是一种编序的细胞死亡过程 ,是在基因调控下细胞的主动死亡。本研究通过对 1 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在使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化细胞死亡 (PCD)检测及形态学数据综合分析 ,来探讨应用 As2 O3治疗APL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APL患者 1 8例 ,男 7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2 9.3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形态学检查确诊。1 .2   治疗方法1 .2 .1   治疗方案 :持续每日给予 0 .1 % As2 O3注射液 1 0 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次静滴时间约 2 h,2 …  相似文献   

16.
三联方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玉  滕清良 《山东医药》2010,50(51):15-1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及柔红霉素(DNR)三联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采用四种不同诱导方案治疗的临床初诊APL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其中采用ATRA+ATO+DNR者为观察组、ATO+DNR者为对照1组、ATRA+DNR者为对照2组、DNR+阿糖胞苷(Ara-c)为对照3组,对完全缓解(CR)率、病死率及毒副作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CR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3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1、2组,与对照1、2组比较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肝功能损伤(均为可逆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结论 ATRA、ATO及DNR三联方案治疗初诊APL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 )联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APL患者16 例,As2O3 0.1%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持续4~5 h,1 次/d;ATRA 25 mg·m-2·d-1,分3 次口服,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93.8%,获得缓解时间(27.3±3.6) 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造血系干祖细胞表面标志c-Kit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起始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源移动抑制因子相关蛋白8基因启动子表达的人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融合基因(hMRP8-hPML-RAR)转基因所致小鼠APL为研究模型,研究APL起始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发现在APL小鼠模型体内存在一群以c-Kit+为标志的白血病起始细胞(LIC)。通过体外培养,发现LIC在失去肿瘤微环境支持后由c-Kit+细胞向c-Kit-细胞分化,同时逐渐丧失白血病致病力。c-Kit的磷酸化位点抑制剂伊马替尼和小发夹RNA(shRNA)虽均抑制c-Kit功能和(或)表达,但并不能明显影响白血病致病力。结论:肿瘤微环境在APL起始细胞致瘤力的维持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白血病致病力的维持上c-Kit可能并不是一主导功能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三氧化二砷(As2O3)及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75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分APL患者37例及38例两组,临床观察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对APL的缓解率,无病生存期及其毒副作用。结果As2O3组、RA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6.4%及84.2%(P〉0.05);两组缓解期及无病生存期亦无明显差异,且As2O3治疗剂量的毒副作用小,均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理想的维持治疗方案,提高APL的长期无病生存时间.方法:将我院21例初治的APL患者均经ATRA治疗达CR后,维持治疗方法为三氧化二砷(As2O3)、ATRA及6-巯基嘌呤(6-MP)加甲氨喋呤(MTX)序贯交替治疗3年;观察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微小残留病.结果:21例患者对上述治疗均有较好的顺从性,有11例患者维持治疗超过2年,无复发病例;PML/RARα融合基因初诊时均为阳性,12例持续转阴,其中维持治疗超过2年的11例患者均转阴;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少见且较轻.结论:用上述维持治疗经ATRA达CR的APL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不良反应较传统的联合化疗轻,作者认为As2O3、ATRA与6-MP加MTX序贯交替治疗可能是APL理想的维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