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近年来移动智慧医疗在心血管病的筛查、干预、救治、管理中的优势愈加突出。其中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在院外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前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学者及临床的认可。但因其导联和匹配的云平台功能的单一性,限制了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简称慢性病)患者风险筛查及长期随访管理中的应用。目的 本研究立足分级诊疗,从慢性病防控的视角,以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为载体,探索移动智慧医疗在基层老年慢病患者中心血管病风险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20家基层医疗机构收治的3 000例65岁及以上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202例、女1 798例;平均年龄(71.3±5.0)岁。基层医生借助手机APP及患者管理云平台录入患者资料,给患者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采集72 h心电数据上传至患者管理云平台。由专业心电图医生分别对数据进行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分析及风险分层,并综合3种分析方法的分层结果将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符合低、中及高危的数据在云平台勾选相应的标识。云平台对高、中危患者以短信形式通知基层医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设备和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设备在常见心律失常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内科门诊及入院心悸患者152例,排除禁忌后按临床检查需要同时佩戴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不少于22 h。结果:两组仪器对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小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检测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在心电记录及判读方面具有相同效果,且具备低成本、易使用、人工智能读图等优势,对心律失常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过性和阵发性的特点。患者易在院外发生心律失常,而传统的心电图设备因难以随时佩戴,常导致无法捕捉到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信号。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1 076例患者,均在有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在院外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云端的24 h心电图资料。A组为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的诊断,B组和C组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分别依据散点图和散点图结合心电图的诊断。分析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检出类型、诊断一致性及符合率,并以C组为金标准,分析A组和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A组、B组、C组分别检出14种1 301例次、14种1 323例次、15种1 647例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0.9%、81.2%、87.5%。(2)A组与B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91,95%CI(0.711,1.071),P=0.617〕,诊断符合率为96.7%;B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759,95%CI(0.489,1.029),P<0.001〕,诊断符合率为93.6%;A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92,95%CI(0.392,0.992),P<0.001〕,诊断符合率为91.7%。(3)A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61.2%,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9.9%、阴性预测值为66.3%。结论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可实现心律失常诊疗关口前移,并以此建立起由社区居民、基层全科医生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共同参与的心律失常防治网。  相似文献   

4.
何启燕 《重庆医学》2018,(20):2742-2743,2746
目的 探讨继发性低钾血症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分析临床上采用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继发性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的126例患者,分析心电图特点,了解不同水平的血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关系及转归情况,制订抗心律失常和补钾的治疗方案,分析治疗策略.结果 继发性低钾血症心电图中,室性期前收缩所占比例最高(36.51%),其次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31.74%)和ST段改变(27.78%).继发性低钾血症越重心电图异常阳性率越高.通过抗心律失常和补钾治疗后,血钾恢复正常,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心电图异常率随着血钾水平的降低逐渐增多,对继发性低钾血症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6-4342
背景 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 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典型的城市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从而精准识别基层首诊能力需求,为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规则对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门诊产生的2 897 689条真实世界ICD-10诊断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呈现的诊断结构、顺位和4种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诊断深度。采用数据结构、分布等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9.31%(2 877 653/2 897 689)的诊断记录集中在频次大于30的912种诊断编码(六位编码)中,87.31%(2 392 603/2 740 333)的诊断编码(三位编码)记录集中在前10顺位。其中预防类诊断记录相对更为集中,主要为体检(含儿童保健体检)和预防接种服务。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11家已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中诊疗能力A级标准,但疾病顺位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中的诊断编码目录有所差异。机构间平均ICD-10诊断种数、常见诊断种数、预防类或临床类的种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5%。排名前10类(三位编码)的诊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高度一致,其他常见的诊断还包括睡眠障碍、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失眠症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睡眠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有较高(>5次/年)的就诊频次,体检是频次较高前10位中人均年就诊频次最低的内容。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记录高度(90%以上)集中于本类诊断中“未特指”类编码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就诊人次(4 268人次)和人数(1 675人)低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聚集性明显,特别是在预防保健领域。常见诊断高度集中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和人群。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接诊能力范围已达到优秀标准,但对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性评估上还需改进,特别是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等疾病综合诊断评估能力的建设和诊疗质量管理。全科医生在大量接诊负荷下,特别是在常见慢性病接诊上存在一定的“诊断惰性”,建议至少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机构供给和保障三层系统地设计基层首诊能力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杨岚  高鹰  李文  王媛  芦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179-4183
目的 探讨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成本预测与控制,为政府制定相关卫生补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预测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方案A)的筛查成本,并将其与2009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乳腺癌筛查推荐方案及其调整筛查年龄段后的筛查方案(方案B1、B2)、2010年我国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推荐方案及其调整筛查年龄段后的筛查方案(方案C1、C2)进行比较。采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对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 5种筛查方案的筛查方法实施成本分别为1 396.67、7 988.73、14 643.52、3 866.84及4 643.26万元;项目管理成本分别为1 444.66、785.46、1 449.45、1 210.53及1 453.74万元;筛查对象相关成本分别为2 454.84、3 410.67、6 251.84、6 756.10、8 112.63万元;总成本分别为5 296.17、12 184.86、22 344.81、14 209.63及11 833.47万元;人均乳腺癌筛查成本分别为18.44、77.75、77.78、49.46及49.47元/人。单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钼靶X线摄影仪折旧维修费、全科医生年劳务费、单位乳腺触诊检查时间、乳腺触诊检查后建议钼靶X线摄影率、单位钼靶X线摄影时间对筛查成本的影响较大。结论 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的总成本和人均筛查成本均低于其他4种筛查方案,钼靶X线摄影仪折旧维修费和全科医生年劳务费是筛查成本的主要构成。选择高效、低价、耐用的筛查设备,提高其利用率和完好率,强化人员培训,合理控制检查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是乳腺癌筛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黄艳丽  曹裴娅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43-4348
背景 “就诊频次”是真实反映患者对医疗机构利用情况的重要数据,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未对“就诊频次”反映出来的就诊行为与签约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城市基层门诊服务签约/非签约患者的就诊频次特征,以及影响签约患者就诊频次的因素,以期识别不同特征的患者对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的倾向性和影响因素,帮助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投入资源,与患者建立更为稳定的服务关系。方法 于2021年1月,通过居民健康信息中心,脱敏患者身份、联系方式和具体疾病诊断信息后,提取成都市武侯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18个服务站自2020-01-01至2020-12-31的门诊患者就诊行为和签约状态数据,分析患者就诊频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获取2020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300 634例成年人的数据,产生了1 243 436次门诊记录,平均就诊年龄(51.5±18.4)岁,平均就诊频次(4.14±5.94)次。仅有9 448例(3.14%)患者会产生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行为,其中签约患者中仅有17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成年人中34.73%(104 399/300 634)为签约患者,总门诊人次中63.91%(794 710/1 243 436)为签约患者就诊。86.04%(168 840/196 235)的非签约患者为偶发就诊,69.93%(137 229/196 235)病情相对简单;52.30%(55 812/104 399)的签约患者为持续管理就诊,29.90%(31 211/104 399)病情相对简单。以人数计算,签约患者主动预约到诊率为40.29%(42 061/104 399),固定就诊率为37.86%(39 522/104 399);以频次计算,签约患者主动预约到诊率为18.58%(147 685/794 710),固定就诊率为18.12%(144 009/794 710)。签约患者与非签约患者年龄、就诊频次、接受中医服务人数、特殊门诊就诊人数、就诊频次、诊断复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复杂程度、是否主动预约到诊、是否固定就医、是否利用中医服务、年龄、是否在特殊门诊就诊、签约所在机构和医生签约人群规模是患者就诊频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武侯区签约患者与家庭医生已建立了较稳定的服务关系。要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服务功能:一方面可以从频繁及异常频繁就诊、中医利用度高、特殊门诊就诊这几个特征的非签约患者入手提高签约数量;另一方面可根据签约患者的影响因素特征,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调整,进一步将签约患者就诊频次控制在合理的互动区间,以进行科学的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痴呆患者日益增多,而对痴呆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极其重要。 目的 探究社区全科医生对痴呆筛查的态度和看法,旨在为社区开展痴呆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于2021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痴呆筛查的态度和看法。应用描述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纳入来自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10例社区全科医生。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6.6±6.5)岁;7例学历为本科;4例职称为主治医师;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年限为5~26年,平均年限(14.90±8.46)年。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3个主题分别为社区痴呆筛查的基础条件不足、痴呆筛查较为困难、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痴呆筛查能力。 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痴呆筛查能力不足,但对痴呆筛查持支持态度。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痴呆筛查能力,通过加强痴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减少社会对痴呆患者的歧视,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能是推动社区痴呆早期筛查和干预工作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社区大肠癌筛查为例,探索社区筛查系统标准化模型,为建立系统化的评估方案标准做准备。方法 于2015年7-8月,采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肠癌筛查流程与2013-2015年社区大肠癌筛查的历史数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思考方法,将系统中存在因果关系的各变量进行梳理,构建社区大肠癌筛查的标准化模型。结果 该社区筛查体系的标准化模型由政策、技术、供方和需方4个子系统构成,系统的运作由政策启动,经供方在现有技术限制下按照政策制定的规则与需方发生交互,最终产生需方生命年、生命质量、治疗成本节约等方面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结论 大肠癌筛查体系的标准化模型可作为社区大肠癌筛查标准体系中"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下服务评价与改进的重要工具,为标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优化提供了可能。同时,本研究的系统分析结果及因果关系图,可为社区开展其他恶性肿瘤筛查体系的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商业和科研两个视角出发,在对现存基于移动医疗的可穿戴设备数据集成平台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关键模式及特点,为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