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教学调整策略对外科临床教学量化评分的影响。  方法  以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临床教学师资团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6月将课程解构、重组、模块化,并根据学员基础知识水平、课程类型、时间安排、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要求实施动态教学调整策略,增加线上教学课程比例。对比分析2020年与2019年同期教师总体量化评分、不同年资授课教师教学量化评分、不同类别学员教学量化评分差异。  结果  共20名教师及181名学员参与本研究。实施动态教学调整策略后,教师总体量化评分显著降低[(1.76±0.84)分比(4.91±1.15)分,t=4.85,P=0.005];不同年资教师教学量化评分均显著降低[高年资组:(0.85±0.40)分比(2.12±0.44)分,t=4.98, P=0.004;中年资组:(0.85±0.29)分比(2.06±0.53)分,t=4.51,P=0.006;低年资组:(0.10±0.16)分比(0.44±0.22)分,t=2.62,P=0.047];住院医/研究生[(0.18±0.34)分比(0.97±0.14)分,t=4.35, P=0.007]、本科生[(1.57±0.55)分比(3.77±1.24)分,t=3.62, P=0.015]教学量化评分均显著降低,但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教学量化评分无显著变化[(0.00±0.00)分比(0.17±0.41)分,t=1.00,P=0.363]。  结论  动态教学调整策略对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教学量化评分影响最小。该策略为节约教学资源、开展个体化高效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真实、全面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模式用于实习医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并观察该模式与传统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差异。  方法  将实习医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组)与对照组(传统规范化培训教学组)。试验组依据课题组编写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教程进行培训,对照组则依据传统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对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进行考核,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及教学方式接受度等反馈结果。  结果  共纳入80名实习医生,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试验组在外科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中,消毒铺巾、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换药拆线、清创、脓肿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拔除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试验组对自我操作能力、自我临床思维能力、自我学习效率、教学方式接受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水平,且实习医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好,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学生甲状腺癌相关知识及甲状腺自查方法的掌握情况,为临床前医学教育和临床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方法   2020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三至六年级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将三、四年级医学生定义为临床前阶段医学生(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PMS),将五、六年级医学生定义为临床阶段医学生(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CMS),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此两类医学生开展网络调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337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PMS 129份,CMS 145份)。CMS在甲状腺癌预后(97.2% 比64.5%,P<0.001)、诊断方式(95.6% 比33.1%,P<0.001)及手术治疗指征(82.1% 比58.1%,P=0.001)方面的认知水平高于PMS;在甲状腺癌危险因素方面,二者的认知水平接近。相较于PMS,更高比率的CMS认为甲状腺结节出现恶变的概率在5%及以下(45.5% 比6.5%,P<0.001),且更高比率的CMS支持无症状及结节时也应进行甲状腺癌筛查(62.1% 比41.9%,P<0.001)。CMS进行甲状腺自查的比率高于PMS(55.9%比12.1%,P<0.001),但进行规律自查的比率较低(19.8%,16/81)。    结论   临床教学可显著提高医学生的甲状腺癌认知水平,但CMS对甲状腺结节持更加乐观态度,轻视自查,且对甲状腺超声筛查缺乏正确的成本-效益认识。建议今后应重视医学生的临床前通识教育,丰富临床阶段的实践内容,充分发挥其社会科普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翻转课堂结合基于案例的协作学习(case-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BCL)模式在新型临床医学八年制(“4+4”试点班)学生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2020级“4+4”试点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翻转课堂结合CBCL的小组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消化病学(炎性肠病)授课中。基于课堂上CBCL小组讨论前后的知识测验结果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采用Likert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反馈。  结果  共纳入45名“4+4”试点班医学生,其中2019级20人、2020级25人; 课前完成知识测验42人,课后完成知识测验45人。经翻转课堂结合CBCL的小组教学后,学生对炎性肠病发病年龄,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克罗恩病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相关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均有显著提高(P均<0.001);13道知识测验题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33.3(26.2, 85.7)%比93.3(71.1, 95.6)%, P=0.001]。30名(66.7%,30/45)医学生完成教学效果反馈,其对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认可度评分为(4.00±0.74)分。  结论  翻转课堂结合CBCL小组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新型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对该教学模式整体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现况,并初步分析其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通过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长期随访IBD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北京社区居民展开调查。收集两组人群一般资料、Hp感染相关信息、环境因素等资料。比较两组人群Hp阳性率差异并分析IBD患者Hp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本研究IBD患者122例、社区居民1739例。两组人群倾向性评分直方图高度一致。IBD患者Hp阳性率显著低于社区居民(13.1%比42.7%,P<0.001),且两组Hp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高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BD患者中Hp阳性者长期共餐者Hp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Hp阴性者(43.8% 比18.9%,P=0.006)。  结论  IBD患者Hp感染率较社区居民降低,其发生Hp感染可能与长期共餐者Hp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差异化培养方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培养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选取2018—2020级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为评估对象。根据学员的教育背景和能力水平,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和进阶式手术培训体系,横向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与同年级其他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纵向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连续3年理论与技能综合评估成绩及发展趋势,并通过核心胜任力模型分析学员3年间在职业素养、沟通合作、病人照护、知识技能、教学能力和终生学习6个维度的纵向发展趋势。  结果  第1年、第3年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较同年级其他学员高,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理论与技能综合水平逐年提高,第3年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6个维度的核心胜任力均得到有效发展。  结论  差异化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综合水平,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 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ytic hamartomas, RAH)的检出情况, 评估UWF-SLO在TSC相关RAH识别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眼科且明确诊断为TSC合并R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散瞳前置镜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比较两种眼底成像技术的TSC相关RAH检出率, 分析可能影响病灶检出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24例TSC合并RAH患者参与本研究。在TSC相关RAH病灶检出方面, UWF-SLO(合成"伪彩"双激光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9点固视CFP[98.6%(138/140)比65.7%(92/140), P<0.001], 检出差异主要在于对中周部和远周部RAH的检出(P<0.001)。在UWF-SLO病灶检出方面, 单红激光(633 nm)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绿激光(532 nm)[52.1%(73/140) 比98.6%(138/140), P<0.001]和合成双激光通道成像[52.1%(73/140) 比98.6%(138/140), P<0.001]。单红激光通道成像中未检出的病灶均为1型RAH, 且病灶检出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RAH病灶最大厚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527.3±134.7)μm比(389.7±76.6)μm, P<0.001], 但两组病灶分布及病灶累及深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12, P=1.000)。  结论  相较于传统CFP, UWF-SLO可能具有更高的TSC相关RAH检出率, 可考虑将其应用于TSC相关RAH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两种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模拟器的教学效果。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并自愿报名参加此项目的63名住院医师。参与者被随机分为3组[Heartworks组(使用Heartworks模拟器)、U/S Mentor组(使用U/S Mentor模拟器)及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形式培训)], 每组21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培训前后的基础知识笔试(总分分别为100分)、培训后针对健康志愿者的实际操作考核[包括获取图像质量(总分25分)和心脏解剖结构识别(总分25分)两部分]以及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测评(3个等级)。  结果  培训前Heartworks组、U/S Mentor组及对照组的笔试成绩分别为(41.4±10.6)分、(40.4±10.9)分和(39.8±10.5)分, 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培训后3组的笔试成绩分别为(53.8±12.6)分、(52.6±13.6)分和(43.3±10.8)分, 均高于各组培训前成绩(P均 < 0.05), 其中Heartworks组和U/S Mento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 < 0.05)。培训后3组获取图像质量的考核成绩依次为(17.1±4.5)分、(16.0±4.1)分和(7.7±3.1)分, 心脏解剖结构识别考核成绩依次为(18.2±6.3)分、(17.0±6.1)分和(11.9±6.9)分, 两组成绩中Heartworks组和U/S Mento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 > 0.05), 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 < 0.05)。3组间满意度测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Heartworks和U/S Mentor两种模拟器的TTE教学效果近似, 均优于传统授课型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效果。  方法  依托“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第1年教学计划)2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考核成绩,比较教学效果。  结果  线上教学完成了3期共30次线上直播课程,参与学习25 000人次,其中包括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4757人;线下教学共举办82次现场教学活动,16家妇幼保健院参与学习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共1771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0.88±4.88)分和(88.65±4.35)分。  结论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考核成绩相当,但线上教学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诸多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口营养组(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空肠造瘘组(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术期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食管癌患者190例。其中空肠造瘘组128例、经口营养组62例。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住院时间[11(9, 13)d比14(13, 20)d, P<0.001]更短,术后辅助化疗完成率更高(95.16%比75.00%, P=0.005), 两组手术时间[335(300,374)min比330(310, 370)min, P=0.75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13%比35.48%,P=0.748)无显著差异。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1个月[(23.3±3.5)kg/m2比(21.7±3.9)kg/m2, P=0.006]、3个月[(22.6±3.5)kg/m2比(20.6±4.0)kg/m2, P<0.001]体质量指数均增高,术后1个月[(3.9±2.2)%比(10.3±3.5)%, P<0.001]、3个月[(6.5±3.1)%比(15.7±4.8)%, P<0.001]体质量下降率均降低。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急剧降低,术后1个月时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时症状量表评分(术后1个月时疼痛评分除外)均降低,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均<0.05)。  结论  相较于经口营养,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经微格教学后,将三明治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相组合序贯用于临床医学八年制见习生,评估其在学生交流自信心提升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3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且进入外科见习的全部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微格教学前、微格教学后、三明治+CBL教学后进行匿名书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于不同阶段住院医师培养的影响,以及基于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培养方案对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为优化研究生阶段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69名临床医学博士后及515名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学制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与临床实践情况,分析各学制在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上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未来医学教育规划、 调整、 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研究生,包括传统学制博士生(2018级博士生,2016级直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  方法  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评价。  结果  最终构建了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者、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内容。  结论  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可全面、直观地体现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胜任力发展情况,且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方案,持续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为医学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并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在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UBE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变区域、手术的时间、病程、出血量等)、手术前后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0.33 vs 9.23±0.43,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15.54±0.52 vs 14.23±0.43,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3±3.54 vs 15.74±3.3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OD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ODI评分高于对照组(51.43±3.73 vs 48.75±3.64, 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54 vs 4.41±0.65、44.74±4.25 vs 45.54±4.5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患者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均较对照组降低(5.4±0.54 vs 6.54±0.32、46.85±4.45 vs 52.63±4.41,P<0.05)。  结论  UBE手术较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更能有效降低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体位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简易跪式手术床在跪式体位下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优势。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32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就采用简易跪式手术床在跪式体位下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n=67)和采用常规手术床在俯卧位下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65)手术效果展开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例数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3、6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及1、3、6月,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随访6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MacNab优良率91.04% vs 84.62%,P < 0.05)。  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消除神经症状。跪式体位下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手术疗效,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