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转录调控的影响,并探讨该影响对于原发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不同浓度(10、20、40 uM)香菇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香菇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香菇多糖对于肿瘤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编码基因转录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香菇多糖对于上述肿瘤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结果香菇多糖的处理能够明显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10、20、40 uM香菇多糖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4±1.19)%,(10.3±1.67)%,(23.5±3.79)%。RT-PCR结果显示,香菇多糖处理细胞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编码基因的表达,40 uM香菇多糖处理组细胞中目的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最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香菇多糖作用肿瘤细胞后,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趋势。结论香菇多糖能够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基因转录以及蛋白表达发挥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参与了香菇多糖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组织浸润炎细胞的增殖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肾组织和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IDO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肾间质浸润PCNA阳性炎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肾组织未检测到IDO表达,而在新月体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新月体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CNA阳性浸润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显著负相关.结论 IDO在新月体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并与肾小管-间质炎细胞增殖及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相关,提示IDO可能通过抑制炎细胞增殖活性参与新月体肾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3.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是介导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IDO1在肿瘤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中存在过度表达现象,通过色氨酸的消耗及其代谢产物的聚积抑制局部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测,这与多数肿瘤治疗的不良预后有关。因此,IDO1是肿瘤免疫疗法的重要靶点。目前有多种骨架的IDO1抑制剂正在研究当中,其中3个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本文介绍了IDO1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并按结构分类,综述了IDO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王琦 《医学综述》2008,14(1):75-77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体内的分布比较广泛。脂多糖、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等多种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IDO的表达。在某些肿瘤类型中,IDO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对IDO的这种免疫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宝霞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6):449-452,F0003
[目的]通过研究在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和调节性T细胞(Treg cells)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O mRNA和蛋白及Foxp3蛋白在乳腺癌、淋巴结和乳腺良性病变中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IDO的mRNA水平高于乳腺癌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的mRNA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示乳腺癌引流淋巴结内IDO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癌(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乳腺癌中IDO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乳腺癌中Treg细胞Foxp3+比例高于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Foxp3+比例高于乳腺原发癌(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与Treg细胞间呈正性相关(r2=0.409,P<0.05),与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正性相关(r2=0.528,P< 0.05).[结论]IDO和Treg细胞有可能在乳腺癌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是肝脏以外催化色氨酸沿着犬尿氨酸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分解代谢的限速酶。IDO1过度活化而引起KP的神经毒性产物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UIN)的蓄积,是导致神经紊乱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IDO1同时又是免疫耐受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逃逸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被视为新的免疫检查点。IDO1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白内障、癌症等多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已被证实,因此IDO1抑制剂作为极具潜能的药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IDO1的生物活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色胺酮衍生物吲哚胺2,3-双加氧酶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抑制活性,并研究其作为 IDO 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表达、纯化重组人 IDO (rhIDO),建立 IDO 活性检测体系;以色胺酮衍生物作为对象,进行 IDO 抑制活性初筛,对抑制类型、半数抑制浓度以及抑制常数进行测定;构建高表达人 IDO 的 pcDNA3.1(+) hIDO 转染 HEK 293 细胞,评价色胺酮衍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 IDO 抑制活性;采用 MTT 比色法考察色胺酮衍生物3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6个被测色胺酮衍生物均具有IDO抑制活性,且细胞水平上的抑制效力高于酶活水平,抑制效力均优于目前通用的IDO抑制剂1 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色胺酮衍生物 3 作为最强的 IDO 抑制剂,其Ki值为 0.161 μmol/L。MTT 实验结果显示,色胺酮衍生物3 显著抑制 A549 细胞生长,IC50 为 8.77 μmol/L。结论  色胺酮衍生物是一类新型高效的 IDO 抑制剂,在体外对 A549 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子痫前期病人胎盘组织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胎盘组织表达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轻度子痫前期病人、30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和38例正常晚孕妇女胎盘组织IDO蛋白表达,并采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图片IDO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RT-PCR法检测各组孕产妇胎盘组织IDO mRNA的表达水平;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各组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分别测量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各组孕产妇胎盘组织均有IDO蛋白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胞质中,胎盘间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也可见少量表达。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产妇胎盘组织IDO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显著性(F=462.895,q=3.474、11.002,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2.491,P<0.01)。轻度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IDO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晚孕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032,q=8.457、16.913,P<0.01);且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IDO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000,P<0.01)。子痫前期组孕产妇胎盘组织IDO mRNA表达水平与其胎儿脐动脉RI呈负相关(r=-0.445,P<0.01),与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0.449,P<0.01)。结论子痫前期病人胎盘组织IDO表达下降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含铁血红素单体蛋白,其表达和活化可以被干扰素γ强烈诱导。通过催化色氨酸降解,使表达IDO的肿瘤细胞周围形成低色氨酸环境,由于色氨酸是体内必需氨基酸,缺乏色氨酸时蛋白质合成下降,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目前大量研究表明IDO在白血病细胞中较高表达,抑制T细胞的增生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受阻,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一种体内天然存在的免疫调节酶,可通过调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重要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局部微环境形成一种免疫抑制状态,进而调节母体的免疫反应,影响妊娠免疫耐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是指部分未找到具体病因的复发性流产。而现阶段认为导致URSA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为妊娠免疫耐受失败。因此,通过研究IDO调节免疫耐受的过程,可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科  许超  于敏  孙力华  肖卫东  杨桦 《重庆医学》2015,(6):724-726,729
目的:探讨 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预处理对小鼠肠急性缺血再灌注(I/R)所致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雄性 C57BL/6小鼠24只,分为 Sham 组、I/R 组、I/R+GSNO 组,每组8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6 h作为小鼠肠 I/R 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 claudin-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HE 染色显示,与 Sham 组比较,I/R 组肠黏膜明显肿胀,绒毛部分脱落、变粗,绒毛倒伏、断裂,而 I/R+GSNO 组肠黏膜无明显肿胀,绒毛完整,形态接近正常;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 I/R刺激可造成肠上皮表面 claudin-1连续性明显破坏,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I/R+GSNO 组肠上皮 claudin-1连续性明显恢复,阳性染色显著增加;肠上皮 claudin-1蛋白定量分析显示:与 Sham 组比较,I/R 组及 I/R+GSNO 小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表达分别下降32.5%,13.8%(P <0.05);与 I/R 组比较,I/R+GSNO 组小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表达上调27.8%(P <0.05)。结论小肠急性 I/R 刺激可造成明显的肠黏膜损伤及肠上皮间紧密连接的显著破坏;GSNO 预处理可通过上调 claudin-1表达,有效缓解 I/R 对肠黏膜结构与肠上皮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旋毛虫重组抗原P53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4)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及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 设立实验组(旋毛虫重组抗原P53,终浓度为20μg/mL)、阳性对照组(IFN-γ,来源于提高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小鼠,浓度为1 000 U/mL)和阴性对照组(PBS),分别刺激细胞0、3、6、12、24 h后收集样品,利用qPCR技术对细胞内IDO、IL-10、IL-6、TNF-α的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IDO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内的IDO进行检测。结果 qPCR结果表明,旋毛虫P53蛋白能引起胞内IDO、IL-10、IL-6及TNF-α的mRNA的转录水平增加,且呈现出时间依赖性。在24 h时,相比于阴性对照组,P53蛋白刺激组IDO及IL-6转录水平上调了5倍左右,抑炎因子IL-10 mRNA转录水平更是上调了9倍左右,TNF-α mRNA转录水平上调了7倍左右;Western-blot结果显示,旋毛虫P53蛋白刺激组和IFN-γ阳性对照组的细胞内IDO的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持续性中重度AR儿童,按家属意愿,31例患儿接受SIT(SIT组),20例患儿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检测SIT组和药物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并记录鼻炎症状评分(TNSS)和药物评分。结果:SIT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分别为(70.43±8.80)ng/mL和(78.78±6.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1),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分别为(70.17±8.32)ng/mL和(69.27±6.6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P>0.05)。SIT组治疗1年后TNSS评分由治疗前的7.52±2.16下降至4.10±1.96(t=7.53,P<0.01),药物评分由治疗前的4.84±1.21下降至1.06±1.00(t=14.23,P<0.01)。药物组治疗1年后TNSS评分由治疗前的7.35±2.08下降至4.35±1.23(t=9.25,P<0.01),药物评分由治疗前的4.60±1.76下降至2.60±0.99(t=5.03,P<0.01)。2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与相应的TNSS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IT可明显控制AR症状,减少药物使用。AR患儿血清IDO水平随SIT进展而升高。IDO可能在SIT引导免疫耐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腺苷酸A2A受体(A2AR)在小鼠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I/R)刺激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2只,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A2AR基因敲除雄性C57BL/6(A2AR-/-)小鼠12只,分为A2AR-/-+假手术组和A2AR-/-+I/R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6h建立小鼠肠I/R模型.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印迹检测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变化,尤斯灌流仪检测肠上皮通透性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A2AR-/-+假手术组小肠黏膜完整、无水肿,两组无明显差异;而I/R组和A2AR-/-+I/R组小肠黏膜明显水肿、绒毛断裂、部分脱落,且A2AR-/-+I/R组损伤程度明显重于L/R组.小肠黏膜上皮通透性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和A2AR-/-+假手术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和A2AR-/-+ I/R组小肠黏膜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R)值均显著下降(P<0.01),且A2AR-/-+I/R组相比I/R组TER值下降更为明显(P<0.05).免疫荧光及蛋白定量分析显示假手术组与A2AR-/-+假手术组肠上皮高表达ZO-1,而在I/R组和A2AR-/-+I/R组中ZO-1表达明显减少,同时A2AR-/-+I/R组中ZO-1的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小肠I/R刺激可诱导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与分布异常,造成肠黏膜屏障损伤;而A2AR可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ZO-1表达加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在肠I/R损伤中发挥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恢复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经8Gy^60 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放射损伤对照组和胰高血糖素样肽-2处理组,检测小肠粘膜组织DNA和蛋白含量,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肠上皮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放射损伤小肠粘膜组织DNA和蛋白含量降低,肠绒毛高度下降、数量减少,部分绒毛顶端有糜烂缺损;胰高血糖素样肽-2处理可使肠粘膜组织DNA和蛋白含量降低,肠绒毛增长、数量增多,糜烂发生不明显。结论:胰高血糖素样肽-2可促进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丙酸钠(SP)对大鼠脓毒症模型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与NLRP3炎性小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模型+SP(CLP+SP)组和假手术+SP(Sham+SP)组。建模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收集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结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中IL-6、TGF-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和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模型,记录每组大鼠72 h生存率。结果:SP治疗能提高CLP组大鼠的生存率,减少病理损伤。CLP+SP组结肠组织中IL-6、TGF-β和TNF-α水平较CLP组低(P<0.05)。相比CLP组,CLP+SP组结肠组织中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有所增加(P<0.05)。CLP+SP组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IL-β和IL-18表达与CL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SP能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此外,SP可能通过提高脓毒症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减少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QGS)对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ipLPS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肺脏指数,酶法检测支气管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NO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环氧合酶Ⅱ(COX-2)等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QGS500mg/kg组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小鼠的肺脏指数(P<0.05)。QGS250、500mg/kg组均能显著降低LPS致伤小鼠BALF中NO水平,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7%和48.1%。同时QGS500mg/kg组还能够明显增加肺组织中IκB-α蛋白表达量并下调iNOS及COX-2蛋白表达量。结论QGS对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IκB-α蛋白表达而抑制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后小鼠离体小肠平滑肌自主节律运动和小肠肠肌丛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6只6~8周龄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体质量(35±5)g。重型颅脑损伤组(n=18)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小鼠SHI模型,假伤对照组(n=18)只开颅骨不致颅脑伤。于伤后1、3、7 d取材检测离体末端回肠平滑肌肌条运动的模式、幅度、频率及末端回肠ICC数量变化。结果①SHI后平滑肌自主节律运动的幅度1 d[(0.16±0.04)gvs(0.31±0.05)g]、3 d[(0.16±0.04)gvs(0.23±0.06)g]、7 d[(0.22±0.07)gvs(0.27±0.05)g]均显著低于假伤对照组(P<0.05);平滑肌自主节律运动的频率1 d[(30.23±3.71)min-1vs(34.55±1.99)min-1]、7 d[(30.34±4.56)min-1vs(33.10±0.81)min-1]显著低于假伤对照组(P<0.05),2组3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6±4.64)min-1vs(33.39±2.17)min-1,P>0.05];肌条运动模式紊乱、不规律。②SHI后各时相点ICC细胞数量较假伤对照组显著减少[1 d:(189±41)/mm2vs(303±10)/mm2;3 d:(156±39)/mm2vs(305±9)/mm2;7 d:(215±28)/mm2vs(325±42)/mm2;P<0.05],网络明显受损变稀薄。结论小鼠SHI后存在严重的小肠ICC受损,平滑肌自主节律运动紊乱,从而导致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