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内注射药物对髓核所致炎性神经痛的作用。方法大鼠自体髓核移植至单侧L5,L6神经节周围,观察大鼠机械刺激,热刺激回缩阈值变化率及背根神经节形态学改变。给予相应致炎神经节内药物干预,观察其对大鼠行为学及相应神经节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自体髓核移植可以导致明显的机械刺激痛觉过敏及神经节的炎性病理改变,背根神经节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显著改善髓核所致的机械刺激痛觉过敏(P〈0.05)及炎性反应的程度。结论背根神经节内注射地塞米松有助于改善髓核组织引起的炎性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癌症引起的疼痛是严重的慢性疼痛之一,而骨转移性癌痛困扰着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无论在解剖学结构还是功能学位置均位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交界处,具有传导和调节内脏感觉的作用,在骨转移性癌痛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全文综述了关于DRG在骨癌痛研究的最新文献,以期阐明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治疗或缓解癌症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加热联合放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射频热疗+放疗)41例及对照组(放疗)40例.对比两组短期治疗有效率、肿瘤标志物改变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313,P=0.038).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EA、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2/41 vs 19.44%,7/36;Log-rank χ2=3.995,P=0.046).结论: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治疗中,联合使用射频加热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患者出现多发骨转移、盆腔转移是直肠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和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出现重度的骨痛及全身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何及时、有效的控制疼痛是对晚期患者姑息治疗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报道1例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贴剂治疗直肠癌骨转移、盆腔转移而无痛存活1年零5个月的病例。 患者,女性,64岁。1996年3月因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横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为直肠溃疡性中分化管状腺癌,淋巴转移6/20。术后因伤口感染不愈而住院抗炎治疗5个月。第8个月开始进行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1999年3月出现骶骨、髂骨转移及盆腔转移,再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感觉,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24例患者术后24h疼痛症状均有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为(8.21±1.38)分,术后3天为(2.26±0.92)分,术后3个月为(0.85±0.43)分。病变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7.87±15.31)mm,术后3天为(19.14±9.47)mm,术后3个月为(22.57±6.73)mm。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和病变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骨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后,疗效肯定,疼痛缓解率96.7%,其中完全缓解36.7%,明显缓解53.3%,中度缓解6.7%,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常见不良反应多见于头晕、恶心、呕吐、嗜睡、便秘等,但发生率低,程度较轻.结论芬太尼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疗效显著,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定和不良反应低的特点,能安全、有效、简便的控制癌痛,改善生活质量,可做为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替代治疗,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肝癌肾上腺转移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0年3月,13例在我院行经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肝癌肾上腺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例为胆管细胞癌,10例为肝细胞癌,1例为混合细胞癌,均先行肝及肾上腺病灶的TACE术,其后8~18日行肾上腺肿瘤射频消融术。术后增强CT或MR复查病灶。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3例病例中有9例即70%(9/13)的患者病灶完全坏死,2例即15%(2/13)的患者病灶进展。病灶小于5 cm的患者8例中,7例即87%(7/8)的患者病灶完全坏死。并发症情况如下:1例患者发生术中高血压(220/115 mmHg),1例右肾上腺转移瘤的患者临近病灶的肝脏部分被消融,1例出现少量血气胸。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肝癌肾上腺转移瘤,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情况良好,明显减少射频消融术后出血,消融范围充分、明确。  相似文献   

8.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41例,开始使用多瑞吉剂量为2.5mg,72小时更换贴膜1次,已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剂量转换表进行剂量转换。结果24小时内起效者35例,24~72小时起效者6例,CR18例,PR20例,MR3例,NR0例,有效率(CR PR)92.7%。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恶心、头晕、呕吐、便秘、排尿困难。结论多瑞吉贴对癌症骨转移疼痛有效,且安全性好,适于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交替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68例。结果:随访5-15个月,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治疗的31例原发性单个小肝癌(≤5cm),甲胎蛋白阳性14例,术后降至正常11例,影像学疑复发2例;9例转移性肝癌(≤5cm)仅作单纯的经皮射频治疗,治疗后1例复发;28例大肝癌(>5cm)病人全部首先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然后再作经皮肝穿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其中甲胎蛋白阳性15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5例,无下降或上升3例;影像学随访显示病灶好转或稳定21例,病情进展7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合对小肝癌的治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大肝癌的补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望提高癌局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艳  芦珊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58-659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常导致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严重干扰了患者生活质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是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低,使用方便,作用持久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唑来磷酸通过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可减少骨转移引起骨疼痛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欣红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12-1414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生活质量及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1例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31例)给予唑来膦酸4mg,4周重复一次,共4-6周。第二天开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和(或)9-15MEV电子线照射。放疗剂量:常规分割2.0Gy/次,5次/周,DT40-50 Gy;大分割照射3-5 Gy,3-5次/周,DT20-30Gy。对照组(30例)仅行唑来磷酸治疗,方法及剂量同上。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7%和76.7%(P<0.05),活动能力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80.6%和56.7%(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发热和肌痛,多为Ⅰ、Ⅱ级。结论:唑来磷酸与放疗联用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明确的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生活质量及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1例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31例)给予唑来膦酸4mg,4周重复一次,共4-6周。第二天开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和(或)9-15MEV电子线照射。放疗剂量:常规分割2.0Gy/次,5次/周,DT40-50 Gy;大分割照射3-5 Gy,3-5次/周,DT20-30Gy。对照组(30例)仅行唑来磷酸治疗,方法及剂量同上。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7%和76.7%(P〈0.05),活动能力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80.6%和56.7%(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发热和肌痛,多为Ⅰ、Ⅱ级。结论:唑来磷酸与放疗联用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明确的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 2)联合锝- 99- 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89SrCl 2 治疗组30例、99Tc-MDP 治疗组22例、89SrCl 2 与99Tc-MDP 联合治疗组28例3 组,观察各组骨痛缓解、骨转移病灶好转和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情况。结果:骨痛缓解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在联合治疗组为92.9%(26/ 28)、78.6%(22/ 28),均明显高于89SrCl 2 治疗组的73.3%(22/ 30)、53.3%(16/ 30)和99Tc-MDP 治疗组的63.6%(14/ 22)、45.5%(10/ 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骨转移病灶好转有效率在联合治疗组为46.4%(13/ 28),明显优于99Tc-MDP 治疗组的18.2%(4/ 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89SrCl 2 治疗组的33.3%(10/ 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89SrCl 2 联合99Tc-MDP 治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患者癌痛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单纯放疗,联合组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短期骨痛缓解情况的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影响患者短期骨痛缓解的因素。结果联合组癌痛缓解有效率为92.5%(49/53),高于对照组的69.8%(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NSCLC骨转移骨痛缓解情况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组CT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病灶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癌痛方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二氯化锶(89SrCl2)和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将80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独使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和B组(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比较转移病灶骨代谢的变化和血液毒性反应.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2.5%(29/40),B组总有效率77.5%(31/40),χ2=4.24,P<0.05.A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5.0%(26/40),B组改善率82.5%(33/40),χ2=7.49,P<0.01.两组转移病灶骨代谢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5.0%和67.5%,P<0.05;血液毒性反应分别为22.5%和27.5%,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骨转移癌,可以增加止痛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不增加毒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确诊并行RFA治疗的46例CRLM患者,其中26例进行DC疫苗联合RFA治疗(DC-RFA组),20例单纯进行RFA治疗(RFA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免疫功能,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DC-RF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 vs 70.00%,P<0.05);DC-RFA组与RFA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15%、90.00%;1、2年生存率DC-RFA组略优于RFA组(P>0.05);(2)DC-RFA组外周血CD3+、CD4+、CD4+/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8+数值降低(P>0.05);RFA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 +/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8+数值升高(P>0.05);(3)DC-RFA组治疗后仅有2例低热,1例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4)DC-RFA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疼痛控制和精神状态方面.结论:DC疫苗联合RFA治疗CRLM患者可提高单纯RFA治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cancer commonly have distant lymph node metastasis;however, poor health often contraindicates surgical treatment. Although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overal survival for these p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前列腺癌骨转移血清差异性相关蛋白质。方法 应用美国Ciphergen 公司CM10芯片和蛋白芯片仪检测19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及3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蛋白质。利用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对CM10芯片进行检测,所得到的蛋白质以波谱的形式表示。采用Biomarker Wizard 软件对2 组血清相同质荷比的蛋白质含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导入Biomarker Pattern软件,以得到正确分组的差异性蛋白质标志物。结果 19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与3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蛋白质在质荷比为2000~20 000 时有6个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组在质荷比为2089、4281、3507、4178处的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分别为4.63±8.03和9.88±10.77、19.78±21.46和26.73±19.41、5.46±10.14和8.10±8.74、38.01±26.27和45.25±20.40(P<0.05);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组在质荷比为15 900、16 081处的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分别为11.52±16.80和4.84±5.83、8.55±12.64和3.56±3.90(P<0.05)。结论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快速、准确,灵敏度、特异度高,通过蛋白芯片仪发现的差异性相关蛋白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5例肝癌患者共34个瘤灶,中等大小肿瘤(3 cm~5 cm)9个,大肿瘤(>5.1 cm)25个。射频消融术后2~10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采用增强CT扫描和临床随访评估。结果射频消融术后CT扫描见治疗区仍有残留癌灶。化疗栓塞后CT扫描见大部分残留癌灶碘油沉积良好。16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24例获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7.9%),>2年(70.8%)。结论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帕米膦酸二钠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30例多发性骨转移伴重度疼痛恶性肿瘤患者,均经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15天未达到中度以上缓解,给予帕米膦酸二钠45mg连续2天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两药联合治疗的临床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为8.10±1.13,治疗后降至3.10±1.27(P<0.01),总有效率为70.0%,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肿瘤多发性骨转移疼痛疗效及耐受性好,患者易接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