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不同体位固定下膀胱充盈对宫颈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已经接受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技术放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通过放疗治疗计划系统对膀胱体积进行测量,分别筛选出行两种固定方法(仰卧位组与俯卧位组)的患者共86例,每组43例。分析两组患者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膀胱、小肠、直肠、乙状结肠、结肠的V30、V40及平均受量(Dmean)。通过表格对采集数据生成趋势图并读出每条趋势线R平方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膀胱、小肠、直肠、乙状结肠、结肠的Dmean、V30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下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结肠较仰卧位的V40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下膀胱充盈程度与各危及器官的V30、V40、Dmean对应数据拟合度较高,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加,各危及器官的受量降低。结论:宫颈癌治疗行俯卧位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优于仰卧位,膀胱体积的增大会使各危及器官照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差异,观察危及器官毒性。方法:9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为3组,调强组31例制定IMRT计划并进行相应放疗、适形组35例制定3DCRT计划并进行相应放疗,常规组28例制定CRT计划并进行相应放疗。结果:3组放疗计划的适形指数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调强组计划适形度最佳,适形组次之,而常规组最差;在相同的处方剂量(46 Gy),3组计划的PTV最大受照剂量、平均受照剂量及最小受照剂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5Gy和40 Gy水平,调强组计划中直肠及膀胱的照射体积显著低于适形组和常规组计划(P<0.01)。调强组与适形组、常规组比较,急性和毒副反应明显较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危及器官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两种不同的重建方式,分析CT层厚对胸部肿瘤靶区体积、剂量和危及器官受量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11例胸部肿瘤患者(主要为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获取层厚2 mm的CT影像(2-CT)并将其传至放疗计划系统(Eclipse 10.0)中,分别基于靶区最大层面(方法1)和定标金属小球所在层面(方法2)作为起始层进行重建,得到层厚为4、6、8、10 mm的CT影像(4-CT、6-CT、8-CT、10-CT)。由医生在2-CT影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并将其复制到其余层厚的影像中。同样基于2-CT影像中设计调强放疗(IMRT)计划,随后将其复制到其余层厚影像中重新计算。统计两种重建方法得到的各层厚影像中的靶体积和剂量,并以2-CT数据为基准加以比较。 结果:两种重建方式中,靶体积的相对变化随着层厚的增大逐渐增大。当靶体积为1.3 cm3时,10-CT中相对偏差两种方法均高达84.62%,8-CT时两种方法相对偏差分别为38.46%、84.62%;体积为30~100 cm3时,各层厚的体积测量偏差方法1均小于方法2;体积>100 cm3时,两种方法中靶体积基本不随层厚而改变。适形指数相对变化随着层厚的变大而变大,对于小体积靶区(<30 cm3),两种方法在10-CT中相对变化率分别为13.60%、11.18%,在8-CT时为6.56%、13.18%,在6-CT和4-CT时均小于等于5.08%;体积在30~100 cm3时,方法1相对变化率为1.29%~3.03%,方法2为1.34%~5.42%;大体积靶区受层厚的影响小,均<1.38%。两种重建方法的均匀性指数相对变化率只在小体积时随层厚增大有小幅度增加,在8-CT、10-CT时相对偏差较大,方法1为12.95%、17.42%,方法2为16.15%、15.43%。两种重建方式得到的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小值、平均值,肺的V5、V30,心脏的V30、V40受层厚影响显著(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放疗中,基于靶区最大层面为起始层的重建方式优于基于定标金属小球所在层面为起始层的重建。同时,本研究可以为改进现有的CT扫描流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Atlas实施宫颈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时勾画算法及匹配数目对自动勾画结果的影响。方法:基于MIM-Maestro软件建立宫颈癌Atlas模板库,入库病例数目为60例。随机选择Atlas库外10例宫颈癌患者,由临床医生手动勾画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双侧股骨头),并定义为参考勾画(Vref)。应用多数投票算法和STAPLE算法,匹配数分别选择1、3、5、7、9进行自动勾画。采用勾画时间(T)、相似性系数(DSC)、敏感性指数(SI)、质心偏差(DC)、Jaccard系数(JAC)、Hausdorff距离(HD)评价勾画结果,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勾画时间随匹配数目增大呈线性增加,与勾画算法无关。多数投票算法和STAPLE算法勾画结果均显示,匹配数为1时膀胱的SI和左股骨头的DSC、HD、JAC与匹配数为3、5、7、9时有统计学差异。STAPLE算法中,直肠和双侧股骨头的SI均显示匹配数目为1、3与5、7、9有统计学差异。两种勾画算法的比较结果显示,仅双侧股骨头的SI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Atlas实施危及器官自动勾画时,勾画算法对结果基本无影响,所需时间与匹配数呈正比,综合勾画结果建议匹配数目选择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过程中,利用图像引导技术评估膀胱与直肠因平移摆位误差因素对受照剂量的影响。 方法:入组2017年2~4月的25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宫颈癌病人。在计划CT图像和首次摆位的锥形束CT(CBCT)图像中勾画出膀胱和直肠。然后根据首次摆位误差,对膀胱和直肠在前后、左右、头脚方向上进行相应的平移。分别比较计划设计与加入平移摆位误差下的膀胱和直肠剂量差异,并用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 结果:在计划CT与CBCT图像上勾画出的直肠体积为(33.0±16.0)和(21.8±16.5) cm3,膀胱体积为(387.1±222.3)和(227.8±107.3) cm3。在计划CT图像与考虑平移摆位误差的CBCT图像上,直肠的V50为(17.27±13.42)%和(23.9±26.58)%,膀胱的V50为(33.59±12.2)%和(44.27±22.61)%,直肠的最大剂量为(5 324±383)和(5 370±441) cGy,膀胱的最大剂量为(5 547±365)和(5 513±328) cGy。直肠和膀胱的V50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 P<0.01;t=-2.98, P<0.01),直肠和膀胱的最大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 P=0.20;t=0.66, P=0.51)。 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中,膀胱和直肠在计划CT和首次治疗时的体积与剂量均有较大差异,故应该多次采集图像来评估剂量分布,才能准确评价放射治疗的真正疗效。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疗程中膀胱体积不一致会造成靶区和危及器官实际剂量分布与计划设计预期结果的误差。为减小膀胱体积变化对放射治疗的影响,需采取干预措施。文章就宫颈癌患者IMRT中膀胱体积变化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目前采用口头协议、锥形束CT、超声膀胱测容仪和自适应放射治疗等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宫颈癌患者IMRT疗程中膀胱的体积变化会造成计划预期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与实际治疗获得的结果存在差异,临床放射治疗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并根据放射治疗单位自身条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研究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下,膀胱大小对直肠癌术后放疗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的影响。方法:收集行直肠癌术后盆腔预防性照射患者12例,共行CBCT扫描119次,将CBCT图像与定位CT融合配准,分析治疗过程中膀胱体积变化与靶区大小、正常组织受照剂量间的关系。结果: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下,膀胱体积与临床靶体积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12例患者的膀胱体积与结肠、小肠、膀胱受照剂量间的相关性不同,表现为负相关、正相关和无相关性。定位时排空膀胱正常组织受量均在其耐受范围内。结论:直肠癌患者采取仰卧位,热塑体模固定方式时,随着膀胱充盈程度不同,导致主观上勾画的临床靶区体积不同。膀胱排空状态淋巴引流区显露较好,且容易控制。制定调强计划正常组织受量均在耐受范围内。因此,直肠癌术后预防照射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可以排空膀胱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体积优化和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其在治疗中计划设计优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15例进行了三维后装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原执行体积优化,基于原始图像重新设计IPSA计划,配对t检验两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 结果:在两组间靶区V100%和V150%以及均匀性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靶区的适形度指数的平均值有着显著差异[体积优化(0.77±0.11),IPSA优化(0.82±0.0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OAR方面,与体积优化相比,IPSA优化使OAR的受照剂量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与体积优化方法相比,IPSA优化在提高靶区适形度指数的同时,更好地对OAR起到保护作用,且计算过程相对简捷,是临床上更可取的计划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千伏级锥形束 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全程91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分次间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摆位误差x、y、z方向的偏差和偏移等中心距离分别为0.04(-0.16, 0.25)、-0.05(-0.37, 0.28)、0.10(-0.06, 0.24)和0.55(0.38, 0.78) cm。临床靶区除CTV的HIsum-HIplan和CTV1 的Dsum_D50-Dplan_D50与HIsum-HIplan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临床靶区的配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计划靶区除PGTVnd的Dsum_median-Dplan_median、Dsum_mean-Dplan_mean、Dsum_D50-Dplan_D50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计划靶区均有统计学差异。累积摆位误差剂量与标准计划剂量分布对比呈现负偏态分布,峰度降低。GTVnd、CTV、CTV1、CTVn、CTV_all与PGTVnd、PTV、PTV1、PTVn、PTV_all剂量偏差均呈降低,计划靶区的累积剂量偏差比临床靶区偏差明显增大。Dmin偏差、D98偏差、D95偏差偏离最大,Dmax偏差、D5偏差、D2偏差变化次之,Dmedian偏差、Dmean偏差、D50偏差变化最小,反S型DVH曲线向左偏移,斜率增大。临床靶区HI偏差均上升。结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影响存在统计差异性,靶区累积剂量降低、均匀性变劣。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在每次治疗前需进行CBCT位置校准以保证靶区各结构剂量准确性。在放疗计划设计时考虑增加CBCT次数带来额外剂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常规放疗的前列腺癌,由于直肠和膀胱的剂量限制,治疗结束后活检阳性率较多。剂量递增实验证明,高剂量照射能提高前列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本文以前列腺癌为例,在保证肿瘤区域剂量的前提下,探讨调强计划中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对减少直肠和膀胱剂量的影响。材料方法:选取10例已放疗患者的CT作为研究对象,用调强技术比较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对直肠和膀胱的剂量影响。结果:直肠的D25、D50、V60和膀胱的D30、D50、V60在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后都有明显减少。结论:在前列腺癌靶区复杂,且计划因肿瘤剂量和正常组织剂量不能同时满足时,应用此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方案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9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放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四野盒式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比较两组远期临床疗效,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差异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年内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48%、95.74%,略高于对照组的88.88%、9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计划靶区体积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靶区适形度指数高于对照组,计划靶区体积最小剂量、靶区均匀性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痛/腹泻、尿频/尿痛、皮肤损伤、下肢水肿、晚期直肠反应、晚期膀胱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在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具有显著优势,可降低术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红外定位系统(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对放疗摆位累积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与设备性能及体态体姿相关的误差统计与监测,进而实时对摆位进行指导。方法:首先选取264例腹部癌症摆位数据、195例头颈部癌症摆位数据以及186例头部癌症摆位数据;然后搭建归一转换系统,量化标注不同摆位方法产生的不同摆位结果及差异,将现有的摆位结果数据统一转换到一个坐标系下;最后基于放疗摆位累积产生的海量数据,开发模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等中心注册、相机移动、激光线偏移、体膜变形以及锥形束CT本身机械问题5种摆位误差。结果: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摆位数据,在腹部264例摆位数据中,5种误差分别为5、1、11、4、7例;在头颈部195例摆位数据中,5种误差分别为13、4、40、0、27例;在头部186例摆位数据中,5种误差分别为10、3、25、0、19例。结论: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能较为准确实时预警摆位质量和摆位精度,当摆位出现较大误差时,该系统能够迅速报警,及时指出摆位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提醒、纠正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光学体表追踪系统Align RT引导乳腺癌术后放疗摆位中,通过对比3种典型感兴趣区(ROI)Align RT与CBCT误差之间摆位一致性差异,确定临床最优ROI勾画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利用Align RT引导摆位的乳腺癌患者病例数据,摆位结束后记录197次CBCT同分次下全胸、患侧乳腺和胸部刚性3种ROI的AlignRT误差数据,CBCT与定位CT进行基于脊柱6维配准靶区微调后,获得6维CBCT误差,Align RT与CBCT误差差值绝对化后用于量化摆位一致性,比较全胸、患侧乳腺和胸部刚性这3组ROI的Align RT误差及摆位一致性差异。结果:Align RT引导摆位CBCT误差线性方向/旋转方向在±0.50 cm/±2.0°之间的占比为99.92%。全胸、患侧乳腺、胸部刚性3组ROI的Align RT误差在Pitch(P<0.001)、Roll(P=0.002)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胸ROI在x、Rtn、Pitch和Roll方向摆位一致性均优于患侧乳腺和胸部刚性ROI,x(P=0.001)、Rtn(P<0.001)、Roll(P=0.001)方向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宫颈癌直线加速器放疗时保卵巢对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例保卵巢宫 颈癌直线加速器放疗患者,基于XiO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7野均分调强计划,并通过归一使95%计划靶区剂量达到 45 Gy。在除卵巢外其他优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生成保卵巢组和不保卵巢组两组治疗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 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组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对于计划靶区,保卵巢组与不保卵巢组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 数分别为0.708±0.051、0.808±0.056(P<0.05)和0.135±0.023、0.087±0.012(P<0.05),保卵巢组适形度和均匀性显著下降。 对于危及器官,保卵巢组小肠、膀胱、直肠和左股骨头的Dmax均大于不保卵巢组(P<0.05),而Dmean、V45、V40、V30、V20和V10无 统计学差异(P>0.05);保卵巢组脊髓Dmean、D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卵巢显著影响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对 危及器官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颈癌盆腔照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计划与七野-静态调强放疗(7F-IMRT)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行HT治疗的25例宫颈癌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憋尿状态。分别进行HT和7F-IMRT两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及机器输出跳数。 结果:(1)计划靶区(PTV):HT组CI和HI均优于7F-IMRT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898±0.017 vs 0.834±0.013, P<0.001;0.062±0.012 vs 0.109±0.019, P<0.001);HT组PTV的D1、D2均低于7F-IMRT组(P<0.001),Dmean、D98、D95均较7F-IMRT组高(P=0.048, P<0.001, P=0.015)。(2)对于正常组织,HT组小肠、结肠、直肠和膀胱的Dmax、Dmean、V30、V40以及直肠V50均显著低于7F-IMRT组(P<0.001, P<0.001, P<0.001, P=0.001, P=0.006),其余V50略低,无统计学差异(P=0.130);HT组双侧股骨头V25、D5、Dmean、Dmax也显著低于7F-IMRT组(P<0.001);但是,HT组的机器输出量明显高于7F-IMRT组。 结论:HT计划在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显著优于7F-IMRT计划,在充分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放疗毒副反应;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7F-IMRT计划,对射束的利用率不高。在后续治疗实施过程中,HT系统作为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确保每次治疗过程中的精准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移动等中心模拟系统误差,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剂量分布受系统摆位误差的敏感程度。方法:分别制定30例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在治疗计划中移动等中心,假设每次治疗时系统误差都为同一方向,每位患者沿原始x、y、z轴各移动等中心±3.0、±5.0和±7.0 mm模拟左右、腹背、头脚方向系统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在不改变优化条件的情况,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到30个参考计划与540个再计划DVH参数。配对t检验不同方向差异。结果:误差为3、5和7 mm时,CTV D98和PTV V95下降平均偏差分别为0.16%和0.55%、0.44%和1.72%、0.89%和3.41%;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和右股骨头V50超标频率分别为2.22%、0.00%、0.00%、0.00%和0.00%,11.11%、2.22%、0.00%、4.44%和4.44%,15.56%、6.67%、2.78%、13.33%和14.44%。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方向误差进行对比时发现:(1)y轴方向摆位误差比x和z轴方向对CTV D98和PTV V95影响更敏感(P<0.05, P<0.05);(2)背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小肠和膀胱V50 影响更敏感(P<0.05, P<0.05);(3)腹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直肠V50影响更敏感(P<0.05);(4)右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左股骨头V50影响更敏感(P<0.05);(5)左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右股骨头V50影响更敏感(P<0.05)。结论:摆位误差较小时(<5 mm),靶区剂量和小肠、膀胱、直肠、左右股骨头V50受摆位误差敏感程度较小,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较稳健。当摆位误差增大时,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不再稳健,治疗前一定需要寻找原因,如有必要还需重新做体位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体外调强放疗(IMRT)、顺铂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55例患者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二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危及器官放射损伤程度、患者3年预后结局差异。结果:经过联合放化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8% vs 88.10%, P<0.05)。放疗过程中,观察组小肠、膀胱、直肠接受放疗的平均受照射剂量、2.0 cm3受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两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优于二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对危及器官的放射性损伤程度更低,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和分析基于Monaco和Pinnacle这两种计划设计系统设计宫颈癌放疗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剂量差异,探寻更适用于宫颈癌VMAT计划设计的计划设计系统。 方法:选取11例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宫颈癌病人。在定位CT数据、靶区和危及器官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基于Monaco系统和Pinnacle系统为病人设计VMAT计划,即VMATMONACO和VMATPINNACLE。比较两个计划中靶区的剂量分布、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差异,探讨两种TPS在设计宫颈癌根治放疗VMAT计划中的优劣,以及产生这种优劣的原因。 结果:就PGTVnd和PTV的适形指数而言,VMATMONACO和VAMTPINNACLE计划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PGTVnd的均匀性指数而言,VMATPINNACLE优于VMATMONAC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MONACO和VMATPINNACLE在直肠、膀胱的低剂量区不存在差异(P>0.05);在高剂量区域,VMATMONACO显现出优于VMATPINNACLE的趋势;在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上,VMATMONACO明显低于VMATPINNACLE,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MATMONACO的小肠和股骨头的剂量明显低于VMATPINNACLE,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癌VMAT计划中,相较Pinnacle 系统,选用Monaco系统设计放疗计划存在潜在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