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成琴  尹丹 《环球中医药》2020,13(2):305-307
介绍分期辨治过敏性紫癜的经验。笔者根据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以皮肤紫癜的特点为分期辨证要点,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及恢复期三期,提倡分期论治,急性期热邪伤络,血溢脉外,治以清热凉血为主;迁延期湿热留恋,气阴耗伤,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为法;恢复期邪气虽退,肺脾肾已虚,治以健脾补肺,益肾固本为要,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西医对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短期效果尚可,停药减药后容易复发。针对这一情况,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时发挥了独特优势,在减轻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可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刘宝厚教授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得到全国认可,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宝厚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本虚标实证,以肾络亏虚以及感受风、湿、热、毒、瘀为其基本病机,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热、虚、瘀三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刘教授主张分期论治该病,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迁延期以益气养阴、佐以化瘀为主,总体将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紫癜性肾炎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临证治疗时,根据病机演变特点,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邪实为主,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慢性期邪气渐退,正气亏虚,瘀血、湿热等病理产物形成,故治以调整脏腑阴阳之偏胜,兼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此外,还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积极的预防调摄,治疗效果显著。附医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李正胜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李正胜教授根据本病临床证候表现及病机演变特点,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三期,早期以热盛迫血为主,属实证;中期血热兼气虚,常虚实夹杂;后期脾气亏虚,气不摄血,以虚证为主,且认为脾虚不能统摄血液是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治疗上注重补脾,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过程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脏损害,病理改变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及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临床上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呈急进性肾炎或迁延为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远期预后完全取决于肾脏受累的轻重。本病属中医学“水肿”、“尿血”、“肌衄”、“发斑”、“紫斑”等辨治范畴。中医药在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上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HSPN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董志刚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正气不足、脏腑失司、外邪扰动,影响肺肾功能;提出"从肺肾着手,分期辨治,注重病后养生调护,医患共同治疗"的独到见解;急性活动期以祛邪为要,补益肺肾为辅;慢性恢复期滋肺益气、健脾补肾,扶正为主,兼清热祛邪。强调预后,提倡医患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7.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蛋白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并与慢性肾脏损害有相关性。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脾肾亏虚、兼夹湿热、瘀血、邪风、导致精微下泄有关,其治疗应重视补虚与泻实的动态平衡,补益脾肾、收敛固摄以治本,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祛风透邪以治标,应重视预防性治疗和早期治疗对本病预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刘畅  穆静  盛燕  何强  冯锴  尤圣杰  杨燕 《中国中医急症》2022,(12):2144-2147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以皮疹、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发病率日益增加。小儿脾常不足,基于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本病病位在中焦,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瘀阻,可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辨治。急性期湿热瘀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选除湿胃苓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恢复期脾气虚弱,治以健脾护中、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化裁。健运脾胃与活血通络之法贯穿始末,因时制宜,同病异治,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附验案1则兹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总结皮持衡辨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强调血分瘀热贯穿紫癜性肾炎病程始终,以清热解毒为治疗总纲,凉血化瘀贯穿全程,主张急性期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治,认为慢性期仍余热未清、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提出紫癜性肾炎水肿应水瘀并治,肝脾肾亏虚者治宜补虚和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丘余良主任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丘主任认为本病当分期论治:急性期患者以风热伤络、血热妄行证为多见,治当以驱邪为要;慢性期则以湿热内阻、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证为多见,辨治当注意分清驱邪与扶正之主次;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血瘀贯穿于始终,因此活血化瘀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期以(风邪、热邪)为主,后期以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脾肾阳虚)为主。分风热兼湿、血热夹瘀、湿热瘀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型。指出: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故补气健脾,化瘀通络,解毒祛湿,与疏利少阳并举。  相似文献   

13.
升降散是清代温病大家杨栗山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所设,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该方经后世医家发展,灵活运用于临床,凡具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治疗多系统疾患。刘文军教授精研伤寒、温病等中医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炎之中医病机既有伏邪为患,又有气机升降失常,后期更有络脉瘀阻;其中以外邪、湿热、血瘀为标;又肺、脾、肾3脏不足为本,各因素互为因果,然总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刘教授通过临证经验总结,认为升降散一从伏邪立论,二从升降立论,三从络病立论。治病求本,谨守气机失畅、湿热内蕴、络脉瘀阻之机,确立解表祛邪、升清降浊、调气活血之法,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16.
张培影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之病机总在正虚邪实,提出"气阴两虚与瘀毒犯心并存"的创新理论,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等多脏腑。早期辨证多属心肺气虚兼感受外在毒邪,中期以心脾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晚期则心肾阳虚。治疗以多脏腑为靶点,兼顾虚实,总结出益气、解毒、调免、化纤的治疗原则,创立专病专方黄芪保心汤,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更能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转化规律。方法:收集102例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候,并研究其在不同放疗阶段的分布情况。结果:急性放射性肠炎出现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放疗中期(放疗第10~20天)。急性放射性肠炎初次出现时放疗各阶段中医证型皆以湿热蕴肠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气血两虚证,中后期脾虚湿盛证、气血两虚证的比例较初期明显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初次出现时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实证中以湿热蕴肠证为主。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放射性肠炎的发展,后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虚证比例明显升高,虚证以脾虚湿盛证和气血两虚证为主。结论:湿热蕴肠证为急性放射性肠炎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脾虚湿盛证、气血两虚证。急性放射性肠炎初次出现时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后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虚证比例明显升高。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放射性肠炎的迁延,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型有自实转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阅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肺痨(肺结核)方面的相关文献,认为肺痨主要为感染痨虫、正气虚弱而发病,病位在肺,以阴虚多见,病久可累及脾肾等脏。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证候为主,或兼有气滞血瘀痰阻等证。治疗当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总则。中医药在针对耐药性肺痨的治疗、减轻抗痨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研制出高效、安全的抗痨药物及中西医抗痨治疗方案将是今后中医药防治肺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辨证治疗酒精性肝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水热(毒)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简述中医药辨证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观察等方面,综述近3年来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脂肪肝的病因病机有痰湿气滞,痰浊血瘀,湿热血瘀,本虚标实等;证型可概括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在中医治疗和用药时应将病因与临床症状同时纳入辨证分析,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可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脂肪肝的早期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