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邱菊  杜静  饶静  高宗良 《安徽医学》2014,(8):1061-106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PD患者70例,非PD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酸值;并对PD组进行非运动症状问卷、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简单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其临床症状,分析PD组患者临床症状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 PD组较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D患者血尿酸与H-Y分期,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发生数无明显相关性;但在非运动症状中,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结论低尿酸血症可能是PD的危险因素,尿酸与PD非运动症状中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也间接证实了尿酸在PD中的神经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运动障碍、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HAMA评分≥14分或HAMD评分≥20分,满足一项即可入选情绪障碍组,不满足者入选非情绪障碍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定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RLSRS)评定患者日间嗜睡、夜间睡眠情况及不宁腿综合征程度。结果 18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情绪障碍组81例(45.0%),非情绪障碍组99例(55.0%)。情绪障碍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情绪障碍组与非情绪障碍组MMSE评分、MoCA评分、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组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帕金森病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将入组60例PD患者分为焦虑和非焦虑组。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用药情况。选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和改良Hoehn&Yahr(H&Y)分期评价患者运动症状;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贝克抑郁量表(BDI)、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价患者非运动症状。结果:基本情况及运动症状方面,焦虑组与非焦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药物使用方面,焦虑组金刚烷胺的日剂量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低于非焦虑组(P<0.05)。非运动症状方面,焦虑组BDI、PDSS和SCOPA-AUT得分高于非焦虑组(P<0.05)。回归分析示,BAI得分与BDI、SCOPA-AUT得分呈正相关,与LEDD呈负相关。结论: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PD焦虑的危险因素,LEDD是PD焦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不同运动症状分级(H-Y)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和Ⅴ(UPDRS-Ⅲ、UPDRS-Ⅴ)、PD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169例PD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名正常组对照.结果 99.41%的PD患者存在非运动症状;76.33%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80.47%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及非运动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不同Hoehn和Yahr(H-Y)分级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表现及严莺度差异明显;焦虑、H-Y分级、性别、PDSS及MMSE得分进人回归方程.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明显,且在不同运动症状分级间表现及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NMS)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非糖尿病患者54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PD评估量表,包括PD统一评定量表(UPDRS-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分析其非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和感觉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结果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Hoehn-Yahr分级显著高于PD非糖尿病组患者[(3.06±0.92)级比(2.74±0.59)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5项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包括UPDRS-Ⅰ、HAMD、HAMA、PSQI、SCOPA-AUT,显著高于PD非糖尿病组患者[(5.07±2.18)分比(2.96±1.47)分,(14.65±4.88)分比(7.29±5.06)分,(16.43±6.11)分比(8.02±3.44)分,(9.07±3.37)分比(6.81±4.68)分,(39.52±8.65)分比(31.61±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PD非糖尿病组患者[(23.57±4.34)分比(21.63±6.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PD合并糖尿病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高于PD非糖尿病组[73.33%(44/60)比55.56%(30/54)](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和感觉症状四种非运动症状,糖尿病病史对患者的PD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伴有疲劳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234例非痴呆PD患者的疲劳程度,并分为疲劳组和非疲劳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PD睡眠量表(PDSS)和39项PD问卷(PDQ-39)测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42.7%)PD患者伴疲劳(FSS4),排除抑郁障碍或睡眠障碍后仍有67例(34.9%)患者伴疲劳。疲劳组PDQ-39综合指数(PDQ-39SI)明显高于非疲劳组(Z=-8.06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DRS评分(OR=1.105,P=0.001)和PDSS评分(OR=0.967,P=0.000)是PD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疲劳是PD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内在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症状可能缓解PD伴发的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帕金森病(PD)患者伴有疲劳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234例非痴呆PD患者的疲劳程度,并分为疲劳组和非疲劳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 (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PD睡眠量表(PDSS)和39项PD问卷(PDQ-39)测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42.7%) PD患者伴疲劳(FSS >4),排除抑郁障碍或睡眠障碍后仍有67例(34.9%)患者伴疲劳.疲劳组PDQ-39综合指数(PDQ-39SI)明显高于非疲劳组(Z=- 8.06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DRS评分(OR=1.105,P=0.001)和PDSS评分(OR=0.967,P=0.000)是PD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疲劳是PD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内在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症状可能缓解PD伴发的疲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睡眠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跟踪随访的方法,对2012 年3 月-2014 年9 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确诊的321 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 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评,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3 组:抑郁组(A 组),焦虑组(B 组)和认知障碍组(C 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分析其与PD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睡眠训练方案,训练3~6 个月后再次测评PSQI、HAMD、HAMA 和ADAS-cog。结果调查的PD患者中255 例有非运动症状,各组睡眠质量与非运动症状均呈正相关(p <0.05)。与睡眠训练前比较,睡眠训练后A和B组患者PSQI总得分降低(p <0.05),且HAMD和HAMA 得分也降低(p <0.05)。结论连续睡眠训练能够有效提高PD 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对认知障碍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方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51-52,55
目的研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伴有RBD的P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106例PD患者,根据非运动症状问卷(NMS quest)第25项问答结果,将入选的84例患者分为RBD组(54例)和非RBD组(30例),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症状,选用NMS quest量表比较两组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选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睡眠障碍进行比较。结果 RBD组患者的病程[(3.7±1.3)年]显著短于非RBD组[(5.1±2.2)年](P〈0.05),RBD组与非RBD组运动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D组的非运动症状(胃肠道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精神和睡眠活动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BD组(P〈0.05)。结论伴发RBD的PD患者的病程较短,非运动系统受累的临床症状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76例,其中伴有RBD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不伴有RBD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两组运动症状,应用NMSquest量表比较两组非运动症状,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建议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定两组抑郁、焦虑、认知和睡眠障碍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以运动迟缓、姿势障碍为主,对照组患者以震颤和运动迟缓为主,两组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UPDRS、HAMD、HAMA、MMSE、PDSS和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精神症状、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通常病程较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精神症状、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五种基本情绪心脏自主神经传出活动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确定五种基本情绪体验期间心脏变时性功能维度的自主神经传出活动模式。方法对92名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采用6个影片片段来诱导悲伤、厌恶、愤怒、恐惧和快乐五种基本情绪和一种中性状态,用“情绪报告表”采集被试产生的情绪及其等级,并且记录心率变异性(HRV)高频功率和低频功率。结果(1)悲伤、厌恶、愤怒的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01;P〈0.001);快乐、恐惧、中性片段的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之间不相关(P〉0.05);(2)每一种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都包含多种模式,以拮抗模式和共同活动模式为主;(3)悲伤情绪和中性状态以经典拮抗模式为最多(30.3%;32.5%);厌恶和快乐情绪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伴随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的拮抗模式最多(30.2%;33.3%);愤怒和恐惧情绪主要表现经典拮抗模式和共同激活模式(31.2%;30.3%),二者比例接近。结论每一种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都不仅仅限于经典拈抗模式,还可以有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伴随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的拮抗模式、共同激活模式、共同抑制模式以及四种非伴随活动模式。不同情绪在各种反应模式的分布上不同。  相似文献   

12.
5种基本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5种基本情绪之间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差异和特异性。方法 92名女大学生被试观看 6段用于诱导基本情绪和中性状态的影片片段,用“情绪报告表”采集被试产生的情绪及其等级。测量多个反映自主神经活动的指标。结果 悲伤、愤怒和恐惧以及中性片段都使收缩压升高 (P<0. 001);厌恶、愤怒、恐惧和快乐以及中性片段都使呼吸频率加快 (P<0. 001);悲伤和恐惧都使R R间期延长(P<0. 001,P<0. 01)、R R间期最大值(P<0. 01,P<0. 05)、最小值(P<0. 01,P<0. 001)及HRV总功率减小(P<0. 01,P<0. 05);悲伤、恐惧和中性片段都导致HRV高频功率降低(P<0. 05)。结论 本研究所诱导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除愤怒情绪外),都有自己的特异性变化,并且不同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之间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综合指标测定法和心搏间距变化为指标测定了71名60岁以上老人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结果表明: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在总体上呈现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同时控制心血管活动的植物性神经功能也发生显著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心率信号的功率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率信号(HRS)携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ANSF信息。本文分析了87例糖尿病(DM)患者HRS的功率谱数值特征。发现:DM性自主神经病变(AN)的发生率约为68%。与对照组相比较,DM组的总功率、超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和平衡参数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DM患者可能存在心ANSF的全面减损,迷走神经受损可能稍先于或/和重于交感神经,其中,交感和迷走神经同时受损占较大比例,单一神经受损以迷走病变为主;当ANSF不平衡时,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因而,运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可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糖尿病AN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135例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发现其异常脑波多为尖波、尖-慢综合波及阵发性高幅慢节律,少见棘波发放。对于轻型、中型患者,仅用谷氨酸、维生素E、谷维素(部分加用654—2)等促进大脑功能和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对重型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同时加用抗痫药,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和脑电图放电改善均较快。提示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可能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并发胆石症与自主神经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君  严钟德 《重庆医学》2000,29(6):489-4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胆石症与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33例2型糖尿病伴胆石症的35例2型糖尿病不伴胆石症患者间的自主神经病变(AN)、脂代谢紊乱变化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伴胆石症组与不伴胆石症组相比,AN损害率明显增高,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5,P<0.05),总胆固醇(TC)无显著变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方法 对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SSR检测,并与28例健康自愿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28例均能清楚引出波形;患者组中SSR异常14例(53%),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异常反应与自主神经症状、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对部分病例同时行电刺激与磁刺激,发现噘刺激波形更稳定。重复性好。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SSR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性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本地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总结该疾病在本地区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建院以来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在本地区表现为全年散发、相对的夏季高发;51.7%的病例有明确的诱因,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以肌无力为首发表现的占51%,其次为双小腿和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并发呼吸肌麻痹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各占31.7%、68.3%,并有3例死于呼吸肌麻痹;肌电图异常占81.3%;临床除3例死于呼吸肌麻痹,其余预后均较好。结论 本地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国内均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且预后较好;临床表现上伴发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治疗时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运动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运动锻炼对便秘的影响。方法 :用心率变异性 (HRV)指标SDNN ,SDANN ,RMSSD ,VLF ,LF及HF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便秘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便秘患者非运动锻炼组除SDANN外均低于运动锻炼组 (P <0 .0 5 ) ,运动锻炼对便秘症状有效缓解率明显高于非运动锻炼组 (P <0 .0 5 )。结论 :运动锻炼可以改善便秘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对于老年人便秘症状缓解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娟  李德强 《浙江医学》2007,29(9):916-9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特点。方法3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与焦虑自评并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一起接受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后,获得TP、HFnorm、LFnorm及LF/HF成分并比较。对抑郁症患者SDS与心率变异性频谱指标作两两偏相关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病例组总功率(T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程度与抑郁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静息状态下,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从而导致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