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 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泥植骨固定、珍珠面假体非植骨及骨水泥固定非植骨固定.4组动物随机于植入后6、12、20周分批处死,标本行组织学、X线摄影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植骨区可有效形成紧密骨桥固定,多孔表面植骨组抗扭转应力较骨水泥固定非植骨组高.[结论]假体与宿主骨交界区可有效形成骨桥,此骨桥可有效加强假体的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膝关节肿瘤假体与骨结合部皮质外骨桥的形成情况.[方法]33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行瘤段骨切除、定制型假体置换术,其中20例植骨,13例未植骨.影像学观察皮质外骨桥的形成情况,评估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20例植骨者均有骨桥形成,未植骨者10例有骨桥形成、3例无骨桥形成;25例存在皮质外骨桥下透亮线.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33例患者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4.3%;[结论]植骨有利于皮质外骨桥生长,皮质外骨桥偏向性生长与局部压应力相适应;透亮线的存在说明目前的假体设计技术可能达不到骨长入性生长.  相似文献   

3.
皮质外骨桥固定特制假体置换治疗肢体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采用特制假体及特殊植骨方法固定后,假体与骨交界区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皮质外骨桥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皮质外骨桥的形成和重建有何规律。[方法]44例患者行皮质外骨桥加强固定,带有1~4am多孔表面区的特制假体置换。31例患者资料可供分析,以了解植入后固定的效果以及骨桥形成和重建的规律。[结果]31例患者中有25例(81%)形成了有效的骨桥固定,骨桥在股骨后侧和内侧的压应力区形成更为丰富。[结论]在假体与骨端交接区的珍珠面和骨皮质之间良好植骨可有效构建骨桥;骨桥的重建与应力和血运有关;髓内固定、珍珠面、皮质外植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骨桥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前 ,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仍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为减少这种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 ,一种新的复合、节段性假体应运而生。这种假体柄的肩部表面以多孔覆盖 ,以利皮质外骨桥形成及骨的长入。其设计理念是基于骨水泥固定提供即刻的稳定性 ,而髓腔外的小孔设计延长了假体 ,并且允许骨桥的形成及骨向小孔内长入。皮质外骨桥的形成及其防止假体松动的作用已被多项实验证明。从有限元分析来看 ,皮质外骨桥形成及假体内骨的长入减少了柄的应力及骨水泥的作用力。因此这种假体被认为因应力的分散而能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本…  相似文献   

5.
骨肿瘤     
20060475儿童长骨骨巨细胞瘤诊断及外科治疗,20060476皮质外骨桥固定特制假体置换治疗肢体骨肿瘤,20060477应用携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重建股骨上段肿瘤术后骨缺损,20060478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附23例报告),20060479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关节缺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假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9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X线影像资料,对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对股骨近端、髋臼周围骨质的应力影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均未发现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的临床表现,髋臼及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无明显应力性骨吸收影像,金属-金属组、陶瓷-陶瓷组未发现有碎屑反应,陶瓷-聚乙烯组、金属-聚乙烯组部分有碎屑反应.[结论]使用不同材料假体组合并不会导致股骨假体、髋臼假体与骨界面应力的显著差别,其远期效果差别除了与假体的制作水平、患者的骨质条件及医生的手术技术等密切相关外,聚乙烯材料产生的磨损碎屑所致的骨溶解应该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不同孔径的固定表面生物型假体植入兔体内的骨长人情况,为人工膝关节生物学固定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兔部分限制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假体固定表面用激光焊接两层不锈钢网,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相同,网孔均为(2×2)mm,称大孔假体(实验组假体)。另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不同,大网孔大小为(2×2)mm,小网孔大小为(1.5×1.5)mm,大网孔钢网焊接在紧贴假体固定表面,小网孔叠放在其外面,称小孔假体(对照组假体)。两组假体两层钢网均错开焊接。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分别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不置换。术后1、3、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各5只,进行硬组织切片染色,计算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结果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固定表面孔径不同影响假体与骨界面的骨长人,大孔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及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要优于小孔假体。  相似文献   

8.
应力调节对延长区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轴向应力调节在延长区骨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型环式外固定延长器,对40只兔分两组进行胫骨延长,并对其骨延长区行X线片,骨密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操作结束后,两组延长区骨痂X线片表现不同:对照组延长区中央部可见骨痂连续但皮质未形成,实验组除可见骨痂连续外,还有连续的皮质及髓腔贯通.[结论]骨延长结束后采用轴向应力调节及周期性持续微动短缩加压可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设计和长度差别很大.柄的直径和材料也不相同.设计者因此也提出了不同的固定理论.骨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处在一种持续重建过程中.应力增加时通过新骨生长增加应力耐受性.当应力大于骨修复能力时骨溶解开始.初始固定要求尽量紧固,以避免假体在应力下松动.但当比较不同股骨假体形状对固定点影响时,要考虑对股骨的应力.下面研究分述不同的股骨假体对股骨皮质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下胫腓联合分离单螺钉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下胫腓联合分离使用单螺钉固定的各方式进行对比评价,比较不同内固定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正常男性的足踝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下胫腓联合分离单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中立位单足站立踝关节受力方式,比较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螺钉von Mises应力分布、胫腓骨的位移.[结果]建立12种包括骨、韧带在内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单螺钉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在人体中立位单足站立状态下,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不同,直径4.5 mm螺钉距踝关节平面2 cm穿越4层骨皮质固定螺钉von Mises应力、胫腓骨的位移较小.[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用4.5 mm螺钉距踝关节平面2 cm穿越4层骨皮质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