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小檗碱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血脂水平、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肝脏彩超影像学改变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BMI、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各指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MI、糖调节受损例数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并不能改善肝组织学损害,对于合并有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仍以生活方式干预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依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予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5例,予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ALT、AST、GGT、TC、TG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AST、GGT、TC、TG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血尿酸、血脂各项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疗程都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11.203,P0.01)、AST(t=5.924,P0.01)、GGT(t=10.182,P0.01)、TC(t=5.169,P0.01)、TG(t=16.182,P0.01)、LDL(t=6.280,P0.01)、HOMA-IR(t=4.771,P0.0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t=-4.368,P0.01)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后ALT(t=11.203,P0.01)有所下降,而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纠正血脂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每片0.25 g),每日2次,餐前服用;血脂康2粒,每日3次,8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血脂康治疗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肝,TC、TG、ALT、AST 明显下降, HDL-C升高,肝脏B超图像基本恢复正常,脂肪肝程度减轻,可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每月治疗效果及疗程结束后所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下降和肝B超改善率有差异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控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安全性好,且在降血脂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效果。方法125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仅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1.5g/d)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酶学、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根据症状、体征、肝脏B超或CT表现及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转氨酶、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NAFLD患者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改善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单纯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维生素 E 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病理组(病理对照组)、二甲组(二甲双胍组)、VE 组(维生素 E 组)、二甲+VE 组(二甲双胍+维生素 E 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3个用药组每日灌药1次。5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脂、肝功指标。结果①病理组和正常组比较: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升高。②用药组和病理组比较:3个用药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病理组低;VE 组及二甲+VE组的 HDL-C 均高于病理组,VE 组和二甲+VE 组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病理组低(P<0.01)。③3个用药组间比较:VE组的 TC、AST 低于二甲组;二甲+VE 组的血 AST 低于二甲组,HDL-C 高于二甲组。结论维生素和二甲双胍可以考虑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药物,联合用药在某些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G、TC、HDL—C、LDL—C及BMI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及维生素E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血脂(TG、TC、LDL-C及HDL-C)、肝/脾CT比值,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均明显降低,其中尤以试验组降低明显(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试验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于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P〈0.01)。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筛选NAFLD患者78例,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治疗,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胰岛素抵抗稳态指数(HOMA-IR)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NAFLD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PG)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酰甘汕(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无明显变化;NAFLD患者的HOMA-IR显著降低,分别为(3.35±1.19)和(1.95±1.27),P〈0.01。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NAFLD患者的FPG、FINS及肝功能等临床指标,并减轻IR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5例老年NAFLD(观察组)和5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对其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以及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临床特征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中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FPG、TG、TC、ALT和AST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肥胖及TG、TC、FPG水平的增高与老年NAFLD密切相关,是老年人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予高脂饮食,二甲双胍组同时予二甲双胍.12周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重和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氨基转移酶,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对照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均升高;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与正常组无差别,肝湿重、肝指数低于对照组.(2)血糖对照组较正常组增加,而二甲双胍组低于对照组、正常组;对照组存在脂代谢紊乱,二甲双胍组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3)对照组有程度不同肝细胞脂肪变性,脂变程度以中、重度为主,二甲双胍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轻度为主,无重度病变.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和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用药5个月。治疗期间。测量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ALT、AST、TG、TC、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8.6%(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AST、TG、TC、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更为显著,能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糖、肝功能、血脂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酰转肽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为77.6%(45/58),高于对照组的27.6%(16/58)(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病理学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不同质谱的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0年至2012年肝移植供肝或肝穿刺、手术切除标本等来源的病理切片报告,根据患者病理诊断及临床资料分为正常组、单纯性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NASH-肝纤维化组、NASH-肝癌(hepatocelular carcinoma,HCC)组,共5组,回顾性分析数据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正常组20例,单纯脂肪肝组20例,NASH组14例,NASH-肝纤维化组8例,NASH-HCC组8例。结果表明,随着NAFLD疾病谱的进展,各组发生了相应代谢异常和肝脏转氨酶指标的改变。其中,NASH-肝纤维化组(69.2±4.2)岁与NASH-HCC组(71.4±6.4)岁的年龄较其他3组明显增高(P<0.05);NASH组年龄与单纯性脂肪肝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表现出更高的转氨酶水平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标志,例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以及r-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明显增加,其中以ALT增加最为显著,NASH组的ALT水平甚至超过了NASH-肝纤维化组和NASH-HCC组;NASH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比例达到了62%。结论:NASH是NAFLD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变和进展,此时代谢紊乱加重伴有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损伤,胰岛素抵抗可能是NASH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予高脂饮食,罗格列酮组同时予罗格列酮.12 w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重和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氨基转移酶,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肝脏脂肪的测定.结果:①对照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 100%)均升高(P<0.01);罗格列酮组大鼠体重与正常组无差别,肝湿重、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糖对照组较正常组增加(P<0.05),而罗格列酮组与正常组无区别;对照组存在脂代谢紊乱(P<0.01),罗格列酮组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P<0.01).③对照组有程度不同的肝细胞脂肪变性(P<0.01),脂变程度以中、重度为主,罗格列酮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轻度为主,不存在重度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肝脏脂肪含量增高,但罗格列酮组肝脏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和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诊断为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者为病例组,另外4l例非NAFLD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度,同时检测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以及转氨酶、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NAFL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同时,NAFL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度评分(Gensini积分)也高于对照组。结论N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