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道内出血的原因及其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1983年1月~2004年12月间所施行1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术后胃肠道内出血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胃肠道内出血5例(4.1%),男4例,女1例,其中胰肠吻合口出血1例,胃肠吻合口糜烂出血2例,残胃黏膜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2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5例病人术前均有较严重的梗阻性黄疸,合并较严重的感染。结论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术中细致操作,止血彻底,术后应用止血药、制酸药及使用足量有效广谱抗生素以及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内出血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2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LC术后再次腹腔镜手术治疗 17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4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 腹腔镜在处理LC术后胆漏、出血、胃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本文对过去24年内共55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出血性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病例和方法收集病例男374冽,女185例,年龄19~85岁。手术适应证包括胰腺腺癌和壶腹周恶性病变408例,慢性胰腺炎151例。手术总死亡率2.7%。结果术后出血42例(7.5%),其中胃肠道出血22例,手术野出血20例(包括胰漏腐蚀性出血11例,4例死亡),13例胃肠道腔内出血通过内窥镜止血,其余9例和所有手术野出血需再次剖腹手术。42例出血中,38例发生于WhiPPle切除后,4例见于全胰切除,7例为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一般并不十分困难,但个别病例,虽经过X 线胃肠道摄片、内窥镜检查、选择性上肠系膜动脉造影及剖腹探查也无法确定出血的部位,特别是在做盲目次全胃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后若再度出血,对病人是致命的威胁。为了不使手术者在为消化道大出血者施行手术时找不到出血病灶而无所适从,进退两难,就有必要介绍隐匿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隐匿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一、美克耳憩室:发病率为0.8~4%,大多数无病理性临床表现。有美克耳憩室而有并发症的,在儿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受者的胃肠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近4年来收治的15例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大出血病例,对其发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特性作了探讨,认为发病率高、出血量大、出血部位多、止血难和手术率高等均与免疫抑制剂及肾功不良等因素有关。诊断方法上强调了除纤维胃镜检查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具有特殊意义,可明确多部位及下消化道出血。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出血量大的应及早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时止血促凝药单用效果差,多需联合应用局部止血药,对结肠出血局部止血药保留灌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传统胃肠道开腹手术后近期并发腹腔出血时腹腔镜再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行胃肠道开腹手术后近期出现腹腔大出血需再手术者9例,对其采用腹腔镜探查处理.结果 9例中,术野出血6例、脾破裂出血1例、空肠造瘘处出血1例、腹腔引流管戳孔处出血1例.均予以急诊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发现,完全腹腔镜下实施缝扎或可吸收夹夹闭止血术6例、脾切除1例、造瘘口止血修补1例、腹腔引流管戳孔处扩创止血1例.再手术时间40~170 min,无中转.结论 开腹胃肠道术后出现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再手术时,部分病例可选择腹腔镜探查及处理,是一种迅速有效、损伤较小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117的阳性率为96.1%,CD34的阳性率为80.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溃疡与高选迷切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数十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有了较大下降。人们对溃疡的病因,作了大量研究,较多地了解到胃肠道的生理。使治疗收到较好效果。H_2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使原先有手术指征者中仅约2/3施行手术。推测今后新的内科治疗方法将对溃疡的治疗产生较多影响,使手术率继续降低。然而部分病例内科疗效不满意及有溃疡伴发症者,如出血、狭窄(或梗阻)穿孔,目前住院手术率下降并不明显,外科治疗仍有较大作用。一、十二指溃疡发病的变化美国1970~1978年十二指肠溃疡住院率下降43%,下降最多属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其次是伴出血及穿孔的十二指肠溃疡。1974~1986年,波士顿麻省综合医院的溃疡手术病例总住院数减少40%,需手术治疗的百分比下降至15~20%,其中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手术数  相似文献   

10.
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平 《腹部外科》1997,10(4):145-146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和大肠癌。尽管我国各级医院对此类肿瘤均已开展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在诊断及手术措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二巨。士。何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已成为当前我国胃肠外科讨论的热点。兹提出以下三点与同道商榷。一、加强多专业协作,提高整体诊断水平。众所周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取决于首诊时肿瘤的部位、病灶大小、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邻近脏器受累情况;对可行手术的病例,则手术是否合乎根治要求,将直接影响疗效。因此唯有重视对胃肠道恶性…  相似文献   

11.
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难题.虽然伊马替尼治疗延长了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生存期,但如何个体化地选择治疗剂量以及最佳药物治疗时间仍不清楚.手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在一些回顾性病例分析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仍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而且,对于适宜手术人群,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时间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争议.这些争议需要针对晚期GIST基础和临床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如何更好地联合手术和伊马替尼治疗成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部的出血 ,其发生率为每 10万人口 2 0~ 2 7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 90岁组为 30岁组的 2 0 0倍。多数出血能自行停止 ,但 10 %~ 15 %需紧急手术。Peura复习美国胃肠道出血登记资料计 6 6 %下消化道出血者已行结肠镜检查 ,36 %需输血 ,2 7%经内镜治疗 ,13%再次出血 ,15 %需手术治疗 ,死亡率为 4 %~ 2 1%。作者统计2 5年来 Mc Gill大学附属医院所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例 ,计 136例住院 2 0 2次 ,其中男性 116例次 ,女性86例次 ,平均年龄 70岁 (16~ 95岁 )。约 93%病人至少合并 1种内科疾病 ,2…  相似文献   

13.
血胆症(Hemobilia)或出血流入胆道,通常认为是一罕见疾病,但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世界文献共收集500余例。其中一半病例是肝内出血,1/4是胆囊出血,另1/4是肝外胆道出血。血胆症在西方以创伤为主,在东方由于胆道蛔虫感染引起的所谓“热带血胆症”较普遍。出血范围变化很大:有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最常见于因钝器伤引起的肝脏中心破裂,急性症状少而糢糊。小出血有时只是大便镜检微量血迹,常见于胆总管结石术后,经常伴有胆疫病发作和胆管炎,闻此胆疫痛后出现血便就有诊断价值。大多数血胆症病例误诊和未得到适当的治疗,因外科医生末考虑到这个综合症是胃肠道出血的原因,而做了“盲目胃切除术”。血胆症的典型三联症是胃肠道出血(90%),胆(疒交)痛(70%)和黄疸(60%)。胃肠道出血同时伴有胆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近20年来原发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等有了较大的进展。现今PGIL的治疗模式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一般不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通常用于相关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梗阻等的治疗。临床医师须熟识PGIL治疗中外科治疗的指征和作用,避免给与病人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目前外科临床不重视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及术后滥用止血药的状况,提出对肺栓塞中、高危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方法根据我科2005年诊治的急性肺栓塞5例的诊疗体会制定常规,对2006年1月~2007年5月胃肠道恶性肿瘤大手术后肺栓塞中、高危病人共38例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急性肺栓塞5例中,死亡3例,存活2例,Wells及Wicki评分均为高危;中、高危病人38例中,并发出血1例,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大手术后肺栓塞中、高危病人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观察组实施内镜下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2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恢复时间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赵建国  翟会侠  吕震  杨华 《腹部外科》2008,21(3):167-16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5年30例,复发7例,转移3例,再次手术7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胰瘘1例、细菌性腹膜炎1例、切口裂开1例,均治愈。结论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复发和转移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同时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与胃肠道外瘘相比,腹部两个脏器之间的直接相通,是胃肠道手术罕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和结肠相通最常见于结肠肝曲癌,一般只能姑息治疗,而另一方面,良性病因者,通常能成功治疗。良性十二指肠结肠瘘不予治疗,可导致相当高病残率,进行性营养不良和死亡。在62例非胆管病源学的良性病例中,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和/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7例胃肠道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行急诊胃镜检查,阳性7例,其中2例为胃镜复查阳性;结肠镜检查9例,阳性6例;血管造影检查2例,阳性1例;胶囊内镜检查1例阳性。2例未行内镜者急诊手术,确诊为胃血管畸形;另2例小肠血管畸形亦行手术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均一次成功。所有病人出血停止出院。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血管造影。内镜诊断和治疗是胃肠道血管畸形诊治的首选方法,安全方便,创伤小。手术对胃肠道血管畸形的治疗仅适用于多次内镜治疗无效、小肠血管畸形以及诊断未明而大量反复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20.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4月34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首诊发现确切病灶18例,余16例为多次就诊发现.3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伴腹腔播散及肝转移3例,均为多次就诊患者.首诊和再诊明确诊断病例的生物学行为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以再诊明确诊断组的侵袭危险性高.34例获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复发、转移10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