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δT细胞是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Vδ1T和Vδ2T细胞亚群。γδT细胞在控制HIV-1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IV-1感染会增加Vδ1T细胞数量而减少Vδ2T细胞数量,这种改变会破坏机体γδT各亚型之间的比例平衡,导致Vδ2/Vδ1倒置。该综述阐述了γδT细胞免疫调控的特点以及HIV-1感染对Vδ2T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肾的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中,非典型T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γδT细胞(TCRγδ+CD3+)被认为是一群介于适应性免疫与固有免疫之间的桥梁细胞,是非典型T细胞之一。γδT细胞广泛参与各类肾病的炎症和免疫调节反应,并在透析感染、移植后免疫耐受、细胞疗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临床治疗和检验诊断应用前景。文章就γδT细胞的发育、分布、功能以及在肾病中的角色进行综述,为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γδT细胞自发现以来,一度被研究学者忽视,甚至被认为是进化史上的"残留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γδT细胞数量虽少,但功能强大且全面,在免疫治疗方面更是突出,尤其在肿瘤免疫,感染免疫,自身免疫功能调节,修复损伤等方面的功能及临床治疗价值更是重要。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展现了独树一帜的运用价值和运用前景,以免疫靶向点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为首的免疫治疗迅速进步并获得一定临床效果,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以"肿瘤免疫治疗"为立脚点,综述γδ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活化及抗肿瘤机制,以及在治疗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其对T细胞的激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3):263-265
  相似文献   

5.
司力  张明霞 《安徽医学》2007,28(3):278-279
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包括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两类,其中数量较少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γδ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和αβT细胞,使之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  相似文献   

6.
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的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用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素(IM)刺激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refeldin A(BFA)阻断细胞内分子的分泌,37℃、5%CO2培养5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核分枝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活化PBMC,增殖培养10天后获得较高比例的γδT细胞,用PMA和IM活化γδT细胞,检测γδT细胞内的IL-2.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后γδT细胞内IL-2检测获得良好的结果,阳性率可达45.68%.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能很好地检测γδT细胞单个细胞水平上细胞因子的产生,是研究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DC)、γδ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30例HCC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单纯TACE治疗组(A组)常规行TACE;TACE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组(B组)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分化获得成熟的DC、γδT细胞,行TACE联合免疫细胞过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等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后CD8 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 、CD3 CD56 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CD3 、CD4 、CD16 CD56 、CD3 CD56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8 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TACE联合DC、γδT细胞应用具有提高HC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T细胞分成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相似文献   

9.
张辉  蒋晓玲  袁俐 《农垦医学》2010,32(1):65-67
γ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在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γδT细胞的发生、发育和分布、抗原识别和活化、信号传导和其所具有的功能,阐述该细胞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根据成熟状态分为未成熟DCs和成熟DCs。未成熟DCs识别、捕获抗原,成为成熟DCs;成熟DCs呈递抗原到T淋巴细胞,并活化初始T淋巴细胞,与T细胞共同参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信号通路的负向调控因子。SOCS1受DCs、T细胞及其他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控,参与DCs、T细胞的分化、活化,且通过调控DCs、T细胞参与肿瘤、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疾病中SOCS1调控DCs、T细胞的机制可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林酸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舒林酸(1、2、4、8、16、32μmol/L)诱导24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NKG2D流式细胞测定和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CG-823)活性。每组测试样本和指标均设未加药物诱导的对照组。结果舒林酸浓度在8μmol/L时,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达最高[分别为(71.5±5.3)%和(78.3±7.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7.3)%和(60.9±7.1)%]。γδ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TNF-α浓度没有差异;舒林酸在8μmol/L时上清液中IFN-γ浓度达最高[(246.1±20.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13.2)ng/L];当舒林酸浓度达32μmol/L时,γδT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γδT细胞经舒林酸诱导后杀伤SGC-7901和BCG-823细胞活性在8μmol/L时达到峰值,此时对SGC-7901和BCG-823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3.6±3.9)%和(76.3±3.9)%,与对照组[(60.1±3.7)%和(59.2±4.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林酸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SGC-7901和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穿孔素和粒酶B及分泌的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γδT细胞的体外生存期,抗白血病活性及可能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为自体及异体移植后输注γδT细胞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作前期基础研究。方法:对移植患者采集物用GM-CSF+IL-4进行培养,使其分化和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然后用DC和细胞因子IL-2刺激其CD4^+T细胞扩增后,协同DC共同刺激γδT细胞扩增,进而用MTT比色法和CFU-GM集落培养研究其功能。结果:γ  相似文献   

13.
创伤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应答的能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失血合并闭合性骨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诱导异源T细胞应答能力的变化.方法:致伤后24h分离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诱导BMDC,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未成熟、成熟树突状细胞(DC)诱导异源T细胞的应答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脂多糖(LPS)刺激的BMD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p40、IL-12p70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否经过LPS诱导,创伤组小鼠BMDC介导的ML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P〈0.05),创伤组小鼠BMDC在LPS刺激前后的CD40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1.0)%vs(22.0±3.5)%;(56.0±7.5)%vs(91.0±8.0)%,P〈0.01],但MHCⅡ、CD80和CD86表达在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创伤组小鼠BMDC在体外经LPS刺激24h后其IL-12p40、IL-12p70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0±6.5)vs(78.0±6.8)ng/L;(9.0±1.0)vs(18.0±1.9)ng/L,P〈0.05],但创伤组小鼠BMDC分泌IL-10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小鼠BMDC诱导T细胞应答的能力降低,该变化可能与其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降低及IL-12分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许昌 《医学综述》2011,17(8):1126-1129
近年来,随着对树突状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树突状细胞不仅是体内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激发免疫反应,而且又是调节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维持免疫反应平衡及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成为免疫耐受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激活后γδT细胞迅速增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激活后增殖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T细胞增殖特点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用[^3H]掺入法检测不同别量的anti—CD3刺激培养48h后细胞增殖的情况,并进行NIA15K高密度基因芯片分析差异表这基因。结果在经anti—CD3刺激后,初始γδT细胞比初始CD4^+T细胞更快速地被激活增殖。细胞激活后,DNA芯片分析显示出γδT细胞比CD4^+T细胞表达明显更高水平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其后,通过定量RT—PCR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得到与基因芯片分析相同的结果。结论这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为γδT细胞早期激活增殖的力学特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γδT细胞因不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而被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γδT细胞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都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目前,γδT细胞的动物模型研究主要通过过继免疫和体内直接激活两种手段。而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则聚焦在Vγ9Vδ2~+T细胞亚群,通过体内或体外激活提升其外周血浓度而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然而,γδT细胞可能在某些时候起到促癌作用,并且这一促肿瘤生长作用与白细胞介素17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鼠脾脏中的γδT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固相抗体体外扩增获γδT淋巴细胞,体外观察γδ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经γδT淋巴细胞免疫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γδT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有着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外周血γδT细胞是桥接天然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一种特殊免疫类型,具有多种免疫效能,在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方面具有广谱性。近几年外周血γδT细胞相关的肿瘤免疫疗法一度成为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9.
γδT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γδT细胞是介于获得性免疫与天然免疫之间的特殊免疫细胞类型,具有抗原特异性识别功能而无MHC限制.目前,已从外周血及肿瘤等组织中分离到Vγ9Vδ2T细胞,并发现其γδTCR与非肽磷酸抗原结合可激活该细胞,在IL-2刺激下出现扩增,并在体外呈现出杀伤多种肿瘤的功能.动物实验发现,激活的Vγ9Vδ2T细胞回输可抑制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生长.以Vγ9Vδ2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在晚期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Ⅰ期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良好效果.文中从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体外研究、体内研究和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对γδT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提取与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Steinman等首次从小鼠脾组织中分离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因其表面有许多伪足样或树状突起而得名。DC被称为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重要“哨兵”,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DC很快即能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