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进行远志外泌体样纳米颗粒制备分析,为远志在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方面的特殊作用基础提供研究支持。方法 基于超速离心法制备分离远志外泌体样纳米颗粒,经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和透射电镜鉴定表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分子量分布,用HPLC-MS分析鉴定外泌体样纳米颗粒的成分。结果 分离得到的外泌体样纳米颗粒呈茶托状且膜结构明显,平均粒径为153.6 nm,Zeta电位为-9.2 mV;BCA法测得蛋白浓度为1.22 mg/mL,PRELNs蛋白的分子量在10~170 kDa;HPLC-MS鉴定出PRELNs中31个成分。结论PRELNs含有Tenuifoliose A、Onjisaponin B、polygalasaponinⅩⅩⅩⅡ等成分可能是其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在小鼠肝癌皮下瘤模型中探究肝癌靶向肽介导负载甲氨蝶呤(MTX)的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的抗肿瘤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收集负载MTX的小鼠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TEXMTX);利用外泌体特异锚定短肽CP05将肝癌靶向肽SP94修饰在TEXMTX表面,活... 相似文献
4.
5.
外泌体富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苷酸、脂质及代谢产物等,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基于外泌体的无创、早期和快速诊断的液体活检正成为肿瘤新型标志物诊断技术,而且随着外泌体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的进展,肿瘤外泌体标志物的诊断及其靶向治疗具有广泛临床转化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肿瘤外泌体标志物应用及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富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苷酸、脂质及代谢产物等,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基于外泌体的无创、早期和快速诊断的液体活检正成为肿瘤新型标志物诊断技术,而且随着外泌体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的进展,肿瘤外泌体标志物的诊断及其靶向治疗具有广泛临床转化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肿瘤外泌体标志物应用及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及核酸,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号转导,从而调控机体正常或病理状态。人体内多种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外泌体可参与机体血液凝固、炎症、细胞迁移与分化、肿瘤侵袭与转移等过程。外泌体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心肌肥大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外泌体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可以精准靶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外泌体。方法 构建靶向GBM的Ang-Lamp2b-HA质粒,将Ang-Lamp2b-HA质粒和对照pcDNA3.1载体质粒分别转染入HEK293T细胞后提取工程化外泌体Ang-exo和对照未修饰外泌体Unmod-exo,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两组外泌体标志蛋白表达情况,使用扫描电镜和纳米颗粒分析仪观察两组外泌体形态学表征。建立基于Transwell系统的bEnd.3/LN229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上下腔室分别接种bEnd.3细胞和LN229细胞,生成完整屏障后,分别在上腔室中加入已染色的Ang-exo和Unmod-exo,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两组外泌体在下腔室中胶质瘤细胞荧光强度,验证Ang-exo穿透血脑屏障能力和靶向的能力。已染色的Ang-exo和Unmod-exo外泌体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荷瘤小鼠模型,通过活体动物成像和离体器官成像观察两组外泌体在荷瘤小鼠体内荧光分布变化,验证其穿透血脑屏障能力和靶向效果。将Ang-exo与生理盐水分别尾静脉注射入健康小鼠体内,观察比较器官变化情况,对比血液生物化... 相似文献
9.
10.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非细胞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迄今为止,铁死亡已被证明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肿瘤等。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途径,已被证明在铁死亡进程中具有重要调控意义。同时,外泌体作为一种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效率高的药物传递载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总结了近年外泌体在铁死亡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以铁死亡为靶点的新型外泌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肿瘤内科治疗从传统化疗逐步向化疗联合免疫、靶向的精准治疗方式转化,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同时,靶向治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毒副作用,成为制约肿瘤后续治疗的主要因素。通过观察临床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现其具有影响多系统的特征,病位累及三焦,涉及三焦腠理病变,影响三焦气液传导输送功能失司。结合中医理论认识,靶向药毒致病属性与卫阳浮亢相关,表现出风热袭络的病理特征,药毒侵虚是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病机,因此在治疗原则上既要清除药毒,防控进一步药毒损伤,也需固护本元,维持机体基本生化。具体治疗方式当以疏利三焦,清除药毒为先,调节营卫,平复亢阳治其标,补益三焦,扶正祛邪治其本。 相似文献
12.
染料木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调查表明,染料木黄酮(Gen)对肿瘤、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疾病均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随着对Gen的生物学作用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Gen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激活,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管壁炎性反应,进而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该文就Gen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其临床价值、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可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自miRNA发现以来,大量研究显示miRNA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调节,包括心肌肥厚、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此外,在心血管领域,循环miRNA被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被深入研究;miRNA的多种调控功能预示miRNA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miRNA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分析的生物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仍需进行大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很多证据表明它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炎症在AS斑块的形成、进展、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的一些手段无法发现早期AS,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可将AS形成早期阶段的某些特征性标志物作为靶点,利用分子影像学技术使其成像,从而使早期AS的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内吞作用起源的脂质微囊泡,其内容物含微小RNA、mRNA转录本、蛋白质和脂质等。外泌体的分泌过程与细胞生理、病理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外泌体内容物成分会发生应激性变化。因此,心血管疾病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外泌体内容物成分可以作为疾病状态判断的标志物。此外,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还能够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产生的副反应,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01~2014-05间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36例原发肝癌患者,产生的手足综合症、胃肠道副反应、皮肤副反应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共发生手足综合症35例次,胃肠道不适32例次,皮肤毒副反应25例次。经过护理症状明显好转,多数患者可以继续靶向药物治疗。结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反应大、发生率高,做好护理是患者得以持续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包括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器官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靶向微泡的出现更为超声分子影像提供了可能。微泡造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或基因载体,通过局部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实现药物或基因的定位释放,可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关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进展,提高研究级临床认识水平,必定能促进超声微泡造影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外界因素、遗传因素及自身内环境的异常都与颅内AS的形成相关,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包括年龄、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在导致颅内AS形成的过程中危险程度各有不同。在由AS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是最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一些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抗AS过程中的作用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