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化瘀汤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熄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Ⅰ~Ⅲ级,且符合中医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的患者,按血压下降情况和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熄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文献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指导临床规范辨证治疗。方法:以描述频率分析为主统计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2年涉及中医或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获得合格文献52篇,涉及中医证型20个,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为主,累计频率为69.85%。结论: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六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近5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资料的抽样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诊断以眩晕病为主,其证型分布呈多元化态势,以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且其构成比与年龄、合并病有关(P0.05或P0.01),而与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主要证型以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及阴虚阳亢证居多,其构成比根据合并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诸多医家多责之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治疗时多从肝肾论治,文章首先探讨了脾胃之间的气化关系与血压的关系,进而从脾胃气化失司的角度入手阐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以期拓展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指导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762例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组,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高血压病条件下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证型分布规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痰热上壅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肝阳上亢,与非脑梗死比较,证型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不同级别的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痰热上壅、瘀血阻络肝阳上亢和气阴两虚为主,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较非脑梗死患者更多见瘀血阻络证;随着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的不同,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出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治方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治疗高血压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高血压中医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一维频次表及二维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高血压的最常见症状为头痛(2 650次),头晕(1 734次),证候以肝阳上亢为主,其次为阴虚阳亢和肝火亢盛,病变涉及肝、肾等脏腑。治法方面,为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并与活血化瘀法配合使用。汤药以天麻钩藤饮,钩藤饮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最常用。中药以天麻、钩藤应用最多。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中医证治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求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1998-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临床研究方面文献的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肝系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 (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56篇文章中,肝系证候共出现6种,依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肝风内动证、肝郁气滞证和冲任失调证.(2)总体用药规律:以牛膝、钩藤、生地黄、天麻、白芍、菊花、夏枯草、黄芩、川芎、泽泻、石决明、茯苓、桑寄生、栀子、杜仲、牡丹皮、牡蛎等为主.(3)分证用药规律: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证以杞菊地黄汤加减,肝火炽盛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风内动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气滞证以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证因仅有1篇文献报道,故暂不作分析比较.结论 近10年北京地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用药规律,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查症状出现率及多项实验室检测;镇肝活血组与镇肝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多伴有血瘀病机,镇肝熄风汤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在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其血瘀证的相关症状和指标方面优于单纯用镇肝熄风汤.结论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辨证时,应注意血瘀病机;配伍活血药物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研究系统探求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和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ang Fang)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文献的基本信息、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和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①初检文献5 135篇,最终纳入文献517篇;②文献共涉及高血压病中医证型87种,共29 697病例数,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为: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③男性患高血压病人数34 824人(55.41%)多于女性;④高血压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且趋于年轻化。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繁杂,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高血压病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机理以及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与NO、ET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血清N0、血浆ET含量的影响.结果中药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均能降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压;天麻钩藤饮能显著升高血清N0水平,且与剂量有关,但对ET无影响;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浆ET水平有升高趋势.结论影响N0水平变化可能是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机制之一,ET升高可能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具有滋阴潜阳作用的平肝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80例,按照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平肝降压片治疗组120例与牛黄降压丸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后证候、血压、血脂、血糖、血液流变性、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的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改善症状,纠正血脂、血糖代谢紊乱,降低血液黏稠度;肝肾功能和三大常规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平肝方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为糖尿病阴虚日久 ,阴不敛阳 ,肝阳上亢所致。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论治需辨别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 ;心肝阴虚 ,心火偏亢 ;肝肾阴虚 ,相火偏亢 ;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之不同 ,需灵活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方玲玲 《天津中医药》2009,26(6):470-471
银屑病的发病离不开阳热、血热,热盛成毒或血热郁久化毒.热毒是银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热毒临床上可表现为风热毒邪或血热毒盛,治疗要重视清热解毒药物的运用,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而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因地制宜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其理论和实践的阐述,使现代医家更加重视不同地理环境的疾病防治,在理论上予以完善、发扬,在应用上革新并加深对辨证论治的理解,同时对灵活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宇飞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与创始人。她在中西医论治乳腺癌方面注重“以和立法”、“寓补于通”,认为乳腺癌的根本病机除了传统认为的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还有肝肾不通、心肾不交、少阳不和三大枢机,故临床中在疏肝健脾、补肾活血的基础上采取交通阴阳、心肾、半表半里之“三交”之法,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攻补兼施的“三交疏肝补肾方”。并且非常注重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与内分泌治疗相配合,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多种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此外,还在治疗中注意患者免疫功能,重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07-809
介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弱智、遗尿等疾病的验案。小儿多动症是阴阳失调现象,阳盛阴衰,治疗时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小儿弱智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治疗要补益先天后天为主,辅以益智开窍醒神;小儿遗尿多属肾气虚弱,故治以温补肾元为主。根据不同病证,辨证论治,灵活选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忠辉教授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伤虚损、年老精亏,影响心、肝、肾等脏腑功能,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痰浊内蕴,发为高血压病;提出“虚证宜潜阳降压;实证宜清肝泻火”的独到见解,调肝与理脾共施,兼顾活血、补气、消疲、通络,酌配降压药,调畅情志,控制饮食,注重分型,在组方遣药配伍中注意配伍、剂量比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肝、脾及血瘀等关系密切,其中肾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肝失疏泄、脾胃虚弱为重要病机,血瘀是促进因素。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胃、疏肝养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强调"治未病"之法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重要性,调养精神,平衡气血阴阳;合理饮食,补精益气,保证机体的营养;适当运动,注重劳逸结合,养神炼形。同时综合运用药物、针灸、推拿、气功等法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多属肝、肾两经病变,兼及于脾,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以肝风、肝火最为急迫。本病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在治疗上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亦可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补肾健脾柔肝与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相结合。日常应注意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