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别运用气压弹道式冲击波疗法和局部痛点注射疗法来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比较两种治疗的疗效有无差别。方法:选取门诊1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冲击波治疗组和局部痛点注射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气压弹道式冲击波疗法和局部痛点注射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统计各组患者治疗前、末次治疗后以及末次治疗后4周的分值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末次治疗后V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末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VAS分值均低于末次治疗后(P0.001);两组患者末次治疗后与治疗后4周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和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短期内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冲击波(ESW)与超声波(US)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6例为对象,同时均分为对照组(US治疗)和研究组(ESW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研究组VAS评分(1.4±0.6)分低于照组的(3.8±0.5)分,治疗总有效率97.0%则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结论肱骨外上髁炎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超声波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伟权  李园 《吉林医学》2024,(4):783-786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电针在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6例,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火针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EPS)、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体征症候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EPS评分均有所增加,VAS评分均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EPS评分更大,VAS评分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体征症候积分均有所提升,BI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体征症候积分更高,B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电针治疗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较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与小针刀两种治疗方式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小针刀组和体外冲击波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小针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体外冲击波组为9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体外冲击波组患者治疗后VA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小针刀组(P<0.05)。结论:小针刀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明显效果,而体外冲击波治疗在缓解疼痛、促进活动能力提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法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戳揉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肘部疼痛VAS评分和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试验)疼痛VAS评分方面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整体改善率接近于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程度,拔戳揉捻手法缓解疼痛作用优于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拔戳揉捻手法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方面安全、有效、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81-83+8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抗阻运动康复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对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ESW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DASH评分、VA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两组的DASH评分、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ESWT联合抗阻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肘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200-120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在改善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其中接受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35例(超声引导组),手法定位治疗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相关超声参数(肌腱厚度、肌腱回声、肌腱有无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是否增多)变化。结果: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完成了针刀治疗并认为达到了治疗目标。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疼痛程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与手法定位组比较,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5.7%与82.9%,P>0.05),但超声引导治愈率较高(65.7%与40.0%,P<0.05)。超声引导组缓解疼痛效果较好,术后1周、术后4周VAS评分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辨识病变周围组织的结构,为针刀治理提供清晰定位。高频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方面优于手法定位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ChineseSherbalSfumigation)结合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40例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患者采用中药熏蒸作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问卷(daily liv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ADL)和无痛握力值(pain-free grip strength,PFG),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无痛握力值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肱骨外上髁炎,单纯的中药熏蒸和中药熏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无痛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中药熏蒸结合肌内效贴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中药熏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选取迎香穴、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贴敷8 h,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每周治疗5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变化,并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2、3、4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3月后随访,观察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3、4周后,2组间鼻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TNSS评分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间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NN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NSS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TNNSS评分改善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RQLQ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所有患者完成了全部疗程,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可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富血小板血浆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注射于患侧肱骨外上髁痛点,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上肢功能评分(UEFS),评估治疗后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VAS、QuickDASH、UEFS评分与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相比,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是对肱骨外上髁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松解桡侧腕短伸肌腱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的52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桡侧腕短伸肌腱松解术,并进行VAS评分、快速DASH功能评分和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16.4±3.6)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1±1.5)分提高到静息时平均(1.4±1.1)分,活动时(2.1±1.7)分,快速DASH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9.6±14.6)分提高到术后(16.5±10.2)分,患者满意度达94%,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桡侧腕短伸肌腱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兔桡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及作用原理。方法选用标准健康实验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无菌条件下制作兔双侧桡骨骨不连模型,最后造模成功48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其中 A 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组;B 组为单纯高压氧治疗组;C 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 组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摄 X 线片并处死部分实验动物取活组织进行大体观察、骨痂钙水平测定、光镜检查骨痂成骨细胞计数,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 线片观察,A 组与 B 、C 、D 组骨不连间隙4、8、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生成量4、8、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 、C 两组骨钙水平4、8、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成骨细胞计数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单纯高压氧治疗对骨不连无明显帮助,高压氧可作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用于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时的镇静镇痛作用。方法: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患者60例,年龄50岁~70岁,体重45kg~80kg,汪五整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分别在麻醉开始前15min给予生理盐水15mL,芬太尼0.01ug/kg和右美托咪啶0.5ug/kg,输注时间10min。观察并记录麻醉开始前(T0)、麻醉摆体位时(T1)、椎管内麻醉穿刺时(T2)、给药后4h(T3)、24h(T4)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操作时患者满意度。结果:VAS评分,T0、T3、T4时三组间无差别,T1、T2时D组和F组两组间无差别且都低于C组;Ramsay镇静评分,T0、T3、T4时三组间无差别,T1、T2时C组和F组两组间无差别且都低于D组;操作时患者满意度,D组和F组两组间无差别且都高于C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减轻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时疼痛程度且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C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进行治疗(n=32);E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n=28);S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n=29)。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睡眠质量评分(QS)、普瑞巴林总用量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2、4、8周VAS评分和Q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组间比较:第1、2、4、8周E组和S组VAS评分和QS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P <0.05),第1、2、4、8周S组VAS评分和QS评分低于E组(P <0.05);三组患者中C组口服普瑞巴林的总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其中E组的用量要高于S组(P <0.05);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3.75%,E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S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有效缓解胸段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疗效要优于竖脊肌平面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 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 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X线引导下,观察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纤维环未破裂)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膨出症(A组)和突出症(B组)两组各4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VAS评分、睡眠时间、日常活动满意度以及非甾体药物使用量进行比较判定临床疗效。在西门子Powermobile C型臂机引导下行椎间盘内穿刺注射医用臭氧介入治疗,造影成功后,对责任间盘内注射50μg/ml O3 20ml/个间盘。1个月后嘱患者门诊复查。【结果】A组除失访4人,其余44人中有2例在行我科治疗后疼痛加剧,后续采用物理治疗和外贴膏药治疗。B组失访3人,其余45人中有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因疼痛行其他保守治疗。比较A组中42例与B组34例单纯O3治疗患者在臭氧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A组在VAS评分、睡眠时间、日常活动满意度以及非甾体药物使用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P〈0.05,B组P〉0.05。【结论】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纤维环未破裂)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月至10月,对5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别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28例,PRP组)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24例,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对比两者的临床效果.注射治疗后1周时,两组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Mayo医院改良肘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PRP组优于糖皮质激素组(P<0.05).PRP痛点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效果良好,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87侧)参加该研究,分为曲安奈德封闭组(40例患者,43侧)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组(40例患者,44侧);分别进行曲安奈德封闭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并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曲安奈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明显升高;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 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复方倍他米松封治疗疗效优于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