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 μg/dL,参考值5~25 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 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 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 8:00 a.m.血皮质醇为3.1 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相似文献   

2.
朱悦  孙耕耘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99-2105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进展非常迅速,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在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甚至提到了一线治疗的地位。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对于ICB的批准给肿瘤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理念,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ICB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临床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基线使用类固醇激素是否影响ICB疗效,抗生素的累积使用对ICB疗效如何,脑转移人群ICB疗效是否不佳,ICB结合局部脑照射是否获益,烟草暴露状态是否影响免疫应答,随着这些问题的相继解决,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1配体(PD-L1)单抗将会使更多特殊人群在生存上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0.3~0.4 g·m-2、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培美曲塞500 mg·m-2, 2l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派姆单抗,静脉滴注,第1天2 mg·kg-1,21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 T细胞及辅助性T(Th)1、Th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在肿瘤形成中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大量国际性临床研究证实PD-1抗体和PD-L1抗体单药及联合化疗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NSCLC的二线治疗以及某些特定人群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策略。目前公认的与免疫治疗疗效确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PD-L1表达水平、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MMR蛋白表达缺失(dMMR)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现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新药在NSCL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选择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5.
熊志为 《当代医学》2021,27(28):44-46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与单纯化疗相比,采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2):1691-1698
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但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应用时长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治疗有效的患者是用够一定的时长停止, 还是越长越好?病情进展的患者是否要立即停药, 还是可以继续应用?同时考虑到免疫治疗独特的不良反应、有限的有效率及较高的治疗费用等临床实际问题, 免疫治疗应用的合理时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免疫治疗的原理、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应用时长的研究数据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通过对免疫治疗的起点-应用时机、终点-停药时机以及延长指征的分析, 探讨免疫治疗的合理应用时长, 以期为患者的精准治疗和更多获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取得了临床疗效。但其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也逐渐增多,其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少见,但治疗难度大、效果差,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引起爆发性心肌炎的资料分析,提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认识,通过早期筛查、密切监测、早期识别等措施,避免药物致死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紫彬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1抑制...  相似文献   

9.
姜攀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1):656-663
免疫疗法被喻为恶性肿瘤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肿瘤的方法更是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ICIs可在晚期黑色素瘤、肾癌、肺癌、头颈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多个适应证显示疗效,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更是被视为革命性的突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ICIs在临床试验中也已获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但是ICIs的毒性、标志物的设定以及联合疗法给患者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拟就近几年ICIs临床治疗NSCLC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庆  马庆功  孙建  顾玉明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6):169-174,193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 1, PD-L1)抑制剂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潜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NSCLC患者,其中疗效达到部分缓解(immune partial response,iPR)15例,疾病稳定(immune stable disease, iSD)28例,确定疾病进展(immune confirmed progressive disease, iCPD)69例,总体客观缓解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3.4%,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38.4%。至随访截止时间,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为17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体力状况(physical status, PS)评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NM分期、肝转移及脑转移为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S评分、治疗线数及LDH水平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真实世界中应用PD-1/PD-L1抑制剂能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一线早期使用免疫治疗、PS评分0~1分及低LDH水平的患者预后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厄罗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了厄罗替尼治疗,其中19例进行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检测.中位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96%)和腹泻(32%).中位生存期为21.8月,95%可信区间(CI)为17.1~26.4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7.0月,95%CI为3.9~10.1月.19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检测的患者中,突变型8例、野生型11例.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1%,差异具有显著性(X2=6.631,P=0.036);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6.330(95%CI2.803~29.857)和5.570月(95%CI2.441~8.69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X2=8.799,P=0.003).结论 晚期NSCLC患者接受厄罗替尼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类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示较高的有效率,我国已获批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时间相对较短。 目的 探讨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池州市4家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至县人民医院、石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其均初始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同时联用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滴注。评估患者治疗1、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疾病出现进展、全因死亡或2021-08-31。统计患者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86例患者中无因严重毒副作用退出研究者。患者治疗1、3个月总缓解率(ORR)分别为58.14%(50/86)和65.12%(56/8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74%(66/86)和82.56%(68/86)。截至2021-08-31,8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共35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95%CI(5.18,1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95%CI(8.97,15.97)〕个月。86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52例(60.47%)〕、继发性高血压〔31例(36.05%)〕、手足综合征〔18例(20.93%)〕和蛋白尿〔12例(13.95%)〕,其中胃肠道反应〔6例(6.98%)〕、继发性高血压〔2例(2.33%)〕和手足综合征〔1例(1.16%)〕出现3~5级毒副作用。 结论 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良好,毒副作用相对可控。  相似文献   

13.
刘大仲  王菲  张临友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193-2195
目的探讨局限性肺切除术前应用吉非替尼辅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行局限性肺切除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化疗组(术前接受吉非替尼辅助化疗,n=52)和对照组(仅接受局限性肺切除术,n=40),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年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为92.3%,术后1年期生存率为78.8%,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3.8%;对照组手术切除率为77.5%,术后1年期生存率为70.0%,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17.5%。化疗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1年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主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化疗组生存质量评分为(35.48±14.52)分,低于对照组的(42.35±1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1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合理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培美曲塞组患者化疗前7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用药前1 d晚上及用药当天早、晚均给予地塞米松片5 mg,口服;培美曲塞500 mg/m2 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1 d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餐后2 h口服,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组、厄洛替尼组、支持治疗组PFS分别为7.9、6.2、3.2个月,3组患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停药对症治疗后缓解.厄洛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均为轻度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培美曲塞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彭培建  林忠  张红雨  肖妹  陈楠  韩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20-1423
目的 评价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入组,均为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厄罗替尼150 mg/次,每天口服1次.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及疗效.部分缓解(PR)6例,客观缓解率为26.1%(6/23),稳定(SD)10例,疾病控制率为69.6%(16/23),疾病进展(PD)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2.6~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1个月(3.5~18.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78.3%)及腹泻(60.9%),多为Ⅰ~Ⅱ度,Ⅲ度腹泻有1例(4.3%),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老年人特殊身体特点,介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介绍并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几种方法的利弊。结果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如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及三维适形放疗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很多老年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或放化疗结合的方法成为此时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化疗方法多采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身体特点及肺癌的临床分期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质体紫杉醇单药化疗对比含铂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自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老年(年龄≥70岁)晚期NSCLC患者共65例,其中33例采用脂质体紫杉醇单药化疗(单药组),32例接受含铂二联化疗方案(联合组).结果 所有纳入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完全缓解(CR).单药组与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无明显差异(6.1%vs.15.6%,P=0.399),但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单药组(65.6% vs.39.4%,P=0.034).联合组的中位进展时间(TTP)为94 d(95%CI:60~127 d),优于单药组51 d(95%CI:22~79 d,P=0.046).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OS) (524 d,95%CI:146~901 d)优于单药组(146 d,95%CI:32~259 d,P=0.001).单药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依次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而联合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感染.除3~4度血小板减少外(P=0.004),两组间其余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药组有1例(3.0%)患者发生3~4度重度感染,而联合组有5例(15.6%)发生重度感染(P=0.079).结论 针对老年晚期NSCLC,含铂联合化疗较脂质体紫杉醇单药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长的总生存时间,同时未导致更严重的毒副作用,但应警惕化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和重度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二钠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晚期NSCL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西他滨加奈达铂组(GN)40例和培美曲塞二钠加奈达铂组(PN)40例。GN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d 1,8;奈达铂80 mg/m2,d 2。PN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d 1;奈达铂80 mg/m2,d 2,两组均为每21天为一个周期重复,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PN组有效率为42.5%,GN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小于GN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吉西他滨加奈达铂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减少,可以作为临床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仅局限于补肺化瘀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观察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一线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化瘀汤,1剂/d,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O、VEGF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KP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NO、VEGF水平,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