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动电话(MP)微波辐射对使用者脑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MP使用者(95人)与非MP用户(60人)的比较,采用神经电生理的方法定量评价MP使用者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结果MP使用者如果每日平均接触微波辐射剂量0.3~3W/(m2·h),脑电图异常总检出率12.6%,使用5年以上异常总检出率18.2%;脑电图改变特征表现α节律交叉较差,调节欠佳,有散在的低、中幅慢波即θ波和δ波。结论MP微波辐射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使用者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百草枯自60年代即广泛使用:一般认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并注意防护,对人畜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长期喷雾和配制工人的健康研究仍不多见。1982年Bowra报道生产工人发生恶性前期皮肤损害之后,已广泛引起对百草枯的重视。我国除草剂发展  相似文献   

3.
施雯  曹韵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65-1366
目的评价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时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120例预防接种的健康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皮肤接触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NIPS)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研究。结果新生儿预防接种中30秒以及预防接种完成后5分钟,皮肤接触护理组疼痛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接触护理可明显减轻新生儿预防接种时疼痛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多福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皮肤消毒效果。方法对35例试验对象双侧手背部皮肤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喷雾法消毒,另一组采用擦拭法消毒,对消毒前、后两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擦拭法与喷雾法两组消毒前细菌培养菌落数分别为(21.94±11.93)CFU/cm2、(20.60±10.22)CFU/cm2,消毒后分别为(0.20±0.47)CFU/cm2、(0.11±0.32)CFU/cm2,无致病菌生长,两种方法消毒细菌培养菌落数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喷雾法操作时间为(2.34±0.48)s明显少于擦拭法(11.17±1.20)s,但待干时间喷雾法为(55.17±1.85)s却高于擦拭法(30.31±1.60)s,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喷雾法平均每例使用消毒液0.5ml,而擦拭法平均每例使用消毒液0.77ml,消耗2根棉签。结论安多福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具有相同的消毒效果,喷雾法具有操作时间短,使用消毒液量少,消毒部位有效消毒液量多,不需要使用棉签等优点,可以取代擦拭法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对减少医疗废物,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表明工业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可能性,各国均在工业化学物车间空气接触限值(TLV或MAC)的法定名单中,标上“皮肤”这符号,提示职工接触该化学物应注意皮肤防护。但是,近年已有文献指出,不同国家权威机构所制订的安全标准中,标上“皮肤”符号的化学物差异甚大。其主要原因:(1)各国对工业化学物的皮肤吸收缺乏系统研究;(2)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皮肤吸收资料无法进行比较;(3)化学物的皮肤吸收率决定于接触和环境条件;(4)工业化学物皮肤吸收的意义缺乏标准。因此,如果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评价化学物的经皮吸收,没有建立皮肤吸收的生物学标准,就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佳润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在注射时对皮肤消毒及输液瓶消毒的效果。方法对60例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皮肤使用佳润皮肤消毒剂喷雾法和络合碘涂擦法消毒,并做平行对照采样。对40名工作人员的手及150个输液瓶盖表面用上述喷雾法和涂擦法消毒,并于消毒前后采样培养。结果60例受试患者皮肤消毒细菌的杀灭率均≥98%,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0名工作人员的手消毒合格率为100%;150个输液瓶盖表面消毒后未检出细菌。喷雾法消毒耗时4s,涂擦法消毒耗时30s(均不包括待干时间)。结论注射时用佳润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经济且省时省力,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皮肤是化学物侵入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物经皮吸收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人体接触化学毒物主要有工、农业生产职业接触,另有药物治疗及使用化妆品。本文拟对离体皮肤试验方法及在化工劳动保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离体皮肤试验最早见于Treherne(1956)介绍的用切除皮肤做吸收研究。使用活检及尸检所切片的皮肤样本。使原来因他合物毒性太强,以致用其他方法不能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清洁类化妆品刺激性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洁类化妆品(洗发、洁面、沐浴)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和个人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该类化妆品的使用接触皮肤且易沾染眼睛,所以容易引发使用者接触性皮炎和眼刺激性炎症反应。现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接受企业委托检验的151份常用清洁类化妆品刺激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研制的消毒剂进行了毒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消毒剂急性毒性为实际无毒,弱蓄积性。Ames试验、枯草杆菌重组修复试验、微核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分析均为阴性。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第二阶段试验基本通过。考虑到此消毒剂在大量推广应用时,要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故进行了志愿受试者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以常规使用浓度和倍量浓度下,对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除草醚(Nitrofen),化学名2,4—二氯—4—硝基二苯醚,是芽前、芽后选择性除草剂。八十年代,由于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畸、致癌作用,美国等西欧国家已禁止使用,但在我国目前仍是一种使用量较大的除草剂。为对生产接触人员尿中该除草剂含量进行监测,需要建立简便准确的测定方法。有文献报道用GC—ECD(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方法检测人尿中除草醚含量,方法较为复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中除草醚,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豚鼠耐受试验对83—1除草剂进行皮肤致敏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际喷洒浓度(0.16%)及最大溶解浓度(0.35%)对豚鼠致敏率均为0%,受试皮肤未发现致敏征象及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免疫功能(Ea、Et试验)也未见增强,可以认为83—1除草剂无致敏作用,推论到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持移动电话(HM)微波辐射对使用者心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86例HM使用者(接触组)进行内科、心电图(ECG)、脑血流图(REG)和心肌酶谱检查。另选择110例不使用HM和对讲机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接触组的头痛、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25.8%、21.0%、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7.3%、0.9%),并随使用HM年限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的REG总异常率和转折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使用HM年限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ECG总异常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心肌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接触HM微波辐射可导致使用者神经衰弱综合征和REG转折波的改变,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汞对使用者产生的皮肤和全身临床症状以及尿液和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情况。[方法]调查昆明市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使用者49例,根据化妆品中汞含量分为汞超标组(29例)和汞未超标组(20例),采用调查表和体检结合收集临床资料,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汞和尿汞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化常规分析,取外周血采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汞超标组与汞未超标组局部皮肤症状(P>0.05)和全身临床症状(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皮肤增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汞超标组的化妆品汞含量最小值为1 737 mg/kg,最大值为196 342 mg/kg,中位数为11 374 mg/kg。使用汞超标化妆品者的尿汞值明显高于使用汞未超标化妆品者(P<0.01),其尿汞超标率达100%(29/29)。使用者尿汞值与化妆品汞含量值存在正相关性。两组使用者血液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汞超标组外周血细胞彗星试验细胞拖尾率(10.3%)高于汞未超标组(4.5%)(P<0.01)。[结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汞可以导致使用者尿汞升高,汞在体内慢性蓄积可能导致DNA损伤,但对局部皮肤未显示明显的毒性作用,也未引起和汞相关的全身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由于除草剂及农药在越南战争中被持续、广泛地使用,故已很受人们的注目。本文介绍了一名越南士兵在1966~1967年服役期间曾发生橙色混合剂及二(口恶)英中毒的事实(1981~1982年加以证实)。资料主要依据于电生理学的研究。病人D.C.,38岁,越南士兵。1967年4月于野外及营地曾接触过油状液体,除皮肤接触外,并饮用了污染的水及食物。该士兵叙述了在他退役后,于1968、1970年及1981年,  相似文献   

15.
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立好和瑞宇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受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 (立好组)、实验组2 (瑞宇组)和对照组(碘酒组),每组30例;立好组和瑞宇组采用喷雾皮肤消毒法,碘酒组采用常规皮肤擦拭消毒法;采样与检测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结果 3组的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立好组和瑞宇组的1次消毒操作时间分别与碘酒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 结论立好和瑞宇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确切,与传统的碘酒、乙醇消毒法比较效果无差异,且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某种碘伏消毒剂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合物,其实质上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碘伏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消毒,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皮肤消毒剂。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碘伏主要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又称聚维酮碘。它是最早研制出的碘伏之一,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使用者可接受性强。为科学地评价碘伏作为皮肤消毒剂的安全性,于2003年10月对其进行了毒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化学物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任道凤,尹玲(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32)使用成年豚鼠离体皮肤,利用皮肤动式扩散仪,研究洗衣粉、酒精、敌百虫三种类型化学物接触皮肤,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氖水对皮肤的渗透率来评价三种化学物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  相似文献   

18.
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合物,其实质上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1].碘伏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消毒,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皮肤消毒剂.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碘伏主要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又称聚维酮碘.它是最早研制出的碘伏之一,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使用者可接受性强.为科学地评价碘伏作为皮肤消毒剂的安全性,于2003年10月对其进行了毒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人造革厂工人经皮肤接触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水平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洗手法和擦拭法对某人造革厂湿法配料、湿法涂台和三版印刷工人进行皮肤接触水平监测,同时对工人的吸入水平及尿中甲基甲酰胺(NM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洗手液和擦拭液样品中均检测出DMF(洗手液:0.35~15.34 mg;擦拭液:29.58~110.45μg)。在洗手试验组中,洗手液中DMF总量与作业人员班末尿中NMF含量、累积接触水平与班末尿中NMF含量呈对数相关性;擦拭试验组中则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洗手法是一种较好的研究DMF作业人员皮肤接触水平的方法,具有容易在现场实施以及结合生物监测结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水污染案例的居民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水污染事件所致某小区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价.方法 于2006年7月-2008年3月,检测某水污染小区卫生间水样.以非污染区13名居民卫生间水接触的时间-活动模式模拟污染区居民的用水暴露情况.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法对该小区卫生间水样中苯、苯乙烯、甲苯、二甲苯持续皮肤接触所产生的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