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的研究表明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被称为功能细胞因子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同时也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必需成分之一。不少研究指出 ,IL - 6是骨吸收的主要调节者。成骨细胞可产生 IL- 6 ,在体内可促进骨吸收增强而导致骨质疏松。解放军空军福州医院采用多抗 -单抗夹心 ELISA法检测了 10 6名不同年龄健康者血浆和外周血淋巴细胞 IL- 6的产生能力 ,以研究 IL- 6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所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IL- 6诱生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这一研究结果使得人们对 IL - 6的进一步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1 IL - 6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3.
4.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在气道内浸润,伴有气道上皮细胞脱落以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细胞因子在慢性炎症的发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CK)网络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最近资料表明,哮喘发病时IL-4、IL-5、IL-8、IFN-α、IL-10、与可溶性粘分子均升高,而γ干扰素(IFN-γ),IL-2等均有降低,IL-4,IFN-γ和IgE的水平升高有直接关系。而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血清中IgE增高,而IL-4、IFN-γ是哮喘患者血清中IgE浓度的一对重要调节因子,对B细胞合成IgE有上调与下调两方面的作用,并且IL-4、IFN-γ与TH1与TH2的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网络中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对15.5%;P<0.05)。GD组IL-4(-590)c/t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对25%;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L-4(-590)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GD患者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下降,可能使IL-4总的转录活性减低,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导致GD发病。 相似文献
6.
李睿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
目前,很多免疫学家及生物学家都在致力于淋巴因子的研究.这些淋巴因子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主要是由T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它不仅刺激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还与B细胞以外的淋巴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IL-4的研究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82年由Howard等人首次报道以来,人们对其分子结构和体内外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从IL-4的特性;对B细胞、T细胞的作用、抗肿瘤、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归纳简述. 相似文献
7.
8.
白细胞介素-28和白细胞介素-29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细胞介素-28(IL-28A、IL-28B)和白细胞介素-29(IL-29)是一组由病毒或双链RNA诱导的多种细胞产生的新型白细胞介素,它们能结合一种由IL-10RB和IL-28Rα组成的异二聚体型Ⅱ类细胞因子受体,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而发挥其抗病毒或其他防御功能。作者就IL-28与IL-29的分子结构、编码蛋白、受体与生物学活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USA)法检测7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IL-4、IL-8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对照。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1.31,7.71,均P〈0.01),IL-4与IL-8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血清高IL-4、IL-8水平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28-3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10日至3月10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PSD组(HAMD评分≥8分,n=43)和非PSD组(HAMD评分≤7分,n=37)。43例PSD患者中,轻度PSD 19例(轻度PSD组),中重度PSD 24例(中重度PSD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ACI患者于入院第7天、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和IL-4水平,对各组受试者血清IL-2及IL-4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IL-2和IL-4水平预测PS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Youden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血清IL-2和IL-4水平与PSD患者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SD组和非PSD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 PSD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非PSD组,IL-4水平显著高于非PSD组(P <0. 01)。中重度PSD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轻度PSD组,IL-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PSD组(P <0. 01)。轻度PSD组和中重度PSD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组(P <0. 01);中重度PSD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PSD组(P <0. 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2曲线下面积为0. 752(95%可信区间:0. 605~0. 899,P <0. 05),IL-2水平为7. 68μg·L-1时获得最大Youden指数0. 487,血清IL-2水平预测PSD的敏感度为75. 0%,特异度为26. 3%。IL-4曲线下面积为0. 706(95%可信区间:0. 541~0. 871,P <0. 05),IL-4水平为38. 38μg·L-1时获得最大Youden指数0. 529,血清IL-4水平预测PSD的敏感度为79. 2%,特异度26. 3%。血清IL-2水平与PSD患者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 773,P <0. 01),血清IL-4水平与PSD患者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 764,P <0. 01)。结论 PSD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与PSD患者抑郁程度呈负相关,血清IL-4水平与PSD患者抑郁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L-2和IL-4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CI患者发生PSD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与 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关系密切 ,特别是 Th2 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 4(IL- 4) ,在哮喘发生的各个主要环节皆起重要作用。实验显示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可预防哮喘 [1 ] ,但其作用机制不详。本实验观察了外源性 PS对哮喘模型大鼠的 IL - 4的影响 ,对 PS预防哮喘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分组及致敏方法 将 74只体质量为 10 0~ 12 0 g的雄性 SD大鼠 (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提供 )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A组 …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46例,与正常对照组46例,分别抽取血清采用 ELISA 法测定其 IL-4、IL-13的含量.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和对照组正常人血清中的 IL-4水平分别为(460.84±27.11)和(132.97±24.66) ng/L,二组经 t 检验后 P<0.001.两组 IL-13 的水平分别为(23.76±5.44)和(12.61±2.49) ng/L,二组经 t 检验后 P<0.001.结论:哮喘病人 IL-4、IL-13 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 IL-4、IL-13 对哮喘发病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和局部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与肠道炎症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4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4(IL-4)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由于IL-4能够调控IgE的合成,因此,在哮喘等变应性炎症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IL-4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白介素-4受体(IL-4R)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在小鼠和人体内相继发现了天然存在的IL-4Rα链胞外结构域的可溶性白介素-4受体(sIL-4R),sIL-4R具有与膜结合受体同样的IL-4亲和力.由于sIL-4R缺少胞内结构部分,在结合IL-4后不能产生信号传递来介导IL-4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可以作为IL-4的抑制剂用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对sIL-4R的结构、产生途径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6、白细胞介素-4及γ干扰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60例(重度30例,中度30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浆IL16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血浆IL16较中、重度哮喘组高3倍以上(P<005);IL18水平降低,但仅中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IL4水平降低(P=0006),中、重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45和0043;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18与IL1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P<005),IFNγ与IL16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IFNγ与单核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r=039,P<005)。结论IL18、IL16、IL4和IFNγ均可能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过程,多年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发作期哮喘患者可无明显的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7.
感音神经性耳聋与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 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 - 6 ,主要是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或单核类细胞及非淋巴细胞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对 3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 12例健康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 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 - 6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其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实验组 :1997年 11月~ 1998年 6月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 34例 ,男性 2 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IL-2、IL-6和IL-8的含量,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感染性疾病组血清IL-2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2值显著低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感染性疾病血清IL-6和IL-8显著高于是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6和IL-8值显著高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结论:新生儿患染性疾病时存在白细胞介素失调,其中IL-2、IL-6、IL-8在其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提示白细胞介素水平的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并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8与脑膜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膜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既往的研究多注重于外来病原对宿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 ,宿主对感染的自身反应已得到重视。细菌及其成分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局部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引发体内一系列反应 ,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8(IL 8)是一种强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现就IL 8与脑膜感染的关系综述如下。1 IL 8的产生与基因结构1986年 ,Kownatzki等报道发现一种由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具有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 ,称之为嗜中性粒细胞激活因子 (neutroph…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命名为β2-干扰素(IFN-β2)[1]、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B细胞分化因子(BCDF)、B细胞刺激因子-2(BSF-2)、溶细胞性T细胞分化因子(TCDF)、26 KDa诱导蛋白和肝细胞刺激因子(HSF)等[2]。从发现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其结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做了大量研究,进一步对这些物质的纯化鉴定和基因结构分析,已证实为同一种蛋白体,现统称为IL-6[3]。由于IL-6所具有的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现综述IL-6及其受体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