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期。基于五脏藏神理论,孤独症病机可归纳为五脏所藏之血、脉、营、气、精亏虚,五神失养。“调神针法”基于五脏藏神经典理论,是一套以治疗神志病为主的针刺方法。临证治疗孤独症以“调神针法”调神为主,并补养五脏精气,首先选择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在治疗神志疾病时常用的“头三神”穴组,即神庭、本神、四神聪,从神调神,再以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太溪调补五脏精气,同时辅以辨证配穴,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刘惠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2):1353-1354,1357
徐寅平主任治疗失眠强调"辨阴阳、别虚实",提倡失眠从五脏论治,重视精神因素,辨病与辨证结合则失眠的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手法中的治神与调气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王镜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李忠兰针刺手法是取效的关键,而手法之要,尽在医者心手之间。心为神之主,而行针调气全在于手。心手相应,神气相合,贯无形之神气于有形之形体,才能取得理想的功效。笔者试就针刺手法中的... 相似文献
13.
总结王涛副主任医师应用张道宗教授学术思想治疗失眠的思路和经验.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王涛副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阳不交,神明不安,治疗以"通督调神,平衡阴阳"为原则,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失眠见于多种疾病,诸如神经官能症、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等,中医学称其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此类患者因长期睡眠不好而性情急躁,精神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痛苦异常。阎艳丽教授辨治本病颇为擅长,笔者随其临床,体会有以下3个特点。1相关脏腑并调失眠常伴多梦,是阳不入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的病理反映,虽病位在心,然与它脏密不可分。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情志与五脏相关联,《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神脏五”,其中心… 相似文献
15.
介绍张闻东教授运用通调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督脉痹阻,元神不安,心神不宁,脏腑功能失调,其采用"通调针刺法",以神庭、百会、四神聪为主穴,通督脉、调元神,益元气、调脏腑,调节经络气血阴阳,同时辨证加减取穴,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调神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调神针法"联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组(38例,脱落2例)和电针组(38例,脱落1例)。电针组穴取关元、中脘、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等,其中双侧天枢,同侧足三里、上巨虚连接电针(断续波,频率1 Hz,电流强度4~6 mA),留针30 min;调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神针法",穴取百会、神庭、本神,留针30 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调神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电针组的78.4%(29/37,P<0.05)。两组治疗后IBS-S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B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调神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调神针法"联合电针治疗IBS-D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和泄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脾调神法针刺在中风后失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46例中风后失眠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作为西药组,采取健脾调神法针刺作为针刺组,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针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较西药组60.87%(14/23)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2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后针刺组的睡眠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出现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6.09%(6/23),针刺组中未见相关并发症,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调神法针刺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调和阴阳之功,对改善中风后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奇穴调神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奇穴调神组为治疗组,以药物组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SPIEGEL量表、Athens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愈显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奇穴调神针刺法与口服艾司唑仑对失眠症均具有治疗作用,二者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方面奇穴调神组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神针联合颈三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调神针结合颈三针,一周5次;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每日睡前1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PSQI总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改善(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66.7%,治疗组在降低PSQI总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调神针联合颈三针对心脾两虚失眠效果更显著,且不良作用少,药物依赖风险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