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寇朴怀  苗建玲 《海南医学》2021,32(15):1915-1918
目的 检测可溶性CD14(sCD14)、可溶性CD163(sCD16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CAS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216例CA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2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现两组受检者...  相似文献   

2.
139例多发伤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多发伤骨折患者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13 9例多发伤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13 5例治愈 ,无并发症。 4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结论 多发伤骨折病人急诊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PI)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激活素A(ACTA)的表达以及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治疗老年CHF合并PI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PI组),根据PI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亚组(n=41)、中度亚组(n=32)、重度亚组(n=25);再根据患者出院28 d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亚组(n=66)和死亡亚组(n=32);另选取同期与PI组临床基本资料一致的未合并PI的老年CHF患者98例作为对照(非PI组)。比较各组血清sCD14-ST、ACTA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合并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4-ST、ACTA水平对老年CHF合并P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PI组比较,PI组血清sCD14-ST、ACTA水平升高(t/P=34.065/<0.001、38.096/<0.001)。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老年CHF合并PI患者血清sCD14-ST、ACTA水平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 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1145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1145G等位基因携带者并发MODS的可能性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33),G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217,隐性遗传模式P=0.037).-159T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 =0.048,隐性遗传模式P=0.198).-1145、-159等位基因型与MODS评分呈线性相关(P=0.043,P=0.046).两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与只有1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患者相比,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9).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 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SCT患者并发MODS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胸腹多发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 3 8例胸腹多发伤病人制定和实施急救系列护理 ,完善抢救措施。结果 治愈出院 3 5例 ,转院 1例 ,死亡 2例 ,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病人死亡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多发伤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赵红冰  李荟  董世庆 《西部医学》2019,31(5):719-722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初产妇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入组对象入院后取母静脉血,胎儿娩出后取脐静脉血,围产儿产出后取围产儿静脉血,Elisa 法检测各组母静脉血、脐静脉血、围产儿静脉血中sCD14水平。分别对两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研究组按照不同破膜时间及围产儿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结果 研究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破膜时间越久的产妇,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产儿感染组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的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围产儿非感染组(P<0.01)。结论 sCD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苏莉  李耀  张兵  韩素霞 《海南医学》2023,(19):2835-2840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sCD1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水平,并探究其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IL-10、s CD14、FGF-21水平,以及观察组中发生与未发生左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血清IL-10、s CD14、FGF-21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为(18.74±5.3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7±7.49) pg/mL,sCD14、FGF-21水平分别为(12.58±4.17) mg/L、(224.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对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2例,其中合并感染者46例(感染组),未发生感染者56例(未感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  相似文献   

9.
高君兰  朱丹丹  于健 《海南医学》2021,32(16):2044-2047
目的 研究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并...  相似文献   

10.
伍羿  王德宇  赵祥庚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623-3626
背景 机制不明的高血糖对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但血糖测量的时间和血糖水平变化在监测多发伤患者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血糖(BS)水平和入院后3 h血糖(BS3)水平,以及其之间的差值(ΔBS)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据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指南评估患者后,采取相应的急诊处理措施,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内死亡情况、受伤部位、生命体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改良创伤评分(RTS)。并将受试者入院后20 min内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急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BS、BS3、ΔB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乳酸、剩余碱(B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963例多发伤患者,其中683例患者被排除在外,280例患者入组。28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8例(6.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率〔HR=4.297,95%CI(1.277,14.458)〕、ΔBS〔HR=2.910,95%CI(1.477,5.733)〕、INR〔HR=2.228,95%CI(1.346,3.687)〕是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ΔBS可能有助于预测院内死亡率,但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而心动过速和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多发伤合并肋骨骨折6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高劲谋  韦功滨  王建柏 《重庆医学》2007,36(22):2264-2265,2268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肋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8年来收治的687例多发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本组胸腔闭式引流327例;纵隔引流、减压6例;气管切开42例;剖腹探查66例;肝、脾、肾及髂内动脉造影栓塞6例;剖胸探查13例;胸骨、肋骨内固定12例;肋骨牵引36例;脊柱手术16例;骨盆内固定6例;锁骨和四肢骨折内固定98例,开颅手术28例.死亡24例(3.49%),10例死于急性失血性休克,9例死于严重肺挫伤、肺部感染或ARDS,5例死于脑伤.结论 急诊期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预防和治疗肺挫伤、肺部感染和(或)ARDS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斌 《重庆医学》2012,41(21):2152+215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疗效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该院收治的326例股骨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FES),2例病情不稳定患者外固定架固定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和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148例全部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0例同时或先后行多发伤手术治疗.伤后半年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良好47例,占32%;中度残疾34例,占23%;重度残疾18例,占12%;植物状态3例,占2%;死亡46例,占3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及专科治疗配合ICU监护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多发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脏器损伤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 整理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腹部多发伤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n=58)和非MODS组(n=78),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CRP、PCT水平差异;MODS组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治疗前后CRP、PCT差异,分析MODS危险因素.结果 MODS组及非MODS组CRP、PC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ODS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CRP和PCT均大于存活患者(P<0.05).PCT和CRP升高是急诊MODS的危险因素.结论 CRP和PCT联合检测可以评估急性腹部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程度.及时控制感染,调整治疗方案对保护患者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AC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31日至2013年3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ACT)患者3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按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试验组按1∶1比例输注。检测患者入院后1、2、3d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统计入院3dPRBC的总量、休克纠正率、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结果试验组入院后第2天、第3天PT、INR、FIB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dPRBC用量少于对照组[(18.5±6.3)Uvs.(25.9±7.8)U];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5.9±4.3)dvs.(10.5±7.6)d];休克纠正率高于对照组(85.0%vs.44.4%);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0.0%vs.27.8%)(P<0.05)。结论等比例成分输血改善严重多发伤合并ACT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减少ICU期间输注红细胞的总量,提高休克纠正率、减少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阶段监护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抢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例,急诊室抢救阶段均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施行急救阶段的监护,作为监护组。选取本院未开展急救阶段的监护的2006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远期生活质量评估判断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转入临床途径1周后GCS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其中,监护组好转率为97.06%,对照组好转率为56.6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监护组恢复良好为47.06%,轻度残疾为41.14%,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发现,监护组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急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可以缩短门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门诊抢救费用。结论:急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62例胸部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着重讨论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62例均剖胸探查,同期有40例剖腹手术,其他系统损伤28例,手术22例。结果并发休克28例,呼吸功能不全8例,治愈57例,死亡5例。结论胸部多发损伤,尤其是合并腹部脏器的损伤,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掌握好手术时机和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多发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及死亡率的关系,并明确IL-6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及死亡的指标。方法 将于2016年01月至2018年08月102例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的多发伤患者纳入该研究。对上述患者进行连续测定创伤后24、48、及72h的血浆IL-6水平,并进行连续14天的MODS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创伤后早期血浆IL-6的水平与MODS的发生及死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MODS的多发伤患者的早期血浆IL-6水平升高明显(P<0.05)。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IL-6峰值是MODS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1;95% CI:1.03~1.18,P=0.002;OR=1.29;95% CI:1.11~1.49,P=0.01)。而且,IL-6截点取151.76pg/mL时,预测MODS的敏感性0.870%,特异性0.937%;IL-6截点取151.36pg/mL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0.842%,特异性0.880%。结论 IL-6的早期血浆水平可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且可以作为识别MODS发生及死亡风险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