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巨大裂孔的处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06/2010-02在显微镜直视下环扎、硅胶填压、巩膜外冷凝、C3F8眼内填充处理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因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巨大裂孔4眼、术后发生的视网膜巨大裂孔8眼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15(平均6)mo,1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1mo再脱离,再行显微外路手术复位。术后矫正视力<0.1者4眼(33%);0.1~0.3者5眼(42%);≥0.4者3眼(25%)。结论: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裂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常裂孔巨大,对这类患者采用显微镜直视下环扎、硅胶填压、巩膜外冷凝、C3F8眼内填充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手术中探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阅读国内有代表性的两种眼科期刊近4年发表的有关玻璃体手术的文章,统计分析探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描述;回顾分析转入我科治疗的连续49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结果。结果2000年1月~2004年6月.两家杂志共发表有关玻璃体手术文章87篇,除笔者的3篇文章外,无一篇论及到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情况。在49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发现巩膜穿刺孔并发症引起的手术失败为主要原因者28例(57.2%),为次要原因者10例(20.4%)。结论玻璃体手术中,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并发症十分常见。应重视手术中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预防和处理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间采用外路手术80眼和内路手术4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眼中出院时视网膜复位118眼(96.72%),失败4眼(3.28%)。结论裂孔未闭、术式选择不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等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应立足外路,对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PVRC3级以上等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031例(4031只眼)PVR低于C1级、行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眼眼压值、晶状体和玻璃体状态、视网膜脱离特征、是否伴发脉络膜脱离 等22个临床特征。4031例患者中,有266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其中72例 (72只眼)因为巩膜扣带术后[12~210 d ,平均时间(60.3±41.0)d]发生严重PVR导致视网膜再脱离,回到我科行第2次玻璃体切割术,纳入PVR组;从剩下的2588例患者资料中随机调取72例(72只眼)视网膜复位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应用SPSS(10.0)软件将2组分析结果进行单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严重PV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巩膜扣带术前呈现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P<0.001),眼压低于7 mm Hg(1 mm Hg=0.133 kPa)(P<0.002),以及单一视网膜裂孔大小大于2个视盘直径(disc diameter,DD)(P<0.005)。 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前有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低眼压及单一视网膜裂孔大小大于2 DD可能是PV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41-143)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6例(56眼)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玻璃体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术前有无眼内异物、有无硅油、手术距受伤的时间、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二次填充物的种类、术后眼压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再修复的原因。结果再次手术原因:≥18岁组主要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8岁组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56例视网膜复位率89.29%,以上各因素对复位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例中视力提高者50例(89.29%),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P=0.05)。结论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在成人主要为PVR,在青少年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把握再修复手术时机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切除基底部玻璃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在我国城镇蓬勃发展 ,许多小城市的县级医院也购置了昂贵的玻璃体切割机 ,开展了简单或复杂的玻璃体手术。这一方面给广大患者就医带来了方便 ;另一方面 ,因玻璃体手术的复杂性 ,在临床上见到的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加。除常见的并发症外 ,因玻璃体基底部在术前和术中检查和处理困难 ,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已显得突出而严重。现就与玻璃体基底部相关的一些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原理、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做一简要的介绍。1 玻璃体基底部的概念玻璃体基底部前界位于锯齿缘前 1~ 2 mm ,后界在锯齿缘后 2~ 3…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后脱离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就玻璃体生理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定义、分类、症状进行了简述,并就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及对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的影响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0例(112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112眼中34眼(30.4%)形成术后PVR。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VR为影响术后PVR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1),而硅油填充、巨大视网膜裂孔、合并脉络膜脱离等因素与术后PVR的形成无显著相关。术前PVR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结论 影响术后PVR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术前PVR。对于有术前PVR可能导致术后PVR形成的高危人群可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中病变严重,伴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onopalthy,APVR)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57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伴APVR患者行巩膜环扎,硅胶外加压、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前膜分离、切除、视网膜松解性切开、切除、过氟化碳液体注入,眼内排液及硅油眼内填充等,崆春治疗效果。结果:痊愈45例,成功率79%,8眼好转,占14%,4眼无效,占75,术后视力除手术失败者外,均有所提高。结论:运用各种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对APVR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提高,可以使部分严重,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从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剥离视网膜下膜的新技术。方法连续10例伴有视网膜下增生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利用上方2个睫状体平部穿刺孔附近的周边部视网膜裂孔,或直接从锯齿缘区视网膜插入视网膜剥离钩或显微钳,分离和取出视网膜下膜。结果利用上方11点裂孔1例、利用锯齿缘视网膜裂孔8例和直接从10点锯齿缘视网膜插入眼内器械1例。从10点方位视网膜裂孔,剥离视网膜下膜范围可达6~3点,在2点方位,剥膜范围可达到9~6点。顺利取出视网膜下膜8例;钩断粘连松解收缩2例。并发症主要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例。随访平均28个月,全部病例视网膜最终解剖复位。结论从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剥离视网膜下膜蒂围广莎.切口容易封闭.可减少后极部剥膜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第2次玻璃体手术治疗复疗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预后,以探讨原手术失败的原因和再手术的经验与教训。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孔源性RD并进行第2次玻璃手术的患者34例。PVR分级B~C2级7眼,C3级11眼,D级16眼。总院次数1~4次,平均2.2次。总手术次数2~7次,平均3.5次。2次玻切手术时间间隔11~257天,平均81.1天。第2次玻璃体手术中尽量切除残余的玻璃体皮质,剥膜,部分患者视网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做视网膜裂孔冷凝或定位时,色素颗粒从裂孔播散入玻璃体腔,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有色素颗粒从裂孔涌人玻璃体腔的连续38例39只眼,均是初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PVR分级为B级以下.平均每只眼裂孔数2.67个.单纯硅压11只眼,硅胶填压联合环扎28只眼.结果 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涌入玻璃体腔内的色素颗粒逐渐减少或消失.一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38只眼(96.7%),1只眼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终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0%.无过度冷凝视网膜表现,没有发生严重PVR病例.结论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色素细胞播散进入玻璃体腔不会引起PVR发生或加重,只要裂孔被有效封闭.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行视网膜切开与切除的24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巨大裂孔性网脱15例,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例,增殖性血管性视网膜病变2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例,前部PVR2例。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技术,三通道睫状体平部晶体/玻璃体切除、膜剥离、过氟化碳液体使用、眼内激光、硅油-过氟化碳液体交换填充硅油或气体-过氟化碳液体交换填充C2F6气体。其中采用视网膜切开10例,视网膜切除10例,视网膜切开联合切除4例。结果24例患者近期(出院时)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22例,有效率为91.7%,19例视力不同程度的改善。15例巨大裂孔僵硬边缘切除或裂孔两边松驰性视网膜切开,解剖复位14例,视力改善。术后随访19例,时间为3~14月(平均6月),视网膜复位18例,占94.7%,视力≥0.05者9例,占50%,眼球萎缩及低眼压1例。结论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严重眼球外伤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目的总结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球外伤的视力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1998年4月间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眼外伤188例191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191只眼中眼球穿通伤56只眼,眼后节异物70只眼,眼球钝挫伤41只眼,眼球破裂24只眼。其中合并眼内炎35只眼,脉络膜出血20只眼,视网膜脱离60只眼,玻璃体积血97只眼。玻璃体手术后,除3只眼因患者年幼不能测视力外,其余的188只眼中,133只眼视力提高,占70.7%,其中0.02-1.0者占45.2%;46只眼不变,占24.5%;9只眼下降,占4.8%。术前34只无光感眼中,12只眼恢复光感以上视力。结论经过适时、恰当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大多数严重外伤眼的视力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挽救。(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提前取出硅油的原因和再次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眼科中心,选择硅油注入眼内不足2个月(61天)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6例(36只眼),提前行硅油取出原因及再次手术后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提前硅油取出原因中视网膜未复位18只眼(50%,18/36);难以控制的高眼压8只眼(22.2%,8/36);黄斑前膜4只眼(11.1%,4/36);硅油入前房或者硅油乳化5只眼(13.9%,5/36);眼内出血1只眼(2.8%,1/36).术后视力提高者22只眼(占61.1%,22/36),不变者9只眼(占25%,9/36),5只眼(占13.9%,5/36)轻度下降.高眼压原因(8只眼)取油者术前平均眼压(36.54±11.35) mmHg,术后平均眼压(13.13±6.9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6只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总复位率为94.4% (34/36).结论 早期硅油取出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脱离和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其他是黄斑前膜和硅油入前房和乳化,及时取出硅油和处理原发原因,可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77例(77只眼)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7例(67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7~64岁,平均年龄(35.0±14.5)岁。根据致伤原因、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时间、玻璃体的状态和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年龄分布的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分组的病例数量与病例分布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致伤原因导致复发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百分比,以及不同玻璃体状态下,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位置范围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因眼内异物致伤的患者有16例(16只眼),占20.8%;闭合性眼外伤患者有19例(19只眼),占24.7%;除眼内异物伤以外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有42例(42只眼),占54.5%。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闭合性眼外伤组患者和开放性眼外伤组患者与眼内异物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7.01;P<0.05);闭合性眼外伤组与开放性眼外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患者复发视网膜脱离前的手术次数为1~6次,平均(2.4±0.9)次。视网膜脱离复发发生在前次手术后3个月内的有44例(44只眼),占57.1%;视网膜脱离复发发生在前次手术后12个月以上的有5例(5只眼),占6.5%。视网膜脱离复发前,行玻璃体手术的有72例(72只眼),占93.5%;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有5例(5只眼),占6.5%。所有患者中,眼内硅油存留的有49例(49只眼),占63.6%;眼内房水填充的有24例(24只眼),占31.2%;下方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有34例(34只眼),占44.2%;视网膜全脱离的患者有26例(26只眼),占33.8%。硅油填充眼的患者中,视网膜全脱离的有13例(13只眼),占26.5%;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有27例(27只眼),占55.1%。房水填充眼的患者中,视网膜全脱离的有13例(13只眼),54.2%;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有6例(6只眼),占25.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5.90;P<0.05)。硅油填充眼的患者中,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有4例(4只眼),占8.2%;房水填充眼的患者中,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有1例(1只眼),占4.2%;玻璃体无填充的患者中,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有2例(2只眼),占5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5)。所有患者中,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存在增生膜的有71例(71只眼),占92.2%。行再次手术的患者有74例(74只眼),占96.1%。其中,行玻璃体手术的有71例(71只眼),占96.0%;行硅油填充术的有67例(67只眼),占94.4%。术后3~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再次手术的患者中,视网膜复位的有35例(35只眼),占47.3%;行硅油填充术的患者中,硅油未取出的有26例(26只眼),占38.8%。
结论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首选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首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26只眼)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均位于上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1级或以下。均采用标准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外冷凝裂孔,眼内注入C3F8填充,均无外加压。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记录视网膜复位情况、末次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率100%),末次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0.2~0.3者9只眼(34.6%),0.3~1.0者17只眼(65.4%),视网膜裂孔冷凝不足8只眼(30.8%),补充激光光凝,1只眼(3.8%)术后1个月出现后囊下型白内障,12只眼(46.2%)一过性高眼压,经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1周后眼压正常,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对于上方裂孔的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近1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国际研究趋势。方法:使用美国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9—2018年收录的PVR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国家和地区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机构、期刊和作者影响力,引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 相似文献
19.
Keita Yamakiri Taiji Sakamoto Yoshihiro Noda Masaaki Nakahara Nobuchika Ogino Toshiaki Kubota Mitsunobu Yokoyama Mariko Furukawa Tatsuro Ishibashi 《Albrecht von Graefes Archiv fur klinische und experimentelle Ophthalmologie》2008,246(7):959-966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1-year results of using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 in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DESIGN: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METHODS: SETTING and STUDY POPULATION: the study population comprised 774 eyes from patients treated at eight Japanese hospitals, among which 391 eyes underwent TA-assisted PPV and 383 control eye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PPV. 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two groups using a single-blind quasi-randomization approach within the participating clinical centers. INTERVENTION: intra-operative use of TA to aid visualization of the vitreous. MAIN OUTCOME MEASURES: changes of visual acui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additional surgery), and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within 1 year of the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A-PPV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PPV group.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improved over time,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log-rank versus TA, P = 0.98 for improvement, P = 0.26 for deterioration).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lso showed that the intra-operative use of TA was not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P = 0.91, odds ratio (OR) = 1.1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CI) = 0.860-1.183)] after adjustments for age, gender, and diagnosis. Intra-operative TA was not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surgery (log-rank test P = 0.45, logistic regression test P = 0.35, OR = 1.23, 95%CI = 0.797-1.911].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surgery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S: This 1-year follow-up study of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showed that TA-assisted PPV had neither a positive nor a negative effect on visual acuity, the incidence of additional surgeries, or adverse event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PV. 相似文献
20.
叶芬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11)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玻璃体替代物的产生和发展扩大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证并提高了手术疗效.目前临床应用的玻璃体替代物有膨胀气体、硅油、重硅油、全氟化碳液体、半氟化物等.本文就玻璃体替代物的理化性质、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