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衄治验     
凌×,女,45岁。1989年10月4日诊。经停半载,双乳房增大、胀甚,有清水样液体不断溢出,以后则为鲜血溢流,时出时止,排出为快,1日数次。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心悸、纳差、善太息。诊见双乳胀  相似文献   

2.
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津丽  傅海扬  蒋彩云 《中国针灸》2005,25(10):698-698
1 一般资料 31例均为针灸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5~45岁,平均34.4岁;病程在3个月~6年.根据皮损面积和颜色对黄褐斑的病情进行评分,评分方法和标准:无皮损为0分;皮损分布于面部双侧,面积<2 cm2,淡褐色为1分;皮损分布于面部双侧,面积2~4 cm2,明显褐色为2分;皮损分布于面部泛发,面积>4 cm2,深褐色为3分.  相似文献   

3.
过科烨  卢忠明  梁春  邓华舟 《新中医》2023,55(5):155-158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湿热型面部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症状评分、皮肤生理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数量、皮损程度、皮损肿痛、皮损颜色等皮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为《伤寒论》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灸甘草四味药组成,原用于热郁于内而四肢反凉的郁热症,笔者在临床中,以本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可获良效。黄褐斑江某,女,43岁,1996年5月初诊。面部出现黄褐斑近半年,诊见两颧部、鼻部两侧有对称性淡褐色斑块,边缘不整齐,不高出皮肤,亦无痒痛。伴胸胁胀痛,脘闷纳少,烦躁易怒,月经延期,舌苔薄白,舌质紫暗,脉弦滑。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活血消斑。处方: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郁金10g、香附子10g、丹皮10g、当归10g、桃仁6g、红花6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胸胁胀痛大…  相似文献   

5.
饮食消退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女性的面部出现呈蝶状的褐色斑片,在春夏季里往往加重、冬季以后颜色减淡,女人到了25岁以后,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慢,黑色素无法正常排解,而在角质层沉积形成黄褐斑、黑斑和色斑等。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多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笔者采用辨证分型,配合面部按摩护理及倒膜术治疗73例,并与单用面部护理及倒膜术治疗的36例作对比,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73例,女性69例,男性4例;年龄19~53岁,平均23.5岁;病程5~7年;妊娠所致者13例,化妆品所致者5例。吐疮所致者9例,烧伤后色素沉着者1例,原因不明者45例。2治疗方法2.1肝郁气滞型症见:面部黄色斑片,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经前或经期胁肋胀痛,食纳不香,脉弦滑,舌苔薄白、治宜疏肝解郁,活血退斑,方用丹桅逍遥散加香附、帜壳、郁金、陈皮等。有瘀血者加…  相似文献   

7.
董俊峰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0):450-450
柴郁汤治疗乳腺增生30例山西省垣曲县中医院(043700)董俊峰关键词柴郁汤乳腺增生疏肝解郁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乳核范畴,是女性乳房非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刺痛或胀痛,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并伴有烦躁易怒,或抑郁不舒,善太息等。笔...  相似文献   

8.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临床应用广泛。笔者体会 ,只要辨证准确 ,仅遵制方之旨则疗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1 黄褐斑李某 ,女 ,2 4岁。半年前颜面部出现黄褐斑 ,逐渐扩大至额部及口周 ,伴胸胁胀痛 ,月经延后 ,经前两乳胀痛 ,经量少、色黑有块 ,烦躁。自用祛斑霜外涂未见好转 ,于 1996年 3月 2日就诊。诊见面部皮损呈黑褐色 ,精神抑郁 ,舌质暗红有瘀斑 ,脉弦。证属肝郁气滞 ,血运不畅 ,致面部皮肤失荣。治以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方用逍遥散加味。处方 :柴胡、当归、赤芍、香附、牛膝、延胡索、川楝子、红花、王不留行、橘叶、甘草…  相似文献   

9.
逍遥散新用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体会,只要辨证准确,仅遵制方之旨则疗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 1 黄褐斑   李某,女,24岁。半年前颜面部出现黄褐斑,逐渐扩大至额部及口周,伴胸胁胀痛,月经延后,经前两乳胀痛,经量少、色黑有块,烦躁。自用祛斑霜外涂未见好转,于1996年3月2日就诊。诊见面部皮损呈黑褐色,精神抑郁,舌质暗红有瘀斑,脉弦。证属肝郁气滞,血运不畅,致面部皮肤失荣。治以疏肝理气、养血活血,方用逍遥散加味。处方:柴胡、当归、赤芍、香附、牛膝、延胡索、川楝子、红花、王不留行、橘叶、甘草各10g,丹参20g。1剂/d,水煎服。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膏方治疗黄褐斑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对称性发生于面部或额、眉间、鼻、口周淡褐色至深褐色或淡黑色的色素沉着斑,色斑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楚,又称“蝴蝶斑”。2005-06—2007-06,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膏方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女性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3~52岁;病程2个月~8年;肝郁气滞型18例,脾虚湿蕴型9例,肾水不足型8例,肾阳不足型5例。对照组40例,年龄25~49岁;病程3个月~10年;肝郁气滞型17例,脾虚湿蕴型11例,肾水不足型6例,肾阳不足型6例。两组评分结果,见表1。按照199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评分标准,即:0为无皮损;1为皮损分布于面部双侧,面积<2 cm2,淡褐色;2为皮损分布于面部双侧,面积2~4 cm2,呈褐色;3为皮损泛发于面部,面积>4 cm2,深褐色。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评分结果组别例数1分2分3分治疗组40 3 18 19对照组40 2 20 18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刺加膏方内服。①针刺疗法。取穴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阴交、关元...  相似文献   

11.
我部在临床门诊采用陕西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乳康片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130例(年龄18~56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物,经时或经前、经后期乳房胀痛或两胁胀痛不适,纳差,心烦易怒,失眠等。物理检查及远红外线扫描证实为乳腺小叶增生。每例患者给予新型...  相似文献   

12.
穿山甲味成性寒,入肝、胃经。具有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止血的功能。临床多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及痈肿初起。近年来笔者用穿山甲治疗多种乳腺疾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经前乳胀患者,女,18岁。1999年7月6日初诊。患者于两年前出现经前乳房胀痛,近半年明显加重,伴胸闷、烦躁、经行不畅、量少有块、小腹疼痛。现为经前第三天,乳胀较重,不敢触碰,烦躁易怒、纳差,查体:舌红苔薄白,脉弦数。双侧乳房较硬,但未触及结节及包块。患者为高中学生,学习紧张、思想压力大,导致肝郁气结,经络不畅。治以疏肝解郁,通经活络。给予柴胡舒肝丸1丸,日3次口服。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自拟消症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基础上,又拟活血通络法对乳腺增生症外治进行临床研究,并与内服法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病情轻重分级、西医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 中医辨证:①肝郁气滞证:以乳房疼痛为主,多为胀痛、窜痛,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消长,乳房内肿块软硬不等,伴胸胁胀闷,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②血瘀证: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14.
钟超  俞佳  胡玉春 《新中医》2022,54(4):17-20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联合激光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肝气郁结型黄褐斑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逍遥散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皮损面积、皮损色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皮损面积、皮损色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D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激光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有助于恢复患者受损的皮肤,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舒肝颗粒治疗肝郁气滞型腹痛14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郁气滞是中医证候群中的一个证型,异名为肝郁气滞证,肝气不舒证。指肝失条达,疏泄失职,气机郁滞不畅而出现的以胁肋胀痛,或胃脘灼痛、心烦易怒、精神抑郁、善太息为主症的证候,女性还表现出多疑欲哭,经前乳房胀痛、少腹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脉弦,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胁痛”、“痛经”范畴。本证候涉及的疾病多为功能性疾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易被漏诊,使疾病失治误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临床观察,本证型疾病通过内服舒肝颗粒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红英 《江西中医药》2009,40(10):31-31
笔者临床20余年,遇此病不少,今整理三则病案与同道交流。病案1.肝气郁结证黄某某,女,47岁,近半年来月经紊乱,情绪异常,烦躁易怒,失眠,两胸胁时有刺痛,经前少腹胀痛,舌质暗淡、苔薄,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处方:白芍10g,当归10g,柴胡10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7g,制香附10g,郁金10g,甘草5g。7剂好转,后改用逍遥丸调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疼痛评分、乳腺肿块大小及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乳房肿块积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在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还能改善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李月萍主任是江苏省名老中医,从事皮肤病临床研究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有幸师承于李月萍老师,亲见其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皮肤病,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黄褐斑葛某某,女,35岁,2004年1月2日初诊。面部黄褐斑1年余。1年前患者离异后郁郁寡欢,两颧部开始出现暗黄色斑,后面积逐渐扩大到前额和鼻部,颜色逐渐加深。曾服六味地黄丸、维生素C等药,其病未愈。刻诊:两颧部、额部、鼻部和下颌部皮肤有片状黄褐色斑,伴有胸胁胀满,急躁易怒,月经色黯有块,痛经,舌黯、苔薄,脉弦细。脉症合参,辨证为气滞血瘀型黄褐斑,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采用自拟清肝安宫汤治疗了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PCOS)患者,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80例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主症:月经不调或闭经、经量少,形体偏瘦,面部痤疮或毛发浓密;次症: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或乳头痒或痛,头痛、耳鸣、目赤,或口苦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纵膈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的疗效。方法:对1例纵膈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结果:患者咳嗽,痰出不爽、咳血,气短、喑哑,烦躁易怒,口苦,纳差,胁肋胀痛,腹痛泄泻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CT显示纵膈淋巴结明显缩小。结论:以抑肝扶脾泻肺为法,清肝降火,泻肺凉血,健脾补中,祛痰化瘀,并以辨证论治,治疗纵膈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