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究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病因患者骨髓细胞学表现。结果200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192例(96.00%),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主;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8例(4.00%)。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造血性疾病(P<0.05);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活跃,骨髓形态学多见异常;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特征为骨髓增生活跃,但巨核系细胞无特殊变化,部分骨髓细胞形态呈感染骨髓象特征。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病种繁多,主要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不同病因疾病骨髓细胞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疾病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2.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典型的骨髓象改变是病态造血,因其细胞形态变化的多样性,诊断上易产生混淆。本文对我科7例被误诊的患者之骨髓象进行复检,总结误诊原因并探讨鉴别要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4-07/2009-04在我科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被误诊为M DS或M DS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7例,年龄5~78岁。  相似文献   

3.
背景:晚期肝病及肝移植后造血系统受累相关报道较少见。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骨髓细胞学的观察,探讨移植前造血功能的改变及移植后多种并发症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实施原位肝移植患者,因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需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中移植前2例,移植后18例。结果与结论:原位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容易出现骨髓细胞学改变为脾功能亢进、大红细胞性贫血,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浆细胞白血病、反应性粒细胞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嗜血细胞综合征、粒细胞缺乏症、急性造血细胞停滞、转移癌、反应性血小板增高。说明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监测肝移植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对骨髓造血功的影响,特别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实施及时抢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以及与骨髓细胞学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非肝硬化引起血细胞减少的患者60例,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骨髓学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按照骨髓增生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明显活跃和增生活跃为多,肝硬化骨髓细胞学诊断呈多种类型。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与非肝硬化组的增生度分级不全相同(P<0.01),骨髓细胞学诊断类型构成不全相同(P<0.01)。肝硬化患者骨髓增生度分级不同组间粒红比、粒系、红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P<0.01),明显活跃组粒红比、粒系低于活跃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活跃组(P<0.01);活跃组粒红比值低于减低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减低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骨髓增生度分级与骨髓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相关,随着增生度分级下降,粒红比对应升高,骨髓红系、巨核细胞数对应下降;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异常;骨髓学诊断意见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就诊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给予骨髓细胞学检查,总结其病因。结果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79例,比率为77.46%,骨髓象特征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70.89%,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29.11%,骨髓形态多见有异常,其中白细胞、巨幼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23例,比率为22.54%,骨髓象特征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56.52%,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43.48%,巨核系多无明显变化,骨髓细胞形态有感染骨髓象征象。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多见于造血系统疾病,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上还需注意非造血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6.
张立营  陈朴  彭宇生  王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42-2743,2745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和铁染色等不同角度对500例贫血患者进行病因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500例贫血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者占88.4%(442/500),其中,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6.0%(230/500),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2.4%(212/500)。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常见的贫血患者主要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然而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也占很大比例,也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其外周血表现为一系、两系或三系减少,骨髓以病态造血为特征,具有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性。目前MDS的诊断还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临床及染色体的检查及随访来确诊。但是形态学的检查具有主观性,且细胞形态的改变有时会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干扰诊断,而MDS患者也不会100%出现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特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1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作血象及骨髓像细胞学检查.并比较和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C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AA组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下和巨核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照高于MDS-RA组.而MDS-RA组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AA组。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骨髓增尘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鉴别手段,骨髓组织学活检能提高病态造血的检出率,尤其是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检测不仅为MDS-RA和CAA鉴别的主要指标,而且能为疚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和骨髓象病态造血改变,对提高临床诊断率意义重要。方法对血液科住院患者2267人进行血象和骨髓象的形态学观察。完全符合(MDS)诊断的儿童54例。结果外周血中至少有二系或二系以上的减少。血象和骨髓象有明显的病态造血改变。结论尽管MDS其血象和骨髓象病态造血改变呈明显的多样性,但有些改变是特异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再障贫血的73例骨髓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例骨髓检查中,NAP明显增高63例,正常8例,降低2例。骨髓象明确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2例,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考虑急性再障又不能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既考虑急性再障又不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不能排除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7例;临床结合骨髓活检及病情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1例为肝硬化失代偿及脾切除术后造成的急性造血停滞,1例是心衰急性感染造成的急性造血停滞。结论:骨髓活检对再障明确诊断更有帮助,骨髓活检更能反映骨髓组织结构情况,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骨髓基质增强HL-60细胞抵抗IDA化疗药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性逐渐减弱 ,与白血病骨髓基质共培养的HL 6 0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使IDA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对残留白血病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住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对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RNA进行cDNA微阵列(cDNA micmarray)杂交,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杂交结果,并以RT-PCR和Northerm blot对杂交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在588种具有重要功能的已知基因中,二相比,骨髓高表达的基因有65种,胎肝高表达的基因有131种。进一步分析发现骨髓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基因有39种,胎肝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有71种,分别占差异基因群的60%和54%。RT—PCR和Northem blot验证的结果表明,CDl8、CD144及PSGL-1基因在骨髓中高表达而在胎肝中低表达或不表达,此结果与微阵列杂交结果相符。同时还发现,CD18和CD144基因在胎肝中的表达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调趋势。结论:胎肝与骨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显不同。其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尤其是与遣血细胞发育、迁移、植入等密切相关基因的差别性表达。可能是胎肝造血兴衰、不同组织造血干细胞性能差别及影响不同造血组织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植入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于全身骨骼的骨髓腔内,是机体造血以及免疫细胞发育的场所。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破骨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在骨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破骨细胞与微环境稳定、应激时造血干祖细胞动员及骨免疫密切相关。深入探究破骨细胞与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其它细胞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寻找造血、骨免疫疾病和肿瘤等方面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破骨细胞的发育来源与鉴定、破骨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节及破骨细胞与骨免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建立CTX处理的小鼠模型(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200mg/kg),通过定期检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LKS+)比例,确定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数量完全恢复的时间;应用竞争性移植、非竞争性移植、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研究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等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连续移植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p16Ink4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及SA-β-半乳糖苷酶(gal)的染色情况,探讨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CTX处理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数量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却导致造血细胞功能的长期损伤,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的重建能力;并且在连续移植模型中,移植了CTX处理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受体小鼠出现骨髓细胞p16Ink4a mRNA高表达和SA-β-gal蓝染。结论:CTX诱发的骨髓造血细胞衰老可能在其骨髓长期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细胞促进照射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基因转移造血细胞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模型动态观察移植鼠外周血细胞数量、肝脾及骨髓形态学,CFU-S,CFU-GM及血清GM-CSF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FU-S及脾脏CFU-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骨髓CFU-GM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小鼠肝脾造血组织明显增多,而各组间骨髓象改变不大,并且血清GM-CSF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给γ射线照射小鼠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造血细胞能显著加快造血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质细胞对体外扩增造血细胞造血重建活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13MMNC)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是否具有造血重建的活性。在小鼠BMMNC液体培养体系中,分别在含有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和(或)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然后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动态观察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及各种祖细胞集落数,以观察其造血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细胞因子介导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的造血重建功能,但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支持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促进移植受者造血重建的功能。证实了在维持体外扩增造血细胞的移植活性中,基质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Bone marrow contains distinct microenvironments that regulat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The endosteal HSC niche includes osteoblasts, mineral,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that interact through various molecular signals to control HSCs. Sonic hedgehog (Shh) is a morphogen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keletal development and hematopoiesis, but the effects of Shh on bone in relation to the HSC niche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We demonstrate that systemic overexpression of Shh in mice increases osteoblast number with the resultant formation of new trabeculae in the femoral diaphysis. Suggestive of a functional change in the hematopoietic niche, numbers of Lin Sca-1+ c-Kit+ cells with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function expand, although cells with in vivo repopulating capacity in the wild-type environment do not increase. Instead, Shh mediates a decrease in number of bone marrow lymphocyte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stromal-derived growth factor 1 (SDF-1) and a decrease in Flk2-expressing Lin Sca-1+ c-Kit+ cells, indicating a modulation of early lymphopoiesis. This is caused by a microenvironment-induced mechanism as Shh treatment of bone marrow recipients, but not donors, results in a dramatic depletion of lymphocytes. Together,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hh mediates alterations in the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niche affecting the early lymphoid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重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BMT后统计小鼠存活率和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并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动态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表明: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10天CFU—S计数、第7、14、21天存活率及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CD44表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水平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和川芎嗪。于骨髓移植(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分析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及成熟红细胞容量,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细胞上CD44的表达水平.并于第10天取小鼠脾脏,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结果显示,骨髓移植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移植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在第7,14,21天也较对照组为高;同时.川芎嗪组CFU-S计数明显高于同期移植对照组,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容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川芎嗪组C44的表达在第7,14,21,2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提高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水平,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