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5年 6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胃癌前期病变 4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5例均为本院消化门诊或住院患者 ,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 CAG,且伴肠上皮化生 ( IM)或不典型增生 ( ATP) ,幽门螺杆菌 ( Hp)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实验及胃窦粘膜组织培养。随机分为治疗组 4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1 9例 ;年龄 2 3~ 68岁 ,平均 41 .2岁 ;病程 1 1个月~ 2 6年 ,平均 5 .7年 ;伴 IM者 2 7例 ,ATP者 2 1例 ;Hp者阳性 35例。对照组 37例 ,其中男 2 4例 ,…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情复杂,治疗比较棘手,并认为CAG伴有肠腺上皮化生容易癌变,被称为胃癌前期病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为主,结合辩证分型论治,观察治疗CAG伴肠上皮化生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其中30—50岁之间24例,占总数的80%,病程一年以内7例,2—5年11例,6—10年9例,10年以上3例。30例中,合并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浅表性胃炎5例,胆汁返流3例,贲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治水平.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EGF、VEGF在1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4例单纯CAG、28例CAG伴肠上皮化生、30例CAG伴不典型增生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从CSG、CAG到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随胃黏膜病变加重,PCNA、EGF、VEGF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CSG与CAG者比较三者表达无显著差异;IM患者三者表达明显高于CSG及CAG者,P<0.05;DYS者较伴肠上皮化生者PCNALI升高P<0.05;EGF、VEGF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可能通过PCNA、EGF、及VEGF的过度表达而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此对于CAG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是临床难治消化道疾病之一 ,其伴发的肠上皮化生 ( IM)和 (或 )不典型增生( 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 ,目前尚缺乏疗效满意药物。我们以通降化浊、解毒和络立法 ,应用中药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 (或 )不典型增生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制订的诊断标准以及 1 982年重庆会议制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纤维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和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化浊解毒汤对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46例Hp呈阳性的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3例,2组均予标准四联杀菌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配以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予化浊解毒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记录3个月后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32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萎胃汤治疗组与胃复春对照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疗效,并对2组伴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凋亡细胞原位检测(TU...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痞萎胃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CAG+IM+ATP)(属于中医肝胃不和、脾虚瘀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AG及伴有IM、ATP患者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消痞萎胃康颗粒口服,每次20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摩洛丹,每次1丸,每日3次。2组均按病理分级轻度治疗3个月,中度治疗4个月,重度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胃镜及胃黏膜组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病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肠化总有效率为65.12%,对照组为3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非典型增生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样本不足,未做统计;治疗组治疗腺体萎缩总有效率为69.12%,对照组为6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52.78%,对照组Hp根除率为52.94%,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糜烂,黏膜白相、颗粒增生、血管透见、胆汁反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痞萎胃康颗粒能有效改善CAG及伴有IM、AT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使黏膜再生加强并得到修复,同时使IM、ATP得以有效逆转,是治疗CAG及伴有IM、ATP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8.
探讨P57KIP2和PCN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7KIP2和PCNA在57例胃癌(GC)、7例不典型性增生(Dys)、16例肠上皮化生(IM)、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P57KIP2在GC、Dys、IM、CAG、CSG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57.1%、81.3%、80.0%、80.0%,GC和Dys组的P57KI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IM、CAG、CSG组(P均0.05);PCNA在GC、Dys、IM、CAG、CSG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85.7%、75.0%、46.7%、30.0%,GC、Dys、IM组PCNA表达率明显高于CAG、CSG组(P0.05);P57KIP2和PCNA均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浸润、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P57KIP2蛋白的失活不是一个早期基因事件,随着病变进展PCNA表达逐渐增加,P57KIP2蛋白表达下降和PCNA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检测有助于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其发病率高,病情复杂,且重度CAG可伴有较重的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该病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基础,现将近十年来的CAG动物模型的复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夏连棱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自拟中药方芪夏连棱汤治疗(治疗组)40例,用中成药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对照组)4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疗效,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萎缩、IM、ATP的有效率分别为.77.5%,75.0%,8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芪夏连棱汤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期病变的关系.方法693例胃病患者,分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及十二指球部溃疡(DU)等四组,胃镜下观察粘膜病变、溃疡部位及性质,胃镜下取材,常规HE染色后观察组织学改变、Giemsa染色后观察Hp感染程度,统计分析Hp感染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的关系.结果四组胃疾病中,Hp感染程度与肠化尘程度差异显著(P<0.01),DU组的Hp感染率高于其它组(P<0.01),CAG组的胃肠化生率最高(P<0.05);Hp阳性标本中,CAG组的胃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最高(P<0.01)Hp阴性标本中,CAG组的胃肠本的胃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与Hp阴性标本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与CAG并存时,癌前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GU;建议在临床上,抗Hp治疗和对CAG、GU的治疗同时进行,并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GC)组织中c-met表达及(Hp)感染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病理证实,不同病变胃粘膜145例以免疫组化检测c-met基因表达,以W-S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肠化生胃炎(CAG+IM)、异型增生(DYS)、早期GC和进展期GC中,c-met基因表达率分别为25.53%,51.28%,61.54%,66.67%和68.42%,CAG+IM、DYS、GC均显著高于CSG(P<0.05)。肠型胃癌c-met阳性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CAG+IM,DYS和GC组c-met阳性表达(Hp)感染者明显高于阴性组。(Hp)阳性者5年生存期显著短于(Hp)阴性者。结论 (Hp)感染和c-met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恶化有关,前者也与胃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c-met基因表达与胃癌增殖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met基因蛋白及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粘膜病变演进的表达及关系。方法:对145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胃粘膜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et和PCNA基因表达,Warthin-starry法检测HP感染。结果: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肠化生胃炎(CAG+IM)、异型增生(ATP)、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CAG+IM、ATP胃癌c-met和PCNA两种基因均显著高于CSG(P<0.05)。胃粘膜增殖程度与c-met和PCNA阳性表达强度显著相关(P<0.01)。c-met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met-LI和PCNA-LI在胃癌中等相关表达及其显著的相关性(P<0.001)。c-met阳性表达与肠型胃癌HP感染有关,CAG+IM、ATP和GC组c-met阳性表达中HP感染者明显高于阴性者。结论:c-met和PCNA基因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恶化有关。c-met基因在HP感染时其表达升高,是其恶性的主要参考指标,HP感染和c-met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小凹蛋白-1(Caveolin-1)在胃腺癌(GAC)、癌前期变化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GAC癌变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GAC(其中:高分化9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25例;早期9例,进展期50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伴淋巴结转移29例)、30例CSG、80例癌前期变化包括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和20例异型增生(Dys),共169例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结果Caveolin-1在CAG组、IM组、Dys组和GAC组中表达均高于CSG组,以GAC组表达最高(P0.05);IM组和Dys组表达无差异(P0.05)。Caveolin-1的表达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s=0.792,P=0.000)。Caveolin-1在进展期及伴淋巴结转移的GAC组中高于早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GAC组(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aveolin-1表达增高是GAC癌变和转移的重要分子事件,其影响可能在GAC发生的早期即已存在,并持续到GAC阶段,有望成为GA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bcl-2,c-myc蛋白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的表达.方法取内镜活检标本93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1例,伴有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epithelialdysplasia,GED)者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4例,伴有GED、肠上皮化生(IM)者23例.胃癌(GC)38例,癌旁粘膜伴有GED和IM者22例.SP免疫组化法检测bel-2,c-myc基因蛋白.结果bcl-2基因蛋白弥漫分布于细胞浆中,c-myc基因蛋白表达多在细胞浆中,少数细胞核内同时阳性.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在CSG伴有GED粘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0.0%.不伴GED组,前者为零,后者为75.0%在CAG伴有GED和IM粘膜中bcl-2,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73.9%.无GED和IM粘膜则前者为零,后者为63.6%.在胃炎中,伴有GED,IM与不伴有GED,IM组比较,bcl-2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c-myc表达则差异不明显P>0.05.在GC中,bcl-2,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和76.3%.在GC癌旁粘膜中,伴有GED和IM者bcl-2阳性率为54.5%,c-myc为81.8%.不伴有GED,IM者bcl-2无阳性表达,c-myc阳性率为25%.GC及伴有GED,IM癌旁粘膜与不伴GED,IM的癌旁粘膜比较,bcl-2与c-myc的表达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bcl-2,c-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nhicGastroen-teritis,CAG)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CAG的各种临床研究也日趋深入。我院自1993年开始,运用自拟方仓廪汤对CAG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观察对象(81例)在治疗前均做纤维胃镜检查,局部取活检并经本院病理科诊断为CAG或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CSAG),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19~67岁,平均42.2岁;病程2~24年,平均6.3年。其中CAG25例,CSAG20例;伴肠上皮化生6例,伴浅表性胃炎者…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胃镜下像与病理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胃炎镜下像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比较1 145例经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烂、反流,以及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胃食管反流(GERD)、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等伴有慢性胃炎的病例镜下像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伴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等改变。[结果]CSG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低,仅为16.5%。CAG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5.0%。Hp感染率低,考虑与高龄、30%的病例为多次胃镜检查、伴有GERD、早期胃癌等有关。CAG不但与长期的胃黏膜炎症有关,还与年龄有关,60-69岁、70-79岁为CAG高峰年龄;多伴有IM;与Dys密切相关,重度CAG伴Dys高达64.8%,但94.0%为轻度。[结论]诊断慢性胃炎必须胃镜结合病理检查。要研究其逆转规律首先要认真对待慢性胃炎,尽早发现微小病变。  相似文献   

18.
莪蚕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柔肝、化痰祛瘀法,服用莪蚕健胃汤,对照组服用胃复春,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及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柔肝、化痰祛瘀法对CAG伴IM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预防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ylori、端粒酶和肿瘤相关基因的关系在胃黏膜癌变发生过程中研究很少。目的:观察H.pylori感染和端粒酶活性以及c-myc、p16基因在胃癌中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活检和外科手术获取171例胃组织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和H.pylori培养确定有无H.pylori感染;酶联免疫法检测H.pylori感染患者的血清CagA-IgG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p16基因的表达。结果:胃癌(GC)组端粒酶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中、重度肠化(IM)组端粒酶和c-myc表达率显著高于CAG伴轻度IM组(P<0.05);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CAG伴轻度IM组p16表达率显著高于CAG伴中、重度IM、异型增生(Dys)和GC组(P<0.05)。在CAG伴轻、中、重度IM组中,H.pylori阳性组端粒酶活性比阴性组高:无论有无H.pylori感染,胃癌组端粒酶活性都非常高。在CAG伴中、重度IM、Dys和GC组中,H.pylori阳性亚组c-myc表达显著高于阴性亚组(P<0.01),而在ECAG伴中、重度IM和Dys组中,H.pylori阳性亚组p1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阴性亚组(P<0.01)。结论:H pylori感染很可能主要通过c-myc基因的激活和p16基因的失活以及其他基因的变化来诱导CAG伴中、重度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目前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临床以灶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1]。1992年,Correa[2]提出了被广泛接受的肠型胃癌发病的“Correa级联模式”,并认为CAG是胃癌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并发肠上皮化生和重度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25%和6%[3],阻断或逆转CAG的发生、发展对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