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Beclin-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3例ACI患者设为观察组,再按脑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组(n=34)、中面积组(n=26)及大面积组(n=23);按神经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37)、中度组(n=23)、重度组(n=23);按随访两个月结局分为生存组(n=69)和死亡组(n=14);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cy、Lp-PLA2及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血清Hcy、Lp-PLA2及Beclin-1表达水平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组高于小、中面积组(P<0.05),且中面积组高于小面积组(P<0.05);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cy、Lp-PLA2及Beclin-1水平升高,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缺损程度及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确诊的153例ACI患者为ACI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48)、中度组(n=61)、重度组(n=44);另选5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Lp-PLA2、NLR和FIB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及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ACI组Lp-PLA2、NRL和FIB水平分别为(185.40±34.48)μg/L、(5.41±4.52)和(3.33±0.80)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0.28±21.80)μg/L、(2.29±0.83)、(2.29±0.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0、5.400、8.500,P均<0.01)。Lp-PLA2与NRL、FIB成正相关(r=0.303、0.313,P均<0.001),FIB与NR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在防治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头颅MRI+MRA及脑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例行体检头MRI+MRA正常的健康自愿者40名为对照组。病例组采取脑梗死规范治疗及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以酶联免疫法分不同时段测定两组患者血浆Lp-PLA2的浓度,以及评价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数据分析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结果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并且随着脑梗死时间的推移,Lp-PLA2浓度愈低。NIHSS评分显示,随着脑梗死时间推移,NIHSS评分越来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同时期NIHSS评分和患者Lp-PLA2浓度,NIHSS与Lp-PLA2浓度呈正相关(r=2.376,P<0.01)。结论血浆Lp-PLA2浓度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浆Lp-PLA2浓度可在脑梗死的早期预防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42的表达及其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共收集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对照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3个月后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记录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miR-142水平用于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及miR-142水平,将血清miR-142水平与NIH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miR-142在脑梗死鉴别和预后评估中的ROC曲线。结果:脑梗死预后良好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组间男性比例、吸烟史、饮酒史、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未见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预后良好组miR-142表达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血清miR-14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钙调蛋白(CaM)、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HISS)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其中重度组23例,中度组43例,轻度组38例;采用改良Rankin (mRS)量表评估所有患者3个月后预后情况,并依据评分分组,其中预后不佳组37例,预后良好组67例,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Lp-PLA2、CaM、AQP1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CaM、AQP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度组患者的Lp-PLA2、CaM、AQP1水平分别为(328.24±84.26) U/L、(227.59±61.34) ng/mL、(44.51±8.26)μg/L,明显高于中度组的(264.56±61.44) U/L、(150.17±...  相似文献   

7.
目的:炎症反应尤其是炎症小体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脑梗死的起始、梗死后损伤的进展和恢复.本研究主要探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Lp-PLA2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年收治在该院的62例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2名同时期来该院就诊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人群的空腹静脉血,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Lp-PLA2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浆Lp-PLA2含量(276.32±32.16)μg/L与对照组(189.32±36.35)μg/L相比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型患者血浆Lp-PLA2含量(306.34±31.34)μg/L高于轻型患者(265.45±36.35)μg/L,重型患者血浆Lp-PLA2(398.32±39.32)μg/L同时高于中型和轻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梗死体积组之间的血浆Lp-PL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Lp-PLA2对于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和未卒中对照者(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计算脑梗死体积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PLA2及hs-CR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Lp-PLA2和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20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Hcy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TOAST分型对病人分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与Hcy水平的关系,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心脑血管事件、mRS评分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狭窄组(P<0.01).不同狭窄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斑块组的HHcy发生率、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各组HHcy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AA组高于CE组、SAA组、SUE组和SOE组(P<0.05~P<0.01).随访后,HHcy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5);且HHcy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TOAST分型、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Hcy相关,HHcy是导致脑梗死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糖的关系,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急性脑梗死时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最高,其中糖化血红蛋白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化血红蛋白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合理血压调控组(治疗组)与传统降压组(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时及第1d,7d晨起血压,记录住院时及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d与第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d时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糖代谢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次日及7 d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病情重,预后差,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组梗死灶大,与应激性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0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餐后血糖,将所有患者分为餐后高血糖组和餐后血糖正常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状况进行跟踪观察。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餐后血糖的水平与NIHSS呈正相关(r=0.327;P=0.001;Spearman′s相关),餐后高血糖组患者4周、12周及24周的NIHSS评分均高于餐后血糖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餐后高血糖与终点事件独立相关(OR7.772;95%CI1.075~56.189;P=0.042)。结论:餐后血糖增高不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其近期预后较餐后血糖正常者差;餐后高血糖可能是脑梗死患者死亡和再发缺血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死塞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2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h内空腹或静脉输液前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病情好转或血糖正常后复查头颅CT,计算梗死灶体积。分别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梗死灶大小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比血糖正常组梗死灶大、好转率低、死亡率高。结论:高血糖尤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会增加急性脑梗死神经系统损伤,梗死灶大,临床疗效不良。故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8例发病时间在72 h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HT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22例和不良组18例,比较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HT临床特征:HT患者中,脑叶梗死占52.50%,大面积梗死占65.00%,心源性脑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占62.50%;HT发生在发病后8~14 d占57.50%;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占90.00%,脑实质内血肿(parenchyma haematoma,PH)占10.00%;HT发生后症状加重占42.50%。良好组和不良组性别、吸烟史、卒中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服用抗凝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12分、服用抗凝药物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叶梗死、大面积梗死和CE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HT,HT多发于急性脑梗死后8~14 d内,多数为HI型,大部分患者不会发生症状加重。NIHSS评分>12分、服用抗凝药物是影响H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高血糖对梗死范围、病情的影响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及梗死后高血糖组,观察各组梗死灶大小、病情轻重分布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梗死灶大小与病情轻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正常血糖组梗死灶小、病情轻,糖尿病高血糖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病情重,后者梗死范围大.梗死后高血糖组血糖控制者病灶缩小较未控制者明显.控制血糖对短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控制血糖有利于梗死灶缩小.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89例ACI患者在入院后48h内测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87.75%)明显高于高血糖组(54.12%,P<0.01),高血糖组多发脑梗死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10.29%,P<0.01)。结论ACI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及预后与血糖水平有相关性,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提高AC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