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指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参与中医、中西医结合指南制订的成员构成并没有严格要求,制订指南最大的问题是证据不足,没有根据证据的可信度注明推荐意见。建立指南应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开发的原则,首先要筛选好人员,成立指南开发小组,对证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对临床治疗指南进行分级说明推荐理由,以利于临床实际应用。严格遵循指南制订的原则和流程,才能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临床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尚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循证指南来指导这些实践。本指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手册》制定,遵循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要求,并参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本指南组建了包括5个小组在内的跨学科工作团队,通过问卷、面对面专家会议和问题解构方法来选择指南中需要回答的关键临床问题。从25个关键问题中筛选出10个进行研究。基于系统评价的结果,考虑到证据的优缺点、干预成本、证据质量、患者偏好及价值观、多学科专家的反馈和共识,本指南提出了20条关于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的推荐意见。本指南主要面向中国各级医院和康复机构的医务工作者,专注于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制定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临床循证指南的广泛应用及中医药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各类中医或中西医临床指南也在逐渐增多。借助指南质量评估工具对2008年10月前公开发表的11个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进行初步评价,大部分指南未描述证据收集和综合证据的方法,仅1篇说明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标准,存在指南制作不够规范,编写人员专业背景单一,缺乏高级别的证据等问题。建议成立多学科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注重证据并严格遵循循证指南制订的原则和流程,建立符合中医文献自身特点的证据评价和分级方法,注重中医指南的适用性与指导性,并加强对指南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周锦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周老从医50余年,长期从事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治,对中医药治疗肾脏病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创立了益气消癥利湿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卓有成效。现介绍周老运用益气消癥利湿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经验,并附一医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耀中  岳华 《医学综述》2014,(7):1215-1218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措施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及钙调磷酸酶阻滞剂类药物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另外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一些针对病因治疗的非免疫抑制剂药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颁布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是在归纳并总结多年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得出的,对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查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自拟方、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西医结合)2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显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玉庸教授是首届河北十二大名中医,从事肾脏病研究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风、湿、热、瘀、毒互结为要。从肾脏病理形态学角度论证“肾络瘀阻”的客观性,提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关键为“肾络瘀阻”;从“微观辨证”立论,认为膜攻击复合物致足细胞损伤而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膜攻击复合物与中医“邪气凝聚”相通,确立“扶助正气,祛邪通络”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高凝、易栓状态及大量蛋白尿方面,遣方用药,独辟蹊径,并擅用“取类比象”之法。现将赵玉庸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进行浅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吕仁和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的病机为本虚伴气滞、化热、伤阴,湿浊、血瘀贯穿于膜性肾病的始终.治疗膜性肾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对病治疗、对症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及分期治疗等.吕仁和教授临床所选方药药味少,药力专,效果显著.吕仁和教授治疗膜性肾病尤其重视中西医并重的治疗原则,在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应用中医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39-142+146
膜性肾病(MN)是一类发病类型复杂、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的一种疾病,分为特发性(IMN)和继发性(SMN),随病情发展可至终末期肾衰竭,其中病因尚未明确的称为IMN。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用于治疗该疾病时对症状缓解、防治并发症及延缓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展进程等方面有明显疗效。参考各家文献,大多数医家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风、湿、热、瘀是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四大重要病机。在临床指导治疗IMN中从不同临床表现来探讨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概况,从两个方面论述,辨证论治和单方、单药的用法.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文献分析的方式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p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登记研究的国际现状,并对IMN登记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对纳入文献的关键信息如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开展地区、承担单位、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2.
输卵管阻塞已经成为当下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其特点为治愈时间长、治愈困难、术后易复发等,且其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是亟需解决之医学难题。本文主要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综述其在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的可信度进行再评价,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日。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运用AMSTAR2量表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同时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所有系统评价均对原始研究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估;AMSTAR2评分显示,4篇为低质量,4篇为极低质量;GRADE评级结果显示,所有结局指标中8个为高等级,11个为中等级,11个为低级,2个为极低级。结论 目前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但其结局指标的可靠程度相对较高,可供指南撰写者和临床证据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oral pat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TCMs) for uncomplicated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LRTIs) in adults with the existing evidence using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RCT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guidelines on orally taken PTCMs for uncomplicated ALRTIs were performed.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and four Chines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September 2016 for RCTs testing orally taken PTCMs for uncomplicated ALRTIs (excluding pneumonia).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each study, extracted study data, and assessed risk of bias. Disagreements were resolved through discussion or by consultation with a third review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uncomplicated ALRTIs containing PTCM recommendation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lity appraised. The quality of pooled evidence of the RCTs and the guidelines was assessed with GRADE and AGREE II respectively. The consistency of the evidence base in RCTs and th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were then compared.

RESULTS

For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RCTs, 4810 papers were identified, among which 29 RCTs (509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PTCMs compared to placebo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rate of cough (3 trials, 949 patients, risk ratio (RR) 2.50, 1.16 to 5.43; low certainty); improved assessment of global health (3 trials, 948 patients, RR 1.70, 1.44 to 2.01; low certainty); and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specific symptom relief (1 trial, 478 patients, RR 4.01, 2.76 to 5.81; moderate certainty). 21 trials (3432 patients) compared effects of different PTCMs. For the guideline evaluation, 29 PTCMs were recommended for the use of uncomplicated ALRTIs, of which27 had no supportive evidence from RCTs.

CONCLUSION

The evidence base of PTCMs for uncomplicated ALRTIs is weak and th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were based on almost no clinical trial evidence. Rigorous clinical research is urgently needed to inform the clinical use of these herbal medicines. Further training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metho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deline developers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摆在广大中医药院校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视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以及建立教学互动的临床学习氛围等方面,就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医药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极大,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佳的现状,这可能与指南的内容有关。由于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以循证医学证据,即定量研究结果为主导的指南,在指南推荐干预措施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混合方法研究重视实用主义,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中医药指南的制定中存在一定优势。本文初步探讨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及作用,并以《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制定指南时遇到的问题及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弥补单纯依赖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果的不足,有可能成为未来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摆在广大中医药院校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视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以及建立教学互动的临床学习氛围等方面,就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