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7-01-2019-11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未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0.6 mg/kg,A组)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B组)。记录实验组溶栓前和溶栓后7 d NIHSS评分,记录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7 d NIHSS评分,记录3组患者7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和90 d病死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各组患者90 d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患者溶栓后7 d较溶栓前NIHSS评分改善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静脉治疗后,低剂量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剂量rt-PA与标准剂量rt-PA在功能恢复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潜在较低的脑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临床疗效已经初步得到肯定.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我科自1999年5月~2000年10月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4.5 h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中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者2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1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24 h、1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减少,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而各观察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初至2010年底连续登记在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溶栓时间窗、院内时间延误、溶栓途径、阿替普酶剂量、脑卒中严重程度、各项生化和凝血指标及溶栓前重要生命体征,以及CT表现和脑卒中TOAST分型,评价溶栓后出血性转化、血管再通分级和溶栓后90 d预后及死亡率.采用变量筛选技术挑选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96例患者,1例失访,其中男性43例(44.8%),女性53例(55.2%);年龄中位数72岁,体质量中位数58.5 kg;溶栓时间窗中位数4.3 h;静脉溶栓64例,动脉溶栓32例;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43.8%,死亡率为17.9%.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溶栓组较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71.9%vs 31.3%),总费用明显偏高(47623.6元vs 25699.8元),院内延误时间(3.17 hvs 1.73 h)和溶栓时间窗(5.54 h vs 3.58 h)明显延长,阿替普酶用量明显偏少(20 mg vs 50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36h内责任血管再通率(64.9%vs 53.8%)、出血转化率(25%vs 31.3%)、90 d预后良好比例(45.3% vs 40.6%)和死亡率(14.7%vs 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溶栓方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OR=0.54,P=0.824,95% CI:0.00-131.46);血管再通良好是预后良好独立保护因素(OR=0.11,P=0.027,95% CI:0.02-0.78),但不同溶栓方式对血管再通无显著影响.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相当,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不同溶栓方式对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非标准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2007年初-2015年底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阿替普酶使用剂量,分为非标准剂量组(0.521~0.833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比较分析两剂量组溶栓24 h后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及90 d mRS评分情况。结果溶栓前mRS评分均为0分,其中非标准剂量组48例(0.521~0.833 mg/kg,中位数为0.7245 mg/kg);标准剂量组51例(0.9 mg/kg)。两剂量组溶栓前NIHSS评分中位数均为13分,发病到溶栓时间的均值分别为200.75 min和197.53 min。校正基线变量差异后,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8.33%vs 5.88%,P=0.727),死亡率(6.25%vs 9.8%,P=0.796),90 d患者生活自理比例(64.58%vs 64.71%,P=0.641)及获得良好预后比例(56.25%vs 49.02%,P=0.64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与标准剂量相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于中国人群,阿替普酶最佳剂量可能处于0.6~0.9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基线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治疗24 h后颅内出
血转化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90 d病死率。
结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4.17%和0(P =1.000),两组
90 d病死率均为4.17%(P =1.00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及未溶栓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比率
分别为83.33%和54.17%(P =0.029)。
结论 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不增加急性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
可以改善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截至到2021年6月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联合用药组)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MRI指导下快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依据溶栓治疗24 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成早期进展性脑卒中组(33例)和早期非进展性脑卒中组(3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 419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3例(7.88%);两组间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血压、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胱抑素水平以及MRI表现为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责任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分水岭梗死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于发病4.5 h内就诊于乐山市人民医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患者143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低剂量组(49例)、标准剂量组(46例)和对照组(48例)。低剂量组患者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0.6 mg/kg)静脉溶栓,24 h后若无出血转化,则采用双抗治疗21 d;标准剂量组于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后续抗栓方案同低剂量组;对照组入院即刻接受双抗治疗21 d。比较3组患者24 h及7 d的NIHSS评分与基线水平的差异;对比3组患者24 h的NIHSS评分、7 d的NIHSS评分以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所占比例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36 h内出血事件发生率、7 d及90 d死亡率的情况。结果 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治疗后24 h的NIHSS评分、3组患者7 d的NIHSS评分均较基线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24 h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7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90 d良好功能结局、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低剂量与对照组各类型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口腔及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其他类型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7 d、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阿替普酶可能加快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恢复,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疗效相似,且不显著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7-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时间窗(发病4.5~9 h)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2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22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20/28)明显高于对照组(22.73%,5/22;P<0.05)。治疗24 h、治疗7 d、治疗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7 d、治疗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71%,3/28)与对照组(27.27%,6/2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超时间窗静脉溶栓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或TIA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探索影响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eseStrokeCenterAlliance,CSCA)2016年1月—2020年12月登记的被初步诊断为AIS或TIA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4 654例,平均年龄为(65.55±12.14)岁,其中,男性患者48 493例(64.96%),住院期间发生脑出血患者2038例(2.73%)。将数据按年份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即2016—2019年登记患者划分为训练集,2020年登记患者划分为测试集,采用原型选择下采样技术对训练集数据正负样本进行77∶100平衡处理,构建了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和分类梯度提升(categoricalboosting,CatBoos... 相似文献
16.
<正>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内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阿替普酶作为目前唯一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药物,迄今已有近30年的循证证据。对发病时间窗(4.5 h)内、醒后、发病4.5~9 h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均已有针对性的Ⅲ期临床试验。不过,阿替普酶存在半衰期(<5 min)短,需要静脉推注结合静脉点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结局。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观察急性期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和3个月的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BarthelL指数。结果: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3.2%,19.4%和25.6%。随访3个月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溶栓组AD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3个月时预后但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适应证问题上存在较多争议。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共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其中61例予以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TOAST分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在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导致出血转化的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评估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2组疗效;对比溶栓组在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溶栓组和未溶栓组相比,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现3例脑出血,10例牙龈出血。结论阿替普酶在4.5 h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导致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有待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