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为AMI、接受PCI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前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采用3D-STI测量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环向峰值应变(GCS)、径向峰值应变(GRS)、面积应变(GAS)、旋转和扭转角度,同时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出院后常规随访1 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LS、GCS、GRS和GAS与LVEF、NT-proBNP水平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GLS、GCS、GRS和GAS单独预测MACEs的效能。结果:124例中17例(13.7%)PCI术后1 a发生MACEs。与无MACEs患者相比,MACEs患者年龄较高、靶血管直径狭窄率增加,GLS、GCS、GRS、GAS、旋转和扭转角度降低,LVEF降低,NT-proBNP水平升高(P<0.05)。Pea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率变异性(HRV)对评估短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PCI的AMI患者160例,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对照组126例(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MACE)和研究组3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MACE)。比较2组患者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DX)、相差50ms以上相邻窦性心搏间期数占窦性心搏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全程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LF)和高频(HF)等HRV主要指标的差异。计算每个患者的冠脉Gensini评分,分析冠脉Gensini评分与HRV主要指标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主要指标与MACE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NN、SDANN、SDNNIDX、PNN50、RMSSD和H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L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冠脉Gensini评分与SDNN、SDANN和SDNNIDX均呈负相关关系(r=-0.827,r=-0.789,r=-0.698,P<0.05),但冠脉Gensini评分与rMSSD、pNN50、LF和HF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DNN、SDANN和SDNNIDX为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HRV指标能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并对术后短期预后结局判断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术后48 h内完成LVGLS检测,跟踪随访12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结果:入选98例AMI患者,MACE组22例,非MACE组76例,MACE组LVGLS绝对值(-12.01%±3.07%)明显低于非MACE组(-16.92%±10.70%)(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GLS(HR=1.05,95%CI:1.01~1.09,P<0.05)是AMI患者急诊PCI后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VGLS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的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根据其接受PCI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急诊PCI组17例和非急诊PCI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后7天及30天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应用STI技术测量PCI术后7天及30天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SAXB)、乳头肌水平(SAXM)、心尖水平(SAXA)及整个全局心肌收缩期峰值环状形变值(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比较两组患者同期环状应变率 (circumferential strain,CS)的差异,并分析PCI治疗时间与术后LVEF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7天急诊PCI组梗死节段C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个全局形变均小于非急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急诊PCI组CS在心尖段及整体全局形变也小于非急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诊PCI组入院至PCI时间与术后7天LVEF呈负相关(r=-0.583,P=0.014),与术后30天LVEF也呈负相关(r=-0.539,P=0.026)。结论:急诊PCI术对促进STEMI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心肌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STI环向指标对评估PCI术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四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Four-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4D-ST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PCI术后的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33例,将其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4D-STI检查,分别测出用于评估左房和左室相关的心功能参数,对三组测得的左房和左室心功能参数分别进行比较。结果AMI PCI术前组与术后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功能相关参数比较,发现AMI PCI术前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均比术后组和对照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比术后组和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D-STI技术可以对AMI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房和左室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定量评价,为PCI疗效评定和CHD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对AMI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PCI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功能大致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联合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风险指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CS并进行PCI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ROC曲线评估SI联合TIMI风险指数对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14例患者,其中男91例,女23例;发生组21例,未发生组93例,MACE的发生率为1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2.798,95%CI:1.049~7.465,P=0.018)、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男38例,女10例),根据PCI术后测量的IMR值分为3组,A组IMR≤25(n=18);B组IMR 25~32(n=16);C组IMR≥32(n=14).检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PCI术后及术后1年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1年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3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2 734.83±1 009.40)vs.(4 929.68±1 611.52)vs.(7 480.64±2 08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49,P=0.000).术后3组间LVEF[(54.00士5.99)vs.(52.31士4.35)vs.(49.29士4.6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76,P=0.043),3组间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间LVEF[(57.28±5.21)vs.(54.43±3.69)vs.(46.43±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44,P=0.000),3组间LVEDD(48.94±1.95)vs.(50.63±2.68)vs.(52.14±2.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75,P=0.002).术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例数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07,P=0.035;x2 =6.084,P=0.048);再次ACS、再次PCI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 PCI术后测量IMR能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左室心肌应变情况.方法 行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于PCI术前、术后7d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2D-STE检查.结果 24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430支中,PCI术后获成功开通249支(57.9%),开通不良113支(26.3%),开通差63支(14.7%),开通后重新阻塞5支(1.2%).PCI术后7 d,2D-STE检查提示左室异常节段室壁运动曲线的收缩峰值应变(PSS)、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HS)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1 19例(48.6%)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表现为PSS< 10%,PSSR <3%,RS>-7%及HS>-5%.开通后阻塞者牛眼图节段颜色异常,变为淡粉色.结论 PCI术后7d,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已发生左心室重构,室壁张力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近半数的患者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情况,应加强观察和治疗.2D-STE可以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应变情况,客观评价PCI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后住院期间和60d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8.3%,随访60d的MACE发生率为33.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60d 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MACE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护士要熟悉MACE形成的相关因素,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 pass grafting,CABG)前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的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新桥医院心内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6.1±12.5)岁,选取本院心外科同期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7.8±14.8)岁,分别于手术前3d、术后1、3、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相应时间点的左心室二维图像;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8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二维应变参数的变化差异,以及各组在各时间点内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PCI组及CABG组术前常规心脏超声参数(E/A、LVEF)STI,参数(GBLS、GBRS、GBCS、Prot apex、Prot base、Ptw)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PCI组术后1、3、6个月各阶段的参数值均较术前增高且呈递增趋势,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各阶段参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冠心病CABG组术后3、6个月STI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测值较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④PCI及CABG组的GBLS、GBRS、GBCS均与LVEF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行PCI或CABG手术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对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观察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0例CAD患者(CAD组)分别于 PCI 治疗前、治疗后3~7 d内、治疗后3个月时,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3D-STI分析,测量出左心室壁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峰值(CSpeak)。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Speak均降低;与 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 d内的CSpeak增高;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增高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下降,经PCI 治疗后可获得改善,同时3D-STI可以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2例AMI患者,均行PCI术,根据...  相似文献   

14.
陈晨  张爱霞  黄颖 《西部医学》2023,35(3):416-420+426
探讨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BP-C)、肌红蛋白(Myo)、脂蛋白CIII(Apo CIII)水平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219例行择期PCI术治疗的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 MyBP-C、Myo、Apo CIII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 MyBP-C、Myo、Apo CIII水平;依据AMI患者术后12个月内有无MACE发生将其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统计观察组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并对比MACE组、无MACE组血清c MyBP-C、Myo、Apo CIII水平;采用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AMI患者择期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 MyBP-C、Myo、Apo CIII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MI患者择期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 MyBP-C、Myo、Apo CI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支病变患者血清c MyBP-C、Myo、Apo CIII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率为24.77%,MACE组血清c MyBP-C、Myo和Apo CIII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P<0.05);合并糖尿病、发病至PCI治疗时间、病变支数、置入支架数量、入院后血清c MyBP-C、Myo和Apo CIII水平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 MyBP-C、Myo和Apo CIII水平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ACU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c MyBP-C、Myo和Apo CIII水平均较正常人群升高,AMI患者择期PCI术后MACE发生率较高,MACE组血清c MyBP-C、Myo和Apo CIII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均为其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且均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动态变化及对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用PCI 治疗的127例 AMI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 MACE 组43例、非 MACE 组8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 MPO 水平变化趋势,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 MPO 预测 MACE 的最佳临界值。结果:MACE 组和非 MACE 组患者的血 Scr、TC、TG、HDL-C、LDL-C、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CE 组患者术前、术后30min、术后4h、术后12h、术后24h 的外周血 MPO 水平均显著的高于非 MACE 组患者;在 MPO 取值794ng/mL 时有最大的诊断指数1.683,此时对应的曲线下面积 AUC 值为0.841,、灵敏度为86.32%、特异度为81.98%。结论:AMI 患者 PCI治疗后并发 MACE 患者的 MPO 水平会显著的升高,PCI术后4h 的 MPO 水平预测患者并发 MACE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2D-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壁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改良的Simpson'S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CAD组LAVmax、LAVmin、LAVp均显著增大(P〈0.05或P〈0.01),LAAEF显著增大(P〈0.01),LAPEF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CAD组mSRs和mSRe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mSRa显著增大(P〈0.01)。结论2D-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CAD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表现为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的减低,辅助泵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低钾血症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低钾血症患者52例:12导联心电图检查QRS时限>100 ms的32例为观察组;QRS时限≤100 ms且≥60 ms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其左心室同步化指数(TAS-POST).超声TAS-POST与心电图QRS时限进行相关性分析.用TAS-POST >130 ms作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判断标准.结果 超声指标评价低钾血症时左心室的同步性明显优于心电图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直接观察心肌的机械运动,评价低钾血症时左心室的同步性更为准确、直观、全面,能给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利的依据,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