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论述住院患者生前预嘱的必要性、认知态度现状、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进而提出加强生前预嘱宣传与推广、促进尊严死的发展,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提供生前预嘱可行性方案,积极研发评估生前预嘱认知及态度的工具等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生前预嘱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完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2022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是中国生前预嘱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具体实践和运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中日两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实践发展特点,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生前预嘱制度介入下的医患关系结构以及生前预嘱的符号表意机制,按“发送者-符号文本”与“符号文本-接收者”环节讨论中国现行生前预嘱制度所面临的六类伦理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及启示,为中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袁月  王灵强 《吉林医学》2022,(9):2471-2474
目的:进一步探究人们对生前预嘱相关问题的真实想法,为老龄化社会下生命末期健康管理提供新方向。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制作了包含22道问题的《“生前预嘱”问卷调查》,从“对死亡的看法”“临终的计划”“对不可治愈的伤病生命末期的医疗选择”“医疗自主权”和“‘生前预嘱’的认知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提问。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人们的一些个人特征未有较明显的选择区别,人们整体上对临终安排的重视程度不高,婚配情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对选择也没造成较大影响,人们普遍对生前预嘱的认知程度不高。结论: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死亡教育”“加强‘生前预嘱’研究体系建设”“解决‘生前预嘱’伦理问题”和“做好医学行业人员培训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太原市6个社区抽取540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以及签署生前预嘱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得到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95.0%。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水平较低(44.1%,226名),不同年龄(χ2=11.09,P=0.001)、文化水平(χ2=7.95,P=0.005)、日常生活能力(χ2=8.10,P=0.017)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状况不同。普及相关概念后,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的老年人也较少(49.9%,256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60~74岁(OR=2.151,95%CI:1.380~2.941)、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OR=3.048,95%CI:1.571~5.913)、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OR=2.849,95%CI:1.223~6.638)、慢性病患病种数≥2种(OR=1.654,95%CI:1.138~2.404)、之前听说过生前预嘱(OR=1.596,95%CI:1.098~2.322)的老年人更愿意提前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结论太原市社区老年人生前预嘱的认知及接受度较低,我市应继续加强对生前预嘱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预嘱及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定义,分析美国基于互联网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情况,针对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提出建议,包括突出为个体及代理人知情决策赋能的过程,关照弱势群体信息获取与利用特征,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115名护士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态度,了解护理人员对生前预嘱的认可及影响认知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在职的115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朱鸣雷的生前预嘱相关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我院护士对生前预嘱总体认知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及以上护士对生前预嘱的认知得分高于低学历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06)。结论我院护士对生前预嘱的认识整体上还有待提高,高学历是影响认知差异的一个因素,可以通过院内开展生前预嘱继续教育、加强大中专院校对生前预嘱知识教育、增加宣传,提高认识,促进我国生前预嘱事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的研究多聚焦于晚期癌症和慢性病患者,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相对欠缺,该文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和开展的必要性、国内外大学生认知现状、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干预方式和建议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推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旨在确保丧失自主决策权的患者获得符合其期待和偏好的医疗服务。晚期癌症人群是ACP实施的关键人群,然而目前在中国的实践现状欠佳,亟需高质量的实施证据加强ACP在晚期癌症患者人群的临床实践。现有文献可汇总为干预时间、干预内容、干预人员、干预模式、沟通技巧、结局指标和环境支持7个维度的27条证据,为促进晚期癌症患者ACP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后续研究需结合患者意愿,从传统文化、ACP宣教与培训、健全立法和医疗系统等多层面探索适合中国晚期癌症人群ACP的最佳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推广的新途径,是社区姑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目前我国对社区ACP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借鉴国外社区ACP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来探索适合我国社区的ACP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社区的视角,阐述国内外ACP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社区现况分析社区ACP推行的优越性,提出ACP在我国社区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社区开展ACP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器官捐献者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在器官捐献领域进一步推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依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目的性抽样选择8名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主题。结果显示,器官捐献者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状况可归纳为3个主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面临的问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的肯定认同;影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推广的因素。器官捐献者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概念陌生、认知不清晰,但认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具有积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医疗自主权、死亡教育等方面的宣传,以期促进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发展,提高器官捐赠意愿。  相似文献   

11.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能充分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帮助临终者实现符合本人意愿的“尊严死”。回顾中国文化背景下大陆ACP的临床实践,从实践意义、中国文化背景下医护患及家属对ACP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促进ACP讨论的实践活动及ACP临床实践效果研究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医疗实践中临床工作者开展ACP提供实践指导,推动国内安宁疗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伟  薛青云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35-3940
背景 目前,公众对“尊严死”和终末期生命质量越来越关注,不再倾向于单纯延长生命长度,开始寻求预先指示的方法,医护人员作为参与预先指示的重要力量,其知晓率直接影响预先指示的推行效果。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预先指示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推广的可行性及实践路径。方法 于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山东省抽取三级、二级医院及一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40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经历部分、预先指示的态度及原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护人员预先指示态度及行为意向的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0份(98.1%)。530例调查对象中,445例(84.0%)赞同指令型生前预嘱,赞同的首位原因为“尊重患者选择的权利”〔98.2%(437/445)〕;85例(16.0%)不赞同指令型生前预嘱,不赞同的首位原因为“不清楚生前预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68.2%(58/85)〕。373例(70.4%)赞同代理型医疗决策,赞同的首位原因为“能反映患者意愿”〔84.5%(315/373)〕;157例(29.6%)不赞同代理型医疗决策,不赞同的首位原因为“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的意愿可能会被代理人改变”〔77.7%(122/157)〕。530例调查对象中,384例(72.4%)愿意协助患者制定预先指示,446例(84.2%)医护人员愿意把预先指示相关知识介绍给其他人,257例(48.5%)愿意马上签署生前预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和患者讨论过预先指示和是否听说过预先指示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制定预先指示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知晓状况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制定预先指示意愿的影响因素;培训对预先指示意愿产生积极效能,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医护人员预先指示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期效果。方法:选取安徽某综合性医院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12名,通过自编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及预期效果问卷开展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患者因素包括相关知识、心理负担、医患沟通障碍、与家属沟通障碍、死亡恐惧、权利意识淡薄、担心后续治疗、制度保障缺乏、签署时间10个方面,前3位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担心后续治疗、死亡恐惧、心理负担;所有项目得均分在2.7分以上,属于中度影响及以上。结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需要针对肿瘤患者担心后续治疗、死亡恐惧、心理负担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此提高肿瘤患者的自主决定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医患冲突和纠纷,减少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4.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注重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三者间的沟通过程,可帮助晚期肿瘤患者表达临终治疗意愿,减少过度医疗及提高临终生命质量与尊严,已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医疗常规中的一部分。国内尚无晚期肿瘤患者干预模式的实证研究。本文综述晚期肿瘤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模式相关内容,以期为本土化干预模式构建及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芹  李星梅 《河北医学》2016,(5):843-845
目的::研究分析对肿瘤患者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肿瘤患者及120例患者家属,经由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家属和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赞同实施率比较患者组明显高于家属(P<0.05),家属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及有无肿瘤丧亲经历不同也有明显的态度差异( P<0.05)家属及患者支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因素大多是长期病痛折磨、患者有自主权等;家属不支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原因多为伦理道德因素,患者多是因心愿未完成而不支持。结论: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可率高于家属,实施时需要考虑两者的不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6.
卡牌游戏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推广的新途径,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目前中国对ACP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借鉴国外卡牌游戏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来构建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ACP沟通模式。对卡牌游戏的设计细节、干预工具、干预效果、不足及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制订ACP的实施策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者权利意识增强,老年人及临终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的实现和身心需要的满足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新指标。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重在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对临终医疗决策和死亡意愿探讨的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姑息治疗、优逝理念的发展。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推进这一进程,还需与本土的家庭理念、集体主义结合,为此建议构建包含家庭、社区、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持续性社会支持体系,以期提高老年人及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医疗机构将医学预嘱作为病历填写的固定内容.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即作出是否同意被动安乐死的抉择。美国"死亡医生"杰克.凯沃尔基安在密歇根州离世,终年83岁。他生前呼吁"死亡权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以调查浙江省某肿瘤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态度及其行为意向,为姑息照护领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2019年8—11月以浙江省某肿瘤专科医院的520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务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态度与行为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有99.8%的医护人员认为了解患者的生命意愿非常重要,有98.5%的医护人员认为医疗决策应是患者、家属及医生共同讨论后制定,且96.3%的医护人员赞同家属应该参与其中。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对ACP行为参与率为26.6%,在协助患者预先设立生命意愿意向方面,78.5%愿意、6.0%不清楚、15.6%不愿意。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实施ACP态度和行为意向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工作年限、婚姻、文化程度、丧亲经历、对预先设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的医护人员对ACP的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已婚、高学历、有丧亲经历、认知预先设立医疗照护计划影响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实施ACP的态度和行为意向。  结论  医护人员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ACP的态度及行为意向总体呈现较为积极的接纳态度,医护人员推行ACP的态度会受学历及婚姻状况等影响。在患者治疗上医护人员存在一些分歧, 更倾向于ACP的实施,也更愿意帮助患者签署生命意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汾阳市某三甲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患者本人和其家属对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分别采取何种态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286名医护工作人员、106名患者、206名家属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三者对被调查内容的认识程度分别占17%、10%、5%;其中支持率分别占到80.3%、30.2%、69%.结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调查内容有不同认知,其中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更容易接受医疗照护计划,多种因素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