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 (AS)负荷程度 ,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颈动脉IMT的变化可提早 15~ 2 0年。这种变化与T2DM的遗传因素和体内环境因素变化 ,如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相关。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 ,对预测、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功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探讨IMT的改变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认为,T2DM患者颈动脉平均IMT的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与最大IMT的厚度则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测定6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的T2DM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泺Hcy水平,同时测定血糖、血脂、IMT等,Hcy15μmol/L、T2DM组:Hcy≤15μmol/L,两组给予抗务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治疗,随访6个月后再次测定IMT。结果(1)T2DM组血浆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DMI组与T2DM组相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等(P0.05),治疗前IMT差异(P0.05),6月后IMT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T2DM患者180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单纯T2DM组(78例)和T2DM合并CAS组(DMCAS 组,102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检查指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CAS的独立影响因素, 将DMCAS 组患者根据CAS分级分为1、2、3级,比较不同分级的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GLP-1 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水平。统计学分析GLP-1与CAS分级、FPG、LDL和IMT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LP-1对T2DM合并CAS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FPG、LDL、GLP-1和IMT为T2DM患者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GLP-1与CAS分级、FPG、LDL和IMT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预测T2DM患者CAS发生的最佳GLP-1水平为6.59 pmol/L(P<0.05)。 结论:T2DM合并CAS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降低,且与CAS严重程度相关;GLP-1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T2DM患者C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CHD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IR)和餐后2h血糖(2hPG)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危险因素。高敏彩色超声测定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AS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T2DM患者的颈、股动脉IMT、2hPG、胰岛素等指标,并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旨在了解和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和股动脉的AS与IRI和ISI及2hPG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106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15 m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根据治疗前颈动脉超声结果 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尿酸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IMT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厚.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吡格列酮可降低其血尿酸水平,延缓大血管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2型糖尿病(T2DM)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发心血管病变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用的指标之一,能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而且IMT的病变进展程度与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性关系密切〔2,3〕。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文献报道〔47〕显示UA、mAlb变化与IMT之间亦具有密切相关性,UA、mAlb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我院收治的T2DM患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9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2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人群空腹静脉血中IL-17水平,统计IL-17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根据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有无颈动脉增厚对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颈动脉增厚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增厚组(P<0.05).在大血管病变组IL-17与BMI、2hPG、hs-CRP、TG、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7、hs-CRP和LDL-C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颈动脉增厚组血清IL-17表达均增高,提示IL-17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IL-17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半年内留取3次晨尿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判断微量白蛋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定104例伴MAU T2DM患者和89例不伴MAU老年T2DM者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情况。结果:(1)T2DM并MAU组的糖尿病病程、BMI、FPG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T2DM不伴MAU组。(2)T2DM并MAU组颈总动脉最大IMT显著高于不伴MAU组(0.94±0.08mm vs 0.83±0.07mm;P〈0.001),T2DM并MAU组颈总动脉斑块比例明显高于不伴MAU组(52.5%VS.27.4%;P〈0.001)。结论:T2DM 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MAU者应警惕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具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的老年T2DM患者6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共6月,观察IMT变化。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IMT明显缩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检测出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汀能缩小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按是否有T2DM和NAFLD分为4组:对照组、NAFLD组、T2DM组、T2DM合并NAFLD组,观察各组临床及生化特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超声分型,并对出现的颈动脉斑块形态、特点和颈动脉斑块积分进行分析。结果 T2DM合并NAFLD组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其他三组;单纯T2DM组和NAFLD组HOMA-IR、TC、TG、LDL-C和BMI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T2DM合并NAFLD组IMT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2DM组、NAFLD组IMT也大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硬化超声分型各组之间构成比的比较有差异。T2DM合并NAFLD组不稳定斑块形成高于T2DM组、NAFLD组,颈动脉斑块积分也较T2DM组、NAFLD组增多。结论NAFLD、T2DM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肥胖密切相关,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T2DM合并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和斑块发生程度之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周静  莫殿军  孙文阁 《山东医药》2011,51(48):90-91
目的研究蒙古族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的关系,及Lp(a)水平与其他脂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浓度,酶学终点分析法测定血浆TG、TC浓度,磷钨酸~镁沉淀测定HDL—C,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浆LDL—C。结果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的血浆Lp(a)、TG浓度均升高,而HDL—C浓度降低,LDL—C、TC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发症与T2DM比较,DR患者除了TG浓度降低外,其他浓度均升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血浆Lp(a)、TG浓度降低,而HDL—C浓度升高;DN患者TC、LDL—C、HDL—C、Lp(a)浓度高于T2DM患者。短暂治疗后,各组其他脂类水平明显降低,但Lp(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动态监测T2DM患者血浆Lp(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糖尿病性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做出良好的预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为早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提供了客观指标。我们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IMT进行了彩超测定,并将IMT与年龄、病程、血压、BMI、血糖、血脂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122例T2DM患者依微血管并发症分为有糖尿病肾病(DN)、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DN及DR、无DN和DR4组,并进行Lp(a)、HbA1c、TC、TG、HDL—ch、LDL—ch测定。结果T2DM有DN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DN和DR组,T2DM有DR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有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高浓度的Lp(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T2DM患者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微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40例IMT≤1 mm的T2DM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糖尿病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治疗,随访12个月后重新测定IMT,按IMT分为两组(DM1组IMT≤1 mm,DM2组IMT>1 mm),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MT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6±3 vs 13±7 mg/L, P<0.01).(2)DM1组与DM2组相比较,腰臀比(0.90±0.07 vs 0.93±0.05,P=0.024)、HDL-C(1.28±0.36 vs 1.11±0.22 mmol/L, P=0.013)、血清脂联素水平(6.07±3.31 vs 4.06±2.71mg/L, 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年龄增长、HDL-C降低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预测模型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中青年T2DM患者182例,其入院或门诊就诊24~72 h进行病情评估、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查,并根据ICVD预测模型对其干预前后进行ICVD危险评分,计算其10年ICVD发病风险。根据ICVD危险是否>5%,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心血管风险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182例患者中,ICVD危险<5%组164例,≥5%组18例;ICVD≥5%组的UAER、CRP、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ICVD危险<5%组(P<0.05或<0.01)。结论 ICVD预测模型能简单有效地预测中青年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绝对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将55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IMT分成轻度组(IMT〈1.0mm,34例)及重度组(IMT≥1.0mm,2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值,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他DM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降低程度与颈动脉IMT程度相关,重度IMT组APN水平降低尤为明显。相关分析发现,APN与IM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PN水平降低参与老年T2DM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2DM患者合并手部病变(简称糖尿病手)的相关因素,为降低糖尿病手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部收治的530例T2DM患者,按是否有手部病变分为手部病变组(DH,n=136)和单纯T2DM组(T2DM,n=39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部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DH组年龄、DM病程、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KD、颈动脉斑块及下肢动脉斑块阳性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清尿素、UAlb水平均高于T2DM组(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TG、eGFR低于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M病程(OR 1.041,95%CI 1.004,1.066)、DPN(OR 1.899,95%CI 1.007,3.580)和NLR(OR 1.035,95%CI 1.008,1.063)是糖尿病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DM病程越长,合并DPN及NLR越高,出现糖尿病手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it D)对60岁以上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ic,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影响,为改善T2DM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5例符合标准的老年女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ravagal media thickness,CIMT),分为正常组(A组):CIMT<1.0mm;颈动脉斑块组(B组):局限性CIMT≥1.5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69例,占39.4%;B组106例,占60.6%。A组的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比例、Hb A1C、FPG、TG、HCY明显低于B组,而HDL-C、25(OH)D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TG、HCY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P <0.05),25(OH)D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