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5月至11月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数≤ -6.00D)60例(119眼),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59眼,B组60眼)。A组施行SMILE,B组施行Fs-LASIK,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采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对术眼进行眼前节图像采集,记录角膜后表面Diff值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A、B两组屈光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后表面Diff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其中A组术前、术后分别为(0.027±0.001)mm和(0.059±0.001)mm(P<0.05);B组术前、术后分别为(0.029±0.001)mm和(0.054±0.002)mm(P<0.05),但A、B两组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增加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和Fs-LASIK矫正近视均安全有效,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高度均部分前移,其远期变化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66例99眼高度近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年的疗效,术前平均屈光度-10.60D,角膜屈光44.60D。术后屈光度平均下降-6.70D,角膜屈光下降5.40D。术后视力≥0.5者占33.3%,≥1.0者占6.06%。高度近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性别与术后屈光度及角膜屈光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眼轴长度≤27.5mm与>27.5mm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0岁与≥30岁两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大屈光度下降越多。所以高度近视年龄≥30者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50例91眼。术前屈光度为-8.00—-25.0D(x±s:-10.73±4.48D),其中散光度最高达-4.D。术后第1天,91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周后逐渐有下降趋势,3个月趋于稳定。术前屈光度≤-12D的Ⅰ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为-0.25±0.65D,97.9%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2D的Ⅱ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1.59±2.27D,74.4%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术后屈光度欠矫,术后3个月Ⅰ组20.8%欠矫,欠矫屈光度在-0.5—-2.0D,Ⅱ组32.6%欠矫,欠矫屈光度在-1.0—-8.0D,(x±S:-2.09±1.85D)。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早期效果令人满意。但如何减少术后屈光度回退,改进计算机切削程序,熟练手术技巧及Lasik术远期效果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RK术后屈光度过矫的原因。方法 报告PRK术后屈光度过桥4例(6眼),男性1例(2眼),女性3例(4眼)。结果 术前近视屈光度-3.0 ̄-6.0D,术后过矫屈光度+1.25 ̄3.75D。随访6 ̄12个月。有5眼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角膜表面平均屈力的提高,过矫屈光度减小,裸眼视力提高至预期值,1眼无变化。结论 认为利用PRK术后角膜上皮及胶原组织增生致远期屈光回退,通过密切监测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大小切口对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例(160眼)行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的近视患者按切口大小分为3组,A组(切口弧长19.0mm)50眼,B组(切口弧长5.0mm)50眼,C组(切口弧长2.5mm)6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Orbscan-Ⅱ检查模拟角膜镜读数(SimK值)、后表面Diff值、3mmIrreg值、5mmIrreg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3组SimK差值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3组间SimK差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角膜3mmIrreg值、5mmIrreg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3mmIrreg值、5mmIrreg值C组<B组<A组,但仅5mmIrreg值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3组术后后表面Diff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术后6个月后表面Diff值增加量(后表面前凸)C组<B组<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切口的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在术后角膜散光、角膜规则性和角膜后表面前凸方面都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65只眼-10.0D以下的近视患者经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结果。按近视程度分组,通过对术前、术后病人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情况及角膜屈光力的结果的比较,证明此项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强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6个月时,-6.0D以下的轻中度近视100%裸眼视力达到5.0,高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平均达4.93。屈光变化在3—6月时仅为0.046D,术后半年最终屈光度为+0.475±0.633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配戴软性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屈光不正患者60例(120眼),分别予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contactlens,SCL)及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其中SCL组30例(60眼),RGPCL组30例(60眼),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及戴镜后1a、2a角膜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戴镜前RGPCL组角膜上下表面屈光力差值为(0.98±0.49)D,戴镜后1a为(0.66±0.43)D,戴镜后2a为(0.59±0.37)D,均较戴镜前减小(P<0.05);戴镜后1a、2a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均较戴镜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L组戴镜后1a、2a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I-S值、前后表面Diff值、前房深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49±26)μm,戴镜后1a为(527±29)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2a为(509±31)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配戴RGPCL对角膜代谢和功能影响不明显,且能够提供更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报道苏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57例(314眼)的疗效。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16,手术切口4-12刀,视区3.0-3.2mm。术后2年视力平均0.7,1.0以上219眼占70%,0.5以上284眼占90.45%。中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度平均下降4.62D,高度近视组平均下降6.29D,最高度近视组平均下降7.25D;术后散光平均值增加,角膜曲率明显减低。结果表明苏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疗效显著,术后屈光度稳定。分析影响RK术疗效的因素,报道本组病例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有关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微型角膜刀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LK-E或LASL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利用微型角膜刀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用schwind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0例47眼,术前屈光状态<-15D的Ⅰ组共35眼,屈光度为-10.20±2.04D,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26(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2眼,屈光度平均为-17.64±1.83D,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3(0.1—0.8)。散光最高为4.5D。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8±0.52D(-1.75—+0.50D),裸眼视力34眼(97%)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25眼(71.4%)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44±1.97D(-5.50—+1.25D),8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永称  汤萍 《眼科研究》1994,12(4):262-264
采用TopconOM─4型角膜计测4~6岁儿童257例(514眼)的前角膜曲率半径和屈折力,并对角膜散光与总合散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前角膜曲率半径呈正态分布,范围7.4~8.3mm,峰值在7.8mm。均值:水平径为7.84±0.168mm,屈折力为42.40±0.143D;垂直径为7.695±0.173mm,屈折力43.80±0.152D。总平均值:曲率半径为7.76±0.172mm,屈折力为43.10±0.201D。总合散光均值为0.925±0.17D,角膜散光均值为1.40±0.335D,两者间相关关系密切,r=0.9691,P<0.001。对儿童期构成眼散光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