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小细胞外囊泡因其独特的来源、结构与生理功能,常被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内源性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药物递送.为了克服小细胞外囊泡的天然局限性,可利用多重手段对小细胞外囊泡进行工程化改造.目的:针对工程化小细胞外囊泡作为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小细胞外...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4,(2):131-131
<正>据Ha W[Nanotechnology,2013,24(49):495103-495103.]报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帮经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基于环糊精主客体识别的自组装生物医药材料研究,针对金纳米粒子杂化囊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环糊精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和客体分子修饰的聚合物,成功制备了一类新颖的、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聚乙二醇(PEG)和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同时修饰的纳米囊泡。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或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纳米载体材料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纳米疫苗是基于纳米技术开发的治疗性或预防性疫苗,大多数肿瘤疫苗包括诱导免疫应答的外源性抗原、递送抗原的载体以及增强免疫原性并加速和延长肿瘤疫苗效果的佐剂.纳米递送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有效地递送各种抗原,通过调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呈递途径,在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激活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旨在对纳米递送体系在肿瘤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M1巨噬细胞来源的纳米囊泡(M1-NV)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有效性和关键机制。方法 通过差速离心法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细胞外囊泡(EV)。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 CD31和F4/80表达分别鉴定EMS患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MS-ES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极化的腹膜巨噬细胞。通过在0~4℃环境下注射器吸取细胞悬液后,通过(5、 1、 0.4、 0.22)μm聚碳酸酯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备M1-NV。流式细胞术分析RAW264.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极化情况、反转录PCR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CD86、白细胞介素6(IL-6)、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 CD163、 CD206和IL-10的表达。将PKH67标记的M1-NV在与EMS-ESC、 HUVEC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通过小管形成实验检测M1-NV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通过TranswellTM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EM-ESC在迁移和浸润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 通过对NV内含...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囊泡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自组装软性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理化性质,聚合物囊泡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关注并且已经被利用在多个领域.文章综述了聚合物囊泡作为药物投递载体进行小分子化合物给药治疗肿瘤和反义核酸投递进行基因治疗;模拟细胞功能重建了ATP合成过程及模拟体内三酶偶联反应过程;作为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活体深层组织荧光成像技术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丁宏达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7,37(2)
通过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进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是一种被低估的细胞间的沟通方式.EVs携带很多生物活性分子、表面受体以及基因信息,例如蛋白编码基因和miRNAs,lncRNAs以及mRNAs都可通过EVs在细胞间传递并且影响受体细胞的功能.本篇文章阐述了EVs,尤其是EVs相关的miRNAs如何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8.
史航梁碧林李陶陶戴天琦黄永业汪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5):773-776
对于晚期癌症而言,传统化学和放射性治疗本身并不足以去除所有的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和放射性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局部肿瘤增长而诱发肿瘤细胞直接死亡。在大多数临床研究中,传统化学治疗通过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tolerated dose,MTD)大规模杀死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以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6-聚己内酯(PCEP)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研制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方法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引发合成不同亲水段、疏水段链长的PCEP并进行FT-IR、1H NMR和GPC表征,以合成的嵌段聚合物PCEP为载体,通过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形态和构造,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及包封率,用透析袋法研究药物体外释放;同时,研究不同亲水链长、疏水链长对紫杉醇聚合物囊泡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体外释放紫杉醇药物的影响.结果 研制的紫杉醇聚合物囊泡呈核-壳结构球形,粒径为纳米级,随着PCEP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紫杉醇聚合物囊泡体外释放无突释现象,能稳定缓慢释放紫杉醇,且释放速率随共聚物中亲水段PEG含量增加而增大,随疏水段PCL含量增大而减小.结论 以PCEP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的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提高紫杉醇的药效且降低不良反应的新的紫杉醇缓控释剂型. 相似文献
11.
New combination therapy strategy, which takes the advantages of co-delivery two or more therapeutic agents in one nanocarrier platfor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 and achieved immense popularity in cancer treatment. Here, we have rationally developed a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using a self-assembly strategy to incorporate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functions of chemotherapeutics, hyperthermia, and especially immunotherapy, which can coll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 cancer treatment. We design the immunomodulatory CpG ODNs based platform that is conjugated with NIR-responsive gold nanorods and doxorubicin for cancer therapy. The gold nanorods can be applied as the nanocarrier to simultaneously address the three kinds of treatments, which lead to a significant benefit relative to the use of each method alone.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assays reveal that this engineered vehicle exhibits significant antitumor efficacy. Our studie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AuNRs-CpG-Dox conjugates can be utilized as efficient antitumor agents.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肿瘤治疗方法,但单一治疗方法往往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常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联合治疗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且可减轻患者痛苦.化学治疗(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副作用较大,对肿瘤细胞造成损伤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光动力疗法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富集在肿瘤局部的光敏剂,光敏剂被活化,在组织内氧的存在下可发生光动力反应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化疗或光动力治疗肿瘤后会产生肿瘤相关抗原,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化疗协同光动力疗法的同时联合免疫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同时能抑制肿瘤转移,并可诱导机体产生长期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最大化的治疗效果.对近年来化疗、光动力疗法以及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3组:强脉冲光组、Nd:YAG激光组、联合组(强脉冲光联合Nd:YAG激光组),每组20例患者,观察3组患者疗效和副作用。结果:3组之间疗效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强脉冲光组和激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而联合组疗效显著好于强脉冲光组(Z=7.123, P=0.024)和激光组(Z=6.024, P=0.030)。3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出现色素沉着加重、色素脱失病等不良反应。强脉冲光组和激光组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而联合组的满意度显著好于强脉冲光组(Z=7.361, P=0.029)和激光组(Z=6.831, P=0.027)。结论:强脉冲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非洲爪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Xenopus laev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lor,xVEG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联合小剂量阿霉素化疗抗小鼠纤维肉瘤的作用。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成4组:xVEGF联合阿霉素组(简称联合用药组)、单用阿霉素组、单用xVE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小鼠生存率和毒副反应,并检测抗自身VEGF抗体、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细胞凋亡等。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明显小于单用阿霉素组和单用xVEGF组(P〈0.05),或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有3只小鼠肿瘤完全消退;接种肿瘤后48d,联合用药组小鼠生存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用阿霉素组和单用xVEGF组生存率(P〈0.05),或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和ELISPOT检测发现,联合组或单用xVEGF组小鼠产生了抗自身VEGF抗体,其分泌抗自身VEGF抗体的B细胞数量,与阿霉素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肿瘤MVD减少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与三个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种同源蛋白质疫苗xVEGF与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治疗有协同增强的抗小鼠实体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面向放疗危及器官自动勾画构建基于U-Net的模型并针对肝脏分割构建3种改进模型。方法:采集共计184例肝癌患者和183例头部放疗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及组织结构信息,并结合公开数据集Sliver07用于模型的训练与评估。通过搭建U-Net模型并针对肝脏分割分别结合空洞卷积、SLIC超像素算法、区域生长算法进行训练并得到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对自动勾画结果进行预测。采用交并比(Io U)和平均交并比(MIo U)评价预测结果的精确性。结果:测试集头部放疗危及器官自动勾画预测结果MIo U为0.795~0.970,肝脏分割使用U-Net预测结果MIo U约为0.876,使用改进后模型预测结果MIo U约为0.888,并很好地约束了预测偏差较大结果的出现,使得测试样本中Io U结果小于0.8的数量占比从16.67%降至7.5%。直观勾画方面结合改进算法的模型比U-Net更能捕捉到复杂、混淆性的边界区域。结论:构建U-Net模型能够在头部放疗危及器官和肝脏自动勾画上表现良好,3种改进的模型能够在肝脏分割上具有更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同步化疗对48例新诊断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处方剂量包括肺部原发灶PTV1为69 Gy(2.3 Gy/F),转移淋巴结PTV2为64 Gy(2.13 Gy/F),亚临床病灶PTV3为60 Gy(2.0 Gy/F)。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分析,并观察分析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急性毒性反应。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放化疗,PTV1、PTV2、PTV3的Dmean分别为(70.3±2.4)、(66.5±2.1)、(64.5±3.1) Gy。中位生存期为2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2.9%,1年生存率为78.7%,2年生存率为45.8%;未发现严重食管炎、肺炎和心脏毒性。结论: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急性毒性反应可控,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评估远期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及分析3D打印技术在重度脊柱侧弯截骨联合钉棒内固定矫正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间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弯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截骨联合钉棒内固定矫正治疗,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将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采用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置钉数量、置钉准确率及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并分析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115.32±15.28) min、术中出血量(197.52±23.87) mL、术中X光暴露次数(5.24±1.62)次、术后引流量(189.56±19.97) mL等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置钉106枚,置钉准确数101枚,置钉准确率为95.28%;对照组患者置钉113枚,置钉准确数92枚,置钉准确率为81.42%,两组患者置钉准确率有显著差异(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柱侧弯和后凸Cobb角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和复查中的角度数据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④]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伤口出血,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神经损伤2例、伤口出血2例、曲轴1例,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在采用截骨联合钉棒内固定矫正治疗基础上,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提高置钉准确率,稳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绍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7):870-874
目的:探析能谱CT最佳单能图像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SCCA检测在周围型肺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40例疑似PL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测定CEA、NSE、CYFRA21-1、SCCA水平。以病理结果为PLC判定的金标准,评价CT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SCCA检测在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疑似PLC患者中恶性病变130例,良性病变110例。恶性病变组的CEA、NSE、CYFRA21-1、SCC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1);腺癌患者的CEA、CYFRA21-1、SCCA水平与鳞癌患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或CT检查(P<0.001)。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图像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SCCA检测诊断PLC的价值较高,其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62 Gy调强放疗联合PC同步化疗,观察组调整放疗剂量为50 Gy。记录患者临床一般资料。K-M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 [χ2]检验比较生存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缓解率无显著差异(75.00% vs79.17%, 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等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降低调强放疗剂量能够减轻患者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期,联合同步化疗能够发挥良好的临床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