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慢性疾病 ,是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iniphil,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 (AAI)和气道高反应性 (AHR)为特征的疾病[1 ] 。在过去的 2 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儿童中[2 ] 。近年来有关哮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认为 :哮喘是T细胞与多种细胞 (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 ,与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 - 5 (IL - 5 )介导及抗体 (特别是IgE、IgG4)介导的慢性非特异型气道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是效应细胞 ,T淋巴细胞起重要调节…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应用CPB而触发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 ,进而增加术后并发症 (包括心功能衰竭 )的发生率[1 ] 。最近的研究证实 ,细胞因子在这一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并特异性地介导心肌损伤[2~ 4 ] 。实验证实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alpha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 ,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而白细胞介素 10 (interleukin 10 ,IL 10 )则为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4 ] 。随着对这…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网络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彬  蒲增惠  李文  陶建飞  强新 《医学综述》2002,8(12):702-706
目前认为 ,哮喘是一种涉及到气道壁的特定性的慢性炎症过程。典型特点是呼吸道粘膜及管腔中活化的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在大多数病例中 ,哮喘基本上都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的连锁反应和随之产生的炎症反应是由支气管局部的常住细胞和浸润的细胞之间复杂的细胞因子 (cytokines,CKs)网络作用所致。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γ 干扰素(interferon γ ,IFN γ)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 ,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1…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 sponsesyndrome,SIRS)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并且抗炎症反应的方法也不断被提出 ,但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近来提出SIRS时伴有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Compensatroyanti-inflammatoryresponsesydrome ,CARS)并且抗炎介质白细胞介素 10 (Interleukin - 10 ,IL - 10 )在抗炎症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这方面的论述在儿科较少 ,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1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8、中性粒细胞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多种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由多种气道细胞分泌 ,在机体内发挥着强大的生物学效应。一般认为 ,气道炎症参与的细胞主要是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中性粒细胞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IL 8[1~ 4 ]1 1 生物学特性1 987年 ,Yoshimura等首先发现IL 8,当时称为单核细胞衍生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激活肽、T细胞趋化因子等 ,1 98…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多种炎症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 ,其特征是间歇性、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吸入非特异性刺激物时气道反应性增高 ,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 ,随着哮喘炎症学说的确立 ,细胞因子网络学说的提出 ,人们对哮喘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达到了分子水平 ,白细胞介素 4 (interleukin 4 ,IL 4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如下。1 IL 4和IL 4受体的生物学特性IL 4主要由TH2 细胞产生 ,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  相似文献   

7.
探讨细胞因子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ELISA法对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组织中细胞因子IL-1、IL-8及TNF-α活性进行了测定。结论细胞因子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桂乐  任江华  曹茂银 《医学综述》2001,7(8):500-502
有关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研究已经历了许多年 ,但尚有许多问题未能阐明 ,迄今未能提出一个完整的有关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得最深的是受多数学者承认的损伤反应学说 ,近年来 ,许多学者的研究工作已使病毒sisgene表达与AS的关系提到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而干扰素 (IFN)具有抗病毒和阻止sisgene表达的作用。本文对病毒sisgene与AS之间的关系及IFN对AS的治疗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 AS的损伤反应学说AS是动脉硬化病变中的一种类型。它侵犯人体较大血管如主动脉 ,髂动脉 ,脑动脉及肾动脉 ,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任久林  魏继东 《医学综述》2002,8(12):699-701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介导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重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促进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从 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国际会议正式命名IL到现在 ,已经报道有 18种 ,近年研究表明 ,IL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现将研究较清楚的部分IL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1 IL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1 IL与动脉粥样硬化 在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大量的炎症介质表达 …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免疫机制欧阳平,刘伊丽南方医院心内科,广州市,510515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是一个多种因素在多层次上综合作用的过程。在AS发生的许多学说中,最著名的有两种学说。一是损伤反应学说(Respons...  相似文献   

11.
胡虞乾  邓水柱 《医学综述》2002,8(4):190-191
感染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 ,而免疫则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正常反应形式。其关系研究已从细胞阶段发展到分子阶段。本文拟作如下报道。1 细胞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 (tumernecrosisfacfor,TNF)、IL 1、IL 6、IL 8、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等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发挥主要作用。的分子为 17kD ,由 15 7个氨基酸组成 ,由网状内皮系统 ,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受细菌或内毒素等刺激后释放 ;在机体内的半衰期一般 14~ 18min ,在感染或内毒素血症时 ,血清中TNF水平显著升高 ,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延迟与逆转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 (CAS)病变是当前心血管领域里研究的焦点。虽然经过了百余年的研究 ,CAS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有关CAS的学说有“脂质浸润学说”、“损伤 -反应学说”、“平滑肌细胞学说”、“单克隆生长学说”、“慢性增殖性炎症学说” ,以及 1995年Sterm提出的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的“共同土壤学说”等。然而 ,血管内皮细胞 (VEC)功能失调几乎贯穿于各个学说之中 ,被广泛认为是CAS进程中最重要的始动环节[1] 。并且VEC功能失调不仅出现在CAS早期 ,而且存在于与CAS相关疾病中。心肌…  相似文献   

13.
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许多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IL-13等在其病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对炎症细胞因子如IL-1、IL-6TNFd等研究较多,近年来有关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现就这些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 IL-1受体拮抗剂(IL-1Ra)1.1 IL-1Ra生物学特性 1985年Arend等从IgG刺激的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一种分子量为22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14.
IL - 18又名IFN -γ诱导因子 (IGIF) ,是新近发现的前炎症细胞因子 ( proinflammatorycytokine) ,在机体的免疫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 - 18能促进Th1细胞产生IFN -γ、IL - 2、GM -CSF等细胞因子 ,增强Th1细胞和NK细胞表达Fas配体及由此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超敏反应等作用。本文就白介素 18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IL - 18的分子特性及生物活性Okamara等[1] 在鼠内毒素休克的肝中 ,发现了一种能诱导IFN -γ的因子 ,经纯化发现这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 (sIL - 2R)作为新的细胞因子在肝病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清sIL - 2R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肝组织病变和损伤程度[1] 。我们检测了 78例肝病患者的血清sIL - 2R与ATL、TBA ,旨在探讨sIL - 2R与ALT、TBA的关系以及其在肝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于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7.3± 2 1.8)岁。急性肝炎组 2 0例 ,其中男 1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科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病情反复发作影响肺功能[1]。COPD是有各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过程,炎症所涉及的部位包括呼吸道、肺血管及肺实质。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主要是在中性粒细胞中表达,具有拮抗胰岛素及调控炎性反应的作用[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临床用来衡量机体炎症反应的急时相蛋白检测指标,对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慢性阻塞性肺  相似文献   

17.
198 5年Rubin等[1 ] 发现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存在于人的细胞表面和体液中来 ,相继发现某些疾病 ,尤其是引起机体免疫平衡失调的疾病 ,sIl- 2R的水平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2 ] 。白细胞介素 6 (IL - 6 )是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它在机体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3] 但sIL - 2R和IL - 6在病毒性肝炎病程中的临床意义仍不十分清楚 ,为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检测了 14 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心脑疾病、休克、坏疽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约占死亡总数的 5 0 %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病源于早期AS的发展 ,因此了解AS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积极地预防及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AS的病理过程包括 :( 1 )炎症因子浸润管壁 ;( 2 )细胞增殖 ,包括来自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血管壁细胞 ;( 3)纤维斑块形成 ;( 4)斑块破裂栓塞管壁。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血管内皮的损伤引起的 ,高血压、糖尿病、高…  相似文献   

19.
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哮喘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核心在于现在已认识到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态性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炎症细胞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均参与其炎症过程。这些炎症细胞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三烯 (LTS)、血小板活化因子、组胺、前列腺素、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碱基蛋白、阳离子蛋白等均可引起气道炎症 ,造成上皮细胞损伤 ,微血管渗漏 ,粘膜水肿 ,导致气道高反应及植物神经紊乱。另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1(IL1)、白细胞介素 8(IL8)、…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IL 1)包括三个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的蛋白质 :IL 1α、IL 1β和IL 1Ra(或IL 1γ)。它是由多种细胞产生、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 ,在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众多的生物学效应使其在免疫系统中成为一种起中心作用的细胞因子。近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IL 1基因功能与基因多态性有关 ,最近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IL 1水平的变化是IL 1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引起的 ,并从基因水平上揭示了IL 1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1 IL 1基因及基因多态性IL 1Ra、IL 1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