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以缓释阿片类药物为背景的滴定方法的剂量调整时机和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评估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2 h滴定方案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24家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阿片类药物未耐受癌痛患者114例[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 分]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合并1次以上爆发痛且存在中重度以上疼痛(NRS≥4 分)患者87例,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调整的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12 h滴定组,n=45)和对照组(24 h滴定组,n=42)。试验组起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12 h后根据即释吗啡量调整剂量,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12 h内即释吗啡剂量。对照组起始剂量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h,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24 h后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24 h内即释吗啡剂量/2。比较两组24 、48、72 h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释吗啡补救镇痛情况及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镇痛满意度。  结果  给药后24 、48 、72 h,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显示出较高的疼痛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48 及72 h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背景的滴定方案中,12 h调整剂量能有效减少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维持较高的镇痛缓解率和镇痛满意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癌痛患者疼痛门诊镇痛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疼痛门诊癌痛患者诊治情况每月汇总,分析引起癌痛的疾病种类,癌痛原因、分类、程度,药物治疗种类,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疼痛门诊收治患者787例。镇痛药物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680例(86.4%)。使用单一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30例(54.6%),日剂量20~90 mg/d为疼痛控制。632例(80.3%)患者以阿片类药物单一治疗为主,少数患者联合2~3种药物治疗。规范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比较明显减少(31.5% vs. 55.5%),无痛患者增多。不良反应方面,254例(32.3%)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易引起便秘,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食欲减退、尿潴留、口干、腹胀、幻觉症状均可耐受,少数患者需干预处理预防或对症治疗。  结论   在医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项目中疼痛门诊作用不容忽视,规范管理意义重大。疼痛门诊的设立使癌痛规范化治疗成为示范病房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王仲  袁娟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4):537-539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维持治疗的效果,包括疗效、不良反应、费用、患者的依从性。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入院后数字评估法(NRS)动态疼痛评分,先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即释片滴定,患者阿片类药物耐受、疼痛评分3分以下及剂量相对稳定后,等剂量换算为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继续动态疼痛评分及药物剂量滴定。结果:等剂量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维持治疗患者止痛效果更好,费用更低,患者依从性更好。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于中重度癌痛的维持治疗能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和逆转阿片药物的全部药理作用,是阿片药物过量救治的标准药物和特效治疗药物,用于治疗阿片药物过量所致的昏迷和呼吸抑制。近年研究显示,纳洛酮在缓解长期应用阿片药物所致便秘方面,也有突出的疗效。还有研究发现,应用超低剂量纳洛酮可以增强阿片药物止痛效果,减少阿片药物消耗量。本文对纳洛酮在癌痛治疗中的这些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癌痛患者由口服吗啡转换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口服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剂量换算公式为:芬太尼透皮贴剂72h剂量(μg/h)=口服吗啡(mg/d)×0.5,根据疼痛评分调整剂量,将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数字评分法记录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评分。结果59例晚期肺癌癌痛患者药物转换后疼痛强度明显降低,转换前疼痛评分均值为(6.27±1.15)分,转换后6d为(2.15±0.87)分,15d为(2.03±0.68)分,30d为(1.95±0.73)分(P〈0.01)。总的疼痛缓解率81.35%。转换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率降低,但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提高(P〈0.05)。结论无法应用口服吗啡镇痛的晚期肺癌癌痛患者,转换应用芬太尼贴剂后,镇痛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癌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肺癌中、重度癌痛的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实验,初始剂量25μg/h或参照吗啡与贴剂折算表使用,每3天更换1次,并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直至患者达到满意的镇痛。结果 疼痛中度以上缓解达到100%,其中完全缓解62.5%,明显缓解37.5%。芬太尼贴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头晕、恶心、嗜睡、皮肤搔痒,未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癌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用于癌痛病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用于癌痛病人的副作用。方法 癌痛病人 5 6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8例。组A应用芬太尼 5mg/贴 /3d ,按剂量换算 ,组B应用口服缓释吗啡 5 0mg ,2次 /d。应用 9d后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法 )评价止痛疗效 ,同时比较两组副作用。结果 两组用药后止痛效果明显 ,两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副作用中便秘的发生率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痛病人的便秘发生率较口服吗啡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由口服控释吗啡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0例口服控释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癌痛患者,交替为芬太尼透皮贴剂,吗啡与芬太尼贴剂的剂量换算比为100∶1。采用0~10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强度,评分降低≥2表示疼痛缓解有临床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评估分为4级:无不良反应(0)、轻度(1)、中度(2)或重度(3)。结果药物交替后疼痛强度明显降低,转换前平均疼痛评分为5.7,转换后7 d降至3.4。发生至少一种不良反应的患者转换前为37例(92.5%),转换后降至25例(62.5%)。结论将口服控释吗啡交替为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使用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300μg/h)治疗晚期癌痛5例,观察其止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疼痛得到较好控制。出现便秘3例,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嗜睡,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出现呼吸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疗效满意,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逐渐增量,直至疼痛缓解VAS < 3分或爆发痛 < 3次;联合组在使用芬太尼贴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 mg 3次/日,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但总用量≤2 400 mg/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W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程度、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 < 0.05),联合组更明显(P < 0.05);QO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联合组改善显著(P <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为96.7%;联合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滴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分级法对疼痛进行评分,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分别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和20mg,q12h进行滴定,即释吗啡片10mg处理爆发痛,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整24h和48h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记录疼痛的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85例患者中,通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滴定后,1h、24h、48h疼痛明显缓解率分别为62.4%、88.2%和100%,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轻中度恶心(22.4%)、呕吐(15.3%)和便秘(38.8%),均可控制,无尿潴留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滴定方式快速、有效、安全及便利。  相似文献   

12.
成人常用镇痛药治疗儿童癌痛的可行性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en ZJ  Sun XF  Xia Y  Ling JY  Zheng L  Luo WB  Lin H 《癌症》2007,26(8):866-869
背景与目的:因人们对儿童癌痛的诊治认识不足以及缺乏儿童剂型的镇痛药,目前国内儿童癌痛的治疗仍不理想.本研究通过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儿童癌痛的诊治经验,探讨以成人常用镇痛药治疗儿童癌痛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国内上市的几种常用镇痛药(大部分为成人剂型)如吗啡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根据其组分及儿童对该组分的耐受量,拟定儿童用量、用法,并按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治疗139例初治儿童肿瘤患者的癌痛,其中轻度疼痛19例,中度疼痛41例,重度疼痛79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4例(74.8%)患者仅接受1个WHO阶梯的镇痛药治疗,35例(25.2%)患者需改用更高或更低WHO阶梯的镇痛药治疗.治疗后癌痛中度缓解3例(2.2%),明显缓解7例(5.0%),完全缓解129例(92.8%),镇痛总有效率为100%.癌痛治疗中位时间为5天(1~12天).使用吗啡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羟考酮控释片的患者分别为20例、28例和40例,中位年龄分别为10岁(5~18岁)、6岁(2岁4个月至16岁)和5岁(2岁6个月至16岁);3种药物的单次用药最大量中位数分别为20 mg(10~70 mg)、25 μg/h(12.5~50 μg/h)和10mg(5~30 mg),每例患者总用量中位数分别为100 mg(20~360 mg)、5 mg(1.25~7.5 mg)和60 mg(10~200 mg).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仅见恶心、呕吐,且发生率较低.弱阿片类药物及强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为主,经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或停药后均能缓解.未出现呼吸抑制或成瘾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适用于儿童,目前国内成人使用的镇痛药能用于绝大部分患儿的癌痛治疗.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ransdermal fentanyl is a widely used opioid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Simplicity of use and high patient compliance are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is opioid. However, based o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transdermal fentanyl is often not efficacious in terminally ill palliative care patients. We thus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the pain management and need for opioid switching in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palliative care unit. METHODS: Of 354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palliative care unit from 2004 through 2005, 81 patients were pre-treated with transdermal fentanyl. Demographic and cancer-related data (diagnosis, symptoms, pain score on a 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analgesic dose at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Statistics: mean +/- SD, ANOVA, Wilcoxon's test was used for inter-group comparisons, significance P < 0.05, adjusted for multiple testing. Pain scores are given in median (range). RESULTS: Mean transdermal fentanyl dose at admission was 81.0 +/- 55.8 microg/h. In 79 patients transdermal fentanyl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In two patients, analgesic treatment according to WHO I provided sufficient pain relief. The other 77 patients were switched to other opioids: 33 patients to oral morphine and 44 to oral hydromorphone. In patients switched to morphine the dose at discharge (104.7 +/- 89.0 mg) was lower than at admission (165.5 mg morphine equivalence). In patients switched to hydromorphone the dose of 277.8 +/- 255.0 mg morphine equivalent was higher at discharge than at admission (218.2 +/- 131.4 mg morphine equivalence--considering an equianalgesic conversion ratio morphine: hydromorphone = 7.5: 1). Pain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opioid rotation (NRS at rest/on exertion: 4 (0-10)/7 (2-10) versus 1 (0-3)/2 (0-5); P < 0.001). CONCLUSIONS: In the patient group switched to morphine, sufficient pain relief was achieved by lower equianalgesic morphine doses, compared with the doses at admission. In the patient group switched to hydromorphone, higher equianalgesic morphine doses were needed at discharge, considering an equianalgesic conversion ratio of morphine: hydromorphone = 7.5: 1. Patients with far advanced cancer often suffer from sweating and cachexia, which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bsorption of transdermal fentanyl. Opioid switching to oral morphine or hydromorphone was well tolerated and proved to be an efficacious option for cancer pai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评估某院近3年门诊癌痛患者麻醉镇痛药品的应用情况,探讨镇痛治疗策略,为临床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门诊收治的268例癌痛患者为对象,记录其所用药品名称、用药量、使用天数、病种等,并进行逐份统计、整理、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的差异.结果268例癌痛患者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有5种,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片和磷酸可待因片.268例癌痛患者中,肺癌患者最多(26.5%);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量最多;有36例患者用药时间超过1年.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痛感程度得到了缓解,疼痛数字评分(NRS)降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癌痛治疗基本符合WHO癌痛治疗原则,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后不同途径给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 手术结束时使用0.25%罗哌卡因阻滞肋间神经, 采用改良式胸腔外经胸壁阻滞(试验组)和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对照组)。观察手术后12 h (T1)、24 h (T2)、48 h (T3)及72 h (T4)时两组患者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及疼痛评分(Prince Henry Pain Scale, PHPS); 同时观察手术后追加吗啡剂量和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 试验组术后T1~T4各时间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吗啡用量及带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组在穿刺后胸膜下血肿发生例数较少。  结论  胸腔镜下改良式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与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均能起到术后较好镇痛效果, 改良式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 第1天、第8天)每21 d为1周期, 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  2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56%(14/25), 临床受益率76%(19/25), 中位TTP5.6(2.1~11.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2%), 外周神经损害(8%)和肌肉酸痛乏力(12%)。  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 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