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韩珺  乔虹 《当代医师》2014,(6):850-851
钙敏感受体( calcium-sensing receptor , CaSR )对细胞内Ca2+浓度( intracellular Ca 2+concentration ,[ Ca2+] i )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CaSR在血管内皮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就CaSR的结构、功能、配体的分类、基因突变以及在血管内皮的表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大鼠心肌损伤过程中心肌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钙敏感受体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损伤组(n=30),损伤组大鼠分为3周组、6周组和9周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kg-1.w-1)诱导大鼠心肌损伤。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内径以及功能。取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和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aSR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9周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②HE染色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损伤组心肌出现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淡染、嗜酸性增强,细胞核增大,横纹不清及空泡样变性;③阿霉素作用3周后CaSR表达明显降低(P<0.01)。6周组与3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3周组和6周组(P<0.01)。结论在DOX诱导大鼠心肌损伤过程中,CaSR表达先降低后升高,这可能为临床治疗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提供药物作用靶点及对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降低的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波  汪恕萍  蒋涛 《重庆医学》2003,32(3):310-312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糖尿病诱发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媒介。为探讨VEGF及其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 (VEGFR :Flt 1、Flk 1)是否参与了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DR)的发生。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视网膜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丰度及分布。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分析了Wistar鼠视网膜血管磷酸化Flt 1和Flk 1表达情况。消化铺片和电镜定量分析评估DR。结果 形态观察显示病程 6月的糖尿病动物视网膜病变尚未突破内界膜 ,其血管床无细胞性毛细血管数目仅较正常对照组轻微上升 ,而深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异常则较对照组显著为高 (P <0 .0 5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分布与对照组无异 ,但在血管壁、内核层、外丛状层糖尿病大鼠VEGF表达上调 ,糖尿病组视网膜VEGFmRNA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1.4 2± 0 .0 8任意光密度单位VS 0 .92± 0 .0 5任意光密度单位 ,P <0 .0 1)。另外 ,在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磷酸化Flt 1和Flk 1表达也明显上调。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VEGF VEGFR系统在BDR大鼠视网膜表达上调 ,此可能参与了BDR特征性毛细血管渗漏等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持续升高的血压能够引起心脏、脑和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和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钙敏感受体(CaS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成员,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aSR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CaSR可通过调节甲状旁腺激素、肾脏重吸收、血管平滑肌功能与结构及嗅觉感觉神经影响血压,进一步引发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表型转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最终导致心室重构和血管重构。因此,该文就CaSR对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CaSR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那普利和洛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结构的改变,以及依那普利和洛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自10周龄始,给予依那普利,洛沙坦,或二者半剂量合用6周,并以年龄、性别、数量相同的未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组作对照。测量收缩压和血管壁胶原含量,计算机图象分析血管外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和管壁厚度。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未治疗组的收缩压、血管壁胶原含量、外膜面积、中膜面积和管壁厚度均显  相似文献   

6.
蒋晓萌  唐宁 《医学综述》2009,15(15):2267-2270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栓塞等缺血病变、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与其相伴的渗出、出血、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可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并导致患者不可逆的视功能障碍。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其中血管生成素几乎完全特异于血管内皮细胞。近年来血管生成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就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规律.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 J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不做任何处理;高氧组将生后7d小鼠连续放氧箱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小鼠均在出生后17 d处死,摘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来判断ROP模型的制做是否成功.②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 J小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32只,两组均分别于生后12、14、17、19 d各处死8只,摘取右眼制作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E染色:正常对照组切片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长入玻璃体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平均为(1.71±0.472),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5.56±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法见VEGF的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内界膜附近,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高氧组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12 d最低,14 d已增高,17 d时达到高峰,19 d下降,对照组12~19 d波动不明显.结论:①本实验采用的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原因相似,可重复性高,可进行定量研究,是研究ROP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②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形成过程中,早期高氧使VEGF下调,引起血管退化,而随后的缺氧又使VEGF上调,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因此,VEGF的异常表达,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阮豫才 《海南医学》2011,22(2):120-1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提高而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RO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是通过它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生物学效应.针对VEGF治疗ROP可能将会发展成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Song E  Dong Y  Sui DM  Zhao XZ  Wu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96-99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作用的关系 ,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将 55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 ) 1 0只 ,糖尿病 1个月组 (M1 )、3个月组 (M3)、5个月组 (M5)各 1 5只。标本制成视网膜血管铺片 ,行bFGF、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 )视网膜消化铺片 :见周细胞数量 :M1 组与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而M3组及M5组与M组相比明显减少 (均P <0 0 1 )。毛细血管形态以M5组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 ,无细胞毛细血管。 (2 )VEGF原位杂交 :仅M5组表达为 34 %。 (3)VEGF免疫组织化学 :M5组有表达 ,为 56 %。bFGF原位杂交从M3组开始有表达 ,为 78% ;M5组增至 89% ,bFGF免疫组织化学也从M3组开始 ,为 56 % ;M5组增至 89%。 (4)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M组未见异常改变 ,从M1 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M5最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向管腔内指状突起 ,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线粒体肿胀变性 ,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 ,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VEGF作用在bFGF  相似文献   

10.
钙敏感受体在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H/R)模型,分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激动剂组、阻断剂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小(10 ng/m1)、中(20 ng/m1)大剂量(40 ng/ml)组.运用TUNEL染色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培养液LD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细胞凋亡率、LDH和TNF-α表达增高(p<0.01),给予CaSR激动剂后这三者的表达均进一步升高(P<0.01).而给予阻断剂后这三者的表达与激动剂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GF小、中和大剂量组这三者的表达较阻断剂绢进一步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aSR激活后可能通过引起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产生增多、TNF-α等炎性因子合成增多,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凋亡.而HGF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心肌,且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肺血管重构在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生长因子在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PH动物模型造模方式多样,且效果各不相同。结合3种经典的PH动物模型,及最近研究的野百合碱联合单侧肺叶切除模型,对有关生长因子与肺血管重构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PH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 将 2 0只雄性 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 (n=10 )和对照组 (n=10 )两组 ,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大鼠肺内 VEGF的表达 ,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低氧 3周后 ,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壁细胞数增多 ,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 (WT%)为 31.4%± 2 .6 %,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WA%)为 5 2 .8%± 3.4%,分别与正常对照组 16 .0 %± 1.8%和 2 8.7%± 2 .3%相比明显升高 (P<0 .0 1) ;肺小动脉内膜的 VEGF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大鼠组为 2 .5 1± 0 .2 5 ,与正常对照组 1.2 7± 0 .15相比明显增强 (P<0 .0 1) ,低氧大鼠组 VEGF免疫阳性染色强度与 WT%和 WA%呈明显正相关 (r分别为 0 .792和 0 .785 ,P <0 .0 1)。结论 低氧所致 VEGF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6基因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左肺切除,术后第7d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PH)模型,于术后第1、21和35d分别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称重,并计算RV/(LV+S)比值,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应用RT-PCR技术在基因水平检测转录因子GAT A6 mRNA在PH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学检查显示在PH模型组肺切除术后35d,动物右肺腺泡内小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在对照组动物没有形成新生内膜。与对照组动物比较,PH模型组动物第21、35d mPAP、RV/(LV+S)、WT%均显著增加(P〈0.0001)。两组第1d mPAP、RV/(LV+S)、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H模型组在第21d GAT A6 mRNA表达开始下调,在第35d下降趋势更明显,PH模型组第35d与第1d比较,GATA6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约4倍。结论GATA6基因mRNA水平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下词,提示GATA6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PH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enidipine on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24 outpatients suffered from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detected by echocardiography were candidated.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LVDd), peak velocity of early fiow(E), peak velocity of late fiow(A) , ratio of early to late peak velocity(E/A), systolic fractional of left ventricular minor(FS), Left ventricular mass (LVM )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were measured by 219 echocardiogra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24 patients' arterial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2 weeks' and 3 weeks' treatment than before test(P〈0.05). The thickness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I(LVPW) were decreased (P〈0.01). LVM(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LVMI((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reversed(P〈0.01). Simultaneously, Cardiac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Benidipine, 2-4mg once daily, could significantly drcrease artrial pressure and revers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58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IMT和超声心动图;分析EH患者颈动脉IMT与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H左室重构组IMT值高于EH正常构型组和健康对照组;EH患者颈动脉IMT值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厚度(WT)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左室重构者颈动脉IMT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左心室结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淋巴细胞镁含量变化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Ficoll-Hypaque分离液常规分离淋巴细胞,原子火焰法检测淋巴细胞镁含量.入选者分组:高血压组(n=55),正常对照组(n=15);IVS增厚组(n=35),IVS正常组(n=20);LVMI大于正常组(n=31),LVMI正常组(n=24);IMT增厚组(n=32),IMT正常组(n=23).[结果]①不同组别淋巴细胞镁含量(10^-7μg/cell)比较:高血压组(2.19±0.08)与正常对照组(2.77±0.18)、IVS增厚组(2.12±0.57)与ⅣS正常组(2.62±0.61)、LVMI大于正常组(2.13±0.57)与LVMI正常组(2.52±0.61)、IMT增厚组(2.11±0.40)与IMT正常组(2.51±0.31)比较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2、0.049、0.03、0.02).②淋巴细胞镁含量与IVS、LVMI、IMT分别呈负相关:r=-0.41,P=0.01;r=-0.332,P=0.02;r=-0.28,P=0.03.③IMT与IVS呈正相关:r=0.49,P<0.05.[结论]高血压心、血管重构与体内镁含量降低密切相关;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心脏、血管重构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21例高血压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与(12.3±3.8)%,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早期受损,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