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机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 2017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55例,按介入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和对照组(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组采用标准康复训练方法,即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病程、不同损伤阶段及程度,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以相应的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所有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脊髓休克期过后)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ASIA运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ASIA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早期组Barthel指数[(67.67±27.97)分 vs (53.60±26.52)分]及ASIA运动分[(66.60±25.34)分 vs (53.24±23.7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关性研究中,早期组Barthel指数增加值与ASIA 运动评分增加值成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对照组中呈低度正相关(P<0.05)。结论 脊髓休克后2~4周是一个更好的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间段尽早急诊手术的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35例脊柱脊髓损伤并进行创伤外科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比较其不同时间段进行手术,术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较术前明显好转,8小时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较8小时的患者好,越早进行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越好,所有患者术后的脊髓功能ASIA评分(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时间越早手术的术后ASIA评分提高值就越高,与术前、不同时间段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需加快其院外及院内的抢救,以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损伤,提高其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14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37.4±11.2)岁(11 ~ 63岁);病程(7.5±2.1)个月(4 ~ 13个月)。病灶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5例、骶椎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骨样骨瘤。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估脊髓功能,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1±2)个月(19 ~ 4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4±1.8)分减小到(0.7±0.7)分,VAS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ODI评分由术前(53.8±8.1)分减小到(21.2±5.9)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E级5例。术后3个月随访D级2例,E级12例,末次随访中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ASIA E级。术后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症状,经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余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等并发症。结论 位于椎体及附件的脊柱骨样骨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薄层CT能够快速准确诊断及定位瘤巢,而对于毗邻神经及血管的肿瘤,积极的手术切除仍是脊柱骨样骨瘤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提高病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2011~2012年本院80岁以上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A组,n=9例)与保守治疗(B组,n=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及治疗后恢复速度(治疗1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后血沉正常人数;治疗3个月后CRP正常人数)。结果术中及在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手术治疗组的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及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情况下,大于80岁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仍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提高病员的生存质量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筛选其中21例接受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影像学特点分为有1~3个节段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组17例和有4~5个节段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4例,二组均施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者行1~3个节段手术;后者施行2~4个节段手术。手术前后均采用ASIA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记录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融合情况,判断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适应证和效果。结果退变性颈椎管狭窄或者椎间盘突出的病例,接受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ASIA评分有明显升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病例,接受严重受压的2~4个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ASIA评分有一定恢复。结论对于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根据脊髓受压和局限性椎管狭窄的节段,实施1~3个节段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可以起到减压并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 ;对于长节段发育性椎管狭窄病例,实施后路椎管成形术或者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明 《医学信息》2019,(5):106-107110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神经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年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者颈椎功能,保护脊髓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前路两种复位方式在手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性椎体骨折伴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性椎体骨折伴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复位方式的不同分为提拉组(67例)和撬拨组(61例),提拉组于提拉螺钉及撑开器辅助下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撬拨组采用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去除外固定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功能评分、JOA颈椎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且提拉组各项评分高于撬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颈椎前弧度、C2~C7前凸角及局部成角发生显著变化,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创伤性颈髓损伤模式,占所有颈脊髓损伤的20%和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约70%。虽然一些关于中心脊髓综合征的确切病理生理学的争议仍然存在,但最近与磁共振成像结果相关的组织病理学证据表明,外侧皮质脊髓束是患者发生最严重损伤的位置。 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治疗:在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治疗中,因为患者神经恢复速度以及程度的不同使临床难以预测神经恢复的程度。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治疗,特别是关于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争议。 背景:在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治疗中,因为患者神经恢复速度以及程度的不同使临床难以预测神经恢复的程度。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治疗,特别是关于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钛板内固定治疗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243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钛板组152例行钛板置入内固定,药物治疗组91例给予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和日本骨科协会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24 h内及治疗后6,12,24个月随访的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将年龄、治疗方式和性别因素纳入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治疗后6,24个月随访时的预后单因素分析。之后将年龄、治疗方式和性别因素纳入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治疗后6,24个月随访时的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243例患者均获24个月以上随访,治疗后恢复良好;②治疗后6个月药物治疗组美国脊柱损伤学会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低于钛板组(P=0.001 2,0.000 0);但治疗后24个月随访时药物治疗组的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高于钛板组(P=0.037 4,0.047 8);③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与患者年龄和治疗方式有相关性(P=0.007 2,P < 0.000 1),且药物治疗及年龄大于50岁与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治疗后6个月不良预后相关(P=0.043,P=0.010);④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治疗24个月随访时的预后与患者的治疗方式有相关性(P=0.004 3),且药物治疗与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治疗后24个月随访时预后相关(P=0.021);⑤结果提示,钛板内固定治疗时患者的6个月内恢复速度比药物治疗快;但是治疗后24个月随访时药物治疗患者的恢复效果优于钛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6个月预后与治疗方式和年龄有关,但是治疗后24个月随访时预后与治疗方式有关。 ORCID: 0000-0002-0064-0003(张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高砚文    徐丛  吕永明 《医学信息》2018,(22):73-76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院64例诊断为急性初次肩关节前肩脱位的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行关节镜修复术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随访5年。比较两组WOSI指数评分,肩膀、手和手臂的残疾评分。结果 保守治疗组23例患者在5~18个月后发生再次脱位;关节镜手术组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再次脱位。随访18个月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包括复发性脱位进行关节镜稳定术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复发率较低,患者肩关节稳定性较好,肩膀及手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占蓓蕾  叶舟 《解剖与临床》2009,14(5):327-32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32例,其中前路15例,后路7例,前后路联合入路10例。结果:全组病例随访4~68个月,平均21个月。临床效果按JOA评分,平均改善率42.85%,优良率56.25%。颈前路融合术后出现相邻节段不稳2例,颈后路术后出现颈椎反曲畸形1例。结论: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可充分、有效地减压,扩大椎管容积,恢复颈椎序列,重建颈椎结构稳定,避免脊髓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手术治疗前后WMS、WAIS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病的外科手术疗法对病人脑功能的损害。方法 应用韦氏记忆 ( WMS)、智力 ( WAIS)量表分别对1 0名精神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前后的测试。结果 精神病人手术治疗前后 ,记忆、智力量表分没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精神病的外科治疗对病人的脑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全辉  朱鉴  卢浩  秦蕾 《医学信息》2019,(19):109-111
目的 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老年性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性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保守组和手术组,各36例。保守组采用“8”字绷带或屈肘位予三角巾悬吊患侧胸前固定,手术组采用长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手术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0%,高于保守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低于保守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手术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保守组[(71.53±6.38)分vs(59.65±3.71)分]、[(87.64±3.36)分vs(75.22±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16±2.38)周,优于保守组的(10.69±3.56)周。结论 长锁定接骨板桥接固定治疗老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可提供牢靠的固定,减少并发症及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介入治疗短期内对肝癌患者血管形成及肝功能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VEGF的水平.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肝功能指标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家庭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其社会功能,并观察其服药依从性。结果 1治疗前两组NOSIE评分、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38~0.731,U=0.752,P均0.05);26个月末两组NOSIE各因子评分除精神病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35,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08~9.992,P0.05或P0.01);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4.562,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退缩行为.降低激惹、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抑郁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1.42%)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0±5.21)分,优于对照组的(19.43±4.60)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4.10±1.51)分,优于对照组的(13.4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肺功能的改变以及不同术式对肺功能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 自2003年至2005年4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不同术式进行分组,22例经左后外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左后外侧切口组),23例经右前外侧开胸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右前外侧切口组).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情况,对两组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病人术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经左后外侧切口组术后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I%)及最大通气量(MVV%)显著低于经右前外侧切口组(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经右前外侧切口开胸根治食管癌对肺功能影响程度低于左后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场治疗仪是新研制的治疗仪器。经大鼠连续治疗 90天 ,每天一次 ,总剂量为 2 85 9mT·G ,同时设相应未经治疗大鼠为对照组 ,按 7、 14、 30、 6 0及 90天分别处死动物 ,采血进行细胞与体液免疫分析 ,结果表明试验组连续治疗 90天 ,淋巴细胞转化率、可溶性白介素受体 - 2值 (SIL - 2R)、总溶血补体值 (CH50 )及免疫球蛋白值 (IgA、Ig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治疗仪对大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组式"农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83例长期住院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组式"农疗组为研究组共45例,非农疗组为对照组共38例。"小组式"农疗包括每2天1次进行2小时农业劳动。6个月后评估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结果:训练前,两组比较PSP和NOSIE的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SP=0.60,P0.05);而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SP评分及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因子和病情总评分明显改善(t分别为-3.14,3.67,2.74,3.46,2.52;P0.05),而其他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研究组PSP评分、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总消极因子分及病情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14.18,-10.12,-10.73,2.66,3.27,-17.59,2.07,-12.79;P0.05),训练后均明显好于训练前成绩,而NOSIE中精神病表现和迟缓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88;P0.05)。结论:"小组式"农疗是一种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治疗方法,有条件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对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2.0岁.分别于伤后7天~1个月(A组)、伤后1~3个月(B组)和伤后3个月(C组)介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NCSE)、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的NCSE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的变化均数比较显示伤后7天~1个月介入高压氧治疗患者的ADL和认知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后两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利培酮维持治疗,干预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系统家庭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疗程为24个月,于入组时及24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给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