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分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分期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防止再出血,2~8周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3例。急性期弹簧圈栓塞和二期支架置入术间隔15~49 d,平均(23.9±9.9)d。分期手术间隔期未观察到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共成功置入支架24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2例,Ⅱ级11例。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后恢复。1例发生腹股沟血肿,手动按压后消失。无颅内出血。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2例,2分6例,3分5例。出院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mRS评分0分19例,1分1例,2分1例;DSA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结论 对急性期不具备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条件的病人,建议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防止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共19个动脉瘤)患者资料。栓塞术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口服或肛门给药,术中常规体内肝素化。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价栓塞效果。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日,持续6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持续3个月)。临床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级属预后良好。结果 17例患者支架均完全释放,技术成功率100%。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完全填塞。在栓塞治疗中有2例(11.8%)患者发生颅内血管栓塞,经微导管注入替罗非班5~10 m L后血管再通。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因急性心梗死亡。存活患者预后mRS 0分5例,1分3例,2分6例,3分1例。预后良好率88.2%。无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可获得良好的栓塞效果,但围手术期风险及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造影100%栓塞33例,90%~99%栓塞5例,90%以下栓塞3例。产生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并发症5例。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随访12~48个月,无再出血,恢复良好36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4例,死亡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急性期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入组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7例囊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例采用Onxy胶载瘤动脉局部栓塞术,分别有1例应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及支架塑形术。结果术后DSA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近全栓塞3例。1例支架塑形术后梭形膨出明显好转。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5分12例,3分1例,2分1例。随访3个月~5年,8例恢复正常,1例左侧偏瘫,1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动脉瘤,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治疗的19例(20枚动脉瘤)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支架均一次性或通过术中适当调整正确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枚(85.0%),Ⅱ级3枚(15.0%)。出院时GOS评分5分15例,4分4例。1例出现无症状血栓栓塞并发症。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弹簧圈移位或死亡。19例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15例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24个月,1例动脉瘤术后27个月复发。结论 对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和可靠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3-01—2019-04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采用3D-DSA选择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前后径、上下径、最大径、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弯曲角度)。随访脑血管造影3~20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对所有35个微小动脉瘤成功实施了弹簧圈栓塞,其中30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中均未破裂出血,发生脑栓塞事件2例,术中弹簧圈不能完全填入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8个,次全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术后半年复查造影,27例复查DSA,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不完全闭塞5例。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有效手段,治疗关键是准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收治的3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急性期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释放前15 min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 h后持续静脉泵入,并维持12~18 h。结果 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2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栓塞前后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4例,替罗非班使用期间未见出血,后期穿刺道出血2例,未见大血肿。术后维持用药期间发生急性脑梗死4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29例,4分1例,3分5例,2分1例。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需要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时,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LVIS支架在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 mm)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5例(共26个懂脉瘤)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即刻DSA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5个,Ⅱ级10个,Ⅲ级1个。术中、术后3 d各发生支架内血栓出血1例,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后血栓溶解。随访6个月,DSA或CTA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20个,Ⅱ级6个;25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可提高动脉瘤颈金属覆盖率和动脉瘤栓塞率,但要警惕和防范围手术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 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 mm)在破裂后早期进行栓塞治疗及术后3~6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14例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其中4例100%栓塞,8例90%栓塞,2例80%栓塞;2例单纯用支架覆盖,即刻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术中无破裂出血。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 例,其中1 例死亡,1 例有偏瘫。16 例颅内动脉瘤随访3 ~6个月,有1 例复发出血。6例动脉瘤在3~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有1例复发。结论 在急性期使用微弹簧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瘤颈的残留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密切,颅内支架及辅助球囊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微小动脉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 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10例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4例行动脉瘤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栓塞+二期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3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例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1例行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病人中,1例行STA-MCA分流+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分流术,2例行动脉瘤栓塞+STA-MCA分流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存活17位出院后随访1~5年,1例保守治疗2年因再出血死亡;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6例存活病人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2例,4分1例(再出血病人)。结论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所合并的是否为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存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但没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可以行单纯STA-MCA分流术,而不需要处理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51岁。27例脑内血肿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前交通动脉瘤7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大脑中动脉瘤1例。本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处理原则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有24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2例行股动脉穿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行DSA检查确诊动脉瘤后术前准备时再出血,抢救无效死亡。根据GOS分级,本组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3例,Ⅳ级7例,Ⅴ级13例。结论某些特殊部位的白发性脑内血肿,有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需尽早行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术中夹闭动脉瘤并将血肿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的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5例破裂动脉瘤,2例未破动脉瘤。治疗时,选择工作角度后,首先将辅助微导管成功超选至载瘤动脉远端血管;然后将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内,在微导管的辅助下通过小心填塞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待动脉瘤栓塞满意后小心撤除微导管。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例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例Ⅱ级栓塞。出院时,GOS评分4分1例,5分6例。术后6个月,4例复查DSA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瘤腔未见明显显影,动脉瘤未见明显复发;2例电话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微导管辅助栓塞作为破裂急性期或者伴有载瘤动脉明显狭窄和迂曲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Intracranial infectious aneurysm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are rare. Although surgery has bee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ruptured pediatric infectious aneurysms, endovascular coil embolization has become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due to its low rat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ase report A 9-year-old boy with a significant medical history of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ntibiotic-treat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multiple embolic cerebral infarcts presented with a high-grad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due to the rupture of a large infectious proximal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erebral angiogram demonstrated a right crural/ambient cistern hematoma and an associated infectious aneurysm of the right proximal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he ruptured infectious aneurysm was coil-embolized with hydrogel-coated platinum coils without sacrifice of the distal parent artery. The aneurysm was completely occluded, and the patient regained all neurological function. Conclusion Ruptured infectious aneurysm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occur despite aggressive medical therapy.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embolic infarcts should be followed closely due to the risk of major hemorrhagic events, including aneurysm rupture. Hybrid coil embolization of ruptured infectious aneurysms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distal parent artery is exceedingly rare and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ruptured infectious aneurysm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2例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结果 22例全部成功栓塞,每个动脉瘤应用1~3个弹簧圈,平均2个。18例完全栓塞,3例95%栓塞,1例瘤颈残留。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影像学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血管内栓塞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