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识及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把首次在专科医院就医的抑郁症患者309例作为A组,首次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303例作为B组。对2组病例进行SCL-90、HAMD、一般状况问卷调查。对2组病例患者家属进行自制量表的调查。结果:对疾病的认识与宗教信仰(P<0.05)、婚姻(P<0.01)、家庭成员(P<0.01)、疾病特点(P<0.01)相关,就医行为与年龄(P<0.05)、性格(P<0.05),就医费用(P<0.05)、医生的建议(P<0.05)、宗教信仰(P<0.01)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就医行为存在误区,专科医院就诊率低。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银屑病是一种良性、慢性、复发性疾病,一般不构成躯体损害,但对患者精神心理的影响较大,患者求根治的愿望非常强烈。由于当前医疗市场的混乱,患者不当的就医行为可能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自1999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92例就诊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医生、患者和医疗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背景 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45亿,并由快速增长期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其健康权益和医疗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目的 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于2020年7月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筛选出≥1个月、≥16岁的流动人口169 989例纳入研究,基于 Andersen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构建分析框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Logistic模型以探析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69 989例流动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6.47%(10 996/169 989),两周患病就诊率为59.38%(6 529/10 996),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者占比65.46%(4 274/6 5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倾向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流动特征(流动范围、流动时间、落户意愿)、使能资源(地区、城乡、到最近医疗机构时长、家庭人均年收入、医疗保险)和需求因素(自评健康、慢性病患病、健康档案)4方面14项指标是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流动人口就医主动性整体较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较高。应尽快优化异地就医政策,构建距离科学的就医格局,并大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以引导其合理就医并理性选择就医机构。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因素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以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自伤行为为例研究其影响因素,认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伤、自残行为倾向的认识,提高对自伤、自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至关重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伤行为要以预防为主,针对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影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根据地理分布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个区中5家精神专科医院,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6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危险组比较,危险行为组中性别、年龄阶段、家庭邻里关系、工作状态、应激生活事件、精神症状、服药情况、就医态度、既往威胁性言语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2,P=0.017)、生活应激事件(OR=2.08,P=0.001)、幻觉妄想(OR=1.77,P=0.026)、怪异行为(OR=1.61,P=0.02)、就医态度(OR=2.60,P=0.029)、既往威胁性言语(OR=6.77,P<0.001)与危险行为相关。结论 45岁以下、幻觉妄想、怪异行为、被动就医、生活应激事件、既往威胁性言语是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敏  张开金  姜丽  黄新  包思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27-2129
目的 了解中国患病人群的就医行为,探讨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归纳、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模型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通过对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中城乡患病人群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结果 得出了以患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以"病后是否选择就医"为因变量(Y)的就医选择概率函数C和以就医支出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的就医支出水平函数M.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服务价格和是否有医疗保险是患者就医选择和就医支出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由两次回归分析,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推导的思想和原理与Grossman模型健康投入产出研究的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了解其凶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期望有助于对其凶杀行为进行有效地预测和干预。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分裂症凶杀组 :为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本鉴定中心鉴定的刑事案件被鉴定人 ,入组标准 :①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攻击组54例和非攻击组63例,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以及临床特征单因子比较,相关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在既往攻击史、治疗护理依从性、强制措施、情绪易激惹、BPRS总分及因子分等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而治疗、护理依从性差,采用强制措施是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控制攻击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天津市卫生服务供方、卫生服务需方、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层次的看法,探明几年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三方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效果、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建议等内容。结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如社会化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得到保障等;同时也带来医患矛盾增多、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影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各方权利与义务、支付方式等;各方提出的建议有立法,以规范各方行为、寻找合理的支付方式等。结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及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调查76例近1个月内有过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组)和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近1月内没有过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和自杀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有过自杀未遂史(5.232)、目前非现婚(4.111)、自杀前有急性应激事件(3.355)、未规律服用抗精神病药(2.569)和病程短(1.527)。结论:有过自杀未遂史、目前非现婚、有急性应激事件、未规律服用抗精神病药和病程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林育慧 《中外医疗》2016,(30):156-158
目的:探究户外运动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60例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膳食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户外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户外运动结合相关基础护理干预可调节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聪聪  张伟波  杨莉  张琼  蔡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65-2369
背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改善后回归社区康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率不高,患者满意度低,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249个居(村)委2 285例社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特征与治疗情况调查表、无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康复需求总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85例患者总需求评分为(2.93±1.07)分,需求评分较高的6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3.57±1.42)分、情绪管理(3.50±1.42)分、治疗依从(3.47±1.43)分、症状管理(3.39±1.39)分、精神卫生知识(3.33±1.34)分、心理社会关怀(3.12±1.49)分。性别、城郊类型、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要照料者、就业状态、由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残疾证持有情况、家族史、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精神症状缓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康复需求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年龄、病程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39,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服务满意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3、0.469、0.33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领域均存在康复需求,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社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崔亚萍  徐叶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652-1653
目的:研究护理策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住院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利培酮治疗依从的患者45例,其中35例有效;不依从服药患者19例,其中6例有效,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过对不依从服药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8周后两者治疗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应的护理策略可明显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智慧医疗正日益应用于慢性病管理实践中,成为优化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行为的重要推手。本文结合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通过总结我国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影响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倾向特征、能力资源、健康需求3个方面,能力资源因素是决定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关键因素,表现为经济能力与知识能力。基于此,提出有必要利用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信息化优势,通过整合健康知识宣教全媒体资源、强化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优化医疗服务的群体性联动,进而弥补慢性病患者群体的能力“短板”,优化其就医行为,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王凤梅 《中外医疗》2014,(36):149-15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得分均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得分比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永爱  曹平  李娜  任向明  唐争艳  师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216-2218,2224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就业价值观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地区3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选择利用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755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就业价值观量表、保护者期待量表、自我尊重感量表、朋友支持、专家支持量表和一般能力水平量表进行调查。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情感障碍患者的就业价值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就业价值观的预测因素朋友支持、保护者期待、一般能力水平、就业经验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活质量、就业期望、专家支持、自我尊重感、年龄、入院次数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就业价值观预测模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业价值观的预测因素按顺序依次为自我尊重感、专家支持、保护者期待、朋友支持、就业期待、一般能力水平、年龄等,总说服力为66.0%,而影响情感障碍患者就业价值观的预测因素按顺序依次为保护者期待、一般能力水平、专家支持、自我尊重感、朋友支持、就业期望、生活质量等,总说服力为69.0%。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就业价值观的共同预测因素有自我尊重感、专家支持、保护者期待、朋友支持、就业期待、一般能力水平。提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就业价值观的认知、动机和社会支持对其社会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骨关节炎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病,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当前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不足,造成骨关节炎的诊治和管理困难。 目的 了解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特点,为改善该类患者的社区就医诊治提供策略。 方法 本研究为混合方法学研究。2019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上海市杨浦区一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医院选取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各5例,同时在区域内的其中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抽取12例全科医生、12例前来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多方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疾病认知、疾病管理现况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从以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3家,对前来就诊的425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除去部分具有较大主观性难以采用问卷量化的指标,设计定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患病现况、就医认知和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及慢性病APP利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定性访谈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对骨关节炎认知不足、缺乏对骨关节炎的管理、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定量研究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97份(93.4%)。397例调查对象中,152例(38.3%)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152例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者中,知识来源为媒体、病友的分别有79例(52.0%)、50例(32.9%);397例调查对象中,200例(50.4%)表示了解骨关节炎治疗措施,其中分别有91例(45.5%)、105例(52.5%)知晓运动和物理治疗及止痛药措施。不同性别、体质指数(BMI)、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骨关节炎患者就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BMI、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是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认知不足、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就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注重提高患者就医认知,并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能,改善医患双方消极态度,促进患者积极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