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血糖水平及日内血糖、餐后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监测一日三餐前30 min、餐后2h及晚睡前共7次指尖微量血糖,计算1天7次微量血糖的标准差( 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 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并根据PPGE水平分为2组:PPGE>2.2mmol/L 组和PPGE≤2/2 mmol/L组。结果:患者HbA1C、SDBG、LAGE和UAER水平,PPGE>2.2mmol/L组明显高于PPGE≤2.2mmol/L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PPGE、SDBG及LAGE呈正相关(P<0.01)。 UAER与LAGE、PPGE、SDBG及HbA1C呈正相关(P<0.O1),其中与LAGE的相关性最强。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血糖控制参数后,LAGE仍与UAER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97(P<0.001)。结论:随着HbA1e水平的升高,日内血糖及PPGE显著增加;血糖波动特别是日内最大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独立于持续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GLT-2抑制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湖南省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二甲双胍和胰岛素降糖。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SGLT-2抑制剂的代表药物达格列净,对照组使用西格列汀,各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低于治疗前,葡萄糖的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CV、平均血糖、SDBG、PPGE、LAGE、T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SDBG、△PPGE、△LAGE、△CV、△TIR等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SGLT-2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方法采用CGMS(Mini Med)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获得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低血糖时间百分率(DB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如下:MBG为(9.39±2.13)mmol/L,DBLL为(1.92±2.92)%,MAGE为(5.42±2.61)mmol/L,SDBG为(2.35±0.86)mmol/L,LAGE为(10.98±3.41)mmol/L,MODD为(2.03±0.76)mmol/L。结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增大,SDBG和MAGE均增加,而LAGE明显大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虎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057-1060
背景 糖尿病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OP)的风险较高,持续高血糖对骨密度(BMD)的不良影响已有较多报道,但血糖波动与OP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新诊断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OP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15例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空腹8 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钙(Ca)、血磷(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胰岛素(2 hINS)、餐后2 h C肽(2 hC-P),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腰椎(L1~4)的BMD。通过监测患者的7段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 h血糖、2:00血糖)评估血糖波动,计算血糖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平均血糖(MPG)。依据患者是否合并OP分为T2DM合并OP组60例及T2DM组55例。分析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及血糖波动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T2DM 合并OP组HOMA-IR、HbA1c、SDBG、PPGE、LAGE、CV-FPG、MPG高于T2DM组,HDL、FC-P、2 hC-P、BMD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2 hPG、LDL、HOMA-IR、HbA1c、SDBG、PPGE、LAGE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1、-0.325、-0.436、-0.111、-0.603、-0.506、-0.324、-0.712,P<0.05),与Ca、2 hC-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9、0.015,P<0.05);校正年龄、BMI后,BMD与2 hC-P呈正相关(r=0.008,P<0.05),与HbA1c、SDBG、LAGE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9、0.285、0.399,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来说BMD与2 hC-P呈正相关,与HbA1c、SDBG、LAGE呈负相关,血糖波动与其BMD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波动对防治OP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糖耐量正常(NGT)者血糖水平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50例NGT(男、女各25例)受试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分析日内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餐后血糖峰值(P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三餐PPGE的均值(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波动的时间百分比. 结果 受试者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夜间及3餐前是血糖较低时段,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1~2 h显现,尤以中、晚餐后为甚,且老年人群午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最大;本组NGT者MBG (5.9±1.2) mmol/L,MAGE (1.7±0.7) mmol/L,LAGE (4.4±1.9) mmol/L,PPG (8.7±1.7) mmol/L,MPPGE (2.3±1.6) mmol/L,MODD (0.75±0.79) mmol/L;78%(39例)的受试者血糖波动>7.8 mmol/L,10%(5例)的血糖波动<2.8 mmol/L,血糖波动于4.1~8.8 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5%(77%~100%).结论 成都地区NGT受试者存在血糖波动,CGMS有助于观察血糖波动并及时发现高血糖和无症状的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实时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评价慢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CCI)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CI患者共34例,分为存活组(n=14)和死亡组(n=20).通过CGMS对CCI患者连续72 h血糖监测,记录约288个血糖值,作出血糖值图,并计算平均血糖(MBG)、动态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血糖波动评价指数.结果 存活组CCI患者SDBG、MAGE和MODD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 CCI患者(P< 0.05).ROC曲线分析提示,SDBG(AUC=0.828;95% CI:0.759,0.867;cut-off值为3.92 mmol/L;敏感性为83.1%;特异性为86.6%)和MAGE(AUC=0.804;95% CI:0.716,0.839;cut-off值为6.14 mmol/L;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79.8%)诊断价值最高.相关性分析提示,SDBG(r= 0.664,P< 0.05)和 M AGE(r= 0.623,P< 0.05)水平与 CCI患者死亡事件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DBG(>3.92 mmol/L)(P<0.05)和M AGE(>6.14 mmol/L)(P<0.05)为CCI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波动指数(SDBG和M AGE)有助于预判CCI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空腹C肽(C0)、餐后2 hC肽(C2)与空腹C肽比值(C2/C0)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于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测定C0、食用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C肽(C2)水平,佩戴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记录日间平均血糖(MBG)、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分别比较C0≥1.1 μg/L和<1.1 μg/L、C2/C0≥3.0和<3.0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C0<1.1 μg/L患者MBG、MAGE、SDBG、LAGE高于C0≥1.1 μ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0<3.0患者MBG、MAGE、SDBG、LAGE高于C2/C0≥3.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0及C2/C0均能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C0<1.1 μg/L和C2/C0<3.0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的3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收集人口学特征、术前已知的夹杂症、术前空腹血糖、术后早期血糖值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不良事件等数据。308例中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糖(3.8 mmol/L),未单独成组。30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血糖分为正常血糖组(n=215)和高血糖组(n=92)。另以术前的空腹血糖为基础血糖,分为术后血糖升高较多组(≥ 4 mmol/L,n=52)及血糖升高较少组(<4 mmol/L,n=255)。结果 采用分层χ2检验进行术后早期高血糖与各术后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s回归处理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波动大是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03,OR=2.641,95% CI:1.402~4.976),血糖波动大亦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12,OR=7.539,95% CI:11.534~36.713)。结论 术后早期血糖较术前空腹血糖波动较大可以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和胰岛素用量等方面的影响,寻找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使血糖安全、快速和有效达标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大剂量向导组和大剂量向导联合监测组,每组20例。传统治疗组患者根据医生的经验及指尖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大剂量向导组患者根据胰岛素泵自带大剂量向导软件及指尖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血糖;大剂量向导联合监测组患者同时联合大剂量向导软件及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CGM)对患者进行血糖调整。检测患者指尖血糖水平,采用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评价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记录3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3d内SDBG和LAGE、低血糖发生情况及治疗后胰岛素用量。结果:大量剂向导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少于传统治疗组(t=2.30,P<0.05),大剂量向导联合监测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大剂量向导组(t=3.50,P<0.05)。治疗第3天,大剂量向导组患者SDBG和LAGE明显小于传统治疗组(tSDBG=3.11,tLAGE=2.54,P<0.05),大剂量向导联合监测组患者LAGE明显小于大剂量向导组(tLAGE=2.47,P<0.05)。3组患者总体低血糖事件(χ2=2.192,P=0.532)、显著低血糖事件(χ2=2.765,P=0.322)和夜间低血糖事件(χ2=2.192,P=0.532)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平均胰岛素用量(F=2.102,P=0.131)、达标日非基础胰岛素用量(χ2=2.328,P=0.107)和非基础胰岛素百分比(χ2=2.104,P=0.1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向导软件联合RTCGM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馒头餐后血糖波动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标准馒头餐后3 h血糖波动大小分为波动较小(A组,n=95,极差F<10 mmol/L)、血糖波动较大(B组,n=90,极差F≥10 mmol/L)两组。比较两组血糖、C肽、时间-血糖曲线下增长面积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与B组餐后0.5 h[8.3(7.2,9.5)mmol/L vs. 9.7(8.3,11.2)mmol/L]、1 h[11.3(9.9,12.8)mmol/L vs. 14.5(12.3,15.9)mmol/L]、2 h[12.0(9.3,13.6)mmol/L vs.18.2(16.4,20.8)mmol/L]和3 h[11.3(8.8,13.4)mmol/L vs. 18.7(16.3,20.8)mmol/L]血糖比较,A组均低于B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中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4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RCMD)1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excess of blasts,RAEB)14例,其中6例转化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L-M5),转白率20%;(2)本组6例MDS-RA患者联合使用雄激素、阿尔法D3、复方皂矾丸后,1例部分缓解,2例血液学改善,3例无效;(3)10例MDS-RCMD患者中5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除了上述三种药物加用小剂量强的松10-15mg/d后5例均获得血液学改善显效。1例MDS-RCMD患者使用环胞菌素A5 mg/kg/d,半年后获得完全缓解;(4)1例MDS-RAEB伴红系增生低下的患者使用环胞菌素A 5 mg/kg/d,3个月后进展为AML-M5。6例MDS-RAEB患者半年内进展为AML-M5,2例放弃治疗死于肺部感染,2例使用2个疗程DA方案治疗后无效,死于肺部感染,1例予以CAG方案化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结论(1)MDS是异质性且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本组20%患者进展为AML-M5,化疗反应差,死亡率高,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2)MDS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治疗中加用小剂量强的松可以提高疗效;(3)低危MDS患者使用环胞菌素A获得完全缓解说明免疫机制异常可能在部分低危MDS患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软脂酸培养下胰岛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岛细胞INS-1,分为空白对照组,软脂酸组(0.25 mmol/L),NAC作用组(浓度分别为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培养24h后,取上清测定胰岛素水平及GSH-Px、MDA含量。结果:软脂酸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GSH-Px浓度下降,MDA含量增加,NAC可以明显抑制软脂酸引起的上述变化,抑制作用随NAC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抗氧化剂NAC对软脂酸导致的胰岛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对软脂酸培养下胰岛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岛细胞INS-1,分为空白对照组,软脂酸组(0.25mmol/L),DPI作用组,培养24h后,取上清液测定胰岛素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软脂酸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GSH-Px浓度下降,MDA含量增加,DPI可以明显抑制软脂酸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对软脂酸导致的胰岛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和显效57例(87.7%),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控制良好,X线示胸部炎症基本消失,复查痰细菌培养阴性;进步6例(9.2%);无效2例(3.1%)。结论常规检查胸部X线及血糖以早诊断,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抗感染、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顾闯  潘小芬 《海南医学》2006,17(10):47-48
目的 本文主要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总结8例神经梅毒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文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2±12岁,其中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所有病例血清及脑脊液(CSF)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均阳性.头颅MRI检查显示6例有异常信号.所有病例经大剂量青霉素钠治疗后,6例好转,2例治愈.无死亡,预后较好.结论 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正规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麻疹发病新特点、并发症及其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收治的 59例麻疹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8岁以上成人发病率最高 ,占 4 2 .4 % ;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低 ,占 18.6 % ;二季度发病率最高 ,占 57.6 % ;其次是一季度 ,占 35.6 % ;接种过麻疹疫苗仍有 14例患病 ,并发症依次是支气管肺炎 ( 16例 )、肝损害 ( 14例 )和心电图异常 ( 13例 )。结论 成人及青少年近两年麻疹发病较小儿增多 ,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多见 ,并发症多少及严重程度对麻诊病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尿毒平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影响。方法:采用20例下沉人和20例尿毒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520次窦性心搏,应用心弯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及非线笥分析方法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尿毒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时域指标RR间期平均值(MRR)、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相大于50ms占总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3—2009-06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对其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56例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51例(91.07%),降低者3例(5.36%),无明显改变者2例(3.57%)。与手术前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结果表明,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者在行子宫肌瘤切除后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胡蓉  袁发焕 《西部医学》2008,20(5):1042-104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内科处理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同时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灌流时肝素首剂量1.0~1.5mg/kg,以后每半小时追加肝素4-8mg,血流量保持在每分种180~200ml,透析液流量500ml/min,一次灌流2小时,每日可灌流2次,连续灌流2~3d。结果27例重症患者连续灌流2日,每日4小时后清醒,8例轻症患者灌流2~4h后症状明显改善,未再抽搐,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浆中的毒鼠强,对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差异显示杂交技术筛选与造血相关的新基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4月龄人胎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EST库,并分离未知功能基因以寻找造血相关的新基因。方法 表达性差异显示技术(RDA)、核芏酸序列分析、竞争PCR及Northern杂交。结果 建立了4月龄人胎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EST库。该文库富集了造血及肝生长调控相关基因,部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库含有重要的未知功能新基因,具有一株新基因可能与红细胞增殖、分化有关。结论 RDA技术为寻找新的基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该EST库内富含了与造血相关基因包括一株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