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胰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20例胆胰术后PGS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中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8例,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TEN)12例,其中加行足三里针炙5例。结果TPN组1例胰头癌患者因发生胰漏,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于术后第11d死亡,死亡前PGS未能治愈。其余19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在PGS治疗期间,TPN组发生霉菌感染2例,导管败血症1例;TEN组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平均治愈时间:TPN组(34.2±3.5)d;TEN组为(26.3±8.6)d;TEN加针灸者为(20.5±9.3)d。结论胆胰术后PGS应尽量明确诊断,避免盲目手术治疗,保守支持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TEN加针刺足三里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肠套入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胰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12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病例,采用胰肠套入吻合67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9例。分析两种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同时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套入式胰肠重建组术后胰漏发生率为31.34%(21/67),黏膜对黏膜胰肠重建组为13.56%(8/59);两组术后胰漏严重程度(A、B、C级)情况分别为10.45%(7/67),14.93%(10/67),5.97%(4/67)和8.47%(5/59),3.39%(2/59),1.69%(1/59)。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15 d vs 16.86 d),费用分别为(49 882.73元 vs 38 047.80元)。两组患者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所占比例、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采用胰肠套入吻合,该法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单T管外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单T管外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间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单T管引流,20例(对照组)采用胆胰双管引流。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胆胰液引流量(712.3±121.4)m1.胆胰液总引流量(15.2±5.1)L,明显少于对照组[(967.5±136.7)ml:(26.0±8.6)L,P〈0.05],而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单T管引流即可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施行的79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97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LPD组中女41例,男38例,平均(60.8±20.2)岁;OPD组中女38例,男59例,平均(59.4±19.0)岁。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中与术后近期相关指标。结果:TLPD组手术时间[(172.3±47.5)min vs.(196.0±62.1)min,P=0.004]、术中出血量[(192.1±25.2)mL vs.(380.7±76.9)mL,P<0.0001]、下床活动时间[(2.0±0.7)d vs.(3.1±1.1)d,P<0.0001]、排气时间[(4.0±0.5)d vs.(5.7±0.2)d,P<0.0001]、进食时间[(4.8±0.8)d vs.(5.7±1.5)d,P<0.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9.4±0.9)d vs.(10.3±2.8)d,P=0.001]优于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胰瘘、胆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向可吸收倒刺线与PDS-II缝线在腹腔镜胰十二脂肠切除术胆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胆肠吻合时采用单向可吸收倒刺线,设为倒刺线组;另30例患者胆肠吻合时采用PDS-II缝线,设为PDS-II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总管直径、胆肠吻合口内径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均采用横结肠后Roux-en-Y吻合方式,均未放置T管引流,无姑息性胆肠吻合减黄。与PDS-II组比较,倒刺线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缩短[(13.2±8.1)min vs(15.8±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80±8)mL vs(94±5)mL]、肝总管直径[(1.5±0.6)cm vs(1.3±0.8)cm]、胆肠吻合口内径[(1.3±0.8)cm vs(1.1±0.6)c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与PDS-II组比较,倒刺线组患者术后胆漏[0例(0)vs 3例(10%)]、术后胆肠吻合口后方引流管拔出时间[(3.8±0.9)d vs(7.2±0.3)d]、术后住院时间[(7.8±0.9)d vs(10.2±0.6)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与PDS-II组比较,倒刺线组患者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6.7%)vs 5例(16.7%)]和狭窄胆肠吻合口拆除再吻合发生率下降[0例(0)vs 3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胆道感染发生率[2例(6.7%)vs 3例(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可吸收倒刺线在腹腔镜胰十二脂肠切除术胆肠吻合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胆肠吻合口狭窄及胆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肠腔减压引流管对术后胰瘘的预防作用,分析术后发生 胰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116例行PD的病例进行临床同期 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放置肠腔减压管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消化道重建均采用常 规Child法,观察组胰-肠吻合空肠关闭端缝合双荷包线,经荷包线中心肠壁切口,放置肠腔减压引流管, 垂直从腹壁刺口引出固定;对照组空肠断端不放置肠腔减压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胆漏等并发 症发生率及影响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胰漏发生率低(13.6% vs 35.1%,χ2=7.388,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漏、胃排空障碍、腹腔内感染、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 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质硬胰腺(OR 0.02,95%CI 0.001~0.299,P < 0.05)和主胰管直径 > 3 mm(OR 0.002,95%CI 0.000~0.084,P < 0.05)患者行胰肠吻合 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性更低。结论 PD手术Child消化道重建、空肠减压引流管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2016版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S)胰瘘分级系统的有效性,并探讨对B级胰瘘进行亚组分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05例)和北京医院(217例)连续收治的5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病人临床资料,比较ISGPS不同分级病人的临床结局(出血、胆瘘、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根据是否行有创操作将B级胰瘘细分为B1亚组及B2亚组,对比两组间临床结局。结果 生化漏与无胰瘘组病人比较,除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外的临床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瘘/生化漏组、B级胰瘘组及C级胰瘘组组间比较,除30 d内再入院率外的结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1亚组与B2亚组在出血(15.2% vs. 34.3%,P=0.045)、胆瘘(13.0% vs. 34.3%,P=0.023)和术后住院时间(32 d vs. 39 d,P=0.01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SGPS(2016版)胰瘘分级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鉴别效能;据是否行有创治疗将B级胰瘘再细化分层,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改良组(n=33)行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其中21例为腹腔镜PD;传统组(n=32)开腹PD行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的胰肠端侧吻合法,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小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发生B级胰瘘共2例(6.10%),显著低于传统组9例(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化漏、胃排空延迟、胆漏、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相比传统吻合方法,可有效降低吻合难度,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胰液外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瘘)的发生,方法:对21例采用Child术式的病例作胆肠吻合口及胰肠吻合口的留置T管作胰,胆液的内,外引流,结果:21例术后均隶发生胰漏(瘘)和胆漏(瘘)平均术后16天拔管,结论:自行设计的胰管T管具有集胰管内,外引流管一体的功能,确能起到合理引流胰液以预防胰漏(瘘)的作用,方法简便易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