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市东山区1999~2002年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惠洁 《华南预防医学》2004,30(3):38-38,40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东山区小学生的因病缺课情况。方法 于 1 999~ 2 0 0 2年对广州市东山区 2所学校学生开展因病缺课情况调查。结果  4年来监测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率从 1 999年的0 0 7%上升到 2 0 0 2年的 0 5 6 % ,呈逐年上升趋势 (P <0 0 1 ) ,导致学生因病缺课的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 ,4年分别占 6 9 0 4 %~ 85 4 2 % ;人均缺课天数以意外伤害事故和传染病为最高 ,分别为 4 92和 4 84d。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的安全设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和原因,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数据,描述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流行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情况.结果 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28%,缺课的首位原因为发热,占全部缺课病例的42.95%;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疾病(22.24%)、消化系统症状/疾病(10.60%)以及传染病(6.45%);缺课病例集中于11-12月及3-5月,各种病因所致缺课分布高峰的时间不同;各学年男生缺课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不同学段之间,小学缺课率最高,高中最低,各学年不同学段缺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传染病和伤害所致的平均缺课天数最多(6.7,5.2d).结论 小学生及男生是缺课的重点关注人群.应根据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及其时间分布特点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学生缺课率.  相似文献   

3.
孙中慧  吴海宏  张娟  李念 《中国校医》2022,36(7):511-513
目的 分析徐州市泉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学年泉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份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016—2020学年泉山区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1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1 732.656,P<0.001);总因病缺课率小学生(0.16%)高于初中生(0.11%,χ2=1 419.185,P<0.001)、高中生(0.07%,χ2=2 426.638,P<0.00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χ2=491.878,P<0.001);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缺课人次数占因病缺课总人次数的66.05%;学生因病缺课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结论 小学生是缺课的重点关注人群,传染病是中小学生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缺课率,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葛小伍  薛诚  钮慧 《中国校医》2012,26(1):9+12-9,12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掌握学生发病的规律,探讨降低因病缺课率的措施。方法收集徐州市铜山区2009学年度学生因病缺课网络报告资料。结果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89%,总人均缺课天数为1.68 d/学年。学生主要缺课病因为感冒、胃肠道疾病、意外伤害、水痘和腮腺炎。结论应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加强安全教育,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仙  马宏彬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37-103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掌握学生发病的规律,探讨降低因病缺课率的措施。方法收集北京市西城区监测学校2005-2006学年学生因病缺课资料。结果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80%,总人均缺课天数为1.49d。学生缺课率和人均缺课天数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下降。学生缺课主要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春秋换季时期是学生患病的高发期。结论应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加强安全教育,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  相似文献   

6.
敖艳红 《中国校医》2018,32(4):243-24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协和小学学生疾病发生情况。方法 对本校2013—2016学年全体在校学生实行因病缺课监测分析。结果 4学年来,学生因病缺课率从2013学年的0.26%下降到2016学年的0.15%,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从1.24 d上升到1.38 d,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学生因病缺课的疾病排在首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排第2。结论 加强对学生和家长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及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佛山市高明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学校制定学生健康干预措施及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佛山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学生因病缺课数据,对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明区中小学生2016—2018学年因病缺课70 084人次,各学年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33%、0.42%和0.50%,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学年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633.324,P0.05)。因病缺课学生所患疾病最常见的是普通型感冒,其次为原因不明或其他疾病。每年的3~6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为因病缺课高发时间。结论高明区中小学生2016—2018学年因病缺课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疾病主要为呼吸道疾病,应根据因病缺课的发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漳浦县中小学生健康情况。方法 按照《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因病缺课率,患病率均高于小学生;城市学生因病缺课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因病缺课以夏秋季为多;上呼吸道感染为首要病因,其次是胃肠道疾病及意外伤害。结论 应把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中小学生防治的重点,学校应将健康教育及学生安全教育列入议事日程,是降低因病缺课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疾病缺课的流行特征,为减少因呼吸系统症状/疾病缺课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疾病缺课数据,描述中小学生缺课的流行特征,比较不同性别、学段、月份的缺课情况。结果 2013—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疾病缺课率为0.0802%,全学年出现2个高峰,分别集中在3和12月。男生缺课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各学年不同学段缺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学缺课率最高。结论小学生及男生是因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缺课的重点关注人群。雾霾天气应避免或减少外出或户外体力活动;秋冬和冬春交替季节,应多关注天气,适当增减衣物;学校应加强对教室环境卫生的消毒,避免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充分发挥学校呼吸系统症状监测的及时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学年常熟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常熟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探讨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对2007~2008学年常熟市已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的58所中小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10.55%,因病缺课率0.92%,平均因病缺课天数1.68 d。学生缺课原因前5位是感冒、其他疾病、水痘、胃肠道疾病和意外伤害。春季是学生患病的高发期。结论预防和控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是降低因病缺课率的重要措施,同时需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玲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41-342,344
目的 探讨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社会支持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普通大学生与成教大学生比较,SCL-90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LES各项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16PF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SRS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CSQ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教大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reative teaching strategy that may be used by occupational therapy educators. The strategy is illustrated through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five occupational therapy students in Pi Theta Epsilon (PTE) who participated in a project which involved teaching first year occupational therapy students. With guidance from their faculty advisor, the students developed a lecture on Occupational Science and designed a pre and posttest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learning as well as their own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Qualitative data from the five PTE students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roject affor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five students to apply and strengthen their problem-solving, interpersonal, and leadership skills, and teamwork. The doing aspect of preparing a lecture required various skills and knowledge that will benefit the students as future practitioners. The actual teaching of others allowed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being in the role of an educator. Such learning activities help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ir journey to becoming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科在校大学生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等,对某医科大学20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大学生适应性与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男生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2个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适应性各维度得分总体表现为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均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和年级与大学生适应性总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适应性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应针对各年级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其心理应对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6.
《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2013,30(3-4):139-153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ear appeals in AIDS prevention messages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males and females differ in their esponse to these appeals. MANOVA results from a sample of 179 junior and senior business students at a mid-Atlantic urban university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ssage effects were associated with type of appeal, gender of the responde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ppeal and gender.  相似文献   

17.
18.
安徽省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学科的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差异,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医学生和师范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师范生;医学生和师范生知晓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某些传播、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性观念的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的医学生满意度研究发展较慢且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加拿大、美国和挪威的满意度研究对我国有着许多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外医学生满意度的比较,提出我国医学生满意度研究所需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