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与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并将其细分为CD24highCD27+以及CD24midCD27+两个亚群,同时比较血浆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分析其与Breg细胞的相关性。检测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体内的两种Breg细胞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09%±2.61%和12.28%±4.90%,其细胞内IL-10表达也明显增强,且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内IL-10水平高于CD24midCD27+型亚群。患者血浆中IL-1β为(9.24±9.97) pg/mL,IL-10为(43.50±23.06) pg/mL,TNF-α为(11.26±7.48) pg/mL,IFN-γ为(12.83±7.27) pg/mL,较正常人均显著升高,且IL-10浓度与CD24midCD27+型亚群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外周血中两种Breg细胞均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B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显著升高,其分泌的IL-10相应增高,免疫调控作用增强。经过治疗,两者显著下降,提示其具有反映患者疾病状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30例(AECOPD组),选取同期本院年龄40~85岁的体检健康者26例(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AECOPD组及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CD16+CD56+、IL-6、NKG2D和NKG2A表达水平,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AECOPD组外周血CD3+、CD4+、CD4+/CD8+、NKG2A升高,CD8+、CD16+CD56+、IL-6、NKG2D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外周血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失衡情况。方法 纳入26例RIF患者(RIF组)和27例非妊娠期且生育功能正常的女性(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的增殖晚期,检测两组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叉头状/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与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的mRNA表达量,以及CD4+IL-17A+Th17/CD4+T淋巴细胞比值和CD4+CD25+FOXP3+Treg/CD4+T淋巴细胞比值;并检测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7A、IL-23蛋白水平。结果 RIF组CD4+IL-17A+Th17/CD4+T淋巴细胞比值及RORγt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CD4+CD25+FOXP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AS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依那西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2组均持续给药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IL-2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19+、CD16+CD56+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脊柱功能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Schober试验距离、指地距离)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2R、CRP、ESR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2R、CRP、ESR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CD3+C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 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 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 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 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 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及相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其与内源性AD和外源性AD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意义。方法 选择36例AD患者(内源性AD组、外源性AD组各18例)和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CD8+ Foxp3+Treg细胞和IL-17+Foxp3+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内源性AD组和外源性AD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8+Foxp3+Treg细胞、IL-10+Foxp3+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内源性AD组IL-1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CD4+CD25+/CD4+CD4+CD25high/CD4+T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分析CD4+CD25+及CD4+CD25highT细胞中表达Foxp3+T细胞的百分比,并与正常对照组(n=32)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及Ⅱ期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CD4+CD25+/CD4+及CD4+CD25high/CD4+T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Ⅲ及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均明显增高(P<0.0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CD4+CD25+/CD4+及CD4+CD25high/CD4+T细胞的百分比也逐渐增高;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 及CD4+CD25high Foxp3+T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增高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病及免疫机制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检测外周血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吉兰- 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CD19+CD24hiCD27+ Breg 细胞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6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GBS 患 者50 例作为GBS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 CD19+CD24hiCD27+Breg 的表达。结果 GBS 组CD19+CD24hiCD38hiBreg 细胞表型比例较对照组低 (P <0.05),GBS 组CD19+CD24hiCD27+Breg 细胞表型比例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GBS 患者外周血 CD19+CD24hiCD38hiBreg、CD19+CD24hiCD27+Breg 细胞减少,其可能参与GBS 的发病,可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SAA水平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缓解期组及活动期组;同期选取7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对照组于研究组静脉血,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SAA水平,比较各指标患者不同活动度及健康人群中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CD4+、CD4+/CD8+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D8+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CD4+、CD4+/CD8+表达低于缓解期组(P<0.05),CD8+表达高于缓解期组(P<0.05)。研究组血清IL-6、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IL-6、SAA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5与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及其诊断URSA的价值。方法:以57例URSA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体检无不良孕产史的57例健康早孕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配体5(CCL5)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NK细胞水平;分析IL-15与NK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诊断URSA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孕酮及HCG-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细胞CD56+CD16+型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CD56+ CD16-与CD56- CD16+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IL-15水平和NK细胞CD56+CD16+...  相似文献   

11.
李新平 《上海医学》2003,26(7):490-492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病程、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多发性硬化的区别。方法 对38例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诱发电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前驱症状。31例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女性多于男性,21~41岁发病29例(76.3%)。双侧视神经受损28例(73.6%);脊髓横贯性损害31例(81.6%),以颈、胸髓受损多见,脊髓病灶节段为3个以上者26例(68.4%)。其中18例为复发型,复发症状及病灶仅限于视神经和脊髓。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有单相型及复发型,与多发性硬化不同,为一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视神经脊髓炎的平扫及增强磁共振影像资料,寻找其特征性表现.结果病灶仅累及颈髓3例,颈胸髓6例,仅胸髓2例.矢状位呈线样损害1例,线样损害合并弥漫性损害6例,弥漫性损害4例.结论 MR对诊断视神经脊髓炎有特征性,可作为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NMO-IgG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住院和门诊临床诊断的患者共80例,其中视神经脊髓炎(NMO)及高危NMO(HR-NMO)患者23例,经典多发性硬化(MS)患者36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11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0例,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视神经脊髓炎特异性IgG抗体(NMO-ISG)滴度水平,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点及NMO-IgG水平.结果 NMO、HR.NMO组与MS、CIS组相比,发生严重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有颅脑MRI正常表现、脊髓病灶超过3个椎体节段及血清NMO-IgG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与HR-NMO组血清NMO-IgG显著高于MS组,而MS组血清NMO-IgG又略高于CIS组与其他疾病组.血清NMO-IgG诊断NMO的灵敏度达82.6%,特异性达96.2%.结论 血清NMO-IgG的检测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疲劳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采用疲劳程度(fatigue impact scale,FIS)评分量表对我院已确诊为NMO的患者进行评分,并分析其疲劳程度与相关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64例符合NMO诊断的患者(平均年龄50.0岁,男性/女性:3/61)纳入研究,血清NMO-IgG阳性比例71.9%,43例(67.2%)NMO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FIS-总评分结果平均值为:64.8±36.1,其中FIS-认知:13.2±8.5,FIS-生理:20.6±11.6,FIS-社会:31.0±18.7。免疫抑制剂使用组和非免疫抑制剂使用组其FIS-总( P=0.294 9)、FIS-认知( P=0.467 1)、FIS-生理( P=0.472 2)、FIS-社会( P=0.212 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性别、血清NMO-IgG、病程、年复发率均不仅与FIS-总评分无相关性( P>0.05),也与疲劳对认知( P>0.05)、生理( P>0.05)、社会功能( P>0.05)3个方面的影响无相关性。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与FIS-总( P=0.000 5)、FIS-认知( P=0.018 7)、FIS-生理( P=0.000 4)、FIS-社会( P=0.000 5)均呈正相关。发作次数与FIS-认知呈正相关( P=0.007 9)。结论 NMO患者残疾状态同疲劳对生理、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均呈正相关,发作次数同疲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发病是否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抗结核治疗是否能够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方法 对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13例NM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EDSS对患者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分,巢式PCR扩增脑脊液中结核杆菌特异性的MPB-64靶基因.进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和观察.结果 治疗前EDSS评分在4.5~9,10例患者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异常,巢式PCR有3个患者有阳性结果.治疗后13例患者EDSS评分逐步下降,视力改善,脊髓内的异常信号在治疗后逐渐消退,患者对抗结核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结核感染可能是视神经脊髓炎的主要病因,神经系统不典型的结核感染可能是该病造成脊髓和视神经损害的重要途径.鉴于该病预后差,以及抗结核治疗在本研究中的效果,作者认为在原因不明时,应为患者及早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期的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同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均为急性期的36例MS和32例NMO患者,并以同期年龄相仿、饮食结构大致相同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其血尿酸水平。结果MS组血尿酸水平[(250.069±55.33)μmol/L]和NMO组患者血尿酸水平[(231.121±65.05)μmol/L]均较对照组[(287.35±61.79)μmol/L]明显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MS组和NMO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组和NMO组血尿酸水平均降低,低血尿酸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Zhang WH  Jiao YJ  Jiao JS  Liu ZJ  Wang RB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64-2467
目的 分析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首次发病的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为29 ~ 33岁。本病多以肢体瘫痪伴尿便障碍为首发,临床表现包括视力异常、运动、感觉以及尿便障碍等视神经和脊髓受累症状和体征,3例患者血尿酸降低,血清白身免疫抗体谱及NMO-IgG可阳性,头颅MRI无典型脱髓鞘病灶,脊髓MRI表现为长T1,长T2病灶几乎累及脊髓全长,可伴脊髓肿胀,其中2例患者确诊为干燥综合征伴超长节段横贾性脊髓炎。4例患者均经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获得不同程度缓解,1例死亡。结论 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好发于青年女性,以脊髓受累多见,可合并视神经受累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颅内多无病灶,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敏感。  相似文献   

18.
背景: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bodies against aquaporin-4, AQP4-Ab, NMO-IgG)是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诊断标志物,已纳入2006年修订的NMO诊断标准。最近研究表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NMO-IgG检测提高NMO诊断的敏感度。因此,NMO-IgG阳性患者应包括CSF NMO-IgG阳性的患者,而只有血清和CSF NMO-IgG均呈阴性的患者才能认为是NMO-IgG阴性。过去的研究提示,血清NMO-IgG 阳性与长节段脊髓病灶(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spinal cord,LESC)和线样病灶密切相关。然而,NMO-IgG阳性和阴性患者脊髓MRI的特点,包括两者LESC和线样病灶的差别还不清楚。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NMO-IgG状态和脊髓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特点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52名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脊髓MRI图像。8名患者血清及CSF NMO-IgG均呈阴性,血清或CSF NMO-IgG阳性患者44名。对比NMO-Ig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和脊髓MRI特点。 结果:NMO-IgG阴性患者性别比率(男/女)较高(NMO-IgG阴性组4/4,阳性组4/40,p=0.014)。轴位MRI上,NMO-IgG阴性组病灶于脊髓横断面周围(50.0%)多见,这与NMO-IgG阳性组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央(54.5%)不同(p=0.051)。LESC在两组均多见。在NMO-IgG阴性患者中未发现线样病灶,而NMO-IgG阳性组线样病灶常见(47.7%) (p=0.016)。阳性患者中,延髓(linear medullary,LML)、延髓脊髓(linear medullospinal lesion,LMSL)和脊髓(linear spinal lesion,LSL)线样病灶比例分别是27.3%, 11.4%和9.1%。 结论:NMO-IgG阴性患者与NMO-IgG阳性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NMO的确诊应综合考虑,NMO-IgG阴性和非典型脊髓病灶出现不能排除NMO的诊断。进一步阐明NMO-IgG的作用,并寻找其他潜在抗原对NMO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Whether antibody to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 can be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Recent studies suggested that serum specific anti-MOG epitope antibody might be a MS specific marker. However, these studies did not include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 which might be proven to also have anti-MOG antibody. Hence,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antibodies to 25 MOG epitopes in conventional MS (CMS) and NMO. Methods Serum anti-MOG epitope IgG was detected in 61 CMS patients, 54 NMO patients and 77 healthy controls, using ELISA.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nti-MOG27-38 IgG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CMS and NMO patients. CMS and NMO patients in relapse stag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nti-MOG27-38 IgG level than patients in remission stage. Conclusions While serum anti-MOG epitope IgG couldn’t differentiate MS from NMO, it may be a useful marker for monitoring dise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水通道蛋白4(AQP4)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清中的抗AQP4抗体.方法 从人胶质母细胞瘤中提取RNA,通过RT-PCR获得人AQP4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中,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鉴定AQP4表达,并对人血清中抗AQP4抗体初步检测.结果 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AQP4编码片段完全相符,转染人AQP4的HEK-293T细胞能稳定表达AQP4.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12例NMO患者血清,11例阳性(91.7%);34例多发性硬化阳性4例(11.8%);50名健康人群血清均为阴性.结论 HEK-293T细胞经水通道蛋白4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后能够稳定表达AQP4,可用于临床NMO患者抗AQP4-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