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并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包括自动出院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Hb)、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24 h内再出血等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Hb水平、24 h内再出血、年龄及Child-Pugh分级均为影响肝硬化并EGV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Child-Pugh分级为影响肝硬化并 EGVB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EGVB是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呕血量>500 mL、Hb水平<90 g/L、高龄、Child-Pugh分级为C级、24 h内再出血等均影响疾病的转归,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AIMS65、GBS、MGBS、EGBS、CRS、CANUKA、Child-Turcotte-Pugh(CTP)、MELD、MELD-Na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sophagealgastricvariceal bleeding,EGVB)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影响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肝硬化合并EGVB的患者169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再出血或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计算出每名患者入院时的各模型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预后不良组35例,预后良好组134例,预后不良组的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AIMS65评分在预测患者是否预后不良时表现最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HB、ALB较预后不良组高,PT、INR较预后不良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B可能是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AIMS65是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最佳评分系统;ALB可能是肝硬化合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不良结局影响因素.方法 选定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诊的90例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6例)与生存组(74例)2组.了解90例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的门静脉充血指数(CI)、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及血脂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GEVB)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综合科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发生GEVB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出血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GEVB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未出血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RDW、PLT、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血脂相关指标,然后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DW和血脂对GEVB的影响,最后用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  结果  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RDW升高,TG、TC、HDL-C、LDL-C、ApoA1、ApoE降低(均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是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367, 95%CI:1.141~1.639),TC是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的独立保护因素(OR = 0.437, 95%CI: 0.262~0.728)(均P < 0.05)。通过绘制ROC曲线提示,RDW诊断GEV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P < 0.05),最佳临界值15.25%,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63.3%;TC诊断GEVB的AUC为0.789(P < 0.05),最佳临界值2.765 mmol/L,敏感度为78.3%、特异性为75.0%。  结论  RDW及TC对于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联合药物诊治的效果及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14例肝硬化EGV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注射术(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采用组织黏胶内镜注射联合EIS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和心得安治疗。统计静脉曲张类型、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止血成功后是否再出血把患者分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统计两组的再出血危险因素。采用行×列表χ2检验及其分割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00%。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l)、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2)、GOVl+GOV2的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93.55%、66.67%、68.57%,其中GOVl的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P<0.05);GOVl、GOV2、GOVl+GOV2的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9.68%、35.42%、37.14%,其中GOVl的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类型,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Child-Pugh评分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浓度和血钠浓度是保护因素。结论内镜联合药物诊治肝硬化EGVB的效果明确,其中以GOVl的疗效最为显著。影响肝硬化EGVB再出血的因素众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EVL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中发生再出血的20例设为观察组,未出血的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25%,其中3例死亡,均由进食不当引起,对死亡患者行内镜检查,食管曲张静脉破裂为引起早期再出血的原因。门静脉血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1)。术后早期再出血者肝功能分级C级影响较为明显(OR=65.0),其他依次为凝血酶原时间(OR=33.5)、血红蛋白(OR=22.6)、门静脉血栓(OR=8.6)。结论依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和再出血危险因素,将EVL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可降低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对97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紫色征进行分组,出现紫色征患者为观察组,共32例,未出现紫色征患者为对照组,共65例;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平衡观察组(紫色征组)与对照组(非紫色征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减少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研究结局为ESVD术后再出血率。结果 匹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7.0% vs 36.7%)与6月再出血率(10.9% vs 26.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385);匹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8.2% vs 56.4%)与6月再出血率(5.0% vs 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结论 紫色征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低再出血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内镜序贯治疗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2例,其中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9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e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出血的关系,同时评价北意大利内镜协会出血风险指数在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病程、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红色征以及食管静脉曲张Grad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期间再出血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未再出血组(P〈0.01),再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和未再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是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指数在预测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外科手术与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EGVB患者7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外科组和内镜组,外科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内镜组采取内镜下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内镜组急诊止血率81.08%,再次出血率10.81%,外科组急诊止血率67.57%,再次出血率21.62%,内镜组急诊止血率高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死亡率5.41%,外科组死亡率13.51%,内镜组死亡率低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较外科手术更好,并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是优秀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徐红 《吉林医学》2006,27(9):1001-1003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最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英国、美国在2000年、2005年相继提出EGVB的临床诊治规范或指南[1,2],我国目前还没有EGVB临床诊治规范,但由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特约国内13名专家,就目前研究进展及循证医学结果,于2006年6月提出了我国EGVB的诊治建议(草案)[3]。草案推荐对EGVB高危人群进行内镜检查以评估其静脉曲张的程度,采取预防措施。EGVB首次出血存活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再出血率达50~80%,内镜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方法。内镜下介入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多环结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采用Wilson-Cook多环结扎器对59例患得行内镜下多环结扎术125次,其中19例为急诊出血者,12例无出血史,伴GV者21例,部分患者辅以硬化治疗,观察其包诊止血效果和曲张静脉的消失情况。结果 急诊止血率为100%,静脉曲张消失率为83%,随访1月-2年,再出血率为6.8%。结论 内镜多环结扎术(必要时联合硬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LDRf分型方法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LDRf分型方法对17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分型,并分析该分型方法与治疗措施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进行LDRf分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砒共计74例(47.7%),鹏共计81例(52.3%);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耻共计12例(57.1%),鸥共计9例(42.9%)。结论LDRf可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类,该分型方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CT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V)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胃镜及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证实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69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左静脉开口位置的关系,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的关系.结果 69例肝硬化患者应用CT门静脉造影方法 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其中门静脉主干、胃左静脉均全部显示(100%),89.9%显示食管静脉曲张(62/69),72.5%显示胃底静脉曲张(50/69).胃左静脉开口位于门静脉主干共42例.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存在相关性(X2=4.406,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关系.结论 CT门静脉造影能很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并可对血管直径进行准确测量;胃左静脉开口在门静脉主干者易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联合应用CT门静脉造影和胃镜检查,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其破裂出血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评价手术、内镜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对病人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分析了1992~1999年202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的患者.首次接受干预措施时或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入院为研究起点,死亡、发生肿瘤或研究截止日为终点.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按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未干预组、手术组、内镜组、TIPS组及联合干预组,比较各组生存曲线;评价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干预组和手术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内镜治疗组和无干预组(P<0.05),而内镜治疗组和未干预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与手术组也无明显差异.采用Child-Pugh分级分层后显示对于ChildA或ChildB级者,结果相似.而ChildC级病人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4个变量和预后独立相关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治疗.结论手术治疗或者手术联合其他措施的预防食管静脉曲张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分流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EVL)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治疗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EV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EVS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低热、溃疡出血、吞咽梗阻以及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与EVS连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以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乙醇)和弹簧钢圈为栓塞剂行食管胃静脉栓塞术联合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32例食管胃曲张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术后1周27例患者胃镜复查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出现肝性脑病死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31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再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操作安全,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了单纯性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门脉高压的相 关性,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在 我院住院的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纳入研究,测定所有入 组患者的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值,同时均予胃镜检查以 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根据测得的 SAAG值,把42例患者以11 g/L为界限分为高SAAG组36例 和低SAAG组6例。根据胃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4例并发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另外28例未发生出血,比 较两组患者的SAAG值。结果:高SAAG的36例患者中有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的27例,占69.23%;低SAAG的6例患者 中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1例,占16.67%;高SAAG 组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率明显高于低SAAG组( P <0.05)。14例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测得 SAAG值为(23.97±6.95)g/L,28例未发生出血的患 者测得SAAG值为(18.12±5.92)g/L,发生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SAAG值明显高于未发生出血者 ( P<0.05)。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值的高低与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血清腹 水白蛋白梯度值来预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8.
邓泽虎  罗晓勇  梁万明  王济明 《西部医学》2009,21(12):2142-2143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05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手术组74例,预防性手术组31例,术后随访12-84个月,观察术后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功能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疗效好,而Child C级患者疗效差。术后出血率和病死率比较,常规手术组和预防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满意;预防性手术不能有效预防出血和改善预后,因此行预防性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治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治疗后发生血流感染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培养结果及临床用药情况及护理。结果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予以胃镜下硬化剂和/或组织胶治疗,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或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术后平均3.7d(1~6d)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血培养结果提示,其中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各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肠球菌属、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混合感染1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4例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例给予利奈唑胺、1例给予3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后,平均2.5d体温降至正常,加强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论临床护士应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治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血流感染情况,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早期应用,加强护理,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内镜下注射硬化剂(鱼肝油酸钠或聚桂醇)与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78例内镜下介入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鱼肝油酸钠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与组织黏合剂治疗组。结果聚桂醇治疗组与鱼肝油酸钠组、组织黏合剂治疗组的止血成功率、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剂与组织黏合剂治疗组静脉曲张改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在有效消除静脉曲张及并发症发生方面优于鱼肝油酸钠与组织黏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