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为PLA的早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58例)和非糖尿病组(79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一般资料: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年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基础疾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的基础疾病主要是胆道疾病(20.69%)、高血压(36.21%),非合并糖尿病组的基础疾病主要是胆道疾病(15.19%)、胆道手术史(18.99%)。(2)临床表现:两组在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发热、腹痛、腹胀人数占比高。(3)病原学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9例(26.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2例,大肠埃希菌10例。(4)影像学结果:两组在单个、多个脓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脓肿的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是外科常见疾病,是绝大多数需要外科处理的严重疾病.通过分析我院近10年93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和治疗方法的进步,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细菌性肝脓肿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正常,入院后复查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是否有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41例医院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减少在EICU中的发病率为21.04%(141/670),病死率为33.33%(45/135)。住院天数为15(9,22)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P=0.017)、血小板减少的程度(P<0.001)、白细胞计数(P=0.029)、中性粒细胞比例(P=0.029)、乳酸水平(P<0.001)、总胆红素水平(P=0.025)、降钙素原(P=0.012)、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P=0.004)、血小板减少的天数(P=0.006)、住院天数(P=0.001)、机械通气(P=0.001)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轻度减少(P=0.007,OR=4.932)、中性粒细胞比例(P=0.044,OR=0.923)、血小板减少的天数(P=0.031,OR=0.883)、住院天数(P<0.001,OR=1.221)、机械通气(P<0.001,OR=0.077)是影响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小板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减少天数、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是影响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1],并发感染临床多见,但并发深部感染,如细菌性肝脓肿相对少见;临床上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收治的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究预测休克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4月经CT引导下穿刺诊断为肝脓肿的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脓毒性休克分为休克组及非休克组。纳入患者初诊时一般资料、首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CT及血生化指标等,对休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一般资料比较,休克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②休克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最高体温均较非休克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及脓肿的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休克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非休克组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 ④休克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非休克组显著延长(P < 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化比值增高(P < 0.05)。⑤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是脓毒性休克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初诊时患者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休克的早期识别提供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肝脓肿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肝脓肿是消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随着超声、CT的广泛应用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健康条件的改善,抗生素的普遍应用等,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呈降低趋势,作者将本院1993/2008年16年间收治的8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旨在加深对该病特点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1一般资料1.1对象某院1993/2008年共收治8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约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0.02%。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27例。1.2诊断依据诊断依据临床特征、血象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脓肿穿刺细菌培养结果等。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无发热,脓肿消失,无临床症状;好转:无发热,症状较前好转,脓肿较治疗前缩小;无效:症状无改善,脓肿未缩小或增大,或患者死亡。1.4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分为A组(1993/2000年)、B组(2001/2008年)。  相似文献   

8.
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中,有30例于入院时漏诊,漏诊率为13.4%。漏诊原因有:临床症状不典型(9例)、术前忽视必要的辅助检查(5例)、缺乏严格的动态观察(3例)、并发症误为原发病(4例)、诱因与肝脓肿相混淆(6例)以及部位特殊(3例)等。  相似文献   

9.
60例细菌性肝脓肿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12岁。病史7天至5个月,均经超声检查证实。有先驱感染者3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肿大、肝区叩痛、触痛。13例病人血或(和)脓液培养出革兰氏阳性球菌。内科治疗46例,经联合使用抗生素,33例用药后3~6周体温降至正常。手术治疗14例,12例在3周内体温正常。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59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特征,确定PLA导致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诊断的化验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5例)与非脓毒症组(86例)。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明确PLA导致脓毒症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中性粒细胞比值、肌酐、葡萄糖对细菌性肝脓肿进展为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的男性及出现寒战症状的比例更高,且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葡萄糖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而血小板、钠、二氧化碳水平低于非脓毒症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入院时较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酐、葡萄糖为细菌性肝脓肿引起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入院时血中性粒细胞比值、肌酐对于PLA进展为脓毒症的诊断价值较好。AUC值分别为0.8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腹腔镜切开引流术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外科处理的83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细菌性肝脓肿腹腔镜切开引流术与经皮穿刺引流术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脓肿大小、数量、病程、术前白细胞计数、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穿刺引流组治愈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大出血、腹膜炎、腹腔脏器损伤、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均是微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手段,前者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后者治疗更彻底.把握二者的适应证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岳露瑶  陶蓓  徐源  何成松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17-3822
背景 初治患者不受药物治疗影响,其临床特征更能反映疾病本身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目前关于初治系统性硬化症(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分析初治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2018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收治的初治SSc患者124例,根据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分为血小板减少症组12例和非血小板减少症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9.7%(12/124)。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年龄小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病程长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体质指数(BMI)低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0.05)。两组患者SSc类型及雷诺现象、指尖溃疡、关节肌肉炎、肺间质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0.01)。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低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阳性率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0.01);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尿素氮、尿酸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CL-70抗体、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NP阳性是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6,95%CI(2.04,187.87),P<0.01〕。结论 与单纯初治SSc患者相比,初治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BMI、补体C3、补体C4较低,PAH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nRNP阳性率较高,且nRNP阳性是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初治SSc患者进行自身抗体谱检测发现nRNP阳性时应警惕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并注意排除血液系统损伤等。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好发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颖  崔巍  刘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6-198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好发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36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检查确定有无胆结石存在并测定门静脉内径及胆囊壁厚度,抽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根据血中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的有无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 Child-pughB级 C级肝硬化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52.41%,child-pugh A级患者检出率为22.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内毒素血症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46.10%,低内毒素血症患者检出率为31.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内径≥13mm的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45.75%.门静脉内径<13mm的患者检出率为31.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壁厚度≥4mm的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42.01%,胆囊壁厚度<4mm的患者检出率为32.6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失代偿、内毒素血症、门静脉内径较宽和胆囊壁较厚是肝硬化好发胆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SLE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1 994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收治的 1 90例并发细菌感染的SLE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同期收治的 1 78例没有并发感染的SLE患者进行比较。先进行单因素 χ2 检验 ,然后对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e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病变、血浆白蛋白 <30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治疗、入院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 >3周等 7项是SLE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有上列危险因素存在的SLE患者应加强针对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并需密切监测有无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伪膜性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397-399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的5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非伪膜性肠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表,从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住院天数、肠道手术史、非肠道手术史、肠内营养、清洁灌肠、泻药、抗生素种类、抗生素应用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单变量分析(χ2检验)进行对比,筛选出伪膜性肠炎有关因素,多变量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年龄、应用免疫抑制剂、住院天数、肠道手术史、应用肠内营养、应用清洁灌肠、应用泻药、应用抗生素种类≥3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10 d这9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应用免疫抑制剂、住院天数、应用清洁灌肠及泻药、应用抗生素种类≥3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10 d这7个因素是危险因素,与伪膜性肠炎密切相关。结论伪膜性肠炎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测、注意早期肠内营养,减少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超 《医学综述》2014,20(17):3237-3238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肺内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并总结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3例肺部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136例糖尿病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结果两组间血糖控制不佳、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糖控制不佳(OR 2.348,95%CI 1.1174.896)、高胆固醇血症(OR1.823,95%CI 1.1154.896)、高胆固醇血症(OR1.823,95%CI 1.1154.896)、β2微球蛋白异常(OR 1.702,95%CI 1.0234.896)、β2微球蛋白异常(OR 1.702,95%CI 1.0235.987)及D-二聚体异常(OR 1.685,95%CI 1.0225.987)及D-二聚体异常(OR 1.685,95%CI 1.0225.232)为影响肺部感染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要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脂及微球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焰  崔庆 《中国医学创新》2013,(26):146-147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期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401例,其中发生肝功能损害者64例,分析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酒、肺结核病类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1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5.96%(64/401),统计显示:HBsAg(+)、每周饮酒≥500 g、复治、≥60岁的高龄者在肝功能损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是41.07%(23/56),25.68%(19/74),19.67%(12/61),26.97%(48/178);而性别与药物性肝损害无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HBsAg(+)、饮酒、复治及高龄的结核病患者是发生肝功能损害的高危人群,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比较合并糖尿病和不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预后等。结果合并糖尿病的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约占42.6%,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右上腹痛少见,分别为:63.0%VS 45.0%,(P<0.05);治疗疗程长,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分别为:27.1 d±12.3 d VS21.3 d±14.8 d,(P<0.05);死亡率与非糖尿病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0.0%VS 9.2%,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死亡率不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来作者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对调查的危险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产次、孕次、血压、流产史、高血压史和妊娠期高血压史进行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产次、流产史、高血压史和妊娠期高血压史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体质量指数、产次、流产史、高血压史和妊娠期高血压史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产次、流产史、高血压史和妊娠期高血压史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肝脓肿56例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影像学诊断的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随访或穿刺检查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临床表现、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5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各项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9,P<0.01)。其中发热与肝区疼痛及叩击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与寒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脓肿包括单个病灶42例、2个病灶5例,≥3个病灶9例。B超检查42例患者,诊断肝脓肿38例(90.5%),典型表现为为肝实质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脓肿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其中液性暗区内出现飘浮移动现象8例,呈蜂窝状结构15例。CT检查56例患者,诊断肝脓肿53例,诊断率为94.6%,平扫表现为肝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边缘模糊或清晰,密度不均匀,可见环形带及分房样改变;病灶内伴气体6例,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3例;增强扫描表现:(a)动脉期表现:肝内低密度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伴肝段一过性强化4例;(b)门静脉期表现:不同形态强化5例;环征(单、二、三环征)34例;病灶呈分隔状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